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王威二人聞聽劉虎被殺,本想為其報仇。…頂點小說,而後一想,憑自己二人的聲望,根本難以降服襄陽眾文武。殺人之後,卻也是無路可逃,免不了要落得個淒涼的下場。二人一商量,決定領兵去長沙,勸說劉表侄子劉磐自立。
到了長沙,太守向朗還沒弄明白是怎麽迴事,以為是有大隊人馬來襲。看清來人後,才知虛驚一場,令開城門。
張允與王威一左一右將向朗夾在中間,向朗發覺不對,卻是晚了一步。
向朗乃一高潔之士,臨危不亂,被二人挾持也不露恐懼之色,隻是沉聲道:“二位將軍都乃主公之心腹近臣,今日莫不是想領兵造反不成?”
張允道:“主公已經被蔡瑁賊子殺死了,否則我二人也不會逼迫離開襄陽。主公一死,蒯良就召集文武打算降了唐玉,劉虎力阻,哪知被蒯良一刀捅死。我二人來長沙,絕無傷害先生的意思,乃是希望你將太守之位讓與劉磐。我們幾人當可同心協力據守長沙,共禦賊子唐玉。”
向朗見二人不似說謊,沉聲道:“我本一微末之士,素無賢德,能讓位於賢德之人,並無不可。不如,我立刻與你們去見劉磐。”
張允、王威慶幸遇到一識時務之人,少了許多麻煩,當即答應。
劉磐被唐玉殺黃祖的事牽連,已經在攸縣之內閑居多時,忽聽有人拜訪,心中起疑。
出來一看,劉磐更是大驚,道:“你二人何以能出襄陽?”
張允道:“蔡瑁反叛,殺了主公,蒯良要歸降唐玉,我二人哪裏還能待在襄陽。”
劉磐道:“那大公子劉琦,二公子劉琮,他們是否安全?”
張允長歎一聲,道:“都死了,一把大火,什麽都沒留下。”
劉磐雖與劉表沒什麽感情,但與劉琦關係不錯,聞聽他也落得個屍骨無存的下場,不免感傷。
王威見狀,心說這可不是傷心的時候,趕忙說道:“今我二人來此,便是想與將軍聯手,共抗賊子唐玉。將軍乃主公血親,素有威望,荊州之內無人不知,自立長沙,荊州有能之士,必然悉數來投,大業可成。”
張允道:“我三人來此,便是希望您能出任長沙太守,自立一方。”
劉磐心說荊州兵馬多在劉表與唐玉二人手上,長沙一郡兵馬不過兩萬,何以是唐玉的對手。我若起兵自立,豈有不亡的道理。再一看向朗,此人乃一謹慎之人,凡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絕沒這樣的膽量。定是受張允、王威二人脅迫,不得不點頭答應。我今要是不答應,怕也是不行,此二人已經是窮途末路,隻得先應下,再想對策。
入夜,劉磐設宴款待。
張允、王威二人以為劉磐當真有自立之心,酒宴之上到也沒了顧忌。劉磐暗自搖頭,心說你們二人如此輕信旁人,怎能成得了大事。我若與你們舉兵,萬死而無一生。
劉磐見二人醉意甚弄,料想他們已無還手之力,將手中杯猛地摔碎在地。左右侍立的仆人,隨即將二人擒住,捆綁紮實。
二人還不明所以,隻是大罵劉磐。
向朗起身,道:“將軍真乃幹練之才。”
劉磐沉聲道:“太守何必自謙,你什麽都沒做,卻能將危險化於無形,才是精明。”
向朗尷尬,笑道:“我一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著實不是此二人的對手。唯有將他們盡速引來將軍府上,才能保得一命。”
“你二人當真是貪生怕死,小人。”張允罵道。
劉磐吩咐人將他們二人嘴堵上,對向朗問道:“我有意投靠唐玉,不知太守是何打算?”
向朗忙道:“在下也正有此意。我想將軍曾與州牧有舊交,由您待我鎮守長沙,我將這二人押往襄陽,不知可否?”
