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此事倒無不妥之處,但農乃國本,耕耤親蠶勸農桑,樣樣俱全才是最好,若山東直隸兩省隻種盧粟,怕是有不妥之處吧?”
先說無不妥再說不妥,老袁也展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眼光,李大成推廣甜高粱,看似好處絕大,但也有暗招兒的,農產品單一,會進一步摧毀小手工業。
糧油棉蠶桑麻這是大清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基礎,隻要大成公那邊的製糖、釀酒跟的上甜高粱推廣的步伐,短期之內,種植甜高粱將是最賺錢的農作物,沒有之一。
李大成曾經讓人算過產出,一畝甜高粱三五百斤的高粱米隻是副產品,真正的賺錢的是青杆,一畝甜高粱至少有七八千斤的青杆產量,青杆製糖、糖渣釀酒、酒糟飼用,這個產業鏈一旦形成,不僅有大利,在一段時間之內也正好可以迎合大清產糧不足人口過剩的問題。
迎合了需求就能帶來利益,農民種糧從來不看國家缺什麽,他們看的隻是溫飽,也就是利益,無需補貼什麽,眼前的製糖、釀酒、畜牧業這樣一個經濟循環,就可以使最貧瘠的田地收益高過最肥沃的田地,這樣的利益完全可以使甜高粱成為大江南北占絕對統治地位的農產品。
主要農作物隻剩了甜高粱,棉麻一類作為手工業原材料的農作物種植麵積就要畏縮,沒了原材料,或是原材料價格大漲,小農經濟就要進一步崩潰,小農經濟崩潰,就會產生更多的剩餘勞力。而製糖、釀酒、畜牧業是需要勞力的,這三項可以消化一定的勞力。
製出了糖酒就要銷售,銷售就需要便利的交通,陸路大量運輸,鐵路無疑是現在最好的選擇。需要鐵路,就需要鋼鐵產業就需要製造業,這又是一個經濟循環。
老袁能聞出其中的味道,這才是政治智商,對此李大成也無所顧忌,聞出了又能怎麽樣?就是他真正清楚這裏麵的利弊。也擋不住這股大勢的,因為大清的百姓缺糧缺錢,控製絕大多數土地的地主大戶們更想要錢,適應性極強的甜高粱也是可以廣植南北的,這樣的大勢一旦被推動起來。就是作為主導的大成公也阻止不了的,除非到了糖酒糧食過剩的那一天,不然這樣的經濟循環是不會停止運轉的。
畸形的農業結構,適應現在這個畸形的時代,戰爭需要大量消耗糧食,隻有農產品過剩了,勞動力過剩了,這個國家才有可能支撐大規模的戰爭。不然絕大多數勞動力都被束縛在土地上,戰爭需要的士兵到哪去找?
沒有足量的農產品,一旦戰爭失利。大量損失人口,農業就會陷入一個死循環,沒了人口,大量土地就得撂荒,荒地多了糧食的產量就不足,糧食不足帶來的將是大饑荒。而大饑荒會消耗掉大量的人口,這樣的死循環才是戰爭最大的敵人。一切為戰爭謀劃,就必須解決這個死循環。這才是李大成這邊的出發點。
“二爺,這盧粟真有您說的這麽好?”
出發點不同,使楊士驤很難跟袁世凱站在同一立場之上,雖說是個傳統的文人,但楊士驤不失正派,他與李大成、袁世凱這些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軍人、政客不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在他心裏還是根深蒂固的。
楊士驤這樣的應該就算做是清官能吏了,他們不是為大清皇帝做官,而是為做官而做官,楊士驤這樣的也可以算作是職業政客的。
在有些看來若盧粟真如李大成所說,不懼水旱、不懼鹽堿,可以為山東保證糧食產量出力,推而廣之裏麵的政績就大了,有了政績就能再上一層樓,職業政客跟充滿野心的政治家,也是有本質區別的。
“士驤,這甜高粱就是高粱,隻不過青杆比之普通高粱甜可以用來熬糖而已,上海道的崇明是盧粟之鄉,那邊有青杆熬糖的成法,士驤可以打電報問一問的,這些事兒我也沒必要造假的。
至於高粱,你在微山附近,隨便找幾個老農,就知道這玩意兒有多麽的耐水耐旱,待會兒你不妨去問一問的。”
見李二爺跟楊士驤聊上了,袁世凱也隻能無奈的一歎,雖說感覺有些不妥,但山東、直隸一帶的糧食也確實不足,李二爺的這個法子在朝廷那邊確實有可行性的,但李二爺的目的,袁世凱這邊還沒有摸清,是為了山東民心?還是為了振威軍的軍糧?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就邀買山東民心來看,袁世凱覺得是沒必要的,反而是累贅,這個時候山東民心盡歸桂順所有,這不是找死嗎?太後那邊是斷然容不下這樣的桂貝勒的,李二爺謀劃的許多東西,袁世凱都看不清,摸不清底細的陽謀無法阻擋,這才令人心生驚疑啊!
