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歌都
重生:誰說理綜滿分,不能是曲皇 作者:餘生也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這樣的,衛平縣在十年前,就大力推廣過種梨樹。”
“梨花開的時候,整個衛平縣,都是梨花飄香。”
“電視,電台,報紙,各種宣傳,還上了央視。”
“結果,最後梨沒地方賣,大量滯銷,真是賠的底朝天。”
“劉書記,你不知道,那時候,縣委縣政府大門,被堵了幾個月。”
“大門口全部是梨!”
“當年,幾乎所有梨樹都被砍了。”
“現在再要求種梨樹,沒有人會答應。”
“還有,我們衛平縣的耕地,現在也不允許種果樹,隻能種莊稼。”
“想種梨樹,不容易。”
何大海把情況全部擺出來。
“耕地紅線這件事情,我知道,咱們也不會撞。”
“我這些日子,各地轉了轉,其實,很多村子,有大片的空地。”
“土地局的人已經在丈量了。”
“初步統計,各個村莊的空地,就有上萬畝 ”
“咱們就把空地利用起來就行了。”
“人在村裏住,勝似畫中遊。”
“我們要的,也就是這個效果。”
劉水說道。
“可是,劉書記,村民如果不同意種怎麽辦?”
“他們會同意的。”
劉水說道。
“我們給每家每戶簽訂合同,承諾所有梨,縣政府全部收購。”
“那也沒用,之前縣政府就是這麽做的,承諾全部收購,還簽了合同,結果呢,廢紙一張。”
“說句不好聽的話,咱們縣政府,在老百姓的心裏 一點威信都沒有。”
“他們說,咱們就是放屁!”
劉水不說話了。
這事,還真不好做。
“知道十年前,因為縣政府的失信,導致老百姓損失多少錢嗎?”
劉水問道。
“知道,那個時候,雖然梨的價格也不貴,但那一年豐收,梨農損失的錢也不少,按照合同,至少上億。”
“那也沒有多少錢嘛。”
何大海說道:“劉書記,咱們衛平縣,現在一年的稅收還不到十個億,這一個億,還是十年前的。”
“沒錢,真沒有錢。”
“當時縣委書記,縣長非常愧疚,真的是抱頭痛哭。”
“後來,縣委書記辭職,縣長也調走了。”
“老百姓也承認,當時的縣委書記,縣長是真的想為老百姓做事。”
“可惜了。”
“好辦,這樣吧,從夏涼鎮煤礦的賬戶中,再拿出一個億,把十年前的欠款,給老百姓還了!”
“啊!”
這次,不但是謝平,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劉書記,不行啊,好不容易風波平息了,現在再提起,會出亂子的。”
謝平急了。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劉水說道。
“不能因為咱們代表縣政府,就耍賴吧。”
“如果是個人欠你們的錢,你們還要不要?”
“就這麽定了,出事我負責。”
“劉書記,如果合同丟失了呢?”
“我不認為,縣政府沒有存檔。”
劉水在整理檔案的時候,好像注意到十年前的合同風波。
當時沒有在意。
如今何大海一說,他就想起來了。
“準備吧,把錢全部給老百姓送去。”
“好,這是好事。”
“衛平縣政府,是說話算話的。”
“我們的政府,是真正的人民政府。”
謝平在心裏冷笑。
真把夏涼鎮煤礦的資金,當成自己的小金庫了,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不知道這樣做,後果有多嚴重嗎?
大家以為今天的會議,已經到時間了,沒想到劉水說道:“下麵,我們繼續商量一下,還有什麽辦法,可以發展經濟。”
佟爭說道:“劉書記,您就別藏著掖著了,直接說吧。”
“就我們這些腦子,你就是安上發動機,也追不上你的想法。”
“說吧,我們學習學習!”
“對啊,劉書記,說吧。”
“您是老班長,隊伍讓您帶,我們沒意見。”
劉水說道:“那我就不客氣了。”
“我有個想法,把衛平縣打造成一個旅遊大縣。”
“啊,劉書記,剛才不是還說,我們沒有山,沒有水,就這平平無奇的景色,能做什麽?”
