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部分
屍案調查科3:無間行者 作者:九滴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半個專家,很快找到了關鍵所在。
“拱橋壁上有灰塵減層手掌印,為女性所留,女子的腳尖朝北,按照手印的高度,她應該是雙手支撐,彎腰趴在這裏。”我站在旁邊,比畫了一下動作,走到胖磊身邊接著說道,“女子鞋印南側15厘米處為徐闖的鞋印,有波浪形的抖動,說明他曾站在這裏做前後運動,你猜他在幹啥?”
“這小子嘴裏沒一句實話,敢情大白天的在這裏打野戰呢。”胖磊沒好氣地衝橋上喊道,“徐闖,到底有幾個人來過案發現場?你要不說,我們一會兒就把你的醜事抖出來。奶奶的,跟我們玩什麽心眼,浪費我們的時間。”
徐闖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衝胖磊不好意思地揮揮手。
“磊哥,你消消氣,這事換成誰都不會光明正大地說,我上去問問。”我拍了拍胖磊的肩膀,走上了岸。徐闖抱歉地把我拉在一邊,觀望四下無人,他小聲說道:“警官,我實話跟您說吧,我那個女性朋友我真不能說是誰,我……”
我舉起手阻止他說下去:“你們之間的事情是隱私,你不用說,我也不想知道。我就想讓你證實一點,今天有幾個人到過這個案發現場。”
“就我們兩個,而且我們是從橋西邊進去的。”
“東邊有沒有去?”
“絕對沒有!”徐闖舉起右手發誓道。
“你們有沒有在現場留下什麽東西?”
“沒有,啥都沒留下。”
“行了,就這樣吧。”我衝他揮揮手,示意他離開。
徐闖如釋重負,感激地連忙向我作揖。
我迴到胖磊身邊,指著洞壁上的手印和地麵上的鞋印說道:“這些都能排除。”
“前幾天有陰雨,雖然這兩天天氣好轉,但溝裏的土質還是比較疏鬆,這些痕跡排除以後,橋洞的西邊根本沒有什麽痕跡,也就是說,嫌疑人拋屍並沒有走這邊。”胖磊總結道。
“對,我們接下來的工作要從橋洞的東邊開始。”說話間,我們兩個人已經挪到了那兩個裝著屍塊的編織袋旁。
一股腐屍特有的臭味隔著防毒麵具鑽進了我的唿吸道,灰綠色的編織袋上看不見任何字跡,袋子的頂端由細麻繩捆綁,其中一個袋子被鋤頭扒開一個巨大的裂縫,一隻人腳裸露在外,腳掌被鋤頭砍開半截,肌肉組織包裹著趾骨滑落在地。白色的蛆蟲貼附在紫紅色屍塊表麵慢慢地蠕動,這種場麵絕對會讓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分分鍾崩潰。
“屍體一會兒交給明哥,我們先去看看外圍鞋印再說。”胖磊估計已經受不了這種味道,在後麵推了推我示意趕緊出去。
很快,我和胖磊從橋洞的西頭走到了東邊的出口,刺眼的陽光把現場物證照得清晰可見。
我盯著地麵上唯一的一種鞋印分析道:“看鞋印的分布,基本上可以確定為嫌疑人所留。”
“就這一種鞋印,不是他還能是鬼!”
我測算了一串數據之後說道:“嫌疑人為男性,45歲左右,身高不到一米七,身體素質很好,穿的是橡膠底布鞋,經濟水平不是很高。”
“別的還能看出來什麽?”胖磊看我話裏有話又問了一句。
我並沒有著急迴答他的問題,而是獨自一人跑上橋,觀察了好一會兒,接著又氣喘籲籲地迴到原地:“我懷疑嫌疑人就住在這附近的村子,他拋屍的方法有些特別。”
“哦?這怎麽說?”
我找了一串最為清晰的鞋印說道:“磊哥,你看看這串鞋印有沒有什麽不同?”
