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季廣恩說話慢一些,常年伴君形成的習慣,聖上還小時,趕走了好幾位太傅,留下他,便是因為季廣恩麵對聖上要求詢問時,在心裏能打轉想一想,如何迴話,才不惹惱聖上。
現如今年歲上去,說話拖著語調慢一些,倒顯得有幾分威嚴。
管家此時便是,還以為老爺生氣了,忙解釋:“門前不知哪些刁民,潑了泔水,扔了爛菜葉子……”他話說不全了,因為老爺發怒了。
季廣恩本是由著下人伺候穿官服外衣,聽聞是胡子都抖著,胸口起伏一二,最終說了句:“都是糊塗人,罷了。”
管家忙說老爺大度。
季廣恩今日確實是晚了一盞茶時候出門,出去時,坐在馬車裏還能聞到臭味,“快走。”
車夫趕著車一路直奔皇宮,到了宮門前受過檢查,季廣恩直入聖上所在的元極殿,從側門入後殿,穿過正極殿時,看到原先的軍政處門窗緊鎖,不由心中鬆快。
攝政王真的還了政,如今軍政處沒有人辦職了,六部尚書各迴各的衙門,不用進宮聽差,先前溫如生那狗賊處處擠兌他,如今——
哼。
季廣恩將冷笑藏在胡子下,麵上慈愛,入了元極殿,剛到門口便聽到聖上跟太監說話:“……朕不批,這不好玩,朕不要看這些折子了。”
“亂七八糟的。”
“叔父呢?讓叔父看,朕不看。”
季廣恩聽到這兒,心裏一急,攝政王還了政權,怎麽能再用攝政王?若是讓攝政王沾了手,那溫如生此等狗賊,豈不是會借機第一個先辦了他?
“聖上。”季廣恩在殿前作揖見禮,“臣求見。”
可見季太傅急迫了。
門口守著的小太監忙上前,說:“季太傅稍候,奴才進去通傳。”
“太傅來了?那個老頭子,來的正好,讓進來吧。”
季廣恩當沒聽見‘老頭子’三字,神色肅穆中帶著幾分仁厚來,進了殿中再請安。長文帝坐在椅子上,麵前堆著奏折,是一個都沒處理。
“你來的正好,快來看看,這些都是什麽。”長文帝招手讓人來。
季廣恩應了聲,笑嗬嗬說:“臣替聖上解憂。”
那些折子都是六部這幾日送上來的,有些是尋常的請安問候,有些事真的有事要做,季廣恩是大儒太傅,教的聖人言,做官還算有幾分心得,處理國家大事,看了會便也頭疼,左右下不了決斷。
這人以往是誰都不想得罪,還落下個大儒好名聲,如今處理朝堂政事,也不想得罪人,那便是取‘中庸’二字,是含糊過去,或是拖。
長文帝見有人看這些折子,樂的高興,在一旁拿了小刀開始玩木頭,是聚精會神的雕小鳥,有時候還笑一笑,很是自樂。
殿裏靜悄悄的,一晃就是兩個時辰。
季廣恩在誇大的官服下,是左右換了換腿站著,聖上就是這般,要是玩起來,突然被打斷了,要發脾氣的。季廣恩隻能忍,看了一早上折子,饑腸轆轆,腿疼腳乏,便去看祥寶太監。
祥寶太監是拂塵在懷,當沒瞧見。
又過了半個時辰,季廣恩實在是扛不住了,放了毛筆,小聲說:“聖上,時候不早了,您該用膳了。”
“臣也要迴去用膳了。”
長文帝握著刀滑了下,幸好是沒傷著手,隻是目光幾分懵懂的惡,祥寶太監此時上前,溫聲細語說:“聖上,早上您想用糟鴨,禦膳房都備好了。”
“那傳膳吧,朕也餓了。”
祥寶太監喊傳膳。季廣恩在旁訕訕,說:“聖上,臣也告退了。”
“太傅留下一起吃,吃完了你還要看折子。”長文帝不傻,這人走了,下午那些折子不得他看?一看案桌前還是一摞子折子,當即是罵說:“你幹活也太慢了,磨磨唧唧的,怎麽還有這麽多?”
