第32章 朱棣的困境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 作者:倚欄聽風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鋒一轉,朱棣接著笑道:“不過說到頭來,也正是得益於建文任用李九江那個草包,我們父子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說起來,李九江還是幫了我們不少忙的。”
“是啊,要不是這家夥最後與穀王一起打開金川門迎父皇入城,隻怕我們當初要想拿下應天,還要花費不少時日呢……”
說到此處,朱棣朱高熾父子相視一眼,兩人都忍不住笑了。
…………
藍星,係統直播間內。
秦明接著繼續講述:“濟南城,是朱棣南下之路上的重要咽喉。拿下此地,燕軍進可與南軍周旋,退可畫疆自守。因此,燕王朱棣對於濟南城,可謂勢在必得。”
“朱棣兵臨城下,先是射信勸降駐守此地的平燕將軍盛庸,以及右參政鐵鉉二人,不料二人根本不睬。”
“朱棣於是聽從麾下謀士姚廣孝建議,轉而掘開河堤,灌水入城,企圖用水淹濟南來逼迫二人投降。”
“南軍方麵,眼看燕軍圍城勢急,鐵鉉遂以千人詐降,欲引朱棣進城,趁機殺之。朱棣不察,於次日準備入城。不料剛騎馬行至城門口時,城門預設的鐵板忽然落下。”
“好在朱棣騎馬不快,鐵板隻打中了其所乘馬匹的頭。朱棣大驚,趕緊換馬跑迴。此事過後,朱棣大怒,遂決定炮轟濟南城。”
秦明說著,天幕上隨即浮現出朱棣率領大軍,炮轟濟南城的畫麵。
畫麵中,朱棣騎在馬上,下令身後火器營部隊炮轟濟南城。城頭上,站著的鐵鉉與盛庸二人,目光堅毅的盯著下方的朱棣,寧死不降!
但是很快,濟南城眼看就要頂不住之際,城頭上,鐵鉉卻命守城士兵突然掛起了朱元璋的牌位。朱棣見狀,不敢真的炮轟自己老爹的牌位,隻得下令士兵停止進攻。
秦明:“朱棣欲要炮轟城樓,勢必將濟南城夷為平地。就在此時,鐵鉉卻故意於城頭掛起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試圖以此來緩解朱棣的攻勢。”
大明,洪武十二年。
本來在一臉吃瓜朱元璋,猛然看到濟南城頭上,竟然掛起自己牌位的那一刻,他直接忍不住爆了粗口。
“臥槽!”
“這是何人,竟敢如此大膽!竟在兩軍陣前,掛起咱的牌位,這麽不要臉!”
朱元璋霎時間好好的心情瞬間變得一陣火冒。
目光一掃,看向身邊的朱棣。
朱棣頓時嚇得瑟瑟發抖,看向老朱,求饒道:“爹,你也看到了,那是朱允炆的手下,在兩軍陣前掛您的畫像,兒子可沒有那麽大的膽子,敢炮轟你老人家的牌位。”
“哼!”
朱元璋一聲冷哼,別過頭去。半晌,仰頭再次看向天幕,嘴裏殺氣騰騰道:“老大,傳旨,派人去找到這個鐵鉉,咱要好好見見他。”
“問問他,是哪裏來的膽子,居然敢在兩軍陣前,城牆之上,掛起了咱的牌位!”
“是,兒臣遵旨。”
朱標躬身應承一聲,隨即便要下去辦事。
“等等……”朱元璋又道。
“還有那個盛庸,也一並把人找來,此人是個將才,咱想見見他。”
“是。”
朱標出去了。
天幕上,一切還在繼續。
秦明:“就在朱棣久攻濟南不下之際,朱允炆派遣大將平安,率軍進攻河間,襲擊朱棣的糧道。”
“作為一向以襲擊糧道為作戰基本法的朱棣,從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居然也會被人截斷糧道,無奈的他隻得下令撤軍。此時,濟南守軍眼見燕軍撤退,遂派出大軍追擊,燕軍被打得大敗,南軍趁勢收複德州。”
大唐。
李世民與群臣看著逐漸陷入戰事不利的朱棣。原本一臉輕鬆的他也不禁開始皺眉道:“朕本以為這朱允炆手上並無將才,如今看來,是朕錯了。”
“很明顯,朝廷方麵還是有將可用的。尤其是換上了盛庸平安二人為討燕將領之後,可以看到,朱棣的進攻勢頭變弱了。南軍方麵,開始止住了之前的頹勢。”
“是啊。”
房玄齡也在此時開口道:“由此可見,南軍方麵,還是有不少將才的。至少,平安和盛庸二人,就比之前的李景隆要好得太多。”
李世民:“如此一來,南軍方麵,隻要任用這個盛庸或平安為將,采取穩紮穩打的硬辦法,憑借著兵力優勢,未嚐不能拖垮這燕王朱棣。”
“朱棣怕是又有惡仗要打了!”
