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傷心之地不願久留,陳巘待到華都之圍稍解便以雲城那邊戰事告急為由帶兵離開,此去便是那無根的浮萍一般,任由世事變化,再無掛牽,隻有沙場點兵,刀槍為伴。
但在臨行之前,他斬了宜縣前縣令,問及原由,均稱誤殺,雖有人頗有微詞,但如今正是這樣混亂的時候,誰也不敢動搖軍心,左右不過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從大局來看是無關緊要的。畢竟陳巘的所作所為均是有目共睹,短短時間收複多地,震懾了叛軍,極大的鼓舞了嚴軍士氣也扭轉了叛軍勢如破竹的囂張局麵。
如今西北那邊戰事也十萬火急,誰敢在這個當口動他?縱然有心參他一本也知道現下不是個好時候,隻能小心記下,留待日後小心算計罷了。
隻是他們沒想到是經年之後,陳巘再迴華都,屆時根基已穩,在軍中積威甚眾,縱然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把持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唐太師也不敢輕易妄動的程度。
臨行之前,陳巘再無前兩次的依依不舍,離愁萬千,甚至沒有迴首看上一眼,便策馬而行,一騎絕塵。
此後經年,天涯孤客,漫漫血途,無人可訴。
********
陳巘雖然走了,但叛軍這邊卻並沒有因此而好過,軍隊已經撤離了華都周邊的地區,但還是穩紮穩打的與朝廷周旋並未因圍攻華帝失利而潰散,反倒是與嚴軍形成了膠著之勢,表麵上看著是蟄伏未動,虎視眈眈,但其實彼此都經曆了慘烈的戰鬥都在休養生息淒厲。
尤其是朝廷,西北,東南皆有戰事,本就已經疲於奔命,漸有頹勢,現如今叛軍撤了,雖彼此對立但也大大的減輕了對敵的壓力,畢竟要同時麵對內憂外患,對於已經兵力空虛,國庫吃緊的朝廷而言已經是喘不過氣。
叛軍這邊轉換了方向,畢竟在見識了陳巘的手段之後,他們終於曉得自己這方雖是人多勢眾但無論是將帥才能還是兵士素質都跟正規軍隊有不小的差距。這次隨吃了虧,但卻也長了乖。認識到若要想一口吃掉華都現在看來是不可能的,所以便開始從華都周圍撤軍,把目光放在了南方廣大的區域。
不僅如此,他們也一改往日轟轟烈烈,聚眾攻城的態勢,變得老成起來,開始一步步穩紮穩紮與朝廷周旋起來。
清嘉在叛軍之中逃脫不得,好幾次趁亂離開但均未成功,瞧見軍中每一次戰鬥之後都有無數人受傷,但偏偏軍中大夫不多若有個特殊情況根本就忙不過來,因此便又許多人因為得不到救治而痛苦的死去。
她見了真是難受極了,這些人並非窮兇極惡之徒,無非也是走投無路,尋個依靠罷了,實在是罪不該死。
再加上她心腸柔軟,所以每每有傷患上門從不拒絕,一開始還忌諱著男女有別,但後來也就習慣了,畢竟在生死之前,那些個繁文縟節真的是堪比浮雲。
久而久之,逃跑的心思也就淡了,她思念陳巘不假,可在這軍中她見過了太多的生死,明明早上還在跟她問好,替她采藥的小哥兒,下午人就沒了,她幾經起落,終於更加堅定的認識到生命的可貴。
這裏需要她,無論是師出有名的皇家軍隊,還是他們這群所謂的烏合之眾,那都是嚴朝的子民,他們都有父母妻兒,兄弟姊妹,哪裏有什麽不同。生命的本真原本就沒有什麽高低貴賤之分,她若是真的隻能旁觀,無能為力也就罷了,但上天既讓她學了那麽點微末皮毛的醫術,讓她救人性命,減輕苦痛,那她為何要逃避呢?