頻頻在李二爺跟桂貝勒的手裏吃癟,袁世凱的心裏也產生了一種緊迫感,振威軍對北洋新軍的威脅太大,沒了獨一份兒的北洋新軍,他手裏還有什麽呢?
“二爺,這醫府之事……”
打斷了李二爺跟楊士驤之間的談話,袁世凱決定爭一爭,醫府,看似是個與北洋新軍無關的所在,但袁世凱知道,醫府與軍隊的牽扯有多大,軍醫啊!行軍打仗,少的了軍醫嗎?
因為京師六部的人不作為,現在桂順直接把京師六部的人踹出了圈外,自己一力擔當了醫府的事情,雖說明麵上是小醇王掛帥,但真正主導的還是振威軍的桂貝勒。
有了醫府,朝廷就不會再建別的醫學院了,桂貝勒就等於控製了軍醫這個係統,桂順控製了軍醫,就等於扼住了北洋新軍的咽喉,沒有好的軍醫,行軍打仗不放心的。
“醫府?你老袁還敢跟老子提醫府。小半年的時間,幾百萬的投入,幾百官員在微山忙活,他們忙活出了個屁啊?
怎麽?你還想讓六部官員插手微山的事兒?你老袁覺得,這事兒還有門路嗎?”
袁世凱的心裏在想什麽。李大成多少明白一些,不想受製於人唄!醫府這地方關鍵,出產軍醫的所在,沒了軍醫,普通的擦傷都有可能致命,軍醫於軍隊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爺,朝廷籌劃醫府之事,六部官員參與,也算是朝廷的臉麵,貝勒爺將六部剔除在外。不妥吧?”
朝廷顏麵就是太後老佛爺的顏麵,關鍵時候,老袁也會玩借勢的,冷冷的掃了袁世凱一眼,李大成嗤笑了一下,開了口。
“是不妥!所以我在臨時醫府北麵,建了一個醫府籌建處,專門安置這些官員。醫府是朝廷大事,豈能少了六部的官員?”
老袁的說法,也給李大成提了個醒。將六部官員踢出圈外,並不合適,老娘們那邊怕是不待見,留下他們也成,把他們困在微山,比宰了他們更殘酷一些。之後,讓桂順在京師注意一下這邊。將這些人困死在微山最好。
醫府,也不是一兩年能建的好的。慢慢的一步步的建,弄不好也得十年八年的工期,正好用來耗死這些人的前程。
“二爺,這醫府的主官呢?”
醫府籌建處,隻怕是比冷宮更冷的所在,從李二爺輕佻的話語裏,袁世凱聽出了籌劃醫府的六部官員們的慘淡場景,大好的前程,隻怕是要被桂順給廢了,誰也救不了他們的。
六部官員不可依仗,那就隻能走太醫院的門路了,想必這醫府的主官,總要太醫院的人來擔當吧?隻要是官場之內的人做醫府主官,袁世凱這邊還是有機會的。
“醫者自醫,貝勒爺已經請旨山西了,因為六部官員不盡力,所以醫府的主官,還是讓各地名醫輪流來當更妥帖一些。”
對於醫府,桂順可以請旨的也就這個了,無論是架空六部官員還是獨自籌劃醫府,都要暗中來做,明麵上做,還是那句話怕老娘們忌憚啊!
