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子內的菜都來不及取出來,進屋就找江大海:「當家的,咱爹去的時候,留下來的東西是不是都給分了?」
江大海坐在桌旁,正在編簍子:「你問這做啥?」
「咱爹是不是還給二娘那邊偷偷留了東西,我是越想越不對,張喜兒哪來的這麽多錢,做喪事時還欠了的,這就有錢修房子了,她說是大河留下的,大河當初出門去,手頭拿的那點銀子咱還不清楚麽。」
江大海抬起頭看她:「你聽誰說的?」
「這還用聽人講,你不奇怪啊。」田氏算來算去都覺得不對,所以篤定的很,「肯定是咱爹還給他們留了東西,叫她給賣了。」
江老頭的木匠活做的很好,這門手藝後來傳給了老二家,以往在鎮上做活,掙的錢也好看,有點家底也正常,但這些在江大海眼裏,都是已經分了的,畢竟他那老爹從山上抬下來時人就不行了,事出突然,走的又急,哪有功夫留東西。
「能有留下的就不會欠錢了,你整日琢磨些沒用的。」江大海對她的話並不信,「那邊不可能留東西。」
「那也說不準,以前二娘是舍不得用,想留給穀子他們也不一定,現在可說不好,那張喜兒,指不定哪天就走了。」田氏嘀咕著,要不然哪來的錢?
「你有那閑工夫,把盼弟的事去辦了。」江大海將竹簍擱下進了進屋,手裏拎了個小煙袋,一看就是要出門去。
田氏趕出去,本還想說兩句,瞧見院子裏的雞把她那剛割來的菜給啄了,哎了聲忙前去驅趕,等她迴過神來,江大海早就走遠了。
田氏看了眼灶屋門口的女兒,啐道:「還愣著幹啥,快拎去洗了。」
指使著兩個女兒幹活,田氏尤不死心,特意去了一趟江家外看,這一盯呐,竟還持續了好多天。
天天瞅著他們下地幹活,收菜迴家,也沒瞧出什麽苗頭來,唯一要說有的,就是瞧見阿喜醃了肉拿出來晾吊,屋簷下,苞米串旁紅剌紅剌掛著,倒叫人眼饞的很。
等到阿喜請人來在屋簷外敲了棚頂,這已經是五六日後了,盡管田氏沒盯出什麽來,可她深覺得事情不簡單,一直到阿喜再出門去。
十一月二十開外,上橋鎮周圍的天已經很冷,出門嗬口氣都能見霧,日長變短,清晨天未亮阿喜出門,英子將裹了餅子的包袱遞給她,又跟了一路,與穀子一塊兒在村口送她。
劉三嬸他們不得空,這迴阿喜搭的是別人家的,一路說過去時間過得也快,到了鎮上先去過衙門,繼而到牙行,牙行那邊還沒出發,阿喜交了路費,就在後邊等著。
辦個時辰後牙行裏邊裝完貨,阿喜和幾個人一道跟在後邊,有兩輛馬車供他們搭乘。
與阿喜同一輛的是兩個婦人,一老一少,聽意思是到會焦探親,阿喜也借了個探親的名義。
馬車行至半夜才休息,幾錢銀子借乘過去,也就供個熱火,阿喜簡單用餅子湊了熱水對付,待天將亮時問了車隊裏的人,在附近尋了水,洗漱了下。
從上橋鎮到會焦,腳程得四五日,像這樣的送貨馬車,也得三四日,有些都是日夜兼程的趕,誰也不會為後邊捎上的這幾個人多休息,等到了第三日晚上,老婦人的臉色就有些蒼白,東西也吃不下,眼看著是要生病了。
所幸第四天正午時到了會焦城外,阿喜得知他們會在這兒停留一日,問清了明早出發的時辰後,沿著城門跟隨人流進去。
映入眼簾的是數座二三層高的樓屋,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會焦位於青州邊界,算是周邊幾個鎮子的集聚中心,所以人格外的多,鎮上的一些人三五不時會到這兒來,對上橋鎮而言,這也是最近的。
阿喜問了路,朝一家繡樓走去。