季廣恩當即是跪地賠罪。
“罷了罷了,你下午快一些就是了。”
“謝聖上。”
午膳送進來,長文帝不愛跟人一桌吃飯——主要是嫌季太傅太老了,也不遮掩,直言讓祥寶給老頭備個小桌。
祥寶便聽了安排,備了小桌請太傅入座。
午膳都是聖上愛吃的,不拘著葷冷、甜食糯米這些難消化,容易鬧肚子的,反正聖上要吃,那就給做,太後不管這些的。攝政王?已經許久沒進宮了。
長文帝用膳用的高興,察言觀色的眾人都能看出來——聖上是位不藏著情緒的皇帝。
用過午膳,長文帝去午睡,留著季太傅繼續批折子。季廣恩是有苦難言,又繼續做,可腦子都是懵的,昏昏欲睡,便看到了一折子。
有人參他。
折子裏將他寫的如蠹蟲,如何無恥如何惡毒,不配作為太傅雲雲,季廣恩看完臉漲紅又青紫,想到早上出門前,府邸門口被潑了泔水,如今又遭如此——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了!”
季廣恩忍不下去了,此時長文帝正好睡醒,精神奕奕問:“太傅怎麽了?誰欺負太傅了?”這是問祥寶。
祥寶太監躬腰笑說:“聖上,奴才不知,剛看太傅大怒,麵色都漲紅了。”
“哈哈,太傅臉真的紅了,真好笑。”長文帝樂的不成。
季廣恩訕訕,一時收也不是,繼續賠聖上取樂也不是,麵色尷尬為難。長文帝倒是不在意,看了更覺得好笑。季廣恩見聖上心情好,想著早上時的臭味,想著那折子將他貶低如此,當即是跟聖上進了言……
第二日,朝中聖上下令,要捉拿今日在季廣恩門前撒野的刁民,非但如此,還將禮部一文官下了大獄,名頭就是對季太傅不敬。
攝政王府。
“……他哪裏管季廣恩死活,像是巴不得季廣恩死一樣,烈火烹油,狠狠地燒季廣恩。”攝政王聽到消息,並未覺得輕鬆,而是蹙著眉,有些疑心他那侄兒是不是故意為之。
一切都順理成章,還想給他謀劃助力似得。
溫如生坐在下位,也有點起疑,“民間流言瞧著雖是熱鬧轟轟烈烈的,但——”那煽風點火的,都是王爺安排的人,“這幾日說歸說,沒有名頭,這把火燒不了多久。”
所以昨日季廣恩府邸門前就是他們動的手腳。
季廣恩一直避著不迴應,民間再鬧,那些話也傳不到聖上耳朵裏,因此得加柴火,有來有往才熱鬧,單方麵燒沒多久的。
“府邸門前是一,參季廣恩折子是二。”都是溫如生的手筆,那下大獄的官員,自是攝政王一派,如今先委屈一二,聖上隻讓下了大獄關起來,旁的沒說。
再者他也會打點打點。
“沒想到聖上會下如此命令,像是……太順了王爺。”
攝政王:“子同,你也起疑了是不是?我那皇帝侄兒,像是故意順著本王計劃,想早早把皇位讓我順理成章拿下一般。”
溫如生點了點頭。
攝政王沉吟一二,“不急,繼續走。”
聖令一出,巡街的侍衛多了,那日早上凡是路過季太傅門前的百姓都抓了,一時間民怨四起,還有大獄中那位大人,寫了血書自盡了。
血書留言:奸臣季廣恩害我。
溫如生聽到消息後,麵色一愣,不可置信,“死了?”
“死了。”下屬迴話。
溫如生:“真的自殺?還是人為的?”