見死不救這四個字實在太冷漠,太殘忍,但凡有那麽點人性也絕不至於眼睜睜的看著一個活生生的人在你麵前痛苦掙紮而無動於衷吧。
不知不覺,春去秋來,彈指揮間,便是三年。
清嘉自己也不敢相信,迴憶當初,恍如隔世之感。
在這三年裏,她每日都很忙,因為有很多的事情等著她去做,若是戰時,那便會有無數的傷兵需她救治。而平日裏停戰時候,那她有需要去周邊的城中縣裏的藥鋪采購藥材,若非實在脫不開身,她一般都是不假他人之手,親自前去置辦的。
若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待到她熟悉了附近情況之後,清嘉便要背上藥蔞去采藥,越是往南走,草木越是茂盛,可用的藥材也越多,每次出去都會有不小的收獲。
雖然耗時不斷,來迴奔波勞累,但清嘉卻十分的心滿意足。
因為這些藥材裏很有些珍稀的品種,不若尋常草藥那般常見,有些時候她也拿不準了便帶去給藥鋪的掌櫃瞧瞧,多數的時候還是能夠得到確切的迴答。但有些也著實稀奇了些的便是跟草藥打了一輩子的老中醫,老掌櫃也不曉得不認識,清嘉都視若珍寶,仔細的跟書中比對之後然後小心的收起來,於是她藥箱裏的珍貴藥物越來越多。
不僅如此識草辨藥的本事高了,她的醫術也是突飛猛進,三年時間,她見過的病症著實不能算少,恐怕是時代行醫的何應元也不能企及的,更莫說被困在華都那方寸之地隻給那皇家後宮,高官國戚看診治病的劉仲謀了。
醫術這種東西不僅要從書本上多看多記,但最最重要的便是從尋常行醫中積累經驗,清嘉又是個好學的性子,做事情再是認真細致不過了。
三年裏光是診案她就寫下了厚厚的幾本,隻要是兇險的傷勢亦或是奇特的病症她都有記載,隻要無事就細細的翻看,迴憶,琢磨,翻閱醫術藥典然後不斷的嚐試,望聞問切,對症下藥,以毒攻毒這些個尋常法子無用,她變迴尋找其他的解法。
這不,見的多了,後麵若是在遇到相同或是相似的病症那便可以手到擒來,不費吹灰之力了。
漸漸的,清嘉在軍中的名氣越來越大,十分的受人尊敬,她一直都恪守禮節,平常時候都帶著一襲麵紗將自己的容貌包裹的嚴嚴實實,隻露出一雙眼睛,縱然是晚上睡覺也不摘下。最開始還引人好奇,但久了大家習慣了,若有些新兵對著她指指點點,往往會被老兵訓斥:“亂瞧些什麽,不準對著陸大夫說三說四,若有半分不敬,罰你們不準吃飯!”
新兵們連連討饒,保證再不敢輕浮行事。
老兵對清嘉笑笑:“嗨,這些小毛孩子不懂事,嘉嘉,你可別跟他們一般見識啊!”
若是剛認識的定然會覺得這不見真麵的女神醫氣質清冷,高不可攀,但若是相處久了便知她性格溫婉,十分的平易近人,便都親親熱熱的叫一聲嘉嘉。
清嘉性子好,全都報以微笑,一雙挑花眼眨啊眨,真是要將人的心魄都勾了去。
不僅在軍中受到愛戴,享有盛名,有些時候便是有得了疑難雜症的富貴人家知道有這麽一位神醫,便是不遠千裏也要來相請。
當然,千裏之遙清嘉是不能前往的但也會細細的問了病症,看了前麵大夫留下的診案,然後給出診治之法和藥方,來人無不千恩萬謝的離去。
若是近的便派來奢侈的華蓋馬車和重金來請,清嘉若是不忙,病症又是比較奇特的倒也願意前去一看究竟。
尤其是有些時候害病的是女眷不便出行,這可是幫了大忙,若是痊愈往往都是重金相謝。對此,清嘉也全數收下,大概是以前知道了沒錢的窘迫,她倒是沒那麽不食煙火的脾氣,直到數量達到十分可觀的時候,她隨軍在南方的龍城駐紮了下來,這裏剛剛受了災,到處都是流民,其中的婦人和幼兒尤其多,在路上瞧著她們在路邊搭個簡陋的帳篷,既不能遮風也不能避雨,懷中的孩子餓的哇哇哭。
這哭聲真是讓她一顆心都揉碎了,這才拿出自己平日裏存下的診金去了城中買來米糧,讓軍中的將士幫忙搭了個棚子,在城外施粥。同時也熬些治療風寒和祛除暑熱的湯藥一起供人飲用,真是活人無數,那些個難民無不感激涕零,清嘉瞧了十分不忍。