“不同?”胖磊有些疑惑地看著我手指的方向。
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我想表述的意思,我從旁邊掐了一根草插進了那一串立體泥土鞋印2之中。
“左腳鞋印比右腳的深?”胖磊很快發現了問題。
我搖了搖頭:“不全是,磊哥你跟我來。”胖磊跟著我走上了岸。
四
前幾天雲汐市時有陰雨,農村的泥土路相對比較鬆軟,嫌疑人在路麵上留下了大量清晰的立體痕跡。
我又找了一串鞋印說道:“以石拱橋為界,嫌疑人的鞋印全部集中在橋南地麵上,說明嫌疑人是從南邊過來拋屍,屍塊被藏匿在橋洞裏之後他又原路折返了迴去。我們目測這兩大包屍塊,應該是一個成年人被肢解後的重量,我猜,嫌疑人的拋屍地點就這一處。”
“嗯,很有道理,你接著說。”胖磊聽得很認真。
“知道了拋屍地點,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嫌疑人的拋屍方式。我剛才往橋南方向走了很長的距離,雖然路麵上有很多輪胎痕跡,但這些痕跡基本上可以排除。”
“你是根據立體足跡的深淺排除的?”胖磊已經猜到了我要表達的意思。
“對。我觀察了很長一段距離,所有的鞋印都有這個特征,一會兒是左腳的立體鞋
印較深,一會兒是右腳的立體鞋印較深。鞋印的深度反映了嫌疑人的負重程度,也就是說,他身體左右邊交替負重。從立體鞋印深度的數值來看,他的負重量還不小。”
“你是說,嫌疑人徒步扛著編織袋進行拋屍?”
“你隻說中了一半,案發現場有兩大包屍塊,扛是不好扛的,他應該是借助了某種工具。”
“工具?”
“磊哥,你把照片調出來,看看編織袋封口的位置。”胖磊按照我所說打開了相機。
“是不是這一張?”胖磊把相機遞給我,一張放大後的照片出現在相機背麵的液晶屏上。
“你看看編織袋的打結方式。”
“打結方式?”胖磊似懂非懂地望了望。
“關於‘打結’,痕跡學上有專門的介紹,光我知道的打結方式就有十餘種,其中最常用的有半結、八字結、平結、漁人結、普魯士結、營釘結、縮繩結、接繩結、係木結等。嫌疑人使用的打結方式正是係木結。”
“係木結最早由山民發明,他們去山裏砍柴,先把砍下來的柴歸攏成兩堆,接著用繩索捆上一堆,然後再捆另外一堆,兩垛柴火之間用木棍一穿,利用杠杆原理,以自己的肩膀為支點保持平衡把柴火挑下山。這種係繩結的方式最為牢固,解綁非常方便,後來逐漸普及開來。”
“你是說嫌疑人用扁擔挑著兩包屍塊步行拋屍?”胖磊已經知道了結果。
“沒錯,如果是一包屍塊,嫌疑人還有可能雙手交替拎著。咱們在現場發現的是兩包屍塊,這就必須要借助工具,根據編織袋上的‘係木結’,我可以肯定嫌疑人是徒步挑著扁擔拋屍,並沒有借助交通工具。”
“那這家夥的體力夠好的!”胖磊抬頭看了一眼望不到邊的鞋印感歎道。
確定完這一點後,我們再次迴到橋下,橋洞邊的鞋印並沒有人為地破壞,這有利於我下一步的分析工作。
“小龍,難道這串鞋印還能看出其他的信息來?”胖磊看著聚精會神的我,張口問道。
“能!”我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之後開口道,“嫌疑人拋屍的具體時間應該在四天之內。”
“四天?你確定?”胖磊實在想不出我的結論從哪裏來的。
我拍了拍手掌上的灰塵解釋道:“從拋屍到報案,除了嫌疑人以外並沒有一個人來過這裏,這樣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分析。室外的鞋印,尤
其是這種泥土鞋印,裸露時間長了,每天都會有細微的差別,比如,因為風力導致足跡凸起花紋邊棱漸漸塌陷;再比如,因為水分的蒸發導致土色發生變化,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分析足跡的新鮮程度。”
