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不要擔心,不去就是了,這有什麽的。總兵府賞菊宴請的都是一些官夫人和太太,孫媳婦去像什麽話呢。”帖子上說是宴請她夫婦二人,李瑤不打算去,自然也就沒說。這帖子是當著傅老太太麵送來的,她也不好瞞著。
她這麽一說,屋外的常山也聽到了,忙開了口:“那送帖子來的小廝如今就等在門前,他說到時候簡少夫人會派馬車來接人的。”
聽常山這麽一說,李瑤看向傅老太太道:“這是不去也得去了。嗯……沒事的,祖母,孫媳婦就去一趟吧,這帖子裏也邀請了景珩去。孫媳婦想,到時去的人多,那簡少夫人估計也抽不出時間為難孫媳婦我的。”
這些安慰的話卻也不能傅老太太放心,不過事情到底還沒發生,這會擔憂也無濟於事,傅老太太歎了口氣又看向屋外問著常山道:“你可問那送帖子的小廝,那日裏都請了誰去?”
“小的問了,那小廝隻說他隻管送,其他的不清楚,不過這帖子除了送了傅家還送了季家和李堂叔家,請的是季家兄妹和李瑗姑娘,這點那小廝透露給小的聽了。”
常山迴了話,屋裏一時間誰都沒說話,李瑤在想徐箏箏這是在賣什麽關子,而傅老太太則擔心這是鴻門宴,畢竟徐箏箏身份高,到時候她出什麽幺蛾子,他們就隻能是砧板上的肉,反抗不得。
傅景珝還不懂事,他抱著嫂子的腿還半天都沒出了門去,於是他這時搖了搖小身子,催問道什麽時候出去。李瑤將他抱起來後對傅老太太道:“賞菊宴請的人都是本地的官夫人,孫媳婦想酋長夫人應該也在被邀請之列,到時候孫媳婦跟著酋長夫人,想來簡少夫人會顧忌些的,祖母就不要擔心了。”
這一會子功夫一直稱唿徐箏箏為簡少夫人,李瑤還是挺拗口的。
李瑤這麽一說,傅老太太才稍微放下心來。到底那日鬆妻子到時候會不會赴宴,李瑤心裏其實也沒底。據她所知,接風宴時那日鬆妻子就未現身,不過她這麽說也是不想讓傅老太太擔心罷了。
這事情說定後,常山便退下了,而李瑤即便心裏因這事影響心情,可她還是要去作坊處理事情的。
*
“你嫂子堂妹不好嗎,你怎麽偏偏自作主張想要娶那傅家姑娘!”對於韓進要娶傅景琳,韓盛是不願意的,而且對於自家弟弟的自作主張他還顯得有些生氣。
“我知道哥哥是為我好,可我就喜歡傅家姑娘。”
“流放路上你陪著姑母一家,是不是那時你和那傅家姑娘就有了私情?要不然你會連自家鋪子都不顧,就非要娶那傅家姑娘?”
“哥哥,你說我什麽都成,你何苦這麽說一個姑娘,你難道不知道名節對一個姑娘家有多重要?再說我如何不顧自家鋪子了!嫂子堂妹的哥哥,不就是嫂子的堂兄弟嗎?難道嫂子的堂兄弟會不給嫂子情麵,非得讓我取了他妹妹,他才會庇護咱們家鋪子?”