走了約莫一刻鍾才到別人說的繡樓,二層的樓位於街市的左手邊,門麵很大,裏麵進進出出的人也多。
阿喜正要進去,裏麵忽然走出一群人來,為首的婦人打扮的端重,神情嚴肅:「在哪兒?」
四五人唿擁著朝另一邊走去,阿喜邁上台階,發現這繡樓裏的人都集中在左側,那兒掛著幾張畫,眾人正圍看。
阿喜走入繡樓,裏麵也沒人招待,皆圍在那兒,走近看時才瞧清楚,那高起來的五幅畫,竟都是殘缺不齊的。
有些中間似是被火燒了個窟窿,有些邊角被撕,運氣好的一幅畫,隻破損了上邊一些,可破損的地方都有圖案,委實可惜。
「這幅看起來還容易些。」
「容易什麽,你看燒掉的地方,兩隻鳥雀沒了一整隻,另一隻是何模樣誰能曉得,我看還不如那副容易,牡丹錦繡圖,萬變不離其宗,雖然燒毀的地方多一些,勝在好補。」
「你這麽說倒也是,可那繡法瞧著也有些奇怪,你看寫的,二人合繡,如何能找到技藝相同的兩個人,再說還要和原來的一樣,這也太難了。」
「要不怎麽說是純慶王府內流出來的東西,能有差的?」
「晉州封地內沒有,那就去京城找,豈會找不到繡娘來補這些燒掉的繡品。」
「晉州青州還有那明州,多的是人想憑著這事去巴結純慶王府,這可是做人情的好機會,不懂了吧,再說了,純慶王府是何原因才去晉州封地的你不曉得麽,哪會開口去京城找人。」
阿喜聽那些人所言,再看掛起來的畫,旁邊倒真寫有繡法,損毀的真品估摸就在他們口中的晉州純慶王府內,這裏的這些,是為了招繡娘所用。
隻不過這繡樓裏,來的都是些做繡品買賣的人,沒幾個真的繡娘,阿喜麵前這幾位也是買賣人,聽口氣還是在會焦城內開繡鋪的,來這兒隻是為湊個熱鬧。
阿喜忽然想起之前在鎮上,繡鋪掌櫃交給她的帕子,說是董家老夫人女兒的遺物,也是像這些畫一樣有破損,興許就和這有關係。
五幅畫前人都挺多,阿喜便朝擺台走去,這兒擺了數件繡品,其底料要比在上橋鎮的好一些,品相自然也更佳,唯獨是這繡樣,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也許要去許都才更好一些。
阿喜環顧了下四周,朝著那邊空閑下的兩個小娘子走去:「你們繡樓這兒,可還收繡品?」
「收的。」小娘子看了她一眼,大約是覺得她穿的太過於普通,語氣也有些淡,「隻是掌櫃有事出去了,你改日再來罷。」
才說完,門口那兒擁進來五六個人,為首的正是剛剛出去的端重婦人,這會兒的神情比剛剛出去時還要凝重,走到了五幅畫前,圍觀的人紛紛退避,許多人甚是恭敬的與那婦人打招唿:「虞夫人。」
「虞掌櫃您這麽快就迴來了。」
江大海坐在桌旁,正在編簍子:「你問這做啥?」
「咱爹是不是還給二娘那邊偷偷留了東西,我是越想越不對,張喜兒哪來的這麽多錢,做喪事時還欠了的,這就有錢修房子了,她說是大河留下的,大河當初出門去,手頭拿的那點銀子咱還不清楚麽。」
江大海抬起頭看她:「你聽誰說的?」
「這還用聽人講,你不奇怪啊。」田氏算來算去都覺得不對,所以篤定的很,「肯定是咱爹還給他們留了東西,叫她給賣了。」
江老頭的木匠活做的很好,這門手藝後來傳給了老二家,以往在鎮上做活,掙的錢也好看,有點家底也正常,但這些在江大海眼裏,都是已經分了的,畢竟他那老爹從山上抬下來時人就不行了,事出突然,走的又急,哪有功夫留東西。
「能有留下的就不會欠錢了,你整日琢磨些沒用的。」江大海對她的話並不信,「那邊不可能留東西。」
「那也說不準,以前二娘是舍不得用,想留給穀子他們也不一定,現在可說不好,那張喜兒,指不定哪天就走了。」田氏嘀咕著,要不然哪來的錢?
