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濟民的詢問,李老太太就此便是一番訴說。
孫女手裏多少銀子,李濟民是清楚的。可是老妻找孫女和韓進拿銀子的理所當然,他也能看出來。這樣確實是有些過了。為此,他對老妻和兒子說道:“你二人出去,我來和進兒說說,阿瑤也留下吧。”
待兩人出去,李瑤往屋外看了看,看沒有人偷聽,也知道隔壁屋子沒有人,她便將心裏的話直說了:“我賺了錢,讓旁人花用,旁人不僅不體會我賺錢不易,還理所當然地花用我銀子,我自然不願意。祖父,我希望你能體諒我。這些日子,家裏需要什麽,我也沒舍不得,但……但……”
說到這裏,她看了看沉默不知在想什麽的李濟民,吞吞吐吐地咬了咬唇才接著說道:“祖父別嫌孫女說話難聽,我想說祖母覺得我沒下限,以為沒錢就可以找我,把我當做冤大頭,把表哥也當做冤大頭,我不願意了。在崖州時,我們流放日子也過得苦,那時還時常吃不飽,住漏雨的屋子,那時祖母和我們一家子又是怎麽熬過來的?”
韓進也為表妹抱屈,他沒什麽好說的。故而他隻是沉默低頭站在那處。
李濟民長長籲出一口氣,若是他說是自己和兒子沒用,所以才靠著這年紀不大的孫女負擔家計過活。可這話說出來不免讓人喪氣,孫女聽了也不免要心裏愧疚。
故而他沉吟良久後道:“我知道你委屈了,祖父心裏記你情。如今你是有能力為家裏置辦毛皮衣裳的。我若是說我不要那狼皮襖,你必然還會為我置辦。那你這次就把這錢花了吧。
以後就按你前幾日說的,你自己的錢你自己處置,不用給家裏,也不用很我說你賺了多少。對此,祖父心裏有數,也不會怪你。
你父親那裏每月有二兩月錢。如今家裏米糧不缺,以後每月二兩過日子總是夠了的。尋常百姓五口之家養雞養豬,織布種田,自給自足,吃的一般些,一年也就才花用三五兩。如此咱們家十來口人,這一個月二兩銀,我覺得?總是盡夠了的。”
既然祖父已經做出妥協,也能體諒她和表哥,李瑤便也道:“孫女我若是能力所至,家裏也確實需要救急,孫女我也不會袖手旁觀就是。家裏初到此地不久,也不能自給自足,一個月二兩銀吃用是不夠的。口糧不夠這方麵孫女想法子……盡量補足就是……”
哎,祖父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她自己算過一筆賬,二兩每月吃用是不夠的呢。要不然她總想著趕快賺錢!
這又是給她自己添負擔了,她如此也是沒法子,總不能自己吃穿好的,卻不管家人。旁人看她小小年紀如此,會怎麽想她?畢竟她還活在群體中,而不是活在一個人的孤島上。
本地糧少米貴,她算了算,問題就出在目前他們還不能自給自足上。若是如此,按一人勞作後,每日吃用兩斤麵算,一家人一月就得吃用六百多斤麵。按中品麵的價格十文一斤算,按家裏人口糧每月六百斤整數算,那就得一個月花費六兩。
聽了孫女給他算的,李濟民才知自家到此地沒餓著病著,那是多麽慶幸無比的事情,同時那也還真虧了有孫女賺的銀子做依仗。而若長此以往,孫女每月負擔的數目其實也是個重擔!以後自然不能一直讓孫女負擔。
這祖孫二人又說了一會話,這才談妥。至於李老太太那裏,自然有李濟民約束。其餘事情,李濟民便道他不再管了,隻讓李瑤和韓進二人看著辦就是了。孫女手裏有銀子的事情,他已經幫著孫女在老妻跟前隱瞞了。後續的事情就讓孫女和韓進二人描補就是。
祖父已經退到了這一步,這一步頗為傷他老人家顏麵。就此李瑤深福禮對祖父說了感謝,又為今日讓祖父傷懷道歉。她雖心裏對祖父有些愧疚,但是她知道要讓祖母不要這麽過分,早晚都不得不走這一步的。
李濟民無奈也欣慰她體諒他這長輩,給他這長輩麵子,故而他心裏不是滋味地無聲點了點下巴,便揚手示意兩個晚輩出去了。
韓進先時好說歹說告訴張蘭花他手裏銀子不多。故而最後就借了二兩銀給張蘭花。畢竟他和張蘭花不熟,故而也不敢多借。如今他又被李老太太借銀。
因為老太太要借銀,也因為表妹以後收豆子也需要銀子,故而他就帶著來寶將收銀的小箱子開了鎖,將賬盤了下。
這些日子他賺整銀子是二十三兩,碎銀子則是六錢又四十二個銅子。其他的都是換迴來的米糧豆麥,還有一些土布,繡品。這些零零碎碎的加起來就有近十兩銀。
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本錢了。
他前後總共借了表妹八十兩做買賣。這八十兩本錢迴本有近五十兩。其餘剩下的,都是押在他手裏的貨。
因為表妹說了以後指不定還要做別的營生,讓他暫時不要還錢,所以他就一直都將迴本的五十兩存在自己手裏。
如今李老太太借銀,其實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歸根結底借的是表妹的銀子。
表妹將銀子放在他這裏,自然是相信他的。為此他這樣對老太太說道:“銀子我倒是可以借的,隻是李家祖母你要給我寫個借條,我這兩年不定什麽時候就要迴返冀州,那時候我要在本地購置東西路上賣,需要本錢,所以你最好能在一年內將銀子還我。”
家裏除了那個她不喜的孫女能掙錢,其餘人等基本都是隻出不進的。這還錢還不是讓她那孫女還。為此李老太太便答應了。
老太太所想的,李瑤和韓進也能想到。隻是這麽來一出,若是老太太再隨意沒限度地找他們拿錢,他們就可以拿著借條說事。
李瑤可以說我已經幫著家裏背債還錢了,你還想怎麽樣?而韓進則可以說,我已經借了你這麽些銀子了,你還想怎麽樣?
