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輩這番互動,在屋裏的人都看在眼裏,眾人這每日裏都疲憊極了,隻要他們不動手起衝突,屋裏的長輩是不好插手管他們的。
傅家人還在那裏愁雲慘淡著。而且不管是季潤舒,還是傅老太太的病,全都直接或者間接牽扯到了李瑤,故而傅家人對他們根本就不願理會。
而其他人出於各種心思,對他們也不橫加幹涉。李毅到底還是關心妹妹的,他此時無聲地坐在了妹妹睡覺的床角處。此時有人表情露出不屑,有人則露出憤懣,有人則事不關已。不屑自然是針對李瑤的,而憤懣則是維護她的。
如今官差管得嚴,李瑤他們的吃食也好解決,直接高粱饃。
有時候官差會給流犯發放帶許多麩皮的粗麵或者糙米。在晚上熱水洗漱時,為了吃飽些,粗麵都熬成了麵糊粥,而糙米則熬了稀粥。
總之想要省下口糧是難的。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每家的男子飯量卻也不小,女眷能省下一口吃的,都給了自家男丁。
本以為隔日就要上路的,可後半夜卻突然下起了雨,那雨先是綿綿細雨,到了第二日時卻下得大了,大有瓢潑之勢。韓進主仆不能住官驛,昨晚就在縣城邊上的一處破廟住著呢。住驛站還要花錢,於是他們就在破廟裏湊合了。可見這主仆二人也是能吃苦的。
因著夏日裏多雨,蘑菇便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來一大片。
今日一早傅老太太就被送了迴來,是韓進主仆冒雨駕車幫著送迴來的。那些官差估計圖省事,對此倒也沒說什麽。
對傅老太太的突然昏倒,大夫說是這段時日吃不飽還勞累,中暑不斷又身子骨太虛的緣故,也就是中暑加積勞成疾了。
看他們是流犯,那大夫神情憐憫地搖了搖頭,接著他無奈說道:“你們還是打點官差給老人家做些好的吃吧,隻要別一時補得太過就是。這身子要好起來還有得養,這時候能吃好,就盡量讓老人家吃好吧。人總要走那一出的,你們節哀!”
這話裏的隱晦意思便是,傅老太太身子已經垮了,若是想要好起來,那就得好好養。要是沒法子養,那便盡量給老太太吃些好的,因為她就要死了。
這好似交代後事一般的話,讓傅家人的心思都不免黯然不已。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申報官府,請求停留此地。傅老太太病了,是可以在此處滯留治病的,但她身邊卻隻能留一兩個家屬照顧,再多卻也不行。
不能外出,李瑤和李濟民便被傅家和康王請去商量事情。這時李瑤還不知,季潤舒出了事後,眾人都不信她而偏信李瑗,就是從傅景珩那裏聽來的理由。
先時傅家對李家冷淡過一段時日,此時開口自然會不好意思。傅家二叔躊躇良久,終究為了成全自家孝心,他還是顯得不自在地開了口:“下著雨,這些押解官差閑著也無事,不若李三小姐你……你給他們做上一桌好菜,這樣我等也能順帶改善吃些好的,如此官差和我等都能好過些。李三小姐可能做得?”