義軍攻下龍城,清嘉便向義軍的首領請求將城西的一位富商的宅子撥給她,義軍首領隻道是她看上了想做家宅,當即便點頭:“嘉嘉你隻管拿去就是,若是缺些什麽便讓人置辦好了給你送去,你一個女子跟著我們南征北戰,這些年實在是辛苦你了,這點小事……”
清嘉知道首領誤會,隻好打斷他的話,道:“元帥誤會了,我要那宅子不是為了留作己用,隻是我一路上瞧見百姓受災,流離失所,不由想到那些婦人幼兒失去了丈夫父親以後可要如何過活?”清嘉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我進了城瞧見那李員外留下的宅子的甚為寬敞,想要拿來改做繡莊和學堂,這樣也可收留些婦人教她們繡活也好有個一技之長,至於孩子也可以有地方讀書學字豈不兩全其美。”
義軍首領一愣,便笑:“嘉嘉,你總是這樣為他人著想,果真是菩薩心腸,這不僅做大夫莫不是還要當個女夫子不成?”他語氣甚是憐惜:“光是想著別人,什麽時候也為自己想想啊。”
他比清嘉大了將近二十歲,當她父親也不差的年紀,平時裏間她醫者仁心,吃苦耐勞,十分的喜愛,時間久了便真的當做了女兒一般疼愛了。
所以,有他撐腰,清嘉在軍中是沒人敢招惹的。
這樣,清嘉在離開華都,離開陳巘之後也慢慢的成長了起來,短短三年便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
盡管如此,受盡愛戴和尊崇,她還是始終心心念念著遠方的那人。
三哥,你現在何處?
我真的好想你。
m。
傷心之地不願久留,陳巘待到華都之圍稍解便以雲城那邊戰事告急為由帶兵離開,此去便是那無根的浮萍一般,任由世事變化,再無掛牽,隻有沙場點兵,刀槍為伴。
但在臨行之前,他斬了宜縣前縣令,問及原由,均稱誤殺,雖有人頗有微詞,但如今正是這樣混亂的時候,誰也不敢動搖軍心,左右不過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從大局來看是無關緊要的。畢竟陳巘的所作所為均是有目共睹,短短時間收複多地,震懾了叛軍,極大的鼓舞了嚴軍士氣也扭轉了叛軍勢如破竹的囂張局麵。
如今西北那邊戰事也十萬火急,誰敢在這個當口動他?縱然有心參他一本也知道現下不是個好時候,隻能小心記下,留待日後小心算計罷了。
隻是他們沒想到是經年之後,陳巘再迴華都,屆時根基已穩,在軍中積威甚眾,縱然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把持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唐太師也不敢輕易妄動的程度。
臨行之前,陳巘再無前兩次的依依不舍,離愁萬千,甚至沒有迴首看上一眼,便策馬而行,一騎絕塵。
此後經年,天涯孤客,漫漫血途,無人可訴。
********
陳巘雖然走了,但叛軍這邊卻並沒有因此而好過,軍隊已經撤離了華都周邊的地區,但還是穩紮穩打的與朝廷周旋並未因圍攻華帝失利而潰散,反倒是與嚴軍形成了膠著之勢,表麵上看著是蟄伏未動,虎視眈眈,但其實彼此都經曆了慘烈的戰鬥都在休養生息淒厲。
尤其是朝廷,西北,東南皆有戰事,本就已經疲於奔命,漸有頹勢,現如今叛軍撤了,雖彼此對立但也大大的減輕了對敵的壓力,畢竟要同時麵對內憂外患,對於已經兵力空虛,國庫吃緊的朝廷而言已經是喘不過氣。
