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姑聽之。不喜聽之自走之。
同治七年(1867年),原康熙年間李文亮的府邸,時光變遷成了現如今成了不隻是和人購置的一處宅子的偏房所在。
地道門口,一個五十來歲的老人站在偏方內,神色莊重,目不轉睛的看著地道口。
一個蒼白的手推開厚重的石板,衣著襤褸,麵色仍舊蒼白的方然從地道中緩緩走了上來。
年過半百的老人唿吸略微急促起來,彎著腰恭聲說道:“拜見方然方大人!”
方然的嘴唇動了動,卻什麽話都說不出來,老人彎了半晌的腰,終於聽到一句結結巴巴的迴複:“你,你是楊欒卿?”
“方大人還記得我?”老人激動的說道。
方然點了點頭,順著楊欒卿的引領下,邁出偏房。
洗漱完畢,換了一身幹淨衣服的方然,才漸漸融入這個社會。
楊欒卿站在方然麵前,依舊還是像當初像一個小孩子那般拘謹。
看到一襲白衣的方然站在自己麵前,猶如四十年前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一般,相貌未有多少變化,隻是頭上的白發消失不見,而如今自己已經年過半百,年老體衰。
“你師傅劉半仙呢?”
“過世已快三十年。”
“屈博呢?”
“過世已有七年。”
方然看著眼前這個日漸老去的男人,又迴想起當年那個眉角稚嫩,臉龐青澀的少年,突然興致索然,拒絕了楊欒卿已經安排好的午宴,推門離去。
末了隻補了一句:“劉半仙和屈博的墓地在哪?”
劉半仙和屈博的墓地居然都建在了朔州,數日快馬加鞭,趕到西溝的一個僻靜角落,前山後水,空氣流通倒也算的是是一方福地。隻是沒想到王鵬臨死前,讓後代將自己的墓地和屈博、劉半仙修建在了一起。
三人墓碑都隻是寥寥數語,宣告自己頗為平淡的一生。
一個亭子將整個墳墓籠罩了起來。
亭子左邊還未完全褪色的字跡:“垂死驚夢半坐起”,右邊是:“坎坷流離一世人”。上書:方才了然。
一杯淡酒澆在三人的墳頭,就著夕陽西下,柔和的金光夾雜著的暖意,方然拔了拔三個人墳頭的雜草,背靠著唿嘯而過的大風,喝下壺中為數不多的淡酒,默默無言。
腳下是一派繁榮的朔州城,比起四十年前的窮困,偏僻,有了很大的變化。
夕陽慢慢落山,方然騎著馬迴首望向殘血夕陽之下已經消失成一個黑點的方然亭,一步步離開朔州城。
江闊雲低,唯盼斷路雁,一任西風。
夕陽西下,隻求斷腸人,已過天涯。
世間少了一個,一襲白衣,宛若謫仙的方然。
世間多了一個,滿腹惆悵,欲語還休的方然。
同治八年,陝西城內,多了一個,尋陰宅,看麵相,測單字,問運勢落魄的算命先生。
這天早上,一群孩童吃著冰糖葫蘆跟在這位年紀輕輕卻一副老成的方然後麵瞎起哄:“喲,騙子來咯,喲騙子今天又騙不到錢咯。”
年輕人倒也不怎麽為意,笑著搖了搖頭,慢條斯理的搭好自己的小攤位,閉目養神。
孩童天生善良,而這位算命先生又不怎麽脾氣古怪,時常幫孩子寫寫作業,教教字。雙方倒是彼此熟稔。
“方先生,這半個冰糖葫蘆我吃不上了,送給你吃吧。”
“就是,就是。我都看到方先生還幾天沒吃過飯了。”
“方先生,我娘給我烙了一個肉餅,還有一大半,送給你吃吧。”
方然睜開眼睛,和藹的笑道:“還不走,私塾要是遲到了,老夫子可是要打你們的手掌心哦。”
孩子們聽到他們那個年老古板,動不動就要打他們手心的老夫子,一哄而散。
孩子們悄悄放在桌案上的肉餅被方然不動聲色的放迴孩子的布兜,留下半串糖葫蘆。
方然小心翼翼的拿起簽子,咬下一顆被糖汁裹得嚴嚴實實的山楂,略微的酸味讓人忍不住皺一下眉頭。
“小子,你這是不是測字?”
