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姑聽之,不喜聽之自走之。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夜晚的沙漠不似白天這般炎熱,視野所到之處,居然沒有一個能遮陽的地方。而到了晚上,曬了一整天的沙漠散熱極快,刻薄兇猛的夜風,像刀子一樣刮在人的身上,除了一整天的臭汗,好不容易盼來一絲涼風,可卻越吹越冷,仿佛到了那寒冬臘月一般,直讓人全身哆嗦。
軍隊停整,安營紮寨,一處處碩大的篝火,烤的人前胸發燙後背發寒。
住在正中央的帳篷中正是左宗棠左大人,帳中左右各坐一人,左邊為大將劉錦棠,右邊坐的則是方然。
左宗棠後麵放著一具棺槨,眾人以訛傳訛說這是左大人從京城出發就為自己打造的一口棺材,其實不然,已經有六十多歲高齡的左宗棠在出嘉峪關時,自感時日無多,身體越加虛弱,但朝中能接手這個爛攤子的人除了自己別無他選,咬著牙,不顧眾人阻攔為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
坐在正中間的左宗棠撫著胡須,看著桌上的新疆地圖,前邊是一打造精細的沙盤,事無巨細,新疆的大大小小的地形全被包攬在了其中。
左宗棠一陣沉悶的咳嗽,暗自藏下手中帶血的手帕,從桌前緩緩站立起來,一旁的方然趕緊攙扶著老人向沙盤走去。
左宗棠對方然點了點頭,拍了一下早已站在沙盤旁邊的劉錦棠,緩緩開口:“兵馬糧草先行,這是自古行軍打仗傳下來的不二準則。”
其實在一開始,左宗棠就考慮到糧草運輸的問題,西北邊境,交通閉塞,軍糧的輸送極其困難,這位眼前的老人,挑著油燈,披著衣服看著大清國的版圖,細細揣摩最終定下了三條糧草運輸的路線。
第一條:從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直接購買糧草,出嘉峪關,過玉門運至新疆哈密。而左宗棠為了親自督查糧草購買問題,放心不下,也選擇進軍路線為這一條。
第二條:由包頭,歸化經蒙古大草原,運輸至古城(今奇台)一帶。
第三條:自寧夏經蒙古草原運輸至古城一帶。
左宗棠幹枯的手指指著新疆哈密一帶:“中俄戰爭,我在心中細細推衍過不下十次,如果主戰場在哈密一帶,有天山作為屏障,身後有新疆,甘肅,乃至西藏地區為我們支援,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全,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我軍索要付出的代價。”
新疆,哈密一帶,坎兒井年久失修,左宗棠命令西征軍前鋒部隊,先到哈密,幫助新疆同胞,重新修建完善坎兒井,做好屯田積糧,就算戰況不容樂觀,也可以一直和沙俄相互耗下去,打持久戰。
新疆地理位置偏僻,且土壤大多為沙石,雖有雪山融化所帶水源,可大部分都會滲入地下,水源一直是新疆同胞很重要的問題。
坎兒井輪廓,最早出現於約西漢。當時的統治者派軍隊打仗時經過新疆,發現了這一難題,經過不斷的實地勘察,最後軍隊攜同新疆同胞,就這種沙地型土壤,修建了日後全世界都著名的一個水利工程:坎兒井。(坎兒井具體構造,科學依據,不在本書討論範圍之內。)
後來經過曆朝曆代的改進,坎兒井這一工程逐漸走向完善,至今養育著新疆同胞。
在一旁的劉錦棠低聲問道:“大人,朝廷國庫空虛,給咱們的軍費也就是兩百萬兩,這場仗怎麽打?”
時間迴到左宗棠還未出京城,與李鴻章為首的大臣進行辯論時,有人提出的一項很現實的問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而今國庫空虛,我們拿什麽去收複新疆?拿腦袋?還是拿這一腔熱血?”