“人家遊客也不來啊!”
“對,別說別人,我都不想看。”
“太普通了。”
眾人議論紛紛。
“現在的風景,當然沒有人來。”
劉水也不著急。
“大家願意去看的風景,一是自然風光,咱們沒有,也求不來。”
“還有一種,是人文景觀。”
“咱們衛平縣,好像也沒有。”
“那麽,我們隻能人造景觀。”
“不過,不能立馬造什麽仿古景觀,而是要有咱們自己的創意。”
“比如,歌都!”
“歌都?”
謝平等人都聽迷糊了。
“劉書記,什麽是歌都?唱歌的嗎?”
“不錯,就是與歌有關,肯定是要唱歌的。”
“但咱們又不是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隻是唱歌也沒有人來玩。”
“咱們打造的,是以創作,發布,參與,推廣等主題為主的。”
“劉書記,別的不說,發布,是不是讓那些歌星,來咱們衛平縣發布新歌?”
“對,就是這個意思。”
“可是,那些歌星,他們會來嗎?”
“目前當然不會。”
“人家出場費,很多動不動就是幾十萬,怎麽會到咱們衛平縣來發布新歌?”
“他們不來,咱們想辦法,讓他們爭著搶著來。”
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人家那些歌星,憑什麽爭著搶著來。
“不相信?”
“其實很簡單。”
“大家說,歌星最看重的是什麽?”
“利益!”
有人說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沒毛病。
“話是不錯,咱們給不了他們錢,隻能給另外一種利,那就是名!”
沒有人接話。
衛平縣本身就是一個籍籍無名的縣,能給人家什麽名?
“我們加油邀請國內重要的作曲人,來到衛平縣。
隻要是拿到咱們的歌曲,新歌發布會,必須在衛平縣發布。”
“他們有名,咱們也有利,時間久了,人們就願意來旅遊了。”
“我隻是提一個想法,能不能實現,還要以後的運營情況。”
“大家先商量商量,不急於決定。”
謝平問道:“劉書記,問題是,咱們上哪裏找那麽多的優質歌曲?”
“那些作曲人,真有好的歌曲,他們憑什麽會答應與咱們合作?”
“梨花開的時候,整個衛平縣,都是梨花飄香。”
“電視,電台,報紙,各種宣傳,還上了央視。”
“結果,最後梨沒地方賣,大量滯銷,真是賠的底朝天。”
“劉書記,你不知道,那時候,縣委縣政府大門,被堵了幾個月。”
“大門口全部是梨!”
“當年,幾乎所有梨樹都被砍了。”
“現在再要求種梨樹,沒有人會答應。”
“還有,我們衛平縣的耕地,現在也不允許種果樹,隻能種莊稼。”
“想種梨樹,不容易。”
何大海把情況全部擺出來。
“耕地紅線這件事情,我知道,咱們也不會撞。”
“我這些日子,各地轉了轉,其實,很多村子,有大片的空地。”
“土地局的人已經在丈量了。”
“初步統計,各個村莊的空地,就有上萬畝 ”
“咱們就把空地利用起來就行了。”
“人在村裏住,勝似畫中遊。”
“我們要的,也就是這個效果。”
劉水說道。
“可是,劉書記,村民如果不同意種怎麽辦?”
“他們會同意的。”
劉水說道。
“我們給每家每戶簽訂合同,承諾所有梨,縣政府全部收購。”
“那也沒用,之前縣政府就是這麽做的,承諾全部收購,還簽了合同,結果呢,廢紙一張。”
“說句不好聽的話,咱們縣政府,在老百姓的心裏 一點威信都沒有。”
“他們說,咱們就是放屁!”
劉水不說話了。
這事,還真不好做。
“知道十年前,因為縣政府的失信,導致老百姓損失多少錢嗎?”