方然抬起頭看著眼前的漢子,兩道劍眉直過眼眶,底下兩顆布滿血絲的眼睛,煞氣頗重。放在桌案上的雙手,虎口布滿老繭,一屁股坐在桌前的小板凳上,略微向前傾,狼尋虎顧。身上的衣衫,經過皂角多次衝洗,可還是遮不住那股常年與死人打交道的土腥味。
“喂,你到底測不測字?”
方然隨意將那檀木扇子擱在桌上:“城內,測字之人頗多,為何尋到我的攤位?”
漢子掃過檀木扇略微拱手:“想不到看走了眼,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我們後會有期!”
“別走啊,好不容易有一筆生意。”
離開座位的漢子又重新坐迴板凳和方然大眼瞪小眼。
一番交談下來,才知道,漢子姓孫,單名一個龍字。三天之後有一場對於他自己事關重大的買賣。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心裏沒底的孫龍,想找一個算命先生測上一測三天之後的運勢,好找一個心理安慰,可兜裏沒多少錢,找過來找過去,尋到方然這邊,看他頗為落魄,尋思價錢可能也不是很高,便一屁股坐在了板凳上。
之後方然拿出那檀木扇擱在桌上,土裏刨食吃的孫龍,眼力何其毒辣?一眼便認出那是一把已經有了幾十年時間的檀木扇,能拿得出此扇的主人,又怎麽會在乎自己的那兩個小錢?不想自取其辱,於是便轉身離去。
方然頗為尷尬的收起扇子,一本正經的說:“實不相瞞,我祖上本是官宦之家,不去說有多少金銀細軟,衣食無憂倒也是不在話下。”方然一臉迴味:“怎料天有不測風雲,家道中落,到我這輩居然被人從京城趕了出來,輾轉到了陝西暫時歇腳。”
“原來公子居然是官宦之後,京城人氏,失敬失敬!”
“這把檀木扇,是我寄托哀思之物。差點被好漢曲解其意,慚愧慚愧。”方然細細把玩檀木扇,沉浸於往日的鍾鳴鼎食,突然又從迴憶中醒來,收好檀木扇:“好漢不提當年勇,不知好漢要測什麽字?”
孫龍緊張的看了看不知深淺的方然,又看了看眼前桌子的紋理,一言不發。
“哦?我將我家事闔盤托出,不知好漢還有什麽難言之隱?還是說信不過在下?”
孫龍抬起頭看了看方然,吞了一口口水:“墓!”
“墳墓的墓?”
“對!”
方然提起筆,在紙上緩緩寫出“墓”字。
孫龍大字不識一鬥,卻看那字寫的卻是十分好看,寫意。對方然口中所說的官宦世家又信了幾分。
“明,劉伯溫臨死之前,讓其子孫修建其陵墓,子孫拿著草圖獻於劉基,紙上所畫:石人石馬、美玉封頂、金銀鋪路,可謂奢侈至極。”方然打開檀木扇,輕輕一搖:“好漢你可知這是為何?”
孫龍搖了搖頭。
“子孫不解,遂問其由。劉伯溫說,墓之一字,分開乃是,一人橫躺於黃土之上,經日光照射,其頭長草,方為墓。石人石馬,尚且可以,美玉封頂,金銀鋪路,這還能叫墓?”
孫龍仍是不解。
“三日後,所得之墓,非眼前墓,乃長草墓。”
孫龍還是搖了搖頭。
“天機不可泄漏,言盡於此,你是有大福緣之人,是你的終歸是你的。”
“謝先生吉言。”滿頭霧水的孫龍拱了拱手,轉身便要離去。
“好漢請留步!”
“先生還有什麽要吩咐的麽?”
“這個,這個測字的錢??????”