胖磊聽得相當入神,並沒有打斷我。
“室外泥土鞋印的變化都會遵循一些規律。無人破壞的鞋印保持時間較長,半日內鞋印邊棱整齊銳利,土色較深,特征明顯;一晝夜之後,邊棱開始脫落,鞋印與周圍泥土土色一致;兩日後棱角脫落,水分蒸發,土壤開始鬆散,邊緣和特征不再清晰;當到了三四日之後,鞋印底部會有稍許的皸裂以及蟲蟻攀爬的痕跡,再加上露水和潮氣的作用,足跡表麵的泥土會因為水珠的張力黏合在一起形成片狀;再綜合案發現場的氣溫、濕度,我基本上可以判斷出這串鞋印的遺留時間。”
“你贏了!”胖磊衝我豎起了大拇指。
“痕跡固定完了,我去喊明哥他們進來。”為了節省時間,我一路小跑上岸,衝明哥揮揮手。得到訊號的葉茜,提著明哥的勘查箱一溜煙地往我麵前跑來。
“你別那麽激動,屍塊已經腐臭,戴著防毒麵罩都遮不住,你還是站遠一點。”我直接把正要向前衝的葉茜擋了迴去。
“沒事!”葉茜不以為意地跟在明哥身後徑直朝兩包屍塊走去。
五
“防水編織袋,難怪一路上沒有發現血滴。”老賢嘀咕了一句,但並沒有逃過我的耳朵。
“防水編織袋?難道有特定的用途?”我對這個問題相當感興趣,如果這種編織袋有什麽特殊用途,那下一步的排查就會有針對性。
“不難弄,大街上到處都有賣。”老賢一盆冷水慢悠悠地潑到了我的頭上。
“原來是大通貨。”
“也不算是,你們看。”明哥指著裂開的位置接著說道,“這種編織袋比普通的編織袋多了一層塑料薄膜內膽,價格上也貴了很多。”明哥說著用手使勁搓了搓編織袋內部帶有磨砂質感的透明薄膜:“很厚實,市場上一個要賣到五六塊錢。這種編織袋可以防水、防潮,一般用來裝幹貨的情況比較多,比如街上賣幹木耳、小幹魚的商販,基本上都是使用這種編織袋。”
“明哥,我剛才分析出,嫌疑人可能是使用扁擔挑屍,而且他的體力很好,經濟水平並不是很高。”我一句話把我剛才的結論做了一個簡單的說明。
明哥點了點頭接著說道:“現
在電瓶車基本上都普及了,扁擔這種東西很少有人用,雖然用扁擔挑東西很省力,但沒挑習慣的人根本不會選擇這種方式拋屍。也就是說,嫌疑人可能長期使用扁擔挑重物。”
“有沒有特殊的人群長期使用扁擔?”
“早些年我們雲汐市的農村沒有通自來水,很多人習慣用扁擔挑井水吃,那個年代扁擔的使用率很高。但是近些年,我們這裏即使最偏遠的農村也家家都有壓井,所以扁擔的使用率越來越低,除了偶爾走街串巷的貨郎,我還真沒見誰用過。但光以這個去推斷嫌疑人的身份,還有點牽強,我們還是把現場勘查完畢再說。”
明哥話音剛落,老賢已經為他清理出了一個場地,並鋪好裝屍袋,為下一步的拚接屍體做準備。
很快,編織袋被解開,明哥撿起那個掉落在地上的腳掌開始拚接。當一塊塊不規則的屍塊被取出時,滾成小團的白色蛆蟲也隨之散落。
強烈的不適讓葉茜的眉毛擰在了一起。
“沒事吧?”我走到她跟前,用胳膊肘碰了碰她。
葉茜沒有說話,輕輕地搖了搖頭。
明哥的手套以及勘查服上已經爬滿了蛆蟲,可他視而不見,不緊不慢地從編織袋中將屍塊一一取出。
“小龍,看一看切麵,能不能推斷出嫌疑人分屍使用的工具?”橋洞裏響起明哥的迴聲。
我把葉茜稍微往後拉了拉,蹲下身子仔細觀察屍塊上的刀口:“是用的菜刀。”
“哦?說說理由。”他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菜刀的刃口一般為直線,當它砍在屍體上時,砍切處骨折延長線是與菜刀刀刃方向一致的,而在傷口的底部會出現少量的卷刃特征,這是垂直砍切的情況。當菜刀斜著砍下來的時候,創口骨折線裂向砍擊方向,並會造成側骨板向外翹起,創壁上容易留下刃部豁口、卷刃引起的擦劃線條等特征,我就是根據這個分析出來的。”