“仵作查過,自殺,吊死的。”
溫如生站起來,又坐下來,想不可能,怎麽會如此,那官員雖是禮部的,但是他的門生親信,怎會如此,此人還有父母妻子兒女,一大家子人,怎麽會……
他有幾分懷疑攝政王做的,前兩日才說火不能簡簡單單燒了,可聖上如此行事,攝政王意思不必打草驚蛇,按計劃行走的。
那也不是攝政王,是誰?
溫如生連著太後一黨都猜過,始終是不知誰安排的。
此事一出,本來光是民間百姓怨聲載道,現如今盛都的讀書人都坐不住了,若說探花郎被逼那是引子,此事文官見血,一條人命擺在眼前,那是科舉考上來的,兢兢業業的忠臣,隻因忠言參了季廣恩,便落得如此下場。
有人還懷疑是季廣恩背地裏害死的人。
官員的‘血書’其實是裏衣,收殮屍體時流了出來。讀書人聽聞,各個憤恨不已,眼眶發紅,當即是起了血書,勢要聖上斬奸臣季廣恩。
這火,越燒越旺……
連著季廣恩都怕了,不敢出門。明明是女婿楊淙的舊賬,季廣恩也沒想到苗頭如今全到了他,他是病急亂投醫,想著把楊淙推出去,以平息民怨……
然後聖上下令,捉拿那些寫血書的讀書人。
這下炸開了。
攝政王也坐不下去了,“本王進宮看看。”
皇帝侄兒是真的蠢,還是假的蠢。
……
三月,天氣暖和,桃花鄉地裏的草莓種下了。
岑越很喜歡在田間幹活,有時候遇到了莊稼漢,還有人問:“郎君,您那收成多多的麥子,啥時候好啊?”
莊稼漢不管什麽科舉、做官,跟他們幹係不大,就想著那收成多多的麥子,對著齊家郎君更是尊重。
岑越每每聽聞,心裏都有點愧疚——耽誤了大半年,當即說,去年耽誤了半年,今年才種。
冬小麥抗寒,春小麥是春日裏種,到秋天時收,隻是民間怕夏日多雷雨,或是幹旱,很可能春小麥會旱死,到了秋日時,連綿陰雨,天氣又不晴朗,曬不幹麥子。
因此時下種冬小麥多,這是最適應北方氣候的。
莊稼漢才想起來似得,忙關心問:“對對,三少爺科舉了,也不知道咋樣了?”
“名次不錯。”岑越笑笑說,也不說旁的。
莊稼漢這般問那是客氣,此時聽了點點頭,還是一門心思想麥子,岑郎君咋能種的這麽多?
岑越打算今年種一畝春小麥試試,因為錯過了冬季下種,那就試試——他是為了培育麥種的。
三月中天氣暖,地裏野菜冒出頭,綠油油的,還有香椿樹也露出苗子,嫩生生,家裏連著好幾天吃野菜各種做法。
用豬油炒的香椿雞蛋,還有野菜疙瘩,野菜餅都很香。
趙春花知道郎君愛吃這個,天天去地裏掐,掐那嫩尖尖,不過這會都嫩,沒老的,掐了一筐送到灶屋去。
“我以前逃難時,是吃怕了這個。”趙春花說。
小菊在旁說:“我小時候也吃,因為沒用豬油炒,吃起來嗓子都是糙的。”
“那會吃起來嗓子都是糙的,這會不一樣。”
豬油炒過雞蛋,香噴噴軟嫩的,配著香椿苗苗,滋味就好。還有野菜疙瘩,混的是白麵粉,蘸汁裏頭調和,那是有香料潑的辣椒油,加著陳醋,放著蒜、蔥花、白芝麻,可香了。
圓月坐在寶寶椅上,碗裏就放了一個菜疙瘩,他自己拳頭大小,兩隻手洗幹淨了,這會一隻手拿著吃,隻是吃著吃著,圓圓的眼睛看阿爹和爹桌前的小碗蘸料。
“圓圓蘸一下~阿爹~”撒嬌聲。