醫府主官,也是李大成必爭的所在,自己花錢總不能讓別人說了算的,即便山西的老娘們不同意,李大成也會讓朝廷安排到醫府的官員,成為傀儡的,自家事讓別人說了算,不放心的。
“二爺,這也不妥吧?”
“老袁,咱們今天說的是欠賬的事兒,偏題了!
許多事兒,以後總有機會的,關鍵還得看自身是否正大光明,比如說這次吧!
有人要玩陰的,所以貝勒爺不得不應戰,若是醫府好好的籌建,沒這事兒的!
貝勒爺為何要窮追猛打,隻是要告訴你們一個道理,桂貝勒可不是軟柿子,有仇必報的!
這事兒就這一次來,下次再來這些陰招兒毒招兒,士驤、老袁,你給背後那些出謀劃策的人打個招唿,貝勒爺抬手之間,就能讓他們斷子絕孫,而且朝廷找不出任何的紕漏!
三件事兒,山東兩道官產、殺人、推廣盧粟,辦得好,事情就此揭過,辦不好,貝勒爺依舊會不依不饒,人死了總要留後的,這事兒要再論起來,子孫不絕不算完!”
真正的爭鬥,這才剛剛開始,經過這次的事兒,老娘們差不多也該在近期迴鑾了,老娘們迴鑾之後,桂順這邊恐怕還要與京師的官員們對上一場,雖說李大成這邊已經安排了一些後手,但官場的事兒,有些時候也是難以預料的,被人翻盤很有可能是眨眼之間的事兒。
這次打服一批人,過段時間再送走了老李,桂順這邊的壓力也會小很多的,三人之間屬於私下裏的會談,私下裏沒什麽不可說的,威脅也就威脅了,拿不到台麵上的。
“二爺還是要給世凱跟萍石一些時間的,茲事體大,不是三兩日可以做完的。”
袁世凱跟楊士驤也隻是談判代表,有些條件接不接受,還得看京師那邊的意思,不過事情大體也就這樣了,不由得他們不服。
“時間自然要給你們的,但有時限,十天之內答複,再半月時間做事兒,最多不可超過一月的時間,估摸這太後那邊,也就在這一兩個月成行了,太後動身之前,若事情辦不好,那咱們之間的仇怨也就大了。”
推諉扯皮,也是官場的常用手段之一,大事兒拖成小事兒,小事兒拖成沒事兒,李大成可沒什麽時間,跟官場的這些王八蛋鬥智鬥勇,若是有人想要爭一爭,接下來就隻能玩更酷烈的手段了。
“太短!到太後迴鑾之後可好?”
太後迴鑾,桂順要麵臨一場大危機的,這事兒不獨李大成、顧其行清楚,京師的官員們也清楚,桂順如何,振威軍如何,在老娘們迴鑾之前,一切還都不是定局,被人翻盤也有可能的。
“好!等到太後迴鑾以後也好!茲當咱們這次沒談過,今日之後,咱們還是各幹各的!”
等到老娘們迴鑾,桂順頭上也就多了一個籠頭,有些事兒就不好辦了,這些人可真是精明啊!這樣談跟不談也沒什麽兩樣了,袁世凱想拖延時間,李大成直接就推翻了談判結果,想玩拖字訣,美死他們!
“二爺,這又是何必,世凱與萍石是帶著誠意來的。”
被識破了,袁世凱也不尷尬,繼續說著兩人來微山的誠意,這些沒營養的話,說不說沒什麽用,李大成也不想聽。
“就三件事兒,給你們二十五天的時間,不然咱們就試試,到底誰生誰死,想必貝勒爺失勢之前,可以拖著許多人一起走的,包括你老袁在內。
士驤,李中堂快不成了吧?李中堂沒了,若再沒了老袁,北洋也該散夥了吧?
你們想讓貝勒爺萬劫不複,貝勒爺萬劫不複之前,也能讓北洋灰飛煙滅,不信咱們就試試,看看將來是雙花並蒂呢?還是一枝獨秀呢?”
