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姑聽之,不喜聽之自走之。


    自古以來每朝每代的封建統治著均對風水一事頗為注重,其中有夾雜著對冥冥之中龍脈的重視。


    現在世人普遍認同華夏龍脈出昆侖的說法。


    西至青海西藏一帶,巍峨聖潔的昆侖山,分三路東下。


    北龍過新疆、內蒙、河北、入東北。


    中龍過陝西,江西一帶匯入黃,渤二海。


    南龍一直穿西藏,過橫斷山脈。(注,一說這條龍脈就此斷絕在橫斷山脈。)經海南匯入南海歸墟。


    此乃三條龍脈主線。


    曆朝曆代,不論開國皇帝於何處定都,總歸是有意無意靠近這三條主線。


    自夏朝立國,直至清朝,共曆大大小小二十四個朝代。


    其中被視為華夏先祖的神農氏,其龍脈在黃河流域。


    夏朝的龍脈在黃河流域中嶽嵩山一帶;


    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


    周朝的龍脈在岐山;


    秦朝的龍脈在鹹陽;


    漢朝的龍脈在豐縣;


    西晉的龍脈在河內;


    隋朝的龍脈在弘農;


    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


    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


    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


    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


    也就是說,各王朝壽命又長又短,龍脈也是有強有弱,但按照一個王朝一條龍脈來算的話,中國至少有二十四條龍脈。


    方然附在一旁聽得入神的楊欒卿耳邊,而清朝的龍脈在東北一帶。


    這也就是為什麽朝廷一直限製民間能人異士,或朝廷身懷異術官員不得輕易踏足東北三省就是這個道理。


    更多的還是怕會望氣尋山,分金定穴流落民間的摸金校尉給破了那龍穴,驚擾了龍脈,龍轉移地方或者就此消散,也就意味著一個朝代的終結。


    有明確史料記載的中國第一位盜墓賊則是西楚霸王項羽。


    史料記載霸王入城,火燒阿房,美玉古玩掉落一地,而人們卻隻是偷偷撿些金銀。(注:秦朝時期,玉石是身份的象征,平民百姓拿之無用,還容易帶來禍患,其次是,玉石並無流通價值,不能承擔貨幣的職責,此處不細講。)


    殺了人,發了財的霸王還不滿足,聽說那秦始皇嬴政的墳墓裏麵有大把的金銀銅器,以及打造好的軍事物資,於是發動了那幾十萬的兵力,想要把那秦始皇的墓給盜上一倒,說不定還能把那水銀池子裏的嬴政拖出來,鞭一下屍。


    可最後是還不了了之,一說是挖了好幾天連秦始皇的墓門都沒尋著,勞民傷財,最後放棄。


    靈一說則是挖開了秦始皇的墓門,那征戰一生,馬革裹屍的陰靈伴隨著那衝天而起的水銀,從那墓室之中殺了出來,霸王抵擋不住,最後封了墓門,草草收場。


    姑且不論這些流傳在民間的說法有多可靠,但項羽這盜墓界的祖師爺是坐定了位置。


    那霸王項羽,盜墓又是何其的簡單粗暴,要是用這種方法盜墓,那很多珍寶就不會秘密流傳在了民間,甚至漂洋過海,進了那什麽大英博物館。


    所以天下四種盜墓賊,除過那魚水混雜的民盜之外,就有四種職業盜墓賊。


    摸金校尉位居第一,手藝人吃飯更多靠的是祖輩流傳下來的警戒,雞鳴燈滅不摸金,遊走於陰陽二界,藝高人膽大。據傳成型與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梟雄曹操麾下秘密編製,專發死人財。


    分丘靈官位居其二,而這分丘靈官則是成立於登基大寶,正統皇帝麾下。手執分丘印,據傳此印是道家數派聯合製成,為討好皇室而獻上的一枚神器。上書四字:百無禁忌。據傳隻要蓋在棺蓋上,任你是千年王八萬年龜都翻不出什麽大浪,有眼清者說,印記之上,可見凡人祭祀信仰之神明立於上頭。成型時期不明,主尋前朝異物,供皇室之人把玩。


