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阿喜從吳家出來,在巷子內還能聽到外邊街上傳來的喧鬧聲,小年將至,許都城內的氛圍已是新年。
丫頭已經好了,按周氏的說法,藏王廟裏的那位師傅,用了不知道什麽辦法,給孩子喝了些湯又掐捏了幾下人就恢複了過來。
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好了,如今活蹦亂跳的,總算是讓擔憂數日的吳家人鬆了一口氣。
迴到家後,茉莉還沒睡,抱著她問沈津陽為何今天不在,阿喜給她解了頭繩耐心道:「他要迴家,就像這裏是茉莉的家一樣,他要迴自己家去。」
茉莉點點頭:「娘我明天想去找丫頭玩。」
「再過幾天,讓丫頭多休息幾日。」之前那幾日生病,虧下去的總是需要慢慢養才能好。
「我讓穀子叔叔另外給她做了個手串。」
茉莉獻寶似的從炕床內側的小櫃子裏翻出個小盒子,裏麵放著兩串新的小石頭手串,阿喜笑著揉了揉她的頭發:「好,等過幾天丫頭的身體好一些,你再去找她。」
一刻鍾後哄了茉莉睡下,阿喜這才將下午從差子所中拿迴來的包袱打開,這是劉三嬸送過來的,包袱沉甸甸的,裏麵除了信件外,還有用布袋子裝的新米和曬幹的一些菜。
劉三嬸讓林子代筆,寫了這一年裏的事,幾畝地收來的租金,還有家中之前給了劉三嬸那些牲口賣了的錢,信中還寫了江家的事,江大家緊衣縮食的,終於把明傑送到了鎮上的私塾,二哥家明柏考中秀才後,家裏越發的忙碌,為了攢錢給明柏念書,夫妻倆常在鎮上做活,平日裏村裏也就下地時才見著人。
劉三嬸把這些人的事兒說了後,信的後幾頁還提到了林家,茉莉跟著她離開後,那林家人在鎮上打聽不著,還打聽到了福田村,就想知道她和茉莉去了哪裏,除此之外,張家那邊也來人找她了,張嬸來了不止一迴,第三迴來時說起阿喜的哥哥磕傷了腿在家休息,劉三嬸這邊受了囑托,也不好將阿喜她們的去向告知,就在送信來的前幾天,張嬸又去了福田村送喜蛋,說是她大嫂年初有的身孕,生了個兒子。
阿喜看著信沉思,張家那邊別的不說,這個侄子是原來張喜兒最疼的人,出嫁前一手帶著,小寶本身人也憨實貼心,與茉莉一般大的年紀,若說張喜兒臨死前還有什麽記掛的,恐怕就隻有這侄子了。
早前張嬸與劉氏都提過要讓小寶念書的事,隻有一個孩子的話,像江大川夫妻倆這樣在鎮上做做活,也是能夠供得起,再不濟村裏也有先生可以教,束修要比鎮上便宜許多,但要是家裏孩子越來越多的話,這件事恐怕是實現不了了,小寶年長些說不定還得帶著弟弟妹妹。
對小寶而言,讀書認字,將來才會好一些。
想到這兒,阿喜備了紙筆,開始寫給劉三嬸的迴信,小寶念書的錢她來出,不過得由劉三嬸這邊替他去交,明年小寶也有六歲,啟蒙的年紀,可以在村裏先念兩年再去鎮上的私塾。
迴信後,將包袱內的東西都取出,已是深夜,窗外還飄揚著大雪,阿喜迴頭,油燈下,炕床上茉莉睡得很安穩,阿喜的心也就這樣平靜了下來。
伴隨著新年的到來,一天比一天的熱鬧,兩日雪停後,小年到了。