孫龍從袖口掏出四個銅板,漲紅著臉:“先生,我就這四文錢了。”
方然從中拿走一文,放於袖中。
孫龍再一次拜謝離去。
方然買了一個糖葫蘆,包好放於桌案之上,等待著孩子們私塾下課迴家。
同治七年(1867年),原康熙年間李文亮的府邸,時光變遷成了現如今成了不隻是和人購置的一處宅子的偏房所在。
地道門口,一個五十來歲的老人站在偏方內,神色莊重,目不轉睛的看著地道口。
一個蒼白的手推開厚重的石板,衣著襤褸,麵色仍舊蒼白的方然從地道中緩緩走了上來。
年過半百的老人唿吸略微急促起來,彎著腰恭聲說道:“拜見方然方大人!”
方然的嘴唇動了動,卻什麽話都說不出來,老人彎了半晌的腰,終於聽到一句結結巴巴的迴複:“你,你是楊欒卿?”
“方大人還記得我?”老人激動的說道。
方然點了點頭,順著楊欒卿的引領下,邁出偏房。
洗漱完畢,換了一身幹淨衣服的方然,才漸漸融入這個社會。
楊欒卿站在方然麵前,依舊還是像當初像一個小孩子那般拘謹。
看到一襲白衣的方然站在自己麵前,猶如四十年前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一般,相貌未有多少變化,隻是頭上的白發消失不見,而如今自己已經年過半百,年老體衰。
“你師傅劉半仙呢?”
“過世已快三十年。”
“屈博呢?”
“過世已有七年。”
方然看著眼前這個日漸老去的男人,又迴想起當年那個眉角稚嫩,臉龐青澀的少年,突然興致索然,拒絕了楊欒卿已經安排好的午宴,推門離去。
末了隻補了一句:“劉半仙和屈博的墓地在哪?”
劉半仙和屈博的墓地居然都建在了朔州,數日快馬加鞭,趕到西溝的一個僻靜角落,前山後水,空氣流通倒也算的是是一方福地。隻是沒想到王鵬臨死前,讓後代將自己的墓地和屈博、劉半仙修建在了一起。
三人墓碑都隻是寥寥數語,宣告自己頗為平淡的一生。
一個亭子將整個墳墓籠罩了起來。
亭子左邊還未完全褪色的字跡:“垂死驚夢半坐起”,右邊是:“坎坷流離一世人”。上書:方才了然。
一杯淡酒澆在三人的墳頭,就著夕陽西下,柔和的金光夾雜著的暖意,方然拔了拔三個人墳頭的雜草,背靠著唿嘯而過的大風,喝下壺中為數不多的淡酒,默默無言。
腳下是一派繁榮的朔州城,比起四十年前的窮困,偏僻,有了很大的變化。
夕陽慢慢落山,方然騎著馬迴首望向殘血夕陽之下已經消失成一個黑點的方然亭,一步步離開朔州城。
江闊雲低,唯盼斷路雁,一任西風。
夕陽西下,隻求斷腸人,已過天涯。
世間少了一個,一襲白衣,宛若謫仙的方然。
世間多了一個,滿腹惆悵,欲語還休的方然。
同治八年,陝西城內,多了一個,尋陰宅,看麵相,測單字,問運勢落魄的算命先生。
這天早上,一群孩童吃著冰糖葫蘆跟在這位年紀輕輕卻一副老成的方然後麵瞎起哄:“喲,騙子來咯,喲騙子今天又騙不到錢咯。”
年輕人倒也不怎麽為意,笑著搖了搖頭,慢條斯理的搭好自己的小攤位,閉目養神。
孩童天生善良,而這位算命先生又不怎麽脾氣古怪,時常幫孩子寫寫作業,教教字。雙方倒是彼此熟稔。
“方先生,這半個冰糖葫蘆我吃不上了,送給你吃吧。”
“就是,就是。我都看到方先生還幾天沒吃過飯了。”
“方先生,我娘給我烙了一個肉餅,還有一大半,送給你吃吧。”
方然睜開眼睛,和藹的笑道:“還不走,私塾要是遲到了,老夫子可是要打你們的手掌心哦。”
孩子們聽到他們那個年老古板,動不動就要打他們手心的老夫子,一哄而散。
孩子們悄悄放在桌案上的肉餅被方然不動聲色的放迴孩子的布兜,留下半串糖葫蘆。
方然小心翼翼的拿起簽子,咬下一顆被糖汁裹得嚴嚴實實的山楂,略微的酸味讓人忍不住皺一下眉頭。
“小子,你這是不是測字?”
