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姑聽之,不喜聽之自走之。


    車子一路出河北、過甘肅、經青海、到西藏。


    吱吱呀呀過來,不急不慢,卻已是到了甘肅地界。幾次方然都想叫停馬車去找尋那個精明、膽小、但卻有自己血性;愛財、惜財、恨不得一文錢掰成兩半花,卻能為喀秋莎傾盡所有,購買藥材的方大。


    告訴他,方然我過得很好,有了大小葉子。而你呢,是否有了自己的孩子,已經能在那溫暖的大炕上爬來爬去?楊等風是否已經等來了自己的六月之息,今年科舉考試已經金榜題名?是不是和喀秋莎鬧了矛盾,磕磕碰碰過日子,男人就得多讓點女人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然後告訴他,那句:“命在天上!”我一直記得。


    車夫當然不知道方然心中所思所想,一路之上盡管駕著馬車朝前駛去。


    西藏自元朝時期,著名的“涼州會盟”之後,西藏正式屬於我國版圖。


    提起“涼州會盟”就不得不提起一位藏傳佛教活佛:薩伽班智達·貢嘎堅讚。


    班智達活佛應成吉思汗之孫闊端邀請,於西藏出發,立時兩年到達涼州,兩人秘密會談,最終將西藏納入元朝統治。


    曆史記載,薩伽班智達·貢嘎堅讚於公元1182年出生於西藏。有雲:出生之時天降祥瑞,自幼精通梵文,夢中受印度親世菩薩傳授《俱且論》,居然在一月之間,精通無比,世人無不驚歎佩服。


    當年已經63歲高齡的班智達活佛,為了協調西藏與元朝統治者之間相互的利益,帶著八思巴(藏傳佛教喇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和自己年僅十歲的侄子遠赴涼州。


    二人達成共識,西藏歸屬於元朝統治,可派兵駐紮西藏,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但曆史上,班智達和八思巴對蒙古貴族影響頗為巨大,一直不曾派兵駐紮西藏,到了明清時期,才有官職人員赴西藏。如:駐藏大臣,可協調西藏實權人物,一同治理西藏。


    相傳,班智達被邀請到蒙古草原,為蒙古貴族講經論道,人人都被活佛那淵博的學識所折服,但闊端一直心存疑慮,數次試探活佛。


    其中很著名的一段就是:闊端請來高人(應該是薩滿教中之人)在湖麵上幻化出一個寺院,讓班智達上寺院講經。


    史料記載:班智達活佛欣然接受,所過之處無不是異香撲鼻,腳底生出無數蓮花,居然修為到了步步生蓮的境界,踏上湖麵上那座虛幻的寺院。佛音說法,聲震如雷。但看那唇齒之間,生出無數蓮花,滿天紛紛揚揚墜落在地。口綻蓮花,天花亂墜,不外乎就是此般模樣。一場法事做完,那幻化出的寺院,居然真真切切的現於眾人眼前,故此寺院稱為:幻化寺,又稱白塔寺(今甘肅武威白塔村。)


    公元1251年,時年已經70高齡的活佛班智達,圓寂於白塔寺,圓寂之時,一道虹光自身體衝天而起,謂之:虹化。


    遺蛻火花後,屍骨顯化:文殊、觀音、彌勒佛陀像。


    到了後來,八思巴秉承上師之誌,四處宣講佛教真理,竟然漸漸壓過了先去蒙古的全真教教義(止殺,丘處機。)凡是與八思巴辯論過的道士,因為蒙古貴族的抉擇,而不得不強行,削發為僧。


    八思巴貴為元朝國師,創建八思巴文,借鑒藏族文字,梵文形成一種新型文字,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元朝文明進步。(內蒙古遊牧民族家中多張貼成吉思汗畫像,畫像邊角或大或小有一塊印章拓製或手工繪畫上去的蠅頭小楷,此為八思巴文。)