楊袁二人都是北洋,他們兩人也算是新老北洋的代表吧?真要是死鬥到底,李大成會舍棄桂順,舍棄桂順之前,北洋是必須要擠垮的,因為接下來就是戰爭,留著北洋就是留著威脅,至於北洋凝結了多少人的心血,李大成不看重,北洋不過是一件畸形的殘次品而已,留之無用!(未完待續)
先說無不妥再說不妥,老袁也展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眼光,李大成推廣甜高粱,看似好處絕大,但也有暗招兒的,農產品單一,會進一步摧毀小手工業。
糧油棉蠶桑麻這是大清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基礎,隻要大成公那邊的製糖、釀酒跟的上甜高粱推廣的步伐,短期之內,種植甜高粱將是最賺錢的農作物,沒有之一。
李大成曾經讓人算過產出,一畝甜高粱三五百斤的高粱米隻是副產品,真正的賺錢的是青杆,一畝甜高粱至少有七八千斤的青杆產量,青杆製糖、糖渣釀酒、酒糟飼用,這個產業鏈一旦形成,不僅有大利,在一段時間之內也正好可以迎合大清產糧不足人口過剩的問題。
迎合了需求就能帶來利益,農民種糧從來不看國家缺什麽,他們看的隻是溫飽,也就是利益,無需補貼什麽,眼前的製糖、釀酒、畜牧業這樣一個經濟循環,就可以使最貧瘠的田地收益高過最肥沃的田地,這樣的利益完全可以使甜高粱成為大江南北占絕對統治地位的農產品。
主要農作物隻剩了甜高粱,棉麻一類作為手工業原材料的農作物種植麵積就要畏縮,沒了原材料,或是原材料價格大漲,小農經濟就要進一步崩潰,小農經濟崩潰,就會產生更多的剩餘勞力。而製糖、釀酒、畜牧業是需要勞力的,這三項可以消化一定的勞力。
製出了糖酒就要銷售,銷售就需要便利的交通,陸路大量運輸,鐵路無疑是現在最好的選擇。需要鐵路,就需要鋼鐵產業就需要製造業,這又是一個經濟循環。
老袁能聞出其中的味道,這才是政治智商,對此李大成也無所顧忌,聞出了又能怎麽樣?就是他真正清楚這裏麵的利弊。也擋不住這股大勢的,因為大清的百姓缺糧缺錢,控製絕大多數土地的地主大戶們更想要錢,適應性極強的甜高粱也是可以廣植南北的,這樣的大勢一旦被推動起來。就是作為主導的大成公也阻止不了的,除非到了糖酒糧食過剩的那一天,不然這樣的經濟循環是不會停止運轉的。
畸形的農業結構,適應現在這個畸形的時代,戰爭需要大量消耗糧食,隻有農產品過剩了,勞動力過剩了,這個國家才有可能支撐大規模的戰爭。不然絕大多數勞動力都被束縛在土地上,戰爭需要的士兵到哪去找?
沒有足量的農產品,一旦戰爭失利。大量損失人口,農業就會陷入一個死循環,沒了人口,大量土地就得撂荒,荒地多了糧食的產量就不足,糧食不足帶來的將是大饑荒。而大饑荒會消耗掉大量的人口,這樣的死循環才是戰爭最大的敵人。一切為戰爭謀劃,就必須解決這個死循環。這才是李大成這邊的出發點。
“二爺,這盧粟真有您說的這麽好?”
出發點不同,使楊士驤很難跟袁世凱站在同一立場之上,雖說是個傳統的文人,但楊士驤不失正派,他與李大成、袁世凱這些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軍人、政客不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在他心裏還是根深蒂固的。
楊士驤這樣的應該就算做是清官能吏了,他們不是為大清皇帝做官,而是為做官而做官,楊士驤這樣的也可以算作是職業政客的。
在有些看來若盧粟真如李大成所說,不懼水旱、不懼鹽堿,可以為山東保證糧食產量出力,推而廣之裏麵的政績就大了,有了政績就能再上一層樓,職業政客跟充滿野心的政治家,也是有本質區別的。
“士驤,這甜高粱就是高粱,隻不過青杆比之普通高粱甜可以用來熬糖而已,上海道的崇明是盧粟之鄉,那邊有青杆熬糖的成法,士驤可以打電報問一問的,這些事兒我也沒必要造假的。
至於高粱,你在微山附近,隨便找幾個老農,就知道這玩意兒有多麽的耐水耐旱,待會兒你不妨去問一問的。”
見李二爺跟楊士驤聊上了,袁世凱也隻能無奈的一歎,雖說感覺有些不妥,但山東、直隸一帶的糧食也確實不足,李二爺的這個法子在朝廷那邊確實有可行性的,但李二爺的目的,袁世凱這邊還沒有摸清,是為了山東民心?還是為了振威軍的軍糧?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就邀買山東民心來看,袁世凱覺得是沒必要的,反而是累贅,這個時候山東民心盡歸桂順所有,這不是找死嗎?太後那邊是斷然容不下這樣的桂貝勒的,李二爺謀劃的許多東西,袁世凱都看不清,摸不清底細的陽謀無法阻擋,這才令人心生驚疑啊!