劉水問道。
“知道,那個時候,雖然梨的價格也不貴,但那一年豐收,梨農損失的錢也不少,按照合同,至少上億。”
“那也沒有多少錢嘛。”
何大海說道:“劉書記,咱們衛平縣,現在一年的稅收還不到十個億,這一個億,還是十年前的。”
“沒錢,真沒有錢。”
“當時縣委書記,縣長非常愧疚,真的是抱頭痛哭。”
“後來,縣委書記辭職,縣長也調走了。”
“老百姓也承認,當時的縣委書記,縣長是真的想為老百姓做事。”
“可惜了。”
“好辦,這樣吧,從夏涼鎮煤礦的賬戶中,再拿出一個億,把十年前的欠款,給老百姓還了!”
“啊!”
這次,不但是謝平,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劉書記,不行啊,好不容易風波平息了,現在再提起,會出亂子的。”
謝平急了。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劉水說道。
“不能因為咱們代表縣政府,就耍賴吧。”
“如果是個人欠你們的錢,你們還要不要?”
“就這麽定了,出事我負責。”
“劉書記,如果合同丟失了呢?”
“我不認為,縣政府沒有存檔。”
劉水在整理檔案的時候,好像注意到十年前的合同風波。
當時沒有在意。
如今何大海一說,他就想起來了。
“準備吧,把錢全部給老百姓送去。”
“好,這是好事。”
“衛平縣政府,是說話算話的。”
“我們的政府,是真正的人民政府。”
謝平在心裏冷笑。
真把夏涼鎮煤礦的資金,當成自己的小金庫了,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不知道這樣做,後果有多嚴重嗎?
大家以為今天的會議,已經到時間了,沒想到劉水說道:“下麵,我們繼續商量一下,還有什麽辦法,可以發展經濟。”
佟爭說道:“劉書記,您就別藏著掖著了,直接說吧。”
“就我們這些腦子,你就是安上發動機,也追不上你的想法。”
“說吧,我們學習學習!”
“對啊,劉書記,說吧。”
“您是老班長,隊伍讓您帶,我們沒意見。”
劉水說道:“那我就不客氣了。”
“我有個想法,把衛平縣打造成一個旅遊大縣。”
“啊,劉書記,剛才不是還說,我們沒有山,沒有水,就這平平無奇的景色,能做什麽?”
“人家遊客也不來啊!”
“對,別說別人,我都不想看。”
“太普通了。”
眾人議論紛紛。
“現在的風景,當然沒有人來。”
劉水也不著急。
“大家願意去看的風景,一是自然風光,咱們沒有,也求不來。”
“還有一種,是人文景觀。”
“咱們衛平縣,好像也沒有。”
“那麽,我們隻能人造景觀。”
“不過,不能立馬造什麽仿古景觀,而是要有咱們自己的創意。”
“比如,歌都!”
“歌都?”
謝平等人都聽迷糊了。
“劉書記,什麽是歌都?唱歌的嗎?”
“不錯,就是與歌有關,肯定是要唱歌的。”
“但咱們又不是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隻是唱歌也沒有人來玩。”
“咱們打造的,是以創作,發布,參與,推廣等主題為主的。”
“劉書記,別的不說,發布,是不是讓那些歌星,來咱們衛平縣發布新歌?”
“對,就是這個意思。”
“可是,那些歌星,他們會來嗎?”
“目前當然不會。”
“人家出場費,很多動不動就是幾十萬,怎麽會到咱們衛平縣來發布新歌?”
“他們不來,咱們想辦法,讓他們爭著搶著來。”
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人家那些歌星,憑什麽爭著搶著來。
“不相信?”
“其實很簡單。”
“大家說,歌星最看重的是什麽?”
“利益!”
有人說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沒毛病。
“話是不錯,咱們給不了他們錢,隻能給另外一種利,那就是名!”
沒有人接話。
衛平縣本身就是一個籍籍無名的縣,能給人家什麽名?
“我們加油邀請國內重要的作曲人,來到衛平縣。
隻要是拿到咱們的歌曲,新歌發布會,必須在衛平縣發布。”
“他們有名,咱們也有利,時間久了,人們就願意來旅遊了。”
“我隻是提一個想法,能不能實現,還要以後的運營情況。”
“大家先商量商量,不急於決定。”
謝平問道:“劉書記,問題是,咱們上哪裏找那麽多的優質歌曲?”
“那些作曲人,真有好的歌曲,他們憑什麽會答應與咱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