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裏暑氣漸落的天氣裏,幾家人輕車簡從,一路風光無比的踏上了歸京的行程。至於要帶的行禮,則托給了鏢局押送。


    他們來石林時多淒涼,迴去時就有多風光。隻不過福裕和尚此次也隨著幾家人進了京。他想做什麽,倒是真讓李瑤等人沒法理解也摸不透。


    沿途官驛對幾家人多有照顧,而且時不時還有慕名求見,想要和幾家人搭上關係的官員鄉紳登門拜訪。為此,幾家人私下裏繞了點遠道,不再暴露行跡給旁人。


    幾家人到京時已經進入了冬日,隨著羊毛供應的越多,羊毛線買賣此時在京城已經做得非常之好。而韓家南北雜貨此時在京城也打出了名氣。


    若要問迴京最後悔的是哪一家,那就最屬傅家二房了。因為傅家二房在石林時著急和史家定了親,結果迴京後失去了和名門貴女聯姻的機會。


    若說為何今年著急成親嫁娶的人會如此多,那都是因為新帝還未成親,明年孝期又結束的緣故。新帝要大婚選秀的嘛!


    不管怎麽說,新帝明年就已經十八歲了,可卻還未曾成親,未曾有孩子,這在重視嫡子血脈的皇室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十八歲在後世隻是才成人的年紀,可在這裏成婚有子的才屬平常。


    而選秀的條件,李珮是好懸夠了資格的。她明年就十七了,而秀女的年紀恰好就卡在了十三歲到十七歲之間。


    為此李珮是極為慶幸的。在石林時,她十分想嫁任千戶家,好在還未成事,祖父就平了反。而且在石林時她處處不順,處處受到嫡母嫡妹壓製,如今有了選秀出頭的機會,她自然不願意錯過。她要嫡母等人對她俯首稱臣。而如今她的唯一目的就是:哪怕進不了宮,她也要嫁王子皇孫。


    而史千戶則慶幸自家女兒被傅家求了去,如此,自家女兒嫁去京城,本地關於自家女兒的風言風語也就不算個事情了。她家女兒隻是出了這等事情,而李家女兒可是連清白都失了的。


    如今傅家三房已經分了家,風光的也就是傅家大房罷了,看在眼裏的二房和三房多少還是不怎麽是滋味的。


    傅家老爺如今被安置到了吏部,而李濟民則擔任了兵部尚書一職,至於康王則重新接掌了宗人府宗人令一職。


    至於石林副總兵梁大海則因為從龍之功,新帝考慮來去,則暫時將他放到了石林總兵一職上。


    石林總兵的位置,新帝有自己的考量。至於顧家,在逆王作亂時沒有做出什麽維護正統的事情,如今雖有從龍之功,那也隻是功過相抵,武定侯同樣也是如此。


    至於信國公,新帝隻賞賜了其銀錢錦緞等若幹。因為信國公已經處於高位,在職位上也已經升無可升。新帝唯一能承諾的就是未來的皇後還是沈家女兒罷了。這也是沈家願意死心塌地地維護正統的一個原因了。


    李濟民知道高位風光的同時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風險。這風險除了來自於伴君如伴虎的情勢,還有來自於朝廷的明爭暗鬥,所以當新帝許他兵部尚書的職位時,他推辭了。他覺得他挺適合做書院院長的工作的,所以推辭後他依然打算迴到石林,可奈何新帝不答應。


    新帝自有新帝的威儀,可他對李濟民說話時卻還是帶著懇求:“老大人也是知道的,依從逆王做亂的官員人數不在少數,如今京中官員少了多少,你也是心裏有數的。朕需要左膀右臂,讓朕能夠安穩坐在這寶座上,老大人何不幫忙於朕?”


    新帝已經將話說到這個份上,李濟民若是還是堅決推辭,那就不識抬舉了。為此,他隻好接管了兵部尚書一職。


    進京後,不知從何時起,京都就開始流傳起李瑤在石林拋頭露麵經商的事情。為此,李瑤還未進入京城的交際圈,就受到了輕視。接著關於她的事情越傳越盛,但是眾人最關注的還是本是李瑗的未婚夫為何最終卻娶了李瑤。


    這一日李瑤伺候在傅老太太身邊,傅老太太安撫她時,她不在意地說道:“老夫人你不介意孫媳婦被人說道就是了,我是不會介意的。隻是這事情是誰做的,倒是讓我想不明白。”


    如今迴了京,傅老太太誥命恢複了,按照大家規矩,李瑤確實是要稱唿其老夫人的,不好如在石林那處一般,稱唿上隨意些了。


    她是李家女兒,若是和她有過節的李瑗和李珮害她,卻也不必拿出這種不入流的手段。畢竟一家子姐妹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她名聲若是不好,對這兩人可沒好處。


    傅老太太知道這流言是針對自家孫媳婦的,但是誰做的這事情,她也摸不著頭腦,便自責道:“石林那地苦寒,還要擔心北良時不時擾邊,所以我才想著讓你和景珩迴京,如此倒反倒害了你,讓你進京被人說了閑話!”


    “老夫人不要這麽想,若是孫媳婦不在京,有人說了孫媳婦閑話,無法處置,豈不是更吃虧。”李瑤否認傅老太太道,否認完後,她又讓其不要擔心吧,畢竟流言這種事情,每每都是來無影去無蹤的,讓人防不勝防的同時,也讓人很難揪出做惡的人。


    若不在孝期,赴宴時,傅老太太倒是可以時常帶著李瑤,讓人知道他是看重孫媳婦的,可如今孫媳婦尚在孝期,她如何能帶著其出去。


    這頭傅老太太還未想出法子給孫媳婦長臉,新帝那裏卻因為李濟民的緣故,對李瑤有了印象。這還是李濟民在聽到這些流言時,起了心思壓製這些流言,所以才將孫女的功勞在新帝跟前表了表。


    李濟民可是親眼所見一畝土豆的收獲頗豐的,而且他吃了土豆做的飯食,吃到這東西能飽腹,可當糧食,如此這土豆的價值在朝廷就可想而知了。


    為此,新帝就為此專程召了李瑤入宮。新帝是在太皇太後沈氏的宮裏見的李瑤,這樣也有避嫌的意思。


    聽了李瑤對土豆的介紹,新帝倒是十分感興趣,他還問道:“那些土豆,你可帶了迴京?”逆王之亂,朝廷多次派兵鎮壓,國庫銀子就因此流水一般花了出去,加之北地百姓這兩年來流離失所的不在少數,為此,朝廷稅賦則成了以後的重中之重。可若是稅賦加重,百姓定然會有怨言,可有了這高產能當糧食之物,那就另當別論了。


    “迴皇上,帶了的,這土豆在石林那等苦寒之地是一季一收,在燕京等北地則不然,可以一年兩收的。為了這一年兩收的收成,民婦也是要帶了這土豆迴京的。”


    這皇帝年紀不大,也是九五之尊,李瑤先時見了其還挺緊張的,這會介紹完了毛線衣後又說土豆,加之小皇帝說話時越來越親切,她倒也不緊張了。就是自進了宮室後,她一直表示恭敬地低垂著眼睛,看不到這小皇帝長得什麽模樣,有些遺憾。


    這時新帝看了眼太皇太後沈氏,沈氏知道新帝是何意,正打算說時,季庭琿帶著太監未經稟示就走了進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萌妻修煉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我阿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我阿鯉並收藏萌妻修煉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