事後左宗棠向別國借款白銀五百萬兩,定下利率一分三厘,而普通借款利率最高不過三十厘,翻了這麽多番的借款稱之為高利貸,驢打滾也不為過。
當時有人刊登報紙質疑左宗棠,甚至汙蔑與他,說向別國借款五百萬兩,隻是中飽私囊,拿去打仗隻是一個借口罷了。
方然仔細打量著這個滿頭白發的老人,老雖老矣,虎威猶在。
老人細細的磨砂這盤製作精良的沙盤:“從別國借款五百萬兩,應該已經快要入庫,朝廷馬上又會從海關那處克扣下將近三百萬兩白銀給咱們當作軍費,共計有一千萬兩白銀,夠咱們緊緊巴巴的打這一場仗了。”
老人更多的是總體上的戰略部署,具體的打仗情況則要靠眼前這個一身煞氣虎背熊腰的將軍劉錦棠。
細細商談已至深夜。
等劉錦棠和方然退出帳篷時,還看見帳篷裏的影子咳嗽不斷,卻亦然站的筆直,環顧沙盤,深怕有一處漏洞,危及大局。
劉錦棠不同於楊大那般話嘮,反倒是格外沉默。
後來左宗棠病逝,方然前去拜祭,果不其然,此人也在靈堂之中。
當夜,二人大醉。
這個沉默寡言的漢子帶著哭聲,短短續續向方然提起當年的事情。
鹹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湖南巡撫張亮基眼看就要城破身亡,這時受了郭嵩燾勉勵的左宗棠幫助張巡撫死守長沙城,將全部軍事悉數托付於左宗棠,自幼熟讀兵法的左宗棠自然如魚得水,嚴守長沙城三個月之久,太平天國大軍就此撤去,這個男人風光的一生就此拉開帷幕。
劉錦棠與左宗棠相識於長沙防守戰,不知道殺了多少個借著雲梯爬上牆頭的太平天國的士兵,又或者丟下去多少塊上百斤重的石頭,倒下去多少鍋滾燙的熱油。
自己研製的土炮,到底就是沒有那洋人手中大炮的厲害,點著導火索,捂著耳朵一炮轟向城牆,卻是一個不痛不癢的大黑坨坨,就是他娘的聲音大,這一炮下去,就連隔著幾十丈連城牆上的劉錦棠都覺得耳朵嗡嗡作響。
雷聲大,雨點小。反而倒是激起了劉錦棠的血性和殺意,一刀砍翻有一個爬上城牆的士兵,已經卷刃的大刀劈進肉中,卻再也拔不出來。又是一個士兵從雲梯上跳下拿著手中的長劍刺向劉錦棠。
一個閃身避過:“去你娘的!”一腳踹在那人的小腹之上,肚子裏的肝髒、膽囊、胃部被踹得稀巴爛,連一聲慘叫都發不出來,就直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從吃過早飯開始,兩軍開始對壘。一直比拚到天色發暗,明亮的星星已經升上天空,已經麻木的劉錦棠使勁睜開被鮮血凝結黏住的眼睛,心裏隻有一個想法:“都到晚上了啊。”
眼前站著一個跟自己差不多狼狽的男人,鮮血糊在全身看不清人形:“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你爹。”這是劉錦棠昏迷前最後的想法。
後來他跟著這個男人,走南闖北,建立起了一隻名震天下的軍隊:湘軍。
而劉錦棠就是湘軍中的第一批元老!
而那個男人也成了轟動朝野的:左宗棠!
不複當初虎背熊腰的劉錦棠坐在涼亭,猛的灌下一大口酒。
顯得有些絮絮叨叨:“左大人病逝福州,這個曾經有無數頭銜在身‘二等恪敬侯’‘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兩江總督’‘南洋通商事務大臣’甚至死後還被追加‘太傅’諡號‘文襄’的男人又有誰會記得?又有誰會懷念?”