劉磐道:“這有何不可,太守隻管放心去就是了。”
沒等天亮,向朗就迫不及待將人押迴長沙。劉磐送其出了城門,心說你又何必與我爭這個功勞,想要給你就是了。
原來劉磐與唐玉素有往來,閑居攸縣之時,唐玉幾次暗地派人來看望他,招攬他去許昌。而這劉磐也多次表示,自己是劉表的侄子,不可棄他而去。既然劉表被蔡瑁所殺,劉磐也就沒了顧忌。至於像這種抓人請功的事,劉磐心知自己不用也不必去爭。
這劉表的死訊,傳到曹操耳朵裏,他隻覺有五雷轟頂之感。
曹操近來剛平定青州之亂,合肥又將孫策打的甚是狼狽,正是得意之時,卻不想有此噩耗。
“劉表其人,真是無能至極。一個小小蔡家都不能控於掌心之中,荒唐,真是荒唐的很。”曹操真想把劉表大卸八塊,這家夥他氣人了。
郭嘉道:“唐玉領兵去了襄陽,可他要想徹底掌控荊襄,怕還是需要一兩年的光景。孫權死戰合肥不退,倒是一見頭疼的事。這樣僵持下去,我軍死傷會很大。”
曹操沉聲道:“孫權這般死皮賴臉,倒也是少見。”
郭嘉道:“此一役孫權若敗,難免不利於他接管江東。況且,劉備的兵馬已經到了廬江,不日便能到合肥城下,馳援孫權。”
曹操大怒道:“劉備真是一無恥之徒,再許昌之時,我真該殺了他。”
荀彧道:“主公不必動怒,我有一計可令孫權退兵。”
曹操道:“先生若有良謀,快快講來。”
荀彧道:“劉備絕不是誠心實意來助江東孫權,不過是來找一安生立命之處。咱們就可利用這個機會,許諾劉備,將廬江、廣陵二郡劃給他。”
郭嘉大笑,道:“此計甚好,劉備自視甚高,不甘屈居人下,想必這個條件定能打動他。”
荀彧又說道:“孫權大部兵馬都在合肥,留守廬江的兵馬不多,劉備隻要生變,定能成功。咱們請一道聖旨送去劉備處,說是讓他平滅江東賊寇,聖旨在手,劉備更無決絕的可能。”
曹操大笑道:“說得極是。劉玄德有了聖旨,便可說是為皇帝盡忠,不用顧忌天下人會唾罵他背信棄義。孫權以為招來了幫手,絕想不到是自招禍患。”
到了長沙,太守向朗還沒弄明白是怎麽迴事,以為是有大隊人馬來襲。看清來人後,才知虛驚一場,令開城門。
張允與王威一左一右將向朗夾在中間,向朗發覺不對,卻是晚了一步。
向朗乃一高潔之士,臨危不亂,被二人挾持也不露恐懼之色,隻是沉聲道:“二位將軍都乃主公之心腹近臣,今日莫不是想領兵造反不成?”
張允道:“主公已經被蔡瑁賊子殺死了,否則我二人也不會逼迫離開襄陽。主公一死,蒯良就召集文武打算降了唐玉,劉虎力阻,哪知被蒯良一刀捅死。我二人來長沙,絕無傷害先生的意思,乃是希望你將太守之位讓與劉磐。我們幾人當可同心協力據守長沙,共禦賊子唐玉。”
向朗見二人不似說謊,沉聲道:“我本一微末之士,素無賢德,能讓位於賢德之人,並無不可。不如,我立刻與你們去見劉磐。”
張允、王威慶幸遇到一識時務之人,少了許多麻煩,當即答應。
劉磐被唐玉殺黃祖的事牽連,已經在攸縣之內閑居多時,忽聽有人拜訪,心中起疑。
出來一看,劉磐更是大驚,道:“你二人何以能出襄陽?”
張允道:“蔡瑁反叛,殺了主公,蒯良要歸降唐玉,我二人哪裏還能待在襄陽。”
劉磐道:“那大公子劉琦,二公子劉琮,他們是否安全?”