最終韓進出借了二十兩,這二十兩加上李瑤先前手裏剩下的九兩多近十兩的銀子,買皮毛衣裳的錢總是夠了的。
毛皮衣裳按老太太算的,總共花費二十九兩。買完餘下的那幾錢銀子李瑤都給了李老太太。
自此她隻要管著自己買賣,除了每月家裏口糧,不再負擔自家家計了。
這會洗羊毛的水還在燒著,李瑤拿出一個自己裝訂的小本子,用炭條筆將昨日賣的豆芽和點心的營收算了算。
豆芽自從她家開始做了賣以後,每天賣出的數量是逐漸增長的。從每天能賣出三四斤,到如今每天的二三十斤。這還是隻是本屯子賣,並且如今本屯子對豆芽還不熟悉。熟悉後應該會越賣越好的。
昨日因為說了要批發點心和豆芽賣,那些貨郎倒是願意進迴去到他們自己屯子賣。他們都用的是銅錢進貨,沒和村裏人那般,用豆子或者米麵來換豆芽。
為此她家將發的豆芽第一次很快地給賣光了。總共賣出三十斤豆芽。其餘零散的五六斤都留著自家吃用了。她家蓋房子請的人也需自家做飯招待,故而留下這麽五六斤豆芽。
預定的豆芽在七天後賣出,預定出五十斤。預定豆芽給的是半價,拿貨時會將剩餘的貨款付清的。這八十斤豆芽一斤賺五個銅板,總共才賺了四百個銅板。但那也比以往他們自己獨自在那裏賣輕鬆。(未完待續。)m。
孫女手裏多少銀子,李濟民是清楚的。可是老妻找孫女和韓進拿銀子的理所當然,他也能看出來。這樣確實是有些過了。為此,他對老妻和兒子說道:“你二人出去,我來和進兒說說,阿瑤也留下吧。”
待兩人出去,李瑤往屋外看了看,看沒有人偷聽,也知道隔壁屋子沒有人,她便將心裏的話直說了:“我賺了錢,讓旁人花用,旁人不僅不體會我賺錢不易,還理所當然地花用我銀子,我自然不願意。祖父,我希望你能體諒我。這些日子,家裏需要什麽,我也沒舍不得,但……但……”
說到這裏,她看了看沉默不知在想什麽的李濟民,吞吞吐吐地咬了咬唇才接著說道:“祖父別嫌孫女說話難聽,我想說祖母覺得我沒下限,以為沒錢就可以找我,把我當做冤大頭,把表哥也當做冤大頭,我不願意了。在崖州時,我們流放日子也過得苦,那時還時常吃不飽,住漏雨的屋子,那時祖母和我們一家子又是怎麽熬過來的?”
韓進也為表妹抱屈,他沒什麽好說的。故而他隻是沉默低頭站在那處。
李濟民長長籲出一口氣,若是他說是自己和兒子沒用,所以才靠著這年紀不大的孫女負擔家計過活。可這話說出來不免讓人喪氣,孫女聽了也不免要心裏愧疚。
故而他沉吟良久後道:“我知道你委屈了,祖父心裏記你情。如今你是有能力為家裏置辦毛皮衣裳的。我若是說我不要那狼皮襖,你必然還會為我置辦。那你這次就把這錢花了吧。
以後就按你前幾日說的,你自己的錢你自己處置,不用給家裏,也不用很我說你賺了多少。對此,祖父心裏有數,也不會怪你。
你父親那裏每月有二兩月錢。如今家裏米糧不缺,以後每月二兩過日子總是夠了的。尋常百姓五口之家養雞養豬,織布種田,自給自足,吃的一般些,一年也就才花用三五兩。如此咱們家十來口人,這一個月二兩銀,我覺得?總是盡夠了的。”
既然祖父已經做出妥協,也能體諒她和表哥,李瑤便也道:“孫女我若是能力所至,家裏也確實需要救急,孫女我也不會袖手旁觀就是。家裏初到此地不久,也不能自給自足,一個月二兩銀吃用是不夠的。口糧不夠這方麵孫女想法子……盡量補足就是……”
哎,祖父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她自己算過一筆賬,二兩每月吃用是不夠的呢。要不然她總想著趕快賺錢!