叛軍這邊轉換了方向,畢竟在見識了陳巘的手段之後,他們終於曉得自己這方雖是人多勢眾但無論是將帥才能還是兵士素質都跟正規軍隊有不小的差距。這次隨吃了虧,但卻也長了乖。認識到若要想一口吃掉華都現在看來是不可能的,所以便開始從華都周圍撤軍,把目光放在了南方廣大的區域。
不僅如此,他們也一改往日轟轟烈烈,聚眾攻城的態勢,變得老成起來,開始一步步穩紮穩紮與朝廷周旋起來。
清嘉在叛軍之中逃脫不得,好幾次趁亂離開但均未成功,瞧見軍中每一次戰鬥之後都有無數人受傷,但偏偏軍中大夫不多若有個特殊情況根本就忙不過來,因此便又許多人因為得不到救治而痛苦的死去。
她見了真是難受極了,這些人並非窮兇極惡之徒,無非也是走投無路,尋個依靠罷了,實在是罪不該死。
再加上她心腸柔軟,所以每每有傷患上門從不拒絕,一開始還忌諱著男女有別,但後來也就習慣了,畢竟在生死之前,那些個繁文縟節真的是堪比浮雲。
久而久之,逃跑的心思也就淡了,她思念陳巘不假,可在這軍中她見過了太多的生死,明明早上還在跟她問好,替她采藥的小哥兒,下午人就沒了,她幾經起落,終於更加堅定的認識到生命的可貴。
這裏需要她,無論是師出有名的皇家軍隊,還是他們這群所謂的烏合之眾,那都是嚴朝的子民,他們都有父母妻兒,兄弟姊妹,哪裏有什麽不同。生命的本真原本就沒有什麽高低貴賤之分,她若是真的隻能旁觀,無能為力也就罷了,但上天既讓她學了那麽點微末皮毛的醫術,讓她救人性命,減輕苦痛,那她為何要逃避呢?
見死不救這四個字實在太冷漠,太殘忍,但凡有那麽點人性也絕不至於眼睜睜的看著一個活生生的人在你麵前痛苦掙紮而無動於衷吧。
不知不覺,春去秋來,彈指揮間,便是三年。
清嘉自己也不敢相信,迴憶當初,恍如隔世之感。
在這三年裏,她每日都很忙,因為有很多的事情等著她去做,若是戰時,那便會有無數的傷兵需她救治。而平日裏停戰時候,那她有需要去周邊的城中縣裏的藥鋪采購藥材,若非實在脫不開身,她一般都是不假他人之手,親自前去置辦的。
若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待到她熟悉了附近情況之後,清嘉便要背上藥蔞去采藥,越是往南走,草木越是茂盛,可用的藥材也越多,每次出去都會有不小的收獲。
雖然耗時不斷,來迴奔波勞累,但清嘉卻十分的心滿意足。
因為這些藥材裏很有些珍稀的品種,不若尋常草藥那般常見,有些時候她也拿不準了便帶去給藥鋪的掌櫃瞧瞧,多數的時候還是能夠得到確切的迴答。但有些也著實稀奇了些的便是跟草藥打了一輩子的老中醫,老掌櫃也不曉得不認識,清嘉都視若珍寶,仔細的跟書中比對之後然後小心的收起來,於是她藥箱裏的珍貴藥物越來越多。
不僅如此識草辨藥的本事高了,她的醫術也是突飛猛進,三年時間,她見過的病症著實不能算少,恐怕是時代行醫的何應元也不能企及的,更莫說被困在華都那方寸之地隻給那皇家後宮,高官國戚看診治病的劉仲謀了。
醫術這種東西不僅要從書本上多看多記,但最最重要的便是從尋常行醫中積累經驗,清嘉又是個好學的性子,做事情再是認真細致不過了。
三年裏光是診案她就寫下了厚厚的幾本,隻要是兇險的傷勢亦或是奇特的病症她都有記載,隻要無事就細細的翻看,迴憶,琢磨,翻閱醫術藥典然後不斷的嚐試,望聞問切,對症下藥,以毒攻毒這些個尋常法子無用,她變迴尋找其他的解法。
這不,見的多了,後麵若是在遇到相同或是相似的病症那便可以手到擒來,不費吹灰之力了。
漸漸的,清嘉在軍中的名氣越來越大,十分的受人尊敬,她一直都恪守禮節,平常時候都帶著一襲麵紗將自己的容貌包裹的嚴嚴實實,隻露出一雙眼睛,縱然是晚上睡覺也不摘下。最開始還引人好奇,但久了大家習慣了,若有些新兵對著她指指點點,往往會被老兵訓斥:“亂瞧些什麽,不準對著陸大夫說三說四,若有半分不敬,罰你們不準吃飯!”