    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位居最後。其二者主要是有民間散盜組成的團體,魚龍混雜,有不知規矩轉眼就有可能橫死的愣頭青,亦有經曆數座大墓,安然脫身的老油條。其良莠不齊,喜裝神弄鬼,愚弄百姓出行往往一身道士裝扮或昆侖力士模樣,故稱:搬山道人,卸嶺力士。成型時期不明,自古有之。有墓就盜,有財就發。


    單且不論那明朝矗立在世間的明十三陵,就說這陝西一帶,有過多少王朝在此建都,有過多少帝王將相在此安葬?


    除過大名鼎鼎的始皇陵盜不了;不了解蒙古人習俗,不清楚成吉思汗到底葬在何處的成吉思汗陵;詭詐之極疑塚無數的曹操之外,又有多少帝王將相的陵墓慘遭後人挖墳尋財?甚至還要掰開嘴巴尋那所謂的養顏珠,碰到脾氣不好的盜墓賊,甚至還要從棺材裏退出來,扒扒衣服,鞭鞭屍,出出氣?


    又有多少人死在那無人問津的墓穴之中,和死人較量失敗,成了殉葬品?


    方然歎了一口氣:“幾年前,我於陝西城中遇見一人,名曰孫龍。我看此人麵相和善,又與我有緣,指點之下讓其成了三省的搬山卸嶺總瓢把子,又讓起修養身心,為活人留條命,為死人留下最後一點尊嚴。”


    楊欒卿在一旁沉默不語。


    方然問道:“小時候就看你機靈,話少,沒想到老了之後還是這般模樣。”


    楊欒卿笑了笑,還是不說話。


    方然歎了一口氣:“這樣也好,平時沒個知我根底的人,說話都不痛快。”


    楊欒卿突然問起這盜墓之人現在的情況。


    方然搖了搖頭。


    終歸怎麽美化,盜墓就是盜墓,說的含蓄一點叫倒鬥,說的難聽直白一點就是挖墳。


    冥冥之中,總有天在相看。


    無論那藝高人膽大的摸金校尉,或是秉承皇命的分丘靈官,更或是那良莠不齊的搬山卸嶺之人,都是沒有好下場。


    也許前世修福,盜了幾處大墓,自己還沒有死,反而大富大貴,在人麵前人模狗樣起來,可終歸會迴報到你身上,一夜之間家財散盡,家破人亡,或者是膝下斷子,香火被滅,總歸是有報應。


    也許是前世沒什麽福分,想著偷偷把剛下葬的鄰家的墳給挖上一挖,可能剛下鋤頭,就看見你那鄰居在你眼前朝你笑,嚇得肝腸寸斷。


    挖人祖墳,終歸是有損陰德之事。


    摸金校尉,分丘靈官,人數越來越少,愈漸式微。


    而那搬山卸嶺,則是隨世道變化而變化。


    國運昌盛,則放下自己的洛陽鏟,火藥硝石。金盆洗手,卷起褲腿做起那默默無聞的田間農民,辛苦一點,勞累一點,日子可終歸有點盼頭,沒有什麽大的悲傷,也沒有什麽大的驚喜,平平淡淡就這麽過完一生,至死也不提半句盜墓之事,萬望子孫安好即可。


    而到了國勢微妙,民不聊生的時候。白天看見一臉憨笑坐在田埂上抽著水煙和你聊天的老農,到了晚上,拿起自家的鋤頭,抹個大花臉,見墳就敢上,見墓就敢挖。別無他求,隻想過上好日子,子孫安好。


    這次倒是換楊欒卿歎了一口氣:“我倒是有些理解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的那一句話了。”


    方然接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兩人走在街上,半晌無話,眼看就要到了婢女家中。


    方然問了一句:“怎麽,你也感覺到大清的國運??????”


    楊欒卿看了方然一眼,點了點頭。:“做官不是為某一姓氏做官,不是為了某一人做官,而是為這天下百姓做官。”


    “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代欽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且笑且前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且笑且前行並收藏末代欽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