頻頻在李二爺跟桂貝勒的手裏吃癟,袁世凱的心裏也產生了一種緊迫感,振威軍對北洋新軍的威脅太大,沒了獨一份兒的北洋新軍,他手裏還有什麽呢?
“二爺,這醫府之事……”
打斷了李二爺跟楊士驤之間的談話,袁世凱決定爭一爭,醫府,看似是個與北洋新軍無關的所在,但袁世凱知道,醫府與軍隊的牽扯有多大,軍醫啊!行軍打仗,少的了軍醫嗎?
因為京師六部的人不作為,現在桂順直接把京師六部的人踹出了圈外,自己一力擔當了醫府的事情,雖說明麵上是小醇王掛帥,但真正主導的還是振威軍的桂貝勒。
有了醫府,朝廷就不會再建別的醫學院了,桂貝勒就等於控製了軍醫這個係統,桂順控製了軍醫,就等於扼住了北洋新軍的咽喉,沒有好的軍醫,行軍打仗不放心的。
“醫府?你老袁還敢跟老子提醫府。小半年的時間,幾百萬的投入,幾百官員在微山忙活,他們忙活出了個屁啊?
怎麽?你還想讓六部官員插手微山的事兒?你老袁覺得,這事兒還有門路嗎?”
袁世凱的心裏在想什麽。李大成多少明白一些,不想受製於人唄!醫府這地方關鍵,出產軍醫的所在,沒了軍醫,普通的擦傷都有可能致命,軍醫於軍隊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爺,朝廷籌劃醫府之事,六部官員參與,也算是朝廷的臉麵,貝勒爺將六部剔除在外。不妥吧?”
朝廷顏麵就是太後老佛爺的顏麵,關鍵時候,老袁也會玩借勢的,冷冷的掃了袁世凱一眼,李大成嗤笑了一下,開了口。
“是不妥!所以我在臨時醫府北麵,建了一個醫府籌建處,專門安置這些官員。醫府是朝廷大事,豈能少了六部的官員?”
老袁的說法,也給李大成提了個醒。將六部官員踢出圈外,並不合適,老娘們那邊怕是不待見,留下他們也成,把他們困在微山,比宰了他們更殘酷一些。之後,讓桂順在京師注意一下這邊。將這些人困死在微山最好。
醫府,也不是一兩年能建的好的。慢慢的一步步的建,弄不好也得十年八年的工期,正好用來耗死這些人的前程。
“二爺,這醫府的主官呢?”
醫府籌建處,隻怕是比冷宮更冷的所在,從李二爺輕佻的話語裏,袁世凱聽出了籌劃醫府的六部官員們的慘淡場景,大好的前程,隻怕是要被桂順給廢了,誰也救不了他們的。
六部官員不可依仗,那就隻能走太醫院的門路了,想必這醫府的主官,總要太醫院的人來擔當吧?隻要是官場之內的人做醫府主官,袁世凱這邊還是有機會的。
“醫者自醫,貝勒爺已經請旨山西了,因為六部官員不盡力,所以醫府的主官,還是讓各地名醫輪流來當更妥帖一些。”
對於醫府,桂順可以請旨的也就這個了,無論是架空六部官員還是獨自籌劃醫府,都要暗中來做,明麵上做,還是那句話怕老娘們忌憚啊!
醫府主官,也是李大成必爭的所在,自己花錢總不能讓別人說了算的,即便山西的老娘們不同意,李大成也會讓朝廷安排到醫府的官員,成為傀儡的,自家事讓別人說了算,不放心的。
“二爺,這也不妥吧?”