這又是給她自己添負擔了,她如此也是沒法子,總不能自己吃穿好的,卻不管家人。旁人看她小小年紀如此,會怎麽想她?畢竟她還活在群體中,而不是活在一個人的孤島上。
本地糧少米貴,她算了算,問題就出在目前他們還不能自給自足上。若是如此,按一人勞作後,每日吃用兩斤麵算,一家人一月就得吃用六百多斤麵。按中品麵的價格十文一斤算,按家裏人口糧每月六百斤整數算,那就得一個月花費六兩。
聽了孫女給他算的,李濟民才知自家到此地沒餓著病著,那是多麽慶幸無比的事情,同時那也還真虧了有孫女賺的銀子做依仗。而若長此以往,孫女每月負擔的數目其實也是個重擔!以後自然不能一直讓孫女負擔。
這祖孫二人又說了一會話,這才談妥。至於李老太太那裏,自然有李濟民約束。其餘事情,李濟民便道他不再管了,隻讓李瑤和韓進二人看著辦就是了。孫女手裏有銀子的事情,他已經幫著孫女在老妻跟前隱瞞了。後續的事情就讓孫女和韓進二人描補就是。
祖父已經退到了這一步,這一步頗為傷他老人家顏麵。就此李瑤深福禮對祖父說了感謝,又為今日讓祖父傷懷道歉。她雖心裏對祖父有些愧疚,但是她知道要讓祖母不要這麽過分,早晚都不得不走這一步的。
李濟民無奈也欣慰她體諒他這長輩,給他這長輩麵子,故而他心裏不是滋味地無聲點了點下巴,便揚手示意兩個晚輩出去了。
韓進先時好說歹說告訴張蘭花他手裏銀子不多。故而最後就借了二兩銀給張蘭花。畢竟他和張蘭花不熟,故而也不敢多借。如今他又被李老太太借銀。
因為老太太要借銀,也因為表妹以後收豆子也需要銀子,故而他就帶著來寶將收銀的小箱子開了鎖,將賬盤了下。
這些日子他賺整銀子是二十三兩,碎銀子則是六錢又四十二個銅子。其他的都是換迴來的米糧豆麥,還有一些土布,繡品。這些零零碎碎的加起來就有近十兩銀。
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本錢了。
他前後總共借了表妹八十兩做買賣。這八十兩本錢迴本有近五十兩。其餘剩下的,都是押在他手裏的貨。
因為表妹說了以後指不定還要做別的營生,讓他暫時不要還錢,所以他就一直都將迴本的五十兩存在自己手裏。
如今李老太太借銀,其實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歸根結底借的是表妹的銀子。
表妹將銀子放在他這裏,自然是相信他的。為此他這樣對老太太說道:“銀子我倒是可以借的,隻是李家祖母你要給我寫個借條,我這兩年不定什麽時候就要迴返冀州,那時候我要在本地購置東西路上賣,需要本錢,所以你最好能在一年內將銀子還我。”
家裏除了那個她不喜的孫女能掙錢,其餘人等基本都是隻出不進的。這還錢還不是讓她那孫女還。為此李老太太便答應了。
老太太所想的,李瑤和韓進也能想到。隻是這麽來一出,若是老太太再隨意沒限度地找他們拿錢,他們就可以拿著借條說事。
李瑤可以說我已經幫著家裏背債還錢了,你還想怎麽樣?而韓進則可以說,我已經借了你這麽些銀子了,你還想怎麽樣?
最終韓進出借了二十兩,這二十兩加上李瑤先前手裏剩下的九兩多近十兩的銀子,買皮毛衣裳的錢總是夠了的。
毛皮衣裳按老太太算的,總共花費二十九兩。買完餘下的那幾錢銀子李瑤都給了李老太太。
自此她隻要管著自己買賣,除了每月家裏口糧,不再負擔自家家計了。
這會洗羊毛的水還在燒著,李瑤拿出一個自己裝訂的小本子,用炭條筆將昨日賣的豆芽和點心的營收算了算。
豆芽自從她家開始做了賣以後,每天賣出的數量是逐漸增長的。從每天能賣出三四斤,到如今每天的二三十斤。這還是隻是本屯子賣,並且如今本屯子對豆芽還不熟悉。熟悉後應該會越賣越好的。
昨日因為說了要批發點心和豆芽賣,那些貨郎倒是願意進迴去到他們自己屯子賣。他們都用的是銅錢進貨,沒和村裏人那般,用豆子或者米麵來換豆芽。
為此她家將發的豆芽第一次很快地給賣光了。總共賣出三十斤豆芽。其餘零散的五六斤都留著自家吃用了。她家蓋房子請的人也需自家做飯招待,故而留下這麽五六斤豆芽。
預定的豆芽在七天後賣出,預定出五十斤。預定豆芽給的是半價,拿貨時會將剩餘的貨款付清的。這八十斤豆芽一斤賺五個銅板,總共才賺了四百個銅板。但那也比以往他們自己獨自在那裏賣輕鬆。(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