    至於那青海,何時並入我國版圖,沒有明確記載,且青海由來也是因為青海湖聞名遐邇。


    漢朝之前,青海一代,一直是黨項,羌族,迴紇聚居地。到了唐朝,受轄於吐蕃。吐蕃內亂不止,直至滅亡後。青海地界一直沒有具體劃分,是一個很模糊的劃分,到了元朝,這才定下了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地界。


    青海有一寺一河一湖尤為著名。寺為塔爾寺,河為倒淌河,湖為青海湖。


    塔爾寺相傳為格魯教派(通俗意義上為黃教)創始人宗喀巴母親修建而成。


    宗喀巴父親為蒙古族人,母親為藏族人,兩人均是佛教信徒。宗喀巴自幼對佛教經文尤為喜愛,甚至不遠萬裏遠赴西藏求學。


    其母思念久去不歸的兒子,漸漸積勞成疾。於夢中見宗喀巴對自己說:每天拿一塊石頭修建成一座塔,我就會迴來。果然塔成之日,宗喀巴從西藏返迴。


    塔爾寺先有塔而後有寺,明朝洪武年間修建的一座塔,承載了一個普通母親對兒子的無盡思念,經後人不斷擴充修建才有了現在的這番規模。(寺內莊嚴肅穆,寧靜安詳。兩個小時遊覽足以,然後可以直奔青海湖。)


    倒淌河相傳為:唐朝文成公主進藏,唐太宗賜愛女寶鏡一麵,可在其中看到長安城中的繁華景象。文成公主到日月山前一片蒼涼,感慨自己放棄長安榮華富貴,遠嫁西藏連這自西向東流去的河水都不如。於是摔碎寶鏡,自此這條河水自東向西流去,稱為倒淌河。


    青海湖,藏語中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過日月山遙遙看見一道青色的綢帶,橫更於天際,這就是青海湖。三分之一的油菜花,三分之一的青色絲綢,三分之一晴朗明媚的天空。(一年七八月份遊覽最佳,穿厚點,帶上防曬霜。別像我穿個短褲蹦噠來蹦噠去,幾個小時就曬傷。)


    相傳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其弟子為了掌控西藏,密不發喪,稱其在閉關,暗中派人尋找轉世靈童第六世達賴喇嘛。


    在青海湖麵之上,看到了第六世達賴喇嘛的蹤跡,尋找到之後,並未告訴其真實身份。


    康熙大帝平定噶爾丹叛亂,在與第五世達賴喇嘛私教甚好的噶爾丹口中得知第五世達賴喇嘛已經圓寂多時,甚為震怒,勒令尋迴第六世達賴喇嘛。


    這才有了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那個“雪域最大的王”1一生頗為傳奇的故事。


    康熙四十四年,倉央嘉措並無實權,最後成了兩派鬥爭的犧牲品。拉藏汗上書稟告康熙:倉央嘉措沉迷酒色,不理西藏政事,請求廢除第六世達賴喇嘛之名號,另尋靈童。


    康熙大帝應允,在押送至京途中,倉央嘉措突然圓寂於青海湖,這位“世間最美的情郎”2就此結束自己的一生。(注:1,2均摘自倉央嘉措詩集,經後世之人字字推敲,句句揣摩。翻譯有中、英、俄、日、印等數國語言。)


    活佛轉世,尋找靈童,曆來有許多爭議。一說攜帶活佛生前所用之物,讓幼童碰觸,誰能找到真正的信物,便是真正的靈童。二說:尋來有可能是靈童的孩子,記載上姓名,放入金瓶之中,擱置在釋迦摩尼佛像之前三天時間,最後用象牙筷子夾出誰的姓名,誰就是轉世靈童。


    無論如何,都請給藏族同胞信仰的一分尊重,給轉世靈童的一分神秘。


    一如,白天住在布達拉宮中,接受信徒膜拜,喝著酥油茶,念著金水澆築而成的經書,是人們眼中,心中的活佛。


    夜晚,則是換上華貴的衣服,談吐得體,溫文爾雅,俊朗之極。出沒在酒館,女子閨房之中,那樣瀟灑寫意的青年,隱沒在拉薩街頭,無人知他是活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代欽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且笑且前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且笑且前行並收藏末代欽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