李濟民摸著胡子低歎著讚同道:“哎……這個主意確也不錯。”傅家人這時為了傅老太太才不顧臉麵提出請求,他能體諒。可自家孫女……想到這裏,他看向孫女李瑤。
因季潤舒一事招來康王一家和傅家埋怨,經過一夜此事件的發酵,李瑤因噎廢食,覺得少做少錯,故而她心裏卻有些不願答應這請求。她沉默站在那裏不說話。她覺得自己好心好意,但有時旁人不識好,還冤枉怨怪於她,她真是不想如此不在乎地付出了。
看李瑤如此,傅家三叔安撫她道:“昨日之事我等不清楚,也不好說什麽,希望李三小姐不要私心怨怪我等。”淼兒出了那等事情,康王家和他家人著急怨怪李瑤,這也在情理之中。現今即便因為這姑娘使得淼兒出事,又間接讓自家母親昏倒,但此時是他們在求人不是嗎?他覺得自己這話已經說得夠軟和了。
李濟民上前拍撫著孫女肩膀,溫聲說道:“阿瑤,祖父知道你受委屈了。不過你要大度些,不要在乎那些閑言碎語,我等即便做不到風光霽月,但也要做到問心無愧。傅家老夫人病重,你當幫則幫,不求事盡如意,但求無愧於心。”
知道傅家人的心情,但李瑤心裏還是不情願,現在祖父勸了她,她低著頭紅著眼,緩慢地點了點頭。主要是李瑗招惹了她,其他人卻也沒怎麽招惹她,可其他人的怨怪還是讓她答應得不甘願。
她低落說道:“叫我阿瑤便可,傅二叔和傅三叔不要太客氣。一桌酒菜我是能做的。但官差吃的滿意不滿意,我就不敢打包票了。還有就是,我擔心這些官差不太好說話,這事情又由誰去說呢?”不管甘願不甘願,這事情能成總是好的。趁此機會她讓表哥多買些麵和豆渣蒸饅頭,再多做些餅和臘肉路上吃。
這裏就他和李老大人身份高,他二人出麵事成的可能性更大些。看李瑤這裏能說通,先時一直沉默的康王這時語氣迫切地開口說道:“我去吧。這裏也要請李老大人一起出麵去說說。”
哎!這時候了,還顧得上什麽嫌隙。兩個兒子被他托付護著皇太孫去了,唯一的孫兒年紀還這麽小,身子骨也沒長成,又遭了這一出事情,想吃雞子也吃不到嘴裏……
李瑤看向祖父,看祖父點了頭,她便不免又開始濫好心地提醒道:“這些人總要吃酒,兩道下飯的菜他們總要用的。……祖父,你們且不要勉強,若是不行就算了。”
幾人在這裏商量著,李老太太來了這處。她來後就語帶譏誚地將康王和傅家兩個老爺又是一通奚落。要不是李濟民阻攔,老太太就要徹底得罪這三人了。不管怎麽樣,李瑤不是聖母瑪利亞,心底純善無陰暗。李老太太這一通奚落,她聽了確實是心裏痛快的。
不過最終事情還是商量定了。康王和李濟民去找官差。知道孫女賣出了紅燒肉這樣菜,李濟民也沒有以此為切入口。方才經過自家孫女提醒,他也擔心他說了這些後,孫女手裏的菜方子會招來這拔官差覬覦。康王對此也能理解,故而他也沒說什麽。
最終押解官差聽說是要款待他們飯食,他們便也答應了下來。他們閑得確實是想要吃酒。還有官差心裏有些陰暗心思,他們道:別管你以往是什麽身份,落到他們手裏就還是要伺候他們飯食的,他們自然樂見其成。
傅家人還在那裏愁雲慘淡著。而且不管是季潤舒,還是傅老太太的病,全都直接或者間接牽扯到了李瑤,故而傅家人對他們根本就不願理會。
而其他人出於各種心思,對他們也不橫加幹涉。李毅到底還是關心妹妹的,他此時無聲地坐在了妹妹睡覺的床角處。此時有人表情露出不屑,有人則露出憤懣,有人則事不關已。不屑自然是針對李瑤的,而憤懣則是維護她的。
如今官差管得嚴,李瑤他們的吃食也好解決,直接高粱饃。
有時候官差會給流犯發放帶許多麩皮的粗麵或者糙米。在晚上熱水洗漱時,為了吃飽些,粗麵都熬成了麵糊粥,而糙米則熬了稀粥。
總之想要省下口糧是難的。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每家的男子飯量卻也不小,女眷能省下一口吃的,都給了自家男丁。
本以為隔日就要上路的,可後半夜卻突然下起了雨,那雨先是綿綿細雨,到了第二日時卻下得大了,大有瓢潑之勢。韓進主仆不能住官驛,昨晚就在縣城邊上的一處破廟住著呢。住驛站還要花錢,於是他們就在破廟裏湊合了。可見這主仆二人也是能吃苦的。
因著夏日裏多雨,蘑菇便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來一大片。
今日一早傅老太太就被送了迴來,是韓進主仆冒雨駕車幫著送迴來的。那些官差估計圖省事,對此倒也沒說什麽。
對傅老太太的突然昏倒,大夫說是這段時日吃不飽還勞累,中暑不斷又身子骨太虛的緣故,也就是中暑加積勞成疾了。
看他們是流犯,那大夫神情憐憫地搖了搖頭,接著他無奈說道:“你們還是打點官差給老人家做些好的吃吧,隻要別一時補得太過就是。這身子要好起來還有得養,這時候能吃好,就盡量讓老人家吃好吧。人總要走那一出的,你們節哀!”