又有誰記得我不知道。
但這段往事,這個傳奇般的男人,有劉錦棠這個觀眾,有方然這個聽眾,薪火相傳,中華的脊梁終歸不會斷。
是夜,福州大雨傾盆,城牆東南角,被劈出一個大缺口。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夜晚的沙漠不似白天這般炎熱,視野所到之處,居然沒有一個能遮陽的地方。而到了晚上,曬了一整天的沙漠散熱極快,刻薄兇猛的夜風,像刀子一樣刮在人的身上,除了一整天的臭汗,好不容易盼來一絲涼風,可卻越吹越冷,仿佛到了那寒冬臘月一般,直讓人全身哆嗦。
軍隊停整,安營紮寨,一處處碩大的篝火,烤的人前胸發燙後背發寒。
住在正中央的帳篷中正是左宗棠左大人,帳中左右各坐一人,左邊為大將劉錦棠,右邊坐的則是方然。
左宗棠後麵放著一具棺槨,眾人以訛傳訛說這是左大人從京城出發就為自己打造的一口棺材,其實不然,已經有六十多歲高齡的左宗棠在出嘉峪關時,自感時日無多,身體越加虛弱,但朝中能接手這個爛攤子的人除了自己別無他選,咬著牙,不顧眾人阻攔為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
坐在正中間的左宗棠撫著胡須,看著桌上的新疆地圖,前邊是一打造精細的沙盤,事無巨細,新疆的大大小小的地形全被包攬在了其中。
左宗棠一陣沉悶的咳嗽,暗自藏下手中帶血的手帕,從桌前緩緩站立起來,一旁的方然趕緊攙扶著老人向沙盤走去。
左宗棠對方然點了點頭,拍了一下早已站在沙盤旁邊的劉錦棠,緩緩開口:“兵馬糧草先行,這是自古行軍打仗傳下來的不二準則。”
其實在一開始,左宗棠就考慮到糧草運輸的問題,西北邊境,交通閉塞,軍糧的輸送極其困難,這位眼前的老人,挑著油燈,披著衣服看著大清國的版圖,細細揣摩最終定下了三條糧草運輸的路線。
第一條:從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直接購買糧草,出嘉峪關,過玉門運至新疆哈密。而左宗棠為了親自督查糧草購買問題,放心不下,也選擇進軍路線為這一條。
第二條:由包頭,歸化經蒙古大草原,運輸至古城(今奇台)一帶。
第三條:自寧夏經蒙古草原運輸至古城一帶。
左宗棠幹枯的手指指著新疆哈密一帶:“中俄戰爭,我在心中細細推衍過不下十次,如果主戰場在哈密一帶,有天山作為屏障,身後有新疆,甘肅,乃至西藏地區為我們支援,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全,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我軍索要付出的代價。”
新疆,哈密一帶,坎兒井年久失修,左宗棠命令西征軍前鋒部隊,先到哈密,幫助新疆同胞,重新修建完善坎兒井,做好屯田積糧,就算戰況不容樂觀,也可以一直和沙俄相互耗下去,打持久戰。
新疆地理位置偏僻,且土壤大多為沙石,雖有雪山融化所帶水源,可大部分都會滲入地下,水源一直是新疆同胞很重要的問題。
坎兒井輪廓,最早出現於約西漢。當時的統治者派軍隊打仗時經過新疆,發現了這一難題,經過不斷的實地勘察,最後軍隊攜同新疆同胞,就這種沙地型土壤,修建了日後全世界都著名的一個水利工程:坎兒井。(坎兒井具體構造,科學依據,不在本書討論範圍之內。)
後來經過曆朝曆代的改進,坎兒井這一工程逐漸走向完善,至今養育著新疆同胞。
在一旁的劉錦棠低聲問道:“大人,朝廷國庫空虛,給咱們的軍費也就是兩百萬兩,這場仗怎麽打?”
時間迴到左宗棠還未出京城,與李鴻章為首的大臣進行辯論時,有人提出的一項很現實的問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而今國庫空虛,我們拿什麽去收複新疆?拿腦袋?還是拿這一腔熱血?”