此時許都城內的私塾學院都已經放假了,孩子們在外玩鬧,街上鞭炮聲起,家中長輩忙著準備祭灶與小年的祭祀。
入冬也是適宜醃肉的好時節,早前臘八祭中的醃肉不多,這些天下雪,屋簷下吊著的也都能收了,小年祭桌上,如同送年一樣豐盛。
過年最歡快的依舊是孩子,小年後吳家那邊黑子的身體好了許多,二五這天起大早,穀子帶了茉莉去吳家看望丫頭。
出門時背著阿喜前幾日給她縫製的新包,裏麵裝的都是她要送給黑子和丫頭的,手裏還不忘捧著熱騰騰的點心,催促著穀子要快點,轉眼兩個人就走遠了。
阿喜帶著英子出發去了繡樓。
小年前後的繡樓內客人尤其多,大都是來添置繡件的,還有便是衝著阿喜今年新製的脂膏,一年過去,錦繡樓內也有了不少迴頭客,阿喜這邊製出來的,一半都是別人提前定的,剩下的那些賣的也快。
忙過一上午後,虞嫤迴來,趁著中午空下時與阿喜算了賬,之後給了阿喜一張銀票,是這一年錦繡樓的紅利分成。
到了下午,街上停了兩天的雪又開始下起來,阿喜帶著英子正要出門去水埠走一趟。
繡樓外停了輛馬車,丫鬟下來掀開簾子,沈侯夫人關氏從馬車上走下來。
阿喜隻見過沈侯夫人兩次,但對她的印象很深刻,所以人從馬車上下來的時候阿喜一眼就認出來了。
裏邊素琴聽著動靜走出來,看到丫鬟扶沈侯夫人下來,對站在門口的阿喜輕聲道:「水埠那兒要不等會兒再去。」快過年了,繡樓裏的小娘子兩個告假迴家,要是沈侯夫人在繡樓裏呆的久,外邊人手恐怕不太夠。
阿喜點點頭,迎著進來的沈候夫人笑道:「夫人您請,咱們這兒新進了不少繡件,您可要看看?」
關氏輕輕打量著阿喜,語氣有些淡:「也好。」
領了人到二樓,阿喜讓英子去挑了些賣的好的繡件,桌子上鋪開後,關氏瞧著,視線落在了盤子內的香粉罐上:「之前聽別人說起,鎣華街上有家繡樓內的香粉製的特別不錯,這些都是你們自己做的?」
「沈夫人,我們這兒賣出去的香粉都是繡樓內自己做的,我說句托大的話,與別家都是不一樣的。」阿喜將罐子打開,素琴這邊送了些絹布進來後,與阿喜輕聲說了後下樓忙別的客人,阿喜便將盤子遞到關氏麵前,「夫人您可以一試,除了這之外,臘八後我們繡樓裏新製的成露膏賣的也很不錯。」
之前用臘梅做美人膏時,阿喜有送到沈府去過,不過當時送的是沈二夫人,這位沈大夫人的生意,今天才算第一迴。
關氏一樣樣試著,不急不緩,端著些姿態,瞧不出中意不中意,過了會兒後,她抬起頭看阿喜問:「聽口音,張掌櫃不是許都人氏,你是明州人?」
阿喜道:「我家在山黎城外,快靠近青州了。」
「看你年紀也不大,能開起繡樓著實不已,張掌櫃可成親了?」關氏問完這句,手裏拿著絨繡,「這不錯。」
阿喜笑了笑:「夫人,您手裏的這繡件,我們這兒隻餘幾件了,就是許都城內別的繡樓,恐怕留的也不多,這是林州那兒托人運過來的。」這還是屈邑在她這兒吃過幾迴東西後,說送她的「好處」。
關氏抿了嘴角,這就將她前邊的問話給越過去了,她是故作沒聽見呢,於是關氏隻淡淡嗯了聲:「是不錯。」
阿喜臉上笑意未變,讓英子去樓下取別的來給她瞧:「沈夫人可有瞧中意的?」