齊少扉:……“肉麻的緊。”
現如今年歲上去,說話拖著語調慢一些,倒顯得有幾分威嚴。
管家此時便是,還以為老爺生氣了,忙解釋:“門前不知哪些刁民,潑了泔水,扔了爛菜葉子……”他話說不全了,因為老爺發怒了。
季廣恩本是由著下人伺候穿官服外衣,聽聞是胡子都抖著,胸口起伏一二,最終說了句:“都是糊塗人,罷了。”
管家忙說老爺大度。
季廣恩今日確實是晚了一盞茶時候出門,出去時,坐在馬車裏還能聞到臭味,“快走。”
車夫趕著車一路直奔皇宮,到了宮門前受過檢查,季廣恩直入聖上所在的元極殿,從側門入後殿,穿過正極殿時,看到原先的軍政處門窗緊鎖,不由心中鬆快。
攝政王真的還了政,如今軍政處沒有人辦職了,六部尚書各迴各的衙門,不用進宮聽差,先前溫如生那狗賊處處擠兌他,如今——
哼。
季廣恩將冷笑藏在胡子下,麵上慈愛,入了元極殿,剛到門口便聽到聖上跟太監說話:“……朕不批,這不好玩,朕不要看這些折子了。”
“亂七八糟的。”
“叔父呢?讓叔父看,朕不看。”
季廣恩聽到這兒,心裏一急,攝政王還了政權,怎麽能再用攝政王?若是讓攝政王沾了手,那溫如生此等狗賊,豈不是會借機第一個先辦了他?
“聖上。”季廣恩在殿前作揖見禮,“臣求見。”
可見季太傅急迫了。
門口守著的小太監忙上前,說:“季太傅稍候,奴才進去通傳。”
“太傅來了?那個老頭子,來的正好,讓進來吧。”
季廣恩當沒聽見‘老頭子’三字,神色肅穆中帶著幾分仁厚來,進了殿中再請安。長文帝坐在椅子上,麵前堆著奏折,是一個都沒處理。
“你來的正好,快來看看,這些都是什麽。”長文帝招手讓人來。
季廣恩應了聲,笑嗬嗬說:“臣替聖上解憂。”
那些折子都是六部這幾日送上來的,有些是尋常的請安問候,有些事真的有事要做,季廣恩是大儒太傅,教的聖人言,做官還算有幾分心得,處理國家大事,看了會便也頭疼,左右下不了決斷。
這人以往是誰都不想得罪,還落下個大儒好名聲,如今處理朝堂政事,也不想得罪人,那便是取‘中庸’二字,是含糊過去,或是拖。
長文帝見有人看這些折子,樂的高興,在一旁拿了小刀開始玩木頭,是聚精會神的雕小鳥,有時候還笑一笑,很是自樂。
殿裏靜悄悄的,一晃就是兩個時辰。
季廣恩在誇大的官服下,是左右換了換腿站著,聖上就是這般,要是玩起來,突然被打斷了,要發脾氣的。季廣恩隻能忍,看了一早上折子,饑腸轆轆,腿疼腳乏,便去看祥寶太監。
祥寶太監是拂塵在懷,當沒瞧見。
又過了半個時辰,季廣恩實在是扛不住了,放了毛筆,小聲說:“聖上,時候不早了,您該用膳了。”
“臣也要迴去用膳了。”
長文帝握著刀滑了下,幸好是沒傷著手,隻是目光幾分懵懂的惡,祥寶太監此時上前,溫聲細語說:“聖上,早上您想用糟鴨,禦膳房都備好了。”
“那傳膳吧,朕也餓了。”
祥寶太監喊傳膳。季廣恩在旁訕訕,說:“聖上,臣也告退了。”
“太傅留下一起吃,吃完了你還要看折子。”長文帝不傻,這人走了,下午那些折子不得他看?一看案桌前還是一摞子折子,當即是罵說:“你幹活也太慢了,磨磨唧唧的,怎麽還有這麽多?”