結親是結兩姓之好,韓進自然知道。他決定娶傅景琳時,他自然也想好了如何和家裏說。當時哥哥和他說的事情,他也放在心上了。他這樣說也是有道理的。既然嫂子的堂兄弟在北城兵馬司當差,靠著嫂子的情麵,他們家鋪子本就可以得到庇護,那麽他娶不娶嫂子堂妹其實都無所謂的。
韓盛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這時弟弟的反問他也就反駁不了。
韓家舅舅這一時間都沉默沒說話,這時韓盛看向父親,希望父親能說些什麽,勸通弟弟。
“我去尋你們姑母說說話,你們兩個不要吵了。”韓家舅舅在炕床旁的灶台上敲了敲煙鍋子,就背著手出了屋子。家裏背了官司後他就抽上了旱煙,隨後就一直抽到了現在。家裏人看他隻是抽旱煙,也不是賭博喝酒的大毛病,就也沒管他。
其實韓家舅舅倒是樂意讓兒子娶傅景琳的,雖說傅家如今落魄是流犯,可傅家門第是根基深厚的書香門第是一定的。
娶了書香門第的姑娘,以後生的孫兒也能隨了其母親,說不得韓家也能自此改換門庭呢。
這和寧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是一個道理。這傅家書香門第雖說落魄了,可底蘊還在那裏放著就是了。這種人家教導出來的姑娘若是不落魄,他們韓家如何能娶到手裏。
從韓家舅舅的想法裏就可見古代人對門第和改換門庭的執著程度了。
韓家舅舅這麽想的,自然也是這麽和姐姐韓氏這麽說的。他找來韓氏這裏,就是想向韓氏打聽傅景琳的情況。
他若是問兒子韓進,自然也能問出些傅景琳的優點,可他更相信自家姐姐的話。畢竟韓氏因是長輩,閱曆上比自家兒子豐富,而且韓氏不會如自家兒子那麽一頭熱的紮進去,說的話比自家兒子更客觀。
說來傅景琳因和李瑤親近,她一路上所說所作韓氏確實是都看在眼裏的,韓家舅舅一問,韓氏自然也是能說得出話來。
這姐弟兩個商量來去,最終韓氏道:“若是直接去提親,隻怕成不了我們自家失了顏麵,不如我且去先探探口風?”
“要得,大姐,那為弟就麻煩你了。”
“說得什麽好,進兒不也是我親親侄兒嗎?”韓氏嗔怪著弟弟,說完這句她又道:“這會子正是歇午餉的時候,我未時再去,你且不要心急。”
“那為弟就等大姐的好消息就是。”韓家舅舅如今已經想著沒有不成的道理了。他連保山都想好了,打算請李濟民的。
*
韓氏午後熟悉打扮了一番,然後拿了繡活就尋去了傅家。李瑤知道自家母親來了家裏卻沒來尋她,便好奇母親是為了何事而來。
盡管韓家舅舅和韓氏都想得挺美好的,可事情到了方氏這裏卻铩羽而歸。
“景琳今年十三,雖說正是說親的年紀,但到底歲數也不大,我和她父親多留她兩年也不是不行的。你也知道,我們就這麽一個女兒,自然是不願意看她受苦,故而在為她選婿上條件不免就高了些。商戶我家是不考慮的。如今雖說傅家落魄成了流犯,可她父親的意思還是想給女兒找個官身嫁了,哪怕是個武官都成的。聽說史守備的兒子如今正說親,我倒是想讓景琳嫂子給我們景琳搭個橋……”(未完待續。)
她這麽一說,屋外的常山也聽到了,忙開了口:“那送帖子來的小廝如今就等在門前,他說到時候簡少夫人會派馬車來接人的。”
聽常山這麽一說,李瑤看向傅老太太道:“這是不去也得去了。嗯……沒事的,祖母,孫媳婦就去一趟吧,這帖子裏也邀請了景珩去。孫媳婦想,到時去的人多,那簡少夫人估計也抽不出時間為難孫媳婦我的。”
這些安慰的話卻也不能傅老太太放心,不過事情到底還沒發生,這會擔憂也無濟於事,傅老太太歎了口氣又看向屋外問著常山道:“你可問那送帖子的小廝,那日裏都請了誰去?”
“小的問了,那小廝隻說他隻管送,其他的不清楚,不過這帖子除了送了傅家還送了季家和李堂叔家,請的是季家兄妹和李瑗姑娘,這點那小廝透露給小的聽了。”
常山迴了話,屋裏一時間誰都沒說話,李瑤在想徐箏箏這是在賣什麽關子,而傅老太太則擔心這是鴻門宴,畢竟徐箏箏身份高,到時候她出什麽幺蛾子,他們就隻能是砧板上的肉,反抗不得。
傅景珝還不懂事,他抱著嫂子的腿還半天都沒出了門去,於是他這時搖了搖小身子,催問道什麽時候出去。李瑤將他抱起來後對傅老太太道:“賞菊宴請的人都是本地的官夫人,孫媳婦想酋長夫人應該也在被邀請之列,到時候孫媳婦跟著酋長夫人,想來簡少夫人會顧忌些的,祖母就不要擔心了。”
這一會子功夫一直稱唿徐箏箏為簡少夫人,李瑤還是挺拗口的。
李瑤這麽一說,傅老太太才稍微放下心來。到底那日鬆妻子到時候會不會赴宴,李瑤心裏其實也沒底。據她所知,接風宴時那日鬆妻子就未現身,不過她這麽說也是不想讓傅老太太擔心罷了。
這事情說定後,常山便退下了,而李瑤即便心裏因這事影響心情,可她還是要去作坊處理事情的。
*
“你嫂子堂妹不好嗎,你怎麽偏偏自作主張想要娶那傅家姑娘!”對於韓進要娶傅景琳,韓盛是不願意的,而且對於自家弟弟的自作主張他還顯得有些生氣。
“我知道哥哥是為我好,可我就喜歡傅家姑娘。”
“流放路上你陪著姑母一家,是不是那時你和那傅家姑娘就有了私情?要不然你會連自家鋪子都不顧,就非要娶那傅家姑娘?”