…………
秦明:“濟南之戰後,建文朝廷方麵,朱允炆也終於是看到盛庸與鐵鉉的能力, 要遠勝之前的草包李景隆。”
於是在建文二年九月初十日,朝廷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山東省省長)參讚軍務,(直接參與軍事)不久後升兵部尚書。取代之前的兵部尚書齊泰。”
“同時,封盛庸為曆城侯,平燕將軍,撤換李景隆。都督陳暉、平安為副職。南軍重新進到德州、定州,滄州一帶布防。”
…………
“好啊!這個朱允炆,總算做了些人事!”
東漢建武位麵。
此刻暫離溫存,正與群臣一起觀看天幕的劉秀,在看到朝廷以盛庸代替李景隆為平燕將軍之後,原本覺得朱允炆已經無可救藥的他,現在想想,似乎朱允炆還能救救。
劉秀:“朱允炆能用盛庸為將,總攬平燕大局。目前看來,這是他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雖然換人時間有些晚了,但也還來得及。”
“由此可見,南軍方麵 ,依然還存有反敗為勝的希望。”
作為一代大一統王朝的開國之君。
顯然 ,劉秀的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比較傾向於有著正統名號的朱允炆一方。
尤其是看到朱允炆換上有著一定軍事能力的盛庸之後。劉秀是真的認為,朱允炆還有反敗為勝的希望。
畢竟朱棣再厲害,也終究隻是一地藩王。
以藩王身份,奪取天下者,在劉秀之前,他還從來沒有在史書中見過。
鄧禹也在此時道:“是啊陛下。臣也以為,這大明朝廷方麵,未嚐沒有平定燕藩的希望。畢竟那朱棣再厲害也隻是藩王造反。要想推翻有著長江天塹為依托的明廷,顯然還是很難的。”
“更何況,大軍作戰,最怕的就是缺糧。這一點從燕師屢屢攻城拔寨,卻又屢屢撤軍舉舉動也可以看出。朱棣顯然,所轄之地內,所征糧草並不足以支撐起他麾下大軍與南軍進行長時間的消耗戰。”
“所以臣以為,明廷方麵,想要戰勝燕王朱棣,隻需采用一個拖字訣即可。”
“憑拖 ,也能把朱棣耗得彈盡糧絕。”
“是啊,要不是這家夥最後與穀王一起打開金川門迎父皇入城,隻怕我們當初要想拿下應天,還要花費不少時日呢……”
說到此處,朱棣朱高熾父子相視一眼,兩人都忍不住笑了。
…………
藍星,係統直播間內。
秦明接著繼續講述:“濟南城,是朱棣南下之路上的重要咽喉。拿下此地,燕軍進可與南軍周旋,退可畫疆自守。因此,燕王朱棣對於濟南城,可謂勢在必得。”
“朱棣兵臨城下,先是射信勸降駐守此地的平燕將軍盛庸,以及右參政鐵鉉二人,不料二人根本不睬。”
“朱棣於是聽從麾下謀士姚廣孝建議,轉而掘開河堤,灌水入城,企圖用水淹濟南來逼迫二人投降。”
“南軍方麵,眼看燕軍圍城勢急,鐵鉉遂以千人詐降,欲引朱棣進城,趁機殺之。朱棣不察,於次日準備入城。不料剛騎馬行至城門口時,城門預設的鐵板忽然落下。”
“好在朱棣騎馬不快,鐵板隻打中了其所乘馬匹的頭。朱棣大驚,趕緊換馬跑迴。此事過後,朱棣大怒,遂決定炮轟濟南城。”
秦明說著,天幕上隨即浮現出朱棣率領大軍,炮轟濟南城的畫麵。
畫麵中,朱棣騎在馬上,下令身後火器營部隊炮轟濟南城。城頭上,站著的鐵鉉與盛庸二人,目光堅毅的盯著下方的朱棣,寧死不降!
但是很快,濟南城眼看就要頂不住之際,城頭上,鐵鉉卻命守城士兵突然掛起了朱元璋的牌位。朱棣見狀,不敢真的炮轟自己老爹的牌位,隻得下令士兵停止進攻。
秦明:“朱棣欲要炮轟城樓,勢必將濟南城夷為平地。就在此時,鐵鉉卻故意於城頭掛起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試圖以此來緩解朱棣的攻勢。”
大明,洪武十二年。
本來在一臉吃瓜朱元璋,猛然看到濟南城頭上,竟然掛起自己牌位的那一刻,他直接忍不住爆了粗口。
“臥槽!”