季廣恩當即是跪地賠罪。
“罷了罷了,你下午快一些就是了。”
“謝聖上。”
午膳送進來,長文帝不愛跟人一桌吃飯——主要是嫌季太傅太老了,也不遮掩,直言讓祥寶給老頭備個小桌。
祥寶便聽了安排,備了小桌請太傅入座。
午膳都是聖上愛吃的,不拘著葷冷、甜食糯米這些難消化,容易鬧肚子的,反正聖上要吃,那就給做,太後不管這些的。攝政王?已經許久沒進宮了。
長文帝用膳用的高興,察言觀色的眾人都能看出來——聖上是位不藏著情緒的皇帝。
用過午膳,長文帝去午睡,留著季太傅繼續批折子。季廣恩是有苦難言,又繼續做,可腦子都是懵的,昏昏欲睡,便看到了一折子。
有人參他。
折子裏將他寫的如蠹蟲,如何無恥如何惡毒,不配作為太傅雲雲,季廣恩看完臉漲紅又青紫,想到早上出門前,府邸門口被潑了泔水,如今又遭如此——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了!”
季廣恩忍不下去了,此時長文帝正好睡醒,精神奕奕問:“太傅怎麽了?誰欺負太傅了?”這是問祥寶。
祥寶太監躬腰笑說:“聖上,奴才不知,剛看太傅大怒,麵色都漲紅了。”
“哈哈,太傅臉真的紅了,真好笑。”長文帝樂的不成。
季廣恩訕訕,一時收也不是,繼續賠聖上取樂也不是,麵色尷尬為難。長文帝倒是不在意,看了更覺得好笑。季廣恩見聖上心情好,想著早上時的臭味,想著那折子將他貶低如此,當即是跟聖上進了言……
第二日,朝中聖上下令,要捉拿今日在季廣恩門前撒野的刁民,非但如此,還將禮部一文官下了大獄,名頭就是對季太傅不敬。
攝政王府。
“……他哪裏管季廣恩死活,像是巴不得季廣恩死一樣,烈火烹油,狠狠地燒季廣恩。”攝政王聽到消息,並未覺得輕鬆,而是蹙著眉,有些疑心他那侄兒是不是故意為之。
一切都順理成章,還想給他謀劃助力似得。
溫如生坐在下位,也有點起疑,“民間流言瞧著雖是熱鬧轟轟烈烈的,但——”那煽風點火的,都是王爺安排的人,“這幾日說歸說,沒有名頭,這把火燒不了多久。”
所以昨日季廣恩府邸門前就是他們動的手腳。
季廣恩一直避著不迴應,民間再鬧,那些話也傳不到聖上耳朵裏,因此得加柴火,有來有往才熱鬧,單方麵燒沒多久的。
“府邸門前是一,參季廣恩折子是二。”都是溫如生的手筆,那下大獄的官員,自是攝政王一派,如今先委屈一二,聖上隻讓下了大獄關起來,旁的沒說。
再者他也會打點打點。
“沒想到聖上會下如此命令,像是……太順了王爺。”
攝政王:“子同,你也起疑了是不是?我那皇帝侄兒,像是故意順著本王計劃,想早早把皇位讓我順理成章拿下一般。”
溫如生點了點頭。
攝政王沉吟一二,“不急,繼續走。”
聖令一出,巡街的侍衛多了,那日早上凡是路過季太傅門前的百姓都抓了,一時間民怨四起,還有大獄中那位大人,寫了血書自盡了。
血書留言:奸臣季廣恩害我。
溫如生聽到消息後,麵色一愣,不可置信,“死了?”
“死了。”下屬迴話。
溫如生:“真的自殺?還是人為的?”