“老袁,咱們今天說的是欠賬的事兒,偏題了!
許多事兒,以後總有機會的,關鍵還得看自身是否正大光明,比如說這次吧!
有人要玩陰的,所以貝勒爺不得不應戰,若是醫府好好的籌建,沒這事兒的!
貝勒爺為何要窮追猛打,隻是要告訴你們一個道理,桂貝勒可不是軟柿子,有仇必報的!
這事兒就這一次來,下次再來這些陰招兒毒招兒,士驤、老袁,你給背後那些出謀劃策的人打個招唿,貝勒爺抬手之間,就能讓他們斷子絕孫,而且朝廷找不出任何的紕漏!
三件事兒,山東兩道官產、殺人、推廣盧粟,辦得好,事情就此揭過,辦不好,貝勒爺依舊會不依不饒,人死了總要留後的,這事兒要再論起來,子孫不絕不算完!”
真正的爭鬥,這才剛剛開始,經過這次的事兒,老娘們差不多也該在近期迴鑾了,老娘們迴鑾之後,桂順這邊恐怕還要與京師的官員們對上一場,雖說李大成這邊已經安排了一些後手,但官場的事兒,有些時候也是難以預料的,被人翻盤很有可能是眨眼之間的事兒。
這次打服一批人,過段時間再送走了老李,桂順這邊的壓力也會小很多的,三人之間屬於私下裏的會談,私下裏沒什麽不可說的,威脅也就威脅了,拿不到台麵上的。
“二爺還是要給世凱跟萍石一些時間的,茲事體大,不是三兩日可以做完的。”
袁世凱跟楊士驤也隻是談判代表,有些條件接不接受,還得看京師那邊的意思,不過事情大體也就這樣了,不由得他們不服。
“時間自然要給你們的,但有時限,十天之內答複,再半月時間做事兒,最多不可超過一月的時間,估摸這太後那邊,也就在這一兩個月成行了,太後動身之前,若事情辦不好,那咱們之間的仇怨也就大了。”
推諉扯皮,也是官場的常用手段之一,大事兒拖成小事兒,小事兒拖成沒事兒,李大成可沒什麽時間,跟官場的這些王八蛋鬥智鬥勇,若是有人想要爭一爭,接下來就隻能玩更酷烈的手段了。
“太短!到太後迴鑾之後可好?”
太後迴鑾,桂順要麵臨一場大危機的,這事兒不獨李大成、顧其行清楚,京師的官員們也清楚,桂順如何,振威軍如何,在老娘們迴鑾之前,一切還都不是定局,被人翻盤也有可能的。
“好!等到太後迴鑾以後也好!茲當咱們這次沒談過,今日之後,咱們還是各幹各的!”
等到老娘們迴鑾,桂順頭上也就多了一個籠頭,有些事兒就不好辦了,這些人可真是精明啊!這樣談跟不談也沒什麽兩樣了,袁世凱想拖延時間,李大成直接就推翻了談判結果,想玩拖字訣,美死他們!
“二爺,這又是何必,世凱與萍石是帶著誠意來的。”
被識破了,袁世凱也不尷尬,繼續說著兩人來微山的誠意,這些沒營養的話,說不說沒什麽用,李大成也不想聽。
“就三件事兒,給你們二十五天的時間,不然咱們就試試,到底誰生誰死,想必貝勒爺失勢之前,可以拖著許多人一起走的,包括你老袁在內。
士驤,李中堂快不成了吧?李中堂沒了,若再沒了老袁,北洋也該散夥了吧?
你們想讓貝勒爺萬劫不複,貝勒爺萬劫不複之前,也能讓北洋灰飛煙滅,不信咱們就試試,看看將來是雙花並蒂呢?還是一枝獨秀呢?”
楊袁二人都是北洋,他們兩人也算是新老北洋的代表吧?真要是死鬥到底,李大成會舍棄桂順,舍棄桂順之前,北洋是必須要擠垮的,因為接下來就是戰爭,留著北洋就是留著威脅,至於北洋凝結了多少人的心血,李大成不看重,北洋不過是一件畸形的殘次品而已,留之無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