新兵們連連討饒,保證再不敢輕浮行事。
老兵對清嘉笑笑:“嗨,這些小毛孩子不懂事,嘉嘉,你可別跟他們一般見識啊!”
若是剛認識的定然會覺得這不見真麵的女神醫氣質清冷,高不可攀,但若是相處久了便知她性格溫婉,十分的平易近人,便都親親熱熱的叫一聲嘉嘉。
清嘉性子好,全都報以微笑,一雙挑花眼眨啊眨,真是要將人的心魄都勾了去。
不僅在軍中受到愛戴,享有盛名,有些時候便是有得了疑難雜症的富貴人家知道有這麽一位神醫,便是不遠千裏也要來相請。
當然,千裏之遙清嘉是不能前往的但也會細細的問了病症,看了前麵大夫留下的診案,然後給出診治之法和藥方,來人無不千恩萬謝的離去。
若是近的便派來奢侈的華蓋馬車和重金來請,清嘉若是不忙,病症又是比較奇特的倒也願意前去一看究竟。
尤其是有些時候害病的是女眷不便出行,這可是幫了大忙,若是痊愈往往都是重金相謝。對此,清嘉也全數收下,大概是以前知道了沒錢的窘迫,她倒是沒那麽不食煙火的脾氣,直到數量達到十分可觀的時候,她隨軍在南方的龍城駐紮了下來,這裏剛剛受了災,到處都是流民,其中的婦人和幼兒尤其多,在路上瞧著她們在路邊搭個簡陋的帳篷,既不能遮風也不能避雨,懷中的孩子餓的哇哇哭。
這哭聲真是讓她一顆心都揉碎了,這才拿出自己平日裏存下的診金去了城中買來米糧,讓軍中的將士幫忙搭了個棚子,在城外施粥。同時也熬些治療風寒和祛除暑熱的湯藥一起供人飲用,真是活人無數,那些個難民無不感激涕零,清嘉瞧了十分不忍。
義軍攻下龍城,清嘉便向義軍的首領請求將城西的一位富商的宅子撥給她,義軍首領隻道是她看上了想做家宅,當即便點頭:“嘉嘉你隻管拿去就是,若是缺些什麽便讓人置辦好了給你送去,你一個女子跟著我們南征北戰,這些年實在是辛苦你了,這點小事……”
清嘉知道首領誤會,隻好打斷他的話,道:“元帥誤會了,我要那宅子不是為了留作己用,隻是我一路上瞧見百姓受災,流離失所,不由想到那些婦人幼兒失去了丈夫父親以後可要如何過活?”清嘉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我進了城瞧見那李員外留下的宅子的甚為寬敞,想要拿來改做繡莊和學堂,這樣也可收留些婦人教她們繡活也好有個一技之長,至於孩子也可以有地方讀書學字豈不兩全其美。”
義軍首領一愣,便笑:“嘉嘉,你總是這樣為他人著想,果真是菩薩心腸,這不僅做大夫莫不是還要當個女夫子不成?”他語氣甚是憐惜:“光是想著別人,什麽時候也為自己想想啊。”
他比清嘉大了將近二十歲,當她父親也不差的年紀,平時裏間她醫者仁心,吃苦耐勞,十分的喜愛,時間久了便真的當做了女兒一般疼愛了。
所以,有他撐腰,清嘉在軍中是沒人敢招惹的。
這樣,清嘉在離開華都,離開陳巘之後也慢慢的成長了起來,短短三年便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
盡管如此,受盡愛戴和尊崇,她還是始終心心念念著遠方的那人。
三哥,你現在何處?
我真的好想你。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