“這是何人,竟敢如此大膽!竟在兩軍陣前,掛起咱的牌位,這麽不要臉!”
朱元璋霎時間好好的心情瞬間變得一陣火冒。
目光一掃,看向身邊的朱棣。
朱棣頓時嚇得瑟瑟發抖,看向老朱,求饒道:“爹,你也看到了,那是朱允炆的手下,在兩軍陣前掛您的畫像,兒子可沒有那麽大的膽子,敢炮轟你老人家的牌位。”
“哼!”
朱元璋一聲冷哼,別過頭去。半晌,仰頭再次看向天幕,嘴裏殺氣騰騰道:“老大,傳旨,派人去找到這個鐵鉉,咱要好好見見他。”
“問問他,是哪裏來的膽子,居然敢在兩軍陣前,城牆之上,掛起了咱的牌位!”
“是,兒臣遵旨。”
朱標躬身應承一聲,隨即便要下去辦事。
“等等……”朱元璋又道。
“還有那個盛庸,也一並把人找來,此人是個將才,咱想見見他。”
“是。”
朱標出去了。
天幕上,一切還在繼續。
秦明:“就在朱棣久攻濟南不下之際,朱允炆派遣大將平安,率軍進攻河間,襲擊朱棣的糧道。”
“作為一向以襲擊糧道為作戰基本法的朱棣,從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居然也會被人截斷糧道,無奈的他隻得下令撤軍。此時,濟南守軍眼見燕軍撤退,遂派出大軍追擊,燕軍被打得大敗,南軍趁勢收複德州。”
大唐。
李世民與群臣看著逐漸陷入戰事不利的朱棣。原本一臉輕鬆的他也不禁開始皺眉道:“朕本以為這朱允炆手上並無將才,如今看來,是朕錯了。”
“很明顯,朝廷方麵還是有將可用的。尤其是換上了盛庸平安二人為討燕將領之後,可以看到,朱棣的進攻勢頭變弱了。南軍方麵,開始止住了之前的頹勢。”
“是啊。”
房玄齡也在此時開口道:“由此可見,南軍方麵,還是有不少將才的。至少,平安和盛庸二人,就比之前的李景隆要好得太多。”
李世民:“如此一來,南軍方麵,隻要任用這個盛庸或平安為將,采取穩紮穩打的硬辦法,憑借著兵力優勢,未嚐不能拖垮這燕王朱棣。”
“朱棣怕是又有惡仗要打了!”
…………
秦明:“濟南之戰後,建文朝廷方麵,朱允炆也終於是看到盛庸與鐵鉉的能力, 要遠勝之前的草包李景隆。”
於是在建文二年九月初十日,朝廷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山東省省長)參讚軍務,(直接參與軍事)不久後升兵部尚書。取代之前的兵部尚書齊泰。”
“同時,封盛庸為曆城侯,平燕將軍,撤換李景隆。都督陳暉、平安為副職。南軍重新進到德州、定州,滄州一帶布防。”
…………
“好啊!這個朱允炆,總算做了些人事!”
東漢建武位麵。
此刻暫離溫存,正與群臣一起觀看天幕的劉秀,在看到朝廷以盛庸代替李景隆為平燕將軍之後,原本覺得朱允炆已經無可救藥的他,現在想想,似乎朱允炆還能救救。
劉秀:“朱允炆能用盛庸為將,總攬平燕大局。目前看來,這是他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雖然換人時間有些晚了,但也還來得及。”
“由此可見,南軍方麵 ,依然還存有反敗為勝的希望。”
作為一代大一統王朝的開國之君。
顯然 ,劉秀的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比較傾向於有著正統名號的朱允炆一方。
尤其是看到朱允炆換上有著一定軍事能力的盛庸之後。劉秀是真的認為,朱允炆還有反敗為勝的希望。
畢竟朱棣再厲害,也終究隻是一地藩王。
以藩王身份,奪取天下者,在劉秀之前,他還從來沒有在史書中見過。
鄧禹也在此時道:“是啊陛下。臣也以為,這大明朝廷方麵,未嚐沒有平定燕藩的希望。畢竟那朱棣再厲害也隻是藩王造反。要想推翻有著長江天塹為依托的明廷,顯然還是很難的。”
“更何況,大軍作戰,最怕的就是缺糧。這一點從燕師屢屢攻城拔寨,卻又屢屢撤軍舉舉動也可以看出。朱棣顯然,所轄之地內,所征糧草並不足以支撐起他麾下大軍與南軍進行長時間的消耗戰。”
“所以臣以為,明廷方麵,想要戰勝燕王朱棣,隻需采用一個拖字訣即可。”
“憑拖 ,也能把朱棣耗得彈盡糧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