“嗯,很好!”說話間明哥從編織袋中捧出一顆沾滿凝血塊的人頭,頭顱頂上有一處凹陷狀鈍器傷口。
他用力剝開黏附在麵部的長發,露出一張蒼白的女性人臉。“嫌疑人分屍未毀容,說明他和死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不怕我們通過麵相找到他。”明哥說著把那顆人頭在手中轉了半圈,“死者頭部多次受到鈍器打擊,作案工具應該是圓鐵錘,而且這是第一致命傷。也就是說,嫌疑人使用鈍器將受害人擊打致死之後,接著用菜
刀肢解屍體拋屍橋洞。”明哥說完放下人頭,把編織袋中的屍塊全部取出,纏繞在一起的大腸等內髒則原封不動地留在袋子中。
不久,一具幹癟的屍首被拚接起來,明哥用毛刷將表麵的蛆蟲稍作清理,開口說道:“最近的氣溫滿足蒼蠅卵孵化的要求,結合蛆蟲的大小,嫌疑人拋屍距今有三四天的時間。”這個結果也印證了我的結論。
他接著說:“從盆骨以及容貌特征來看,死者的年齡在45歲左右,有文眉化濃妝的習慣;手繭較薄,說明她不經常從事體力勞動;體態臃腫,皮膚缺乏保養、黑而粗糙,說明她的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
“死者的下體有很嚴重的性交史。”老賢補充了一句。
明哥低頭看了一眼:“迴頭提取一下死者的陰道擦拭物。”
“好的。”
明哥接著把屍塊上的所有創口觀察了一遍之後,說道:“傷口砍切方向以及力度符合一個人作案的特征,可以排除多人作案的可能。嫌疑人分屍必須要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從這一點來看他有可能是獨居。”
“嫌疑人能挑著扁擔走這麽遠的路,說明他的體力異於常人,再加上熟練的打結方式,可以判斷出他應該是一個獨居一室的體力勞動者。”
“通過鞋印分析,嫌疑人的年齡也在45歲上下。”我補充了一句。
“這個年齡應該已經結婚,考慮離異或者老婆長期不在身邊的男性,把這一類劃撥成調查的重點。”明哥把目光集中在了葉茜身上。
“明白,冷主任。”葉茜會意。
“行,中心現場基本這樣,我們開始勘查外圍,有情況以後,咱們再碰頭。”
六
勘查工作從朝霞映臉一直忙到餘暉滿天,當我們全部圍在會議桌前時,還能隱約聞到一股屍臭味。
“我這邊基本上沒有什麽指向性的結論,死者的所有人體組織都在,拋屍現場就這一個。焦磊,你那裏有沒有什麽情況?”明哥開了個頭。
“暫時沒有,等賢哥說的時候,我會補充一點。”
“小龍,你說說。”明哥
“拱橋壁上有灰塵減層手掌印,為女性所留,女子的腳尖朝北,按照手印的高度,她應該是雙手支撐,彎腰趴在這裏。”我站在旁邊,比畫了一下動作,走到胖磊身邊接著說道,“女子鞋印南側15厘米處為徐闖的鞋印,有波浪形的抖動,說明他曾站在這裏做前後運動,你猜他在幹啥?”
“這小子嘴裏沒一句實話,敢情大白天的在這裏打野戰呢。”胖磊沒好氣地衝橋上喊道,“徐闖,到底有幾個人來過案發現場?你要不說,我們一會兒就把你的醜事抖出來。奶奶的,跟我們玩什麽心眼,浪費我們的時間。”
徐闖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衝胖磊不好意思地揮揮手。
“磊哥,你消消氣,這事換成誰都不會光明正大地說,我上去問問。”我拍了拍胖磊的肩膀,走上了岸。徐闖抱歉地把我拉在一邊,觀望四下無人,他小聲說道:“警官,我實話跟您說吧,我那個女性朋友我真不能說是誰,我……”
我舉起手阻止他說下去:“你們之間的事情是隱私,你不用說,我也不想知道。我就想讓你證實一點,今天有幾個人到過這個案發現場。”
“就我們兩個,而且我們是從橋西邊進去的。”
“東邊有沒有去?”
“絕對沒有!”徐闖舉起右手發誓道。
“你們有沒有在現場留下什麽東西?”