“哥哥,你說我什麽都成,你何苦這麽說一個姑娘,你難道不知道名節對一個姑娘家有多重要?再說我如何不顧自家鋪子了!嫂子堂妹的哥哥,不就是嫂子的堂兄弟嗎?難道嫂子的堂兄弟會不給嫂子情麵,非得讓我取了他妹妹,他才會庇護咱們家鋪子?”
結親是結兩姓之好,韓進自然知道。他決定娶傅景琳時,他自然也想好了如何和家裏說。當時哥哥和他說的事情,他也放在心上了。他這樣說也是有道理的。既然嫂子的堂兄弟在北城兵馬司當差,靠著嫂子的情麵,他們家鋪子本就可以得到庇護,那麽他娶不娶嫂子堂妹其實都無所謂的。
韓盛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這時弟弟的反問他也就反駁不了。
韓家舅舅這一時間都沉默沒說話,這時韓盛看向父親,希望父親能說些什麽,勸通弟弟。
“我去尋你們姑母說說話,你們兩個不要吵了。”韓家舅舅在炕床旁的灶台上敲了敲煙鍋子,就背著手出了屋子。家裏背了官司後他就抽上了旱煙,隨後就一直抽到了現在。家裏人看他隻是抽旱煙,也不是賭博喝酒的大毛病,就也沒管他。
其實韓家舅舅倒是樂意讓兒子娶傅景琳的,雖說傅家如今落魄是流犯,可傅家門第是根基深厚的書香門第是一定的。
娶了書香門第的姑娘,以後生的孫兒也能隨了其母親,說不得韓家也能自此改換門庭呢。
這和寧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是一個道理。這傅家書香門第雖說落魄了,可底蘊還在那裏放著就是了。這種人家教導出來的姑娘若是不落魄,他們韓家如何能娶到手裏。
從韓家舅舅的想法裏就可見古代人對門第和改換門庭的執著程度了。
韓家舅舅這麽想的,自然也是這麽和姐姐韓氏這麽說的。他找來韓氏這裏,就是想向韓氏打聽傅景琳的情況。
他若是問兒子韓進,自然也能問出些傅景琳的優點,可他更相信自家姐姐的話。畢竟韓氏因是長輩,閱曆上比自家兒子豐富,而且韓氏不會如自家兒子那麽一頭熱的紮進去,說的話比自家兒子更客觀。
說來傅景琳因和李瑤親近,她一路上所說所作韓氏確實是都看在眼裏的,韓家舅舅一問,韓氏自然也是能說得出話來。
這姐弟兩個商量來去,最終韓氏道:“若是直接去提親,隻怕成不了我們自家失了顏麵,不如我且去先探探口風?”
“要得,大姐,那為弟就麻煩你了。”
“說得什麽好,進兒不也是我親親侄兒嗎?”韓氏嗔怪著弟弟,說完這句她又道:“這會子正是歇午餉的時候,我未時再去,你且不要心急。”
“那為弟就等大姐的好消息就是。”韓家舅舅如今已經想著沒有不成的道理了。他連保山都想好了,打算請李濟民的。
*
韓氏午後熟悉打扮了一番,然後拿了繡活就尋去了傅家。李瑤知道自家母親來了家裏卻沒來尋她,便好奇母親是為了何事而來。
盡管韓家舅舅和韓氏都想得挺美好的,可事情到了方氏這裏卻铩羽而歸。
“景琳今年十三,雖說正是說親的年紀,但到底歲數也不大,我和她父親多留她兩年也不是不行的。你也知道,我們就這麽一個女兒,自然是不願意看她受苦,故而在為她選婿上條件不免就高了些。商戶我家是不考慮的。如今雖說傅家落魄成了流犯,可她父親的意思還是想給女兒找個官身嫁了,哪怕是個武官都成的。聽說史守備的兒子如今正說親,我倒是想讓景琳嫂子給我們景琳搭個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