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晉陽城的動蕩也僅僅隻是並州戰亂的冰山一角,泰始九年剛進正月,晉國軍隊就突然地發難,向著蜀軍控製著的區域發起了進攻。


    並州的形勢,一直是犬牙交錯的,蜀軍控製著並州的北部和西部以及東南部的部分地區,晉國則控製著並州中部、南部及東南部的區域,雙方的控製區域並沒有什麽明確的界線,在許多的地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


    這種局麵的成因,主要是由於對匈奴作戰後形成的,那時候晉蜀雙方雖然沒有結盟,但為了共同對付匈奴人,雙方一直處於相安無事的狀態,那時候誰攻破匈奴人搶下來的地盤和城池,一般默認就是歸誰所有,另一方也不來相爭。


    唯一的例外就是晉陽城,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還是妥協了,一家一半,晉國占據東城,蜀國占據西城。


    而晉中一帶,蜀國占據著九澤湖以西的中陽、茲氏、大陵、梗陽,而晉國則控製著中都、祁縣、陽邑、榆次,在雙方主力大軍離開並州之後,晉陽一帶,則一直是相安無事的。


    冀州之戰爆發後,並州的局勢自然也變得敏感了許多,雙方劍撥弩張,大戰似有一觸即發之勢。


    並州的局勢是晉輕蜀重,因為蜀軍有一條漫長的補給線,西起蒲津關東到葦澤關,綿延數百裏,橫貫了整個兒的並州。


    這條補給線對蜀軍而言極為地重要,二十萬的蜀軍在冀州作戰,絕大部分的糧草輜重物資給養都必須要通過這條補給線來運輸,而這條補給線一旦發生斷裂的話,那對於前線的蜀軍而言,必將是致命的。


    整個並州一帶的守備軍都是從關中調來的,大約兩三萬人,盡管兩三萬人看起來不算少,但真正分配駐守到各地,確實是少得可憐,隻能是勉強擔負起維持這條補給線的作用,如果晉國一旦發起攻擊,蜀軍的防線隨時都有斷裂的可能。


    最初晉國對蜀開戰之後,並沒有將進攻並州列為首選,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司馬駿認為蜀軍的主力在冀州,隻要擊敗冀州的蜀軍,並州自然是不攻自破,根本就不用多費腦筋。


    所以晉軍在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了冀州,試圖通過一場決戰,在三個月之內就消滅蜀軍。


    結果事與願違,蜀軍非但沒有被消滅,反而在安國一戰中,晉軍損失慘重,徹底地消滅冀州的蜀軍,變得遙不可及起來。


    安國之戰的失利,在晉國朝堂上的震動不亞於一次大地震,晉國君臣一片悚然,哀鴻遍野,一些朝中的大臣開始考慮新的策略,以應對冀州的不利局麵。


    賈充上書稱,冀州蜀軍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短時內想要消滅幾無可能,而蜀軍所需的糧草給養,都要從關中運送,如果晉軍能掐斷蜀軍的這條運輸線的話,冀州蜀軍必然會陷入到糧荒之中,不戰自亂。所以賈充認為,冀州之戰的關鍵並不在冀州,而是在並州,隻要拿下並州,所有一切難題便會迎刃而解。


    司馬炎對賈充的策略大為讚賞,便給司馬駿下令,要他分兵去取並州,斬斷蜀人的歸路。


    晉陽之戰也隻是一個開端,做為並州的州治,晉陽城在並州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的,它是聯結並州東西和南北的交通樞紐,自然會成為晉軍首先要拿下的目標,不過晉陽之戰開始後,晉軍全麵進攻並州的帷幕也就拉開了,司馬駿集中重兵,東攻葦澤關,西取臨晉關,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掐頭去尾,一舉地拿下整個並州。


    對於這條補給線,劉胤當然不可能掉以輕心,雖然蜀軍的戰略目標東移到了冀州,但對於並州這一塊,劉胤始終密切地關注著,尤其是象晉陽城、葦澤關、臨晉關這樣的要點地區,劉胤更是親自布署防禦體係,力爭做到萬無一失。


    這條補給線對於蜀軍而言,太重要太重要了,可以說它維係著進入冀州的二十萬大軍的存亡,它的得失,可是生死攸關的。


    但同時這條補給線也是相當地脆弱,綿延數百裏,任何一個節點上出現問題,這條補給線就有斷裂的可能,而這無疑是致命的。


    並州方麵的守備軍基本上都是從關中調來的,兩三萬人要守備這麽一條長達數百裏的運輸線,確實難度不小。


    剿滅匈奴之後,緊接著晉蜀之中的大戰就爆發了,劉胤幾乎騰不出手來處理並州的事,不過好在晉軍的主攻目標也在冀州,並州那邊倒也相安無事,這讓劉胤暫無後顧之憂。


    安國之戰後,雙方暫時地休兵罷戰,進入了冬歇期,整一個冬天,通過並州補給線運送到冀州前線的糧草輜重軍需物資不計其數,同時也讓劉胤產生了一些隱憂,晉蜀之間的進入了相持階段,戰爭短期之內不會結束,那戰爭必然會向縱深地帶延伸,而蜀軍這條補給線,無疑也將會成為晉軍首選的攻擊目標。


    果然不出劉胤的預料,情報顯示,進入正月之後,晉軍的調動頻繁,原來駐守在趙國、廣平一帶的晉軍文鴦兵團,已經抽調出了不少的人馬,秘密地向並州上黨郡一帶移動。而駐守在弘農的另外一支晉軍在安北將軍王浚的率領下,悄然地渡過黃河,進入到了河東郡。


    所有的跡象表明,晉軍將進攻的矛頭指向了並州,一場爭奪並州的大戰已經是悄然地拉開了帷幕。


    有鑒於此,劉胤決定調動一部分的軍隊返迴並州,以應對晉軍新的攻勢。


    張樂的無當飛軍和趙卓的陽安軍成為了首批返迴並州作戰的部隊,無當飛軍協防的地點是晉冀之間的咽喉要隘葦澤關,趙卓則是前往晉陽援助太原太守杜績。


    蜀軍進軍速度不慢,不過晉軍的進攻勢頭也很猛,張樂尚未到達葦澤關的時候,晉軍的大隊人馬已經從樂平撲了過來,向葦澤關發起來進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