關氏瞧著麵前的繡件,偶爾看一眼阿喜,兩刻鍾後,她挑中了幾件。
丫頭已經好了,按周氏的說法,藏王廟裏的那位師傅,用了不知道什麽辦法,給孩子喝了些湯又掐捏了幾下人就恢複了過來。
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好了,如今活蹦亂跳的,總算是讓擔憂數日的吳家人鬆了一口氣。
迴到家後,茉莉還沒睡,抱著她問沈津陽為何今天不在,阿喜給她解了頭繩耐心道:「他要迴家,就像這裏是茉莉的家一樣,他要迴自己家去。」
茉莉點點頭:「娘我明天想去找丫頭玩。」
「再過幾天,讓丫頭多休息幾日。」之前那幾日生病,虧下去的總是需要慢慢養才能好。
「我讓穀子叔叔另外給她做了個手串。」
茉莉獻寶似的從炕床內側的小櫃子裏翻出個小盒子,裏麵放著兩串新的小石頭手串,阿喜笑著揉了揉她的頭發:「好,等過幾天丫頭的身體好一些,你再去找她。」
一刻鍾後哄了茉莉睡下,阿喜這才將下午從差子所中拿迴來的包袱打開,這是劉三嬸送過來的,包袱沉甸甸的,裏麵除了信件外,還有用布袋子裝的新米和曬幹的一些菜。
劉三嬸讓林子代筆,寫了這一年裏的事,幾畝地收來的租金,還有家中之前給了劉三嬸那些牲口賣了的錢,信中還寫了江家的事,江大家緊衣縮食的,終於把明傑送到了鎮上的私塾,二哥家明柏考中秀才後,家裏越發的忙碌,為了攢錢給明柏念書,夫妻倆常在鎮上做活,平日裏村裏也就下地時才見著人。
劉三嬸把這些人的事兒說了後,信的後幾頁還提到了林家,茉莉跟著她離開後,那林家人在鎮上打聽不著,還打聽到了福田村,就想知道她和茉莉去了哪裏,除此之外,張家那邊也來人找她了,張嬸來了不止一迴,第三迴來時說起阿喜的哥哥磕傷了腿在家休息,劉三嬸這邊受了囑托,也不好將阿喜她們的去向告知,就在送信來的前幾天,張嬸又去了福田村送喜蛋,說是她大嫂年初有的身孕,生了個兒子。
阿喜看著信沉思,張家那邊別的不說,這個侄子是原來張喜兒最疼的人,出嫁前一手帶著,小寶本身人也憨實貼心,與茉莉一般大的年紀,若說張喜兒臨死前還有什麽記掛的,恐怕就隻有這侄子了。
早前張嬸與劉氏都提過要讓小寶念書的事,隻有一個孩子的話,像江大川夫妻倆這樣在鎮上做做活,也是能夠供得起,再不濟村裏也有先生可以教,束修要比鎮上便宜許多,但要是家裏孩子越來越多的話,這件事恐怕是實現不了了,小寶年長些說不定還得帶著弟弟妹妹。
對小寶而言,讀書認字,將來才會好一些。
想到這兒,阿喜備了紙筆,開始寫給劉三嬸的迴信,小寶念書的錢她來出,不過得由劉三嬸這邊替他去交,明年小寶也有六歲,啟蒙的年紀,可以在村裏先念兩年再去鎮上的私塾。
迴信後,將包袱內的東西都取出,已是深夜,窗外還飄揚著大雪,阿喜迴頭,油燈下,炕床上茉莉睡得很安穩,阿喜的心也就這樣平靜了下來。
伴隨著新年的到來,一天比一天的熱鬧,兩日雪停後,小年到了。
此時許都城內的私塾學院都已經放假了,孩子們在外玩鬧,街上鞭炮聲起,家中長輩忙著準備祭灶與小年的祭祀。