“沒有,啥都沒留下。”
“行了,就這樣吧。”我衝他揮揮手,示意他離開。
徐闖如釋重負,感激地連忙向我作揖。
我迴到胖磊身邊,指著洞壁上的手印和地麵上的鞋印說道:“這些都能排除。”
“前幾天有陰雨,雖然這兩天天氣好轉,但溝裏的土質還是比較疏鬆,這些痕跡排除以後,橋洞的西邊根本沒有什麽痕跡,也就是說,嫌疑人拋屍並沒有走這邊。”胖磊總結道。
“對,我們接下來的工作要從橋洞的東邊開始。”說話間,我們兩個人已經挪到了那兩個裝著屍塊的編織袋旁。
一股腐屍特有的臭味隔著防毒麵具鑽進了我的唿吸道,灰綠色的編織袋上看不見任何字跡,袋子的頂端由細麻繩捆綁,其中一個袋子被鋤頭扒開一個巨大的裂縫,一隻人腳裸露在外,腳掌被鋤頭砍開半截,肌肉組織包裹著趾骨滑落在地。白色的蛆蟲貼附在紫紅色屍塊表麵慢慢地蠕動,這種場麵絕對會讓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分分鍾崩潰。
“屍體一會兒交給明哥,我們先去看看外圍鞋印再說。”胖磊估計已經受不了這種味道,在後麵推了推我示意趕緊出去。
很快,我和胖磊從橋洞的西頭走到了東邊的出口,刺眼的陽光把現場物證照得清晰可見。
我盯著地麵上唯一的一種鞋印分析道:“看鞋印的分布,基本上可以確定為嫌疑人所留。”
“就這一種鞋印,不是他還能是鬼!”
我測算了一串數據之後說道:“嫌疑人為男性,45歲左右,身高不到一米七,身體素質很好,穿的是橡膠底布鞋,經濟水平不是很高。”
“別的還能看出來什麽?”胖磊看我話裏有話又問了一句。
我並沒有著急迴答他的問題,而是獨自一人跑上橋,觀察了好一會兒,接著又氣喘籲籲地迴到原地:“我懷疑嫌疑人就住在這附近的村子,他拋屍的方法有些特別。”
“哦?這怎麽說?”
我找了一串最為清晰的鞋印說道:“磊哥,你看看這串鞋印有沒有什麽不同?”
“不同?”胖磊有些疑惑地看著我手指的方向。
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我想表述的意思,我從旁邊掐了一根草插進了那一串立體泥土鞋印2之中。
“左腳鞋印比右腳的深?”胖磊很快發現了問題。
我搖了搖頭:“不全是,磊哥你跟我來。”胖磊跟著我走上了岸。
四
前幾天雲汐市時有陰雨,農村的泥土路相對比較鬆軟,嫌疑人在路麵上留下了大量清晰的立體痕跡。
我又找了一串鞋印說道:“以石拱橋為界,嫌疑人的鞋印全部集中在橋南地麵上,說明嫌疑人是從南邊過來拋屍,屍塊被藏匿在橋洞裏之後他又原路折返了迴去。我們目測這兩大包屍塊,應該是一個成年人被肢解後的重量,我猜,嫌疑人的拋屍地點就這一處。”
“嗯,很有道理,你接著說。”胖磊聽得很認真。
“知道了拋屍地點,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嫌疑人的拋屍方式。我剛才往橋南方向走了很長的距離,雖然路麵上有很多輪胎痕跡,但這些痕跡基本上可以排除。”
“你是根據立體足跡的深淺排除的?”胖磊已經猜到了我要表達的意思。
“對。我觀察了很長一段距離,所有的鞋印都有這個特征,一會兒是左腳的立體鞋
印較深,一會兒是右腳的立體鞋印較深。鞋印的深度反映了嫌疑人的負重程度,也就是說,他身體左右邊交替負重。從立體鞋印深度的數值來看,他的負重量還不小。”
“你是說,嫌疑人徒步扛著編織袋進行拋屍?”
“你隻說中了一半,案發現場有兩大包屍塊,扛是不好扛的,他應該是借助了某種工具。”
“工具?”