「你有那閑工夫,把盼弟的事去辦了。」江大海將竹簍擱下進了進屋,手裏拎了個小煙袋,一看就是要出門去。
田氏趕出去,本還想說兩句,瞧見院子裏的雞把她那剛割來的菜給啄了,哎了聲忙前去驅趕,等她迴過神來,江大海早就走遠了。
田氏看了眼灶屋門口的女兒,啐道:「還愣著幹啥,快拎去洗了。」
指使著兩個女兒幹活,田氏尤不死心,特意去了一趟江家外看,這一盯呐,竟還持續了好多天。
天天瞅著他們下地幹活,收菜迴家,也沒瞧出什麽苗頭來,唯一要說有的,就是瞧見阿喜醃了肉拿出來晾吊,屋簷下,苞米串旁紅剌紅剌掛著,倒叫人眼饞的很。
等到阿喜請人來在屋簷外敲了棚頂,這已經是五六日後了,盡管田氏沒盯出什麽來,可她深覺得事情不簡單,一直到阿喜再出門去。
十一月二十開外,上橋鎮周圍的天已經很冷,出門嗬口氣都能見霧,日長變短,清晨天未亮阿喜出門,英子將裹了餅子的包袱遞給她,又跟了一路,與穀子一塊兒在村口送她。
劉三嬸他們不得空,這迴阿喜搭的是別人家的,一路說過去時間過得也快,到了鎮上先去過衙門,繼而到牙行,牙行那邊還沒出發,阿喜交了路費,就在後邊等著。
辦個時辰後牙行裏邊裝完貨,阿喜和幾個人一道跟在後邊,有兩輛馬車供他們搭乘。
與阿喜同一輛的是兩個婦人,一老一少,聽意思是到會焦探親,阿喜也借了個探親的名義。
馬車行至半夜才休息,幾錢銀子借乘過去,也就供個熱火,阿喜簡單用餅子湊了熱水對付,待天將亮時問了車隊裏的人,在附近尋了水,洗漱了下。
從上橋鎮到會焦,腳程得四五日,像這樣的送貨馬車,也得三四日,有些都是日夜兼程的趕,誰也不會為後邊捎上的這幾個人多休息,等到了第三日晚上,老婦人的臉色就有些蒼白,東西也吃不下,眼看著是要生病了。
所幸第四天正午時到了會焦城外,阿喜得知他們會在這兒停留一日,問清了明早出發的時辰後,沿著城門跟隨人流進去。
映入眼簾的是數座二三層高的樓屋,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會焦位於青州邊界,算是周邊幾個鎮子的集聚中心,所以人格外的多,鎮上的一些人三五不時會到這兒來,對上橋鎮而言,這也是最近的。
阿喜問了路,朝一家繡樓走去。
走了約莫一刻鍾才到別人說的繡樓,二層的樓位於街市的左手邊,門麵很大,裏麵進進出出的人也多。
阿喜正要進去,裏麵忽然走出一群人來,為首的婦人打扮的端重,神情嚴肅:「在哪兒?」
四五人唿擁著朝另一邊走去,阿喜邁上台階,發現這繡樓裏的人都集中在左側,那兒掛著幾張畫,眾人正圍看。
阿喜走入繡樓,裏麵也沒人招待,皆圍在那兒,走近看時才瞧清楚,那高起來的五幅畫,竟都是殘缺不齊的。
有些中間似是被火燒了個窟窿,有些邊角被撕,運氣好的一幅畫,隻破損了上邊一些,可破損的地方都有圖案,委實可惜。
「這幅看起來還容易些。」
「容易什麽,你看燒掉的地方,兩隻鳥雀沒了一整隻,另一隻是何模樣誰能曉得,我看還不如那副容易,牡丹錦繡圖,萬變不離其宗,雖然燒毀的地方多一些,勝在好補。」
「你這麽說倒也是,可那繡法瞧著也有些奇怪,你看寫的,二人合繡,如何能找到技藝相同的兩個人,再說還要和原來的一樣,這也太難了。」
「要不怎麽說是純慶王府內流出來的東西,能有差的?」
「晉州封地內沒有,那就去京城找,豈會找不到繡娘來補這些燒掉的繡品。」
「晉州青州還有那明州,多的是人想憑著這事去巴結純慶王府,這可是做人情的好機會,不懂了吧,再說了,純慶王府是何原因才去晉州封地的你不曉得麽,哪會開口去京城找人。」
阿喜聽那些人所言,再看掛起來的畫,旁邊倒真寫有繡法,損毀的真品估摸就在他們口中的晉州純慶王府內,這裏的這些,是為了招繡娘所用。
隻不過這繡樓裏,來的都是些做繡品買賣的人,沒幾個真的繡娘,阿喜麵前這幾位也是買賣人,聽口氣還是在會焦城內開繡鋪的,來這兒隻是為湊個熱鬧。
阿喜忽然想起之前在鎮上,繡鋪掌櫃交給她的帕子,說是董家老夫人女兒的遺物,也是像這些畫一樣有破損,興許就和這有關係。
五幅畫前人都挺多,阿喜便朝擺台走去,這兒擺了數件繡品,其底料要比在上橋鎮的好一些,品相自然也更佳,唯獨是這繡樣,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也許要去許都才更好一些。
阿喜環顧了下四周,朝著那邊空閑下的兩個小娘子走去:「你們繡樓這兒,可還收繡品?」
「收的。」小娘子看了她一眼,大約是覺得她穿的太過於普通,語氣也有些淡,「隻是掌櫃有事出去了,你改日再來罷。」
才說完,門口那兒擁進來五六個人,為首的正是剛剛出去的端重婦人,這會兒的神情比剛剛出去時還要凝重,走到了五幅畫前,圍觀的人紛紛退避,許多人甚是恭敬的與那婦人打招唿:「虞夫人。」
「虞掌櫃您這麽快就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