“仵作查過,自殺,吊死的。”
溫如生站起來,又坐下來,想不可能,怎麽會如此,那官員雖是禮部的,但是他的門生親信,怎會如此,此人還有父母妻子兒女,一大家子人,怎麽會……
他有幾分懷疑攝政王做的,前兩日才說火不能簡簡單單燒了,可聖上如此行事,攝政王意思不必打草驚蛇,按計劃行走的。
那也不是攝政王,是誰?
溫如生連著太後一黨都猜過,始終是不知誰安排的。
此事一出,本來光是民間百姓怨聲載道,現如今盛都的讀書人都坐不住了,若說探花郎被逼那是引子,此事文官見血,一條人命擺在眼前,那是科舉考上來的,兢兢業業的忠臣,隻因忠言參了季廣恩,便落得如此下場。
有人還懷疑是季廣恩背地裏害死的人。
官員的‘血書’其實是裏衣,收殮屍體時流了出來。讀書人聽聞,各個憤恨不已,眼眶發紅,當即是起了血書,勢要聖上斬奸臣季廣恩。
這火,越燒越旺……
連著季廣恩都怕了,不敢出門。明明是女婿楊淙的舊賬,季廣恩也沒想到苗頭如今全到了他,他是病急亂投醫,想著把楊淙推出去,以平息民怨……
然後聖上下令,捉拿那些寫血書的讀書人。
這下炸開了。
攝政王也坐不下去了,“本王進宮看看。”
皇帝侄兒是真的蠢,還是假的蠢。
……
三月,天氣暖和,桃花鄉地裏的草莓種下了。
岑越很喜歡在田間幹活,有時候遇到了莊稼漢,還有人問:“郎君,您那收成多多的麥子,啥時候好啊?”
莊稼漢不管什麽科舉、做官,跟他們幹係不大,就想著那收成多多的麥子,對著齊家郎君更是尊重。
岑越每每聽聞,心裏都有點愧疚——耽誤了大半年,當即說,去年耽誤了半年,今年才種。
冬小麥抗寒,春小麥是春日裏種,到秋天時收,隻是民間怕夏日多雷雨,或是幹旱,很可能春小麥會旱死,到了秋日時,連綿陰雨,天氣又不晴朗,曬不幹麥子。
因此時下種冬小麥多,這是最適應北方氣候的。
莊稼漢才想起來似得,忙關心問:“對對,三少爺科舉了,也不知道咋樣了?”
“名次不錯。”岑越笑笑說,也不說旁的。
莊稼漢這般問那是客氣,此時聽了點點頭,還是一門心思想麥子,岑郎君咋能種的這麽多?
岑越打算今年種一畝春小麥試試,因為錯過了冬季下種,那就試試——他是為了培育麥種的。
三月中天氣暖,地裏野菜冒出頭,綠油油的,還有香椿樹也露出苗子,嫩生生,家裏連著好幾天吃野菜各種做法。
用豬油炒的香椿雞蛋,還有野菜疙瘩,野菜餅都很香。
趙春花知道郎君愛吃這個,天天去地裏掐,掐那嫩尖尖,不過這會都嫩,沒老的,掐了一筐送到灶屋去。
“我以前逃難時,是吃怕了這個。”趙春花說。
小菊在旁說:“我小時候也吃,因為沒用豬油炒,吃起來嗓子都是糙的。”
“那會吃起來嗓子都是糙的,這會不一樣。”
豬油炒過雞蛋,香噴噴軟嫩的,配著香椿苗苗,滋味就好。還有野菜疙瘩,混的是白麵粉,蘸汁裏頭調和,那是有香料潑的辣椒油,加著陳醋,放著蒜、蔥花、白芝麻,可香了。
圓月坐在寶寶椅上,碗裏就放了一個菜疙瘩,他自己拳頭大小,兩隻手洗幹淨了,這會一隻手拿著吃,隻是吃著吃著,圓圓的眼睛看阿爹和爹桌前的小碗蘸料。
“圓圓蘸一下~阿爹~”撒嬌聲。
齊少扉:……“肉麻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