“磊哥,你把照片調出來,看看編織袋封口的位置。”胖磊按照我所說打開了相機。
“是不是這一張?”胖磊把相機遞給我,一張放大後的照片出現在相機背麵的液晶屏上。
“你看看編織袋的打結方式。”
“打結方式?”胖磊似懂非懂地望了望。
“關於‘打結’,痕跡學上有專門的介紹,光我知道的打結方式就有十餘種,其中最常用的有半結、八字結、平結、漁人結、普魯士結、營釘結、縮繩結、接繩結、係木結等。嫌疑人使用的打結方式正是係木結。”
“係木結最早由山民發明,他們去山裏砍柴,先把砍下來的柴歸攏成兩堆,接著用繩索捆上一堆,然後再捆另外一堆,兩垛柴火之間用木棍一穿,利用杠杆原理,以自己的肩膀為支點保持平衡把柴火挑下山。這種係繩結的方式最為牢固,解綁非常方便,後來逐漸普及開來。”
“你是說嫌疑人用扁擔挑著兩包屍塊步行拋屍?”胖磊已經知道了結果。
“沒錯,如果是一包屍塊,嫌疑人還有可能雙手交替拎著。咱們在現場發現的是兩包屍塊,這就必須要借助工具,根據編織袋上的‘係木結’,我可以肯定嫌疑人是徒步挑著扁擔拋屍,並沒有借助交通工具。”
“那這家夥的體力夠好的!”胖磊抬頭看了一眼望不到邊的鞋印感歎道。
確定完這一點後,我們再次迴到橋下,橋洞邊的鞋印並沒有人為地破壞,這有利於我下一步的分析工作。
“小龍,難道這串鞋印還能看出其他的信息來?”胖磊看著聚精會神的我,張口問道。
“能!”我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之後開口道,“嫌疑人拋屍的具體時間應該在四天之內。”
“四天?你確定?”胖磊實在想不出我的結論從哪裏來的。
我拍了拍手掌上的灰塵解釋道:“從拋屍到報案,除了嫌疑人以外並沒有一個人來過這裏,這樣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分析。室外的鞋印,尤
其是這種泥土鞋印,裸露時間長了,每天都會有細微的差別,比如,因為風力導致足跡凸起花紋邊棱漸漸塌陷;再比如,因為水分的蒸發導致土色發生變化,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分析足跡的新鮮程度。”
胖磊聽得相當入神,並沒有打斷我。
“室外泥土鞋印的變化都會遵循一些規律。無人破壞的鞋印保持時間較長,半日內鞋印邊棱整齊銳利,土色較深,特征明顯;一晝夜之後,邊棱開始脫落,鞋印與周圍泥土土色一致;兩日後棱角脫落,水分蒸發,土壤開始鬆散,邊緣和特征不再清晰;當到了三四日之後,鞋印底部會有稍許的皸裂以及蟲蟻攀爬的痕跡,再加上露水和潮氣的作用,足跡表麵的泥土會因為水珠的張力黏合在一起形成片狀;再綜合案發現場的氣溫、濕度,我基本上可以判斷出這串鞋印的遺留時間。”
“你贏了!”胖磊衝我豎起了大拇指。
“痕跡固定完了,我去喊明哥他們進來。”為了節省時間,我一路小跑上岸,衝明哥揮揮手。得到訊號的葉茜,提著明哥的勘查箱一溜煙地往我麵前跑來。
“你別那麽激動,屍塊已經腐臭,戴著防毒麵罩都遮不住,你還是站遠一點。”我直接把正要向前衝的葉茜擋了迴去。
“沒事!”葉茜不以為意地跟在明哥身後徑直朝兩包屍塊走去。
五
“防水編織袋,難怪一路上沒有發現血滴。”老賢嘀咕了一句,但並沒有逃過我的耳朵。
“防水編織袋?難道有特定的用途?”我對這個問題相當感興趣,如果這種編織袋有什麽特殊用途,那下一步的排查就會有針對性。
“不難弄,大街上到處都有賣。”老賢一盆冷水慢悠悠地潑到了我的頭上。
“原來是大通貨。”
“也不算是,你們看。”明哥指著裂開的位置接著說道,“這種編織袋比普通的編織袋多了一層塑料薄膜內膽,價格上也貴了很多。”明哥說著用手使勁搓了搓編織袋內部帶有磨砂質感的透明薄膜:“很厚實,市場上一個要賣到五六塊錢。這種編織袋可以防水、防潮,一般用來裝幹貨的情況比較多,比如街上賣幹木耳、小幹魚的商販,基本上都是使用這種編織袋。”
“明哥,我剛才分析出,嫌疑人可能是使用扁擔挑屍,而且他的體力很好,經濟水平並不是很高。”我一句話把我剛才的結論做了一個簡單的說明。
明哥點了點頭接著說道:“現
在電瓶車基本上都普及了,扁擔這種東西很少有人用,雖然用扁擔挑東西很省力,但沒挑習慣的人根本不會選擇這種方式拋屍。也就是說,嫌疑人可能長期使用扁擔挑重物。”
“有沒有特殊的人群長期使用扁擔?”
