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稍後更正,大約兩點…………………………………………………………………………………………………………………………………………………………………………………………………………………………………………一場戰役打上半年一載甚至更多的時間,都毫不奇怪。


    慕容涉歸將大軍後撤到武邑一帶之後,修築起了深壕高壘,擺出一付準備打持久戰的架式,無論是漢軍這一方還是鮮卑人自己,都對慕容涉歸的策略比較驚訝,要知道鮮卑人打仗往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戰決,鮮卑騎兵唿嘯而來,又唿嘯而去,每每一戰下來,連營帳都不一定要立,就已經是結束戰鬥了。


    如今慕容涉歸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挖深壕,築高壘,決心將持久戰進行到底。


    慕容涉歸是一個極聰明的人,在未與漢軍交鋒之前,他並不了解漢軍的實際戰力,所以才會派出慕容坦進行試探性地攻擊。慕容坦慘敗之後,慕容涉歸立刻便將劉胤重視起來,看來以前劉胤擊敗劉淵、擊敗慕容耐、擊敗禿樹機能那都不是偶然,劉胤真正的能力要遠比他們鮮卑人想象的厲害的多。


    試探性的戰鬥沒有成功,反而折損了他手下的一員大將,這無疑給慕容涉歸敲響了警鍾,想要對付劉胤,肯定不能采用以前那種直來直去簡單粗暴的戰鬥方式,必須要用更加穩妥的戰法,先要立於不敗之地,而後再謀求進攻。


    慕容涉歸也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的道理,所以他盡可能地搜集關於劉胤的資料,熟知劉胤的打法,從而做好備戰準備。


    隻可惜,鮮卑人以前並沒有太過重視關於漢人的情報,現在搜集到的關於劉胤的資料信息,往往比較粗疏,隻能了解到一鱗半爪,不過這也足以知道劉胤很厲害,當年蜀漢行將要滅亡之際,正是憑借著劉胤力換狂瀾,才有今天的成就。劉胤揮師北伐,奇襲雍涼,平定禿樹機能,掃平齊萬年,揮師東渡,蕩滅匈奴劉淵,顛覆強大的司馬晉王朝,至於滅掉慕容耐的七萬騎兵,不過是劉胤順手而為的事情,壓根兒就是小菜一碟,上不了什麽台麵。


    光是這些赫赫的戰績,就已經堪稱是驚天動地了,在三國時代,除了曹操之外,也再也找不出第二個能與之比肩的人物了。就算是曹操,當年打敗的,也僅僅隻是烏桓一族,滅了烏桓領蹋頓。而劉胤滅掉的卻是五胡中的四胡,如此煌煌戰績,又豈是曹操所能比擬的?


    做為五胡之中碩果僅存的一胡,慕容涉歸當然不想步劉淵等人的後塵,或許此時慕容涉歸有些後悔了,不應該踏足冀州,乃至於招來如此的勁敵。但開弓沒有迴頭箭,既然已經到了這步田地,慕容涉歸就算不想戰也不可能了,隻有硬著頭皮與劉胤決戰到底。


    挖深壕築高壘立堅寨,這是鮮卑人從來沒有幹過的事,但為了準備與劉胤的決戰,慕容涉歸特意地下令先行修築防禦工事,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再說。


    而漢軍那邊似乎也並不急於進攻,除了投入重兵守禦信都城之外,在城外的漢軍營地,也修築地是固若金湯。


    雙方投入了如此的重兵,卻都又非常的謹慎,誰也不輕易地先起進攻,反倒是各自修築工事,各自為營,遙相對峙,準備要打持久戰。


    既然慕容涉歸不急,劉胤則是更沒有急的理由,漢軍的兵種構成和鮮卑人是不一樣的,鮮卑人幾乎都是清一色的騎兵組成,但漢軍比較大的一部分是步兵,騎兵的比例占到了四成左右。


    盡管騎兵隻占到總兵力的四成,但這個比例,卻是整個漢軍之中空前的,劉胤對騎兵的建設乎尋常,比任何一代的漢軍將領都費心費力,打造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百戰雄師,一直是劉胤所追逐的目標。


    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出現,最早確立了漢軍騎兵的地位,在當時,天下沒有任何的一支騎兵力量能與之抗衡,不管是曹魏的騎兵還是胡人的騎兵,統統成為了手下敗將。


    但畢竟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技術含量低,當劉胤的對手明白結症所在之後,他們也就開始打造屬於自己騎兵新裝備。


    雖然說仿照的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在質量上無法與漢軍的裝備相比較,但這種東西,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之後,便會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曹魏的騎兵開始裝備新式的馬具,而遠在草原的慕容鮮卑也開始打造屬於自懷的裝備馬具。


    平心而論,如果不是劉胤將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提前百十來年明出來的話,那麽這項明便會歸屬到鮮卑人的頭上,根據後世出土的文物證明,雙邊馬鐙的明者,正是鮮卑人,鮮卑人也正是依靠這些新式馬具,才得以在五胡的較量中脫穎而出,笑到最後。


    現在各方麵的騎兵,普遍都采用了這些新式的馬具,漢軍在先期所占據的優勢也自然而然地蕩然無存了,現在的騎兵較量,更多的體現在戰鬥經驗、陣形配置和人員素質上的上麵。


    漢軍騎兵的優勢在於陣型完善,組織嚴密,無論是進退皆有章法,而鮮卑人的優勢則在於單兵能力強,驍勇善戰,至於戰鬥經驗,雙方倒也是半斤八兩,不相上下。


    如此大規模的兵團作戰,在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之下,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輕言勝,這場戰役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更何況雙方在還未曾交戰之前,就都已經有了立足於不敗的打算。


    率先起進攻的,還是鮮卑騎兵,雙方立營安寨排兵布陣完成之後,鮮卑人終於是按捺不住,主動地開始起進攻,挑起了這場信都大戰的序幕。8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