這話裏的隱晦意思便是,傅老太太身子已經垮了,若是想要好起來,那就得好好養。要是沒法子養,那便盡量給老太太吃些好的,因為她就要死了。
這好似交代後事一般的話,讓傅家人的心思都不免黯然不已。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申報官府,請求停留此地。傅老太太病了,是可以在此處滯留治病的,但她身邊卻隻能留一兩個家屬照顧,再多卻也不行。
不能外出,李瑤和李濟民便被傅家和康王請去商量事情。這時李瑤還不知,季潤舒出了事後,眾人都不信她而偏信李瑗,就是從傅景珩那裏聽來的理由。
先時傅家對李家冷淡過一段時日,此時開口自然會不好意思。傅家二叔躊躇良久,終究為了成全自家孝心,他還是顯得不自在地開了口:“下著雨,這些押解官差閑著也無事,不若李三小姐你……你給他們做上一桌好菜,這樣我等也能順帶改善吃些好的,如此官差和我等都能好過些。李三小姐可能做得?”
李濟民摸著胡子低歎著讚同道:“哎……這個主意確也不錯。”傅家人這時為了傅老太太才不顧臉麵提出請求,他能體諒。可自家孫女……想到這裏,他看向孫女李瑤。
因季潤舒一事招來康王一家和傅家埋怨,經過一夜此事件的發酵,李瑤因噎廢食,覺得少做少錯,故而她心裏卻有些不願答應這請求。她沉默站在那裏不說話。她覺得自己好心好意,但有時旁人不識好,還冤枉怨怪於她,她真是不想如此不在乎地付出了。
看李瑤如此,傅家三叔安撫她道:“昨日之事我等不清楚,也不好說什麽,希望李三小姐不要私心怨怪我等。”淼兒出了那等事情,康王家和他家人著急怨怪李瑤,這也在情理之中。現今即便因為這姑娘使得淼兒出事,又間接讓自家母親昏倒,但此時是他們在求人不是嗎?他覺得自己這話已經說得夠軟和了。
李濟民上前拍撫著孫女肩膀,溫聲說道:“阿瑤,祖父知道你受委屈了。不過你要大度些,不要在乎那些閑言碎語,我等即便做不到風光霽月,但也要做到問心無愧。傅家老夫人病重,你當幫則幫,不求事盡如意,但求無愧於心。”
知道傅家人的心情,但李瑤心裏還是不情願,現在祖父勸了她,她低著頭紅著眼,緩慢地點了點頭。主要是李瑗招惹了她,其他人卻也沒怎麽招惹她,可其他人的怨怪還是讓她答應得不甘願。
她低落說道:“叫我阿瑤便可,傅二叔和傅三叔不要太客氣。一桌酒菜我是能做的。但官差吃的滿意不滿意,我就不敢打包票了。還有就是,我擔心這些官差不太好說話,這事情又由誰去說呢?”不管甘願不甘願,這事情能成總是好的。趁此機會她讓表哥多買些麵和豆渣蒸饅頭,再多做些餅和臘肉路上吃。
這裏就他和李老大人身份高,他二人出麵事成的可能性更大些。看李瑤這裏能說通,先時一直沉默的康王這時語氣迫切地開口說道:“我去吧。這裏也要請李老大人一起出麵去說說。”
哎!這時候了,還顧得上什麽嫌隙。兩個兒子被他托付護著皇太孫去了,唯一的孫兒年紀還這麽小,身子骨也沒長成,又遭了這一出事情,想吃雞子也吃不到嘴裏……
李瑤看向祖父,看祖父點了頭,她便不免又開始濫好心地提醒道:“這些人總要吃酒,兩道下飯的菜他們總要用的。……祖父,你們且不要勉強,若是不行就算了。”
幾人在這裏商量著,李老太太來了這處。她來後就語帶譏誚地將康王和傅家兩個老爺又是一通奚落。要不是李濟民阻攔,老太太就要徹底得罪這三人了。不管怎麽樣,李瑤不是聖母瑪利亞,心底純善無陰暗。李老太太這一通奚落,她聽了確實是心裏痛快的。
不過最終事情還是商量定了。康王和李濟民去找官差。知道孫女賣出了紅燒肉這樣菜,李濟民也沒有以此為切入口。方才經過自家孫女提醒,他也擔心他說了這些後,孫女手裏的菜方子會招來這拔官差覬覦。康王對此也能理解,故而他也沒說什麽。
最終押解官差聽說是要款待他們飯食,他們便也答應了下來。他們閑得確實是想要吃酒。還有官差心裏有些陰暗心思,他們道:別管你以往是什麽身份,落到他們手裏就還是要伺候他們飯食的,他們自然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