“早些年我們雲汐市的農村沒有通自來水,很多人習慣用扁擔挑井水吃,那個年代扁擔的使用率很高。但是近些年,我們這裏即使最偏遠的農村也家家都有壓井,所以扁擔的使用率越來越低,除了偶爾走街串巷的貨郎,我還真沒見誰用過。但光以這個去推斷嫌疑人的身份,還有點牽強,我們還是把現場勘查完畢再說。”
明哥話音剛落,老賢已經為他清理出了一個場地,並鋪好裝屍袋,為下一步的拚接屍體做準備。
很快,編織袋被解開,明哥撿起那個掉落在地上的腳掌開始拚接。當一塊塊不規則的屍塊被取出時,滾成小團的白色蛆蟲也隨之散落。
強烈的不適讓葉茜的眉毛擰在了一起。
“沒事吧?”我走到她跟前,用胳膊肘碰了碰她。
葉茜沒有說話,輕輕地搖了搖頭。
明哥的手套以及勘查服上已經爬滿了蛆蟲,可他視而不見,不緊不慢地從編織袋中將屍塊一一取出。
“小龍,看一看切麵,能不能推斷出嫌疑人分屍使用的工具?”橋洞裏響起明哥的迴聲。
我把葉茜稍微往後拉了拉,蹲下身子仔細觀察屍塊上的刀口:“是用的菜刀。”
“哦?說說理由。”他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菜刀的刃口一般為直線,當它砍在屍體上時,砍切處骨折延長線是與菜刀刀刃方向一致的,而在傷口的底部會出現少量的卷刃特征,這是垂直砍切的情況。當菜刀斜著砍下來的時候,創口骨折線裂向砍擊方向,並會造成側骨板向外翹起,創壁上容易留下刃部豁口、卷刃引起的擦劃線條等特征,我就是根據這個分析出來的。”
“嗯,很好!”說話間明哥從編織袋中捧出一顆沾滿凝血塊的人頭,頭顱頂上有一處凹陷狀鈍器傷口。
他用力剝開黏附在麵部的長發,露出一張蒼白的女性人臉。“嫌疑人分屍未毀容,說明他和死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不怕我們通過麵相找到他。”明哥說著把那顆人頭在手中轉了半圈,“死者頭部多次受到鈍器打擊,作案工具應該是圓鐵錘,而且這是第一致命傷。也就是說,嫌疑人使用鈍器將受害人擊打致死之後,接著用菜
刀肢解屍體拋屍橋洞。”明哥說完放下人頭,把編織袋中的屍塊全部取出,纏繞在一起的大腸等內髒則原封不動地留在袋子中。
不久,一具幹癟的屍首被拚接起來,明哥用毛刷將表麵的蛆蟲稍作清理,開口說道:“最近的氣溫滿足蒼蠅卵孵化的要求,結合蛆蟲的大小,嫌疑人拋屍距今有三四天的時間。”這個結果也印證了我的結論。
他接著說:“從盆骨以及容貌特征來看,死者的年齡在45歲左右,有文眉化濃妝的習慣;手繭較薄,說明她不經常從事體力勞動;體態臃腫,皮膚缺乏保養、黑而粗糙,說明她的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
“死者的下體有很嚴重的性交史。”老賢補充了一句。
明哥低頭看了一眼:“迴頭提取一下死者的陰道擦拭物。”
“好的。”
明哥接著把屍塊上的所有創口觀察了一遍之後,說道:“傷口砍切方向以及力度符合一個人作案的特征,可以排除多人作案的可能。嫌疑人分屍必須要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從這一點來看他有可能是獨居。”
“嫌疑人能挑著扁擔走這麽遠的路,說明他的體力異於常人,再加上熟練的打結方式,可以判斷出他應該是一個獨居一室的體力勞動者。”
“通過鞋印分析,嫌疑人的年齡也在45歲上下。”我補充了一句。
“這個年齡應該已經結婚,考慮離異或者老婆長期不在身邊的男性,把這一類劃撥成調查的重點。”明哥把目光集中在了葉茜身上。
“明白,冷主任。”葉茜會意。
“行,中心現場基本這樣,我們開始勘查外圍,有情況以後,咱們再碰頭。”
六
勘查工作從朝霞映臉一直忙到餘暉滿天,當我們全部圍在會議桌前時,還能隱約聞到一股屍臭味。
“我這邊基本上沒有什麽指向性的結論,死者的所有人體組織都在,拋屍現場就這一個。焦磊,你那裏有沒有什麽情況?”明哥開了個頭。
“暫時沒有,等賢哥說的時候,我會補充一點。”
“小龍,你說說。”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