張允長歎一聲,道:“都死了,一把大火,什麽都沒留下。”
劉磐雖與劉表沒什麽感情,但與劉琦關係不錯,聞聽他也落得個屍骨無存的下場,不免感傷。
王威見狀,心說這可不是傷心的時候,趕忙說道:“今我二人來此,便是想與將軍聯手,共抗賊子唐玉。將軍乃主公血親,素有威望,荊州之內無人不知,自立長沙,荊州有能之士,必然悉數來投,大業可成。”
張允道:“我三人來此,便是希望您能出任長沙太守,自立一方。”
劉磐心說荊州兵馬多在劉表與唐玉二人手上,長沙一郡兵馬不過兩萬,何以是唐玉的對手。我若起兵自立,豈有不亡的道理。再一看向朗,此人乃一謹慎之人,凡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絕沒這樣的膽量。定是受張允、王威二人脅迫,不得不點頭答應。我今要是不答應,怕也是不行,此二人已經是窮途末路,隻得先應下,再想對策。
入夜,劉磐設宴款待。
張允、王威二人以為劉磐當真有自立之心,酒宴之上到也沒了顧忌。劉磐暗自搖頭,心說你們二人如此輕信旁人,怎能成得了大事。我若與你們舉兵,萬死而無一生。
劉磐見二人醉意甚弄,料想他們已無還手之力,將手中杯猛地摔碎在地。左右侍立的仆人,隨即將二人擒住,捆綁紮實。
二人還不明所以,隻是大罵劉磐。
向朗起身,道:“將軍真乃幹練之才。”
劉磐沉聲道:“太守何必自謙,你什麽都沒做,卻能將危險化於無形,才是精明。”
向朗尷尬,笑道:“我一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著實不是此二人的對手。唯有將他們盡速引來將軍府上,才能保得一命。”
“你二人當真是貪生怕死,小人。”張允罵道。
劉磐吩咐人將他們二人嘴堵上,對向朗問道:“我有意投靠唐玉,不知太守是何打算?”
向朗忙道:“在下也正有此意。我想將軍曾與州牧有舊交,由您待我鎮守長沙,我將這二人押往襄陽,不知可否?”
劉磐道:“這有何不可,太守隻管放心去就是了。”
沒等天亮,向朗就迫不及待將人押迴長沙。劉磐送其出了城門,心說你又何必與我爭這個功勞,想要給你就是了。
原來劉磐與唐玉素有往來,閑居攸縣之時,唐玉幾次暗地派人來看望他,招攬他去許昌。而這劉磐也多次表示,自己是劉表的侄子,不可棄他而去。既然劉表被蔡瑁所殺,劉磐也就沒了顧忌。至於像這種抓人請功的事,劉磐心知自己不用也不必去爭。
這劉表的死訊,傳到曹操耳朵裏,他隻覺有五雷轟頂之感。
曹操近來剛平定青州之亂,合肥又將孫策打的甚是狼狽,正是得意之時,卻不想有此噩耗。
“劉表其人,真是無能至極。一個小小蔡家都不能控於掌心之中,荒唐,真是荒唐的很。”曹操真想把劉表大卸八塊,這家夥他氣人了。
郭嘉道:“唐玉領兵去了襄陽,可他要想徹底掌控荊襄,怕還是需要一兩年的光景。孫權死戰合肥不退,倒是一見頭疼的事。這樣僵持下去,我軍死傷會很大。”
曹操沉聲道:“孫權這般死皮賴臉,倒也是少見。”
郭嘉道:“此一役孫權若敗,難免不利於他接管江東。況且,劉備的兵馬已經到了廬江,不日便能到合肥城下,馳援孫權。”
曹操大怒道:“劉備真是一無恥之徒,再許昌之時,我真該殺了他。”
荀彧道:“主公不必動怒,我有一計可令孫權退兵。”
曹操道:“先生若有良謀,快快講來。”
荀彧道:“劉備絕不是誠心實意來助江東孫權,不過是來找一安生立命之處。咱們就可利用這個機會,許諾劉備,將廬江、廣陵二郡劃給他。”
郭嘉大笑,道:“此計甚好,劉備自視甚高,不甘屈居人下,想必這個條件定能打動他。”
荀彧又說道:“孫權大部兵馬都在合肥,留守廬江的兵馬不多,劉備隻要生變,定能成功。咱們請一道聖旨送去劉備處,說是讓他平滅江東賊寇,聖旨在手,劉備更無決絕的可能。”
曹操大笑道:“說得極是。劉玄德有了聖旨,便可說是為皇帝盡忠,不用顧忌天下人會唾罵他背信棄義。孫權以為招來了幫手,絕想不到是自招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