入冬也是適宜醃肉的好時節,早前臘八祭中的醃肉不多,這些天下雪,屋簷下吊著的也都能收了,小年祭桌上,如同送年一樣豐盛。
過年最歡快的依舊是孩子,小年後吳家那邊黑子的身體好了許多,二五這天起大早,穀子帶了茉莉去吳家看望丫頭。
出門時背著阿喜前幾日給她縫製的新包,裏麵裝的都是她要送給黑子和丫頭的,手裏還不忘捧著熱騰騰的點心,催促著穀子要快點,轉眼兩個人就走遠了。
阿喜帶著英子出發去了繡樓。
小年前後的繡樓內客人尤其多,大都是來添置繡件的,還有便是衝著阿喜今年新製的脂膏,一年過去,錦繡樓內也有了不少迴頭客,阿喜這邊製出來的,一半都是別人提前定的,剩下的那些賣的也快。
忙過一上午後,虞嫤迴來,趁著中午空下時與阿喜算了賬,之後給了阿喜一張銀票,是這一年錦繡樓的紅利分成。
到了下午,街上停了兩天的雪又開始下起來,阿喜帶著英子正要出門去水埠走一趟。
繡樓外停了輛馬車,丫鬟下來掀開簾子,沈侯夫人關氏從馬車上走下來。
阿喜隻見過沈侯夫人兩次,但對她的印象很深刻,所以人從馬車上下來的時候阿喜一眼就認出來了。
裏邊素琴聽著動靜走出來,看到丫鬟扶沈侯夫人下來,對站在門口的阿喜輕聲道:「水埠那兒要不等會兒再去。」快過年了,繡樓裏的小娘子兩個告假迴家,要是沈侯夫人在繡樓裏呆的久,外邊人手恐怕不太夠。
阿喜點點頭,迎著進來的沈候夫人笑道:「夫人您請,咱們這兒新進了不少繡件,您可要看看?」
關氏輕輕打量著阿喜,語氣有些淡:「也好。」
領了人到二樓,阿喜讓英子去挑了些賣的好的繡件,桌子上鋪開後,關氏瞧著,視線落在了盤子內的香粉罐上:「之前聽別人說起,鎣華街上有家繡樓內的香粉製的特別不錯,這些都是你們自己做的?」
「沈夫人,我們這兒賣出去的香粉都是繡樓內自己做的,我說句托大的話,與別家都是不一樣的。」阿喜將罐子打開,素琴這邊送了些絹布進來後,與阿喜輕聲說了後下樓忙別的客人,阿喜便將盤子遞到關氏麵前,「夫人您可以一試,除了這之外,臘八後我們繡樓裏新製的成露膏賣的也很不錯。」
之前用臘梅做美人膏時,阿喜有送到沈府去過,不過當時送的是沈二夫人,這位沈大夫人的生意,今天才算第一迴。
關氏一樣樣試著,不急不緩,端著些姿態,瞧不出中意不中意,過了會兒後,她抬起頭看阿喜問:「聽口音,張掌櫃不是許都人氏,你是明州人?」
阿喜道:「我家在山黎城外,快靠近青州了。」
「看你年紀也不大,能開起繡樓著實不已,張掌櫃可成親了?」關氏問完這句,手裏拿著絨繡,「這不錯。」
阿喜笑了笑:「夫人,您手裏的這繡件,我們這兒隻餘幾件了,就是許都城內別的繡樓,恐怕留的也不多,這是林州那兒托人運過來的。」這還是屈邑在她這兒吃過幾迴東西後,說送她的「好處」。
關氏抿了嘴角,這就將她前邊的問話給越過去了,她是故作沒聽見呢,於是關氏隻淡淡嗯了聲:「是不錯。」
阿喜臉上笑意未變,讓英子去樓下取別的來給她瞧:「沈夫人可有瞧中意的?」
關氏瞧著麵前的繡件,偶爾看一眼阿喜,兩刻鍾後,她挑中了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