事後左宗棠向別國借款白銀五百萬兩,定下利率一分三厘,而普通借款利率最高不過三十厘,翻了這麽多番的借款稱之為高利貸,驢打滾也不為過。
當時有人刊登報紙質疑左宗棠,甚至汙蔑與他,說向別國借款五百萬兩,隻是中飽私囊,拿去打仗隻是一個借口罷了。
方然仔細打量著這個滿頭白發的老人,老雖老矣,虎威猶在。
老人細細的磨砂這盤製作精良的沙盤:“從別國借款五百萬兩,應該已經快要入庫,朝廷馬上又會從海關那處克扣下將近三百萬兩白銀給咱們當作軍費,共計有一千萬兩白銀,夠咱們緊緊巴巴的打這一場仗了。”
老人更多的是總體上的戰略部署,具體的打仗情況則要靠眼前這個一身煞氣虎背熊腰的將軍劉錦棠。
細細商談已至深夜。
等劉錦棠和方然退出帳篷時,還看見帳篷裏的影子咳嗽不斷,卻亦然站的筆直,環顧沙盤,深怕有一處漏洞,危及大局。
劉錦棠不同於楊大那般話嘮,反倒是格外沉默。
後來左宗棠病逝,方然前去拜祭,果不其然,此人也在靈堂之中。
當夜,二人大醉。
這個沉默寡言的漢子帶著哭聲,短短續續向方然提起當年的事情。
鹹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湖南巡撫張亮基眼看就要城破身亡,這時受了郭嵩燾勉勵的左宗棠幫助張巡撫死守長沙城,將全部軍事悉數托付於左宗棠,自幼熟讀兵法的左宗棠自然如魚得水,嚴守長沙城三個月之久,太平天國大軍就此撤去,這個男人風光的一生就此拉開帷幕。
劉錦棠與左宗棠相識於長沙防守戰,不知道殺了多少個借著雲梯爬上牆頭的太平天國的士兵,又或者丟下去多少塊上百斤重的石頭,倒下去多少鍋滾燙的熱油。
自己研製的土炮,到底就是沒有那洋人手中大炮的厲害,點著導火索,捂著耳朵一炮轟向城牆,卻是一個不痛不癢的大黑坨坨,就是他娘的聲音大,這一炮下去,就連隔著幾十丈連城牆上的劉錦棠都覺得耳朵嗡嗡作響。
雷聲大,雨點小。反而倒是激起了劉錦棠的血性和殺意,一刀砍翻有一個爬上城牆的士兵,已經卷刃的大刀劈進肉中,卻再也拔不出來。又是一個士兵從雲梯上跳下拿著手中的長劍刺向劉錦棠。
一個閃身避過:“去你娘的!”一腳踹在那人的小腹之上,肚子裏的肝髒、膽囊、胃部被踹得稀巴爛,連一聲慘叫都發不出來,就直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從吃過早飯開始,兩軍開始對壘。一直比拚到天色發暗,明亮的星星已經升上天空,已經麻木的劉錦棠使勁睜開被鮮血凝結黏住的眼睛,心裏隻有一個想法:“都到晚上了啊。”
眼前站著一個跟自己差不多狼狽的男人,鮮血糊在全身看不清人形:“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你爹。”這是劉錦棠昏迷前最後的想法。
後來他跟著這個男人,走南闖北,建立起了一隻名震天下的軍隊:湘軍。
而劉錦棠就是湘軍中的第一批元老!
而那個男人也成了轟動朝野的:左宗棠!
不複當初虎背熊腰的劉錦棠坐在涼亭,猛的灌下一大口酒。
顯得有些絮絮叨叨:“左大人病逝福州,這個曾經有無數頭銜在身‘二等恪敬侯’‘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兩江總督’‘南洋通商事務大臣’甚至死後還被追加‘太傅’諡號‘文襄’的男人又有誰會記得?又有誰會懷念?”
又有誰記得我不知道。
但這段往事,這個傳奇般的男人,有劉錦棠這個觀眾,有方然這個聽眾,薪火相傳,中華的脊梁終歸不會斷。
是夜,福州大雨傾盆,城牆東南角,被劈出一個大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