方然抬起頭看著眼前的漢子,兩道劍眉直過眼眶,底下兩顆布滿血絲的眼睛,煞氣頗重。放在桌案上的雙手,虎口布滿老繭,一屁股坐在桌前的小板凳上,略微向前傾,狼尋虎顧。身上的衣衫,經過皂角多次衝洗,可還是遮不住那股常年與死人打交道的土腥味。
“喂,你到底測不測字?”
方然隨意將那檀木扇子擱在桌上:“城內,測字之人頗多,為何尋到我的攤位?”
漢子掃過檀木扇略微拱手:“想不到看走了眼,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我們後會有期!”
“別走啊,好不容易有一筆生意。”
離開座位的漢子又重新坐迴板凳和方然大眼瞪小眼。
一番交談下來,才知道,漢子姓孫,單名一個龍字。三天之後有一場對於他自己事關重大的買賣。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心裏沒底的孫龍,想找一個算命先生測上一測三天之後的運勢,好找一個心理安慰,可兜裏沒多少錢,找過來找過去,尋到方然這邊,看他頗為落魄,尋思價錢可能也不是很高,便一屁股坐在了板凳上。
之後方然拿出那檀木扇擱在桌上,土裏刨食吃的孫龍,眼力何其毒辣?一眼便認出那是一把已經有了幾十年時間的檀木扇,能拿得出此扇的主人,又怎麽會在乎自己的那兩個小錢?不想自取其辱,於是便轉身離去。
方然頗為尷尬的收起扇子,一本正經的說:“實不相瞞,我祖上本是官宦之家,不去說有多少金銀細軟,衣食無憂倒也是不在話下。”方然一臉迴味:“怎料天有不測風雲,家道中落,到我這輩居然被人從京城趕了出來,輾轉到了陝西暫時歇腳。”
“原來公子居然是官宦之後,京城人氏,失敬失敬!”
“這把檀木扇,是我寄托哀思之物。差點被好漢曲解其意,慚愧慚愧。”方然細細把玩檀木扇,沉浸於往日的鍾鳴鼎食,突然又從迴憶中醒來,收好檀木扇:“好漢不提當年勇,不知好漢要測什麽字?”
孫龍緊張的看了看不知深淺的方然,又看了看眼前桌子的紋理,一言不發。
“哦?我將我家事闔盤托出,不知好漢還有什麽難言之隱?還是說信不過在下?”
孫龍抬起頭看了看方然,吞了一口口水:“墓!”
“墳墓的墓?”
“對!”
方然提起筆,在紙上緩緩寫出“墓”字。
孫龍大字不識一鬥,卻看那字寫的卻是十分好看,寫意。對方然口中所說的官宦世家又信了幾分。
“明,劉伯溫臨死之前,讓其子孫修建其陵墓,子孫拿著草圖獻於劉基,紙上所畫:石人石馬、美玉封頂、金銀鋪路,可謂奢侈至極。”方然打開檀木扇,輕輕一搖:“好漢你可知這是為何?”
孫龍搖了搖頭。
“子孫不解,遂問其由。劉伯溫說,墓之一字,分開乃是,一人橫躺於黃土之上,經日光照射,其頭長草,方為墓。石人石馬,尚且可以,美玉封頂,金銀鋪路,這還能叫墓?”
孫龍仍是不解。
“三日後,所得之墓,非眼前墓,乃長草墓。”
孫龍還是搖了搖頭。
“天機不可泄漏,言盡於此,你是有大福緣之人,是你的終歸是你的。”
“謝先生吉言。”滿頭霧水的孫龍拱了拱手,轉身便要離去。
“好漢請留步!”
“先生還有什麽要吩咐的麽?”
“這個,這個測字的錢??????”
孫龍從袖口掏出四個銅板,漲紅著臉:“先生,我就這四文錢了。”
方然從中拿走一文,放於袖中。
孫龍再一次拜謝離去。
方然買了一個糖葫蘆,包好放於桌案之上,等待著孩子們私塾下課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