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關隘的前麵,一片比較開闊的坡地,寒山要塞就坐落在隘口處,兩邊山峰筆直如刀削,幾無攀登的可能,想通過寒山通道,也隻有先跨過寒山隘口。


    由於寒山要塞尚在修築之時,所以守關的匈奴兵並沒有駐守在要塞內,而是零散地分布在隘口的周圍。


    很顯然,蜀軍毫無征兆的突襲打了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誰也沒有料想到蜀軍會在這個時候突然地發起襲擊,原本許多的匈奴兵還在山坡上悠悠地曬著太陽,飽享著春末那暖意融融的陽光。


    但蜀軍的突然襲擊完全將匈奴人的節奏給打亂了,司號兵立刻吹響了遭遇敵襲的號角,當號角急促的聲音響徹整個兒的山穀之時,慌亂的匈奴兵紛紛地拿起了武器,向著要塞方向匯集而去。


    盧塔也是三步並做兩步地趕到了第一線上,看到潮湧而至的蜀軍,至少也有一萬多號人馬,盧塔倒也全無懼意,盡管駐守寒山要塞的隻有三千人馬,但依據險要的地勢,匈奴人完全有能力和蜀軍一爭高下。更何況盧塔堅守的時間也是有限的,現在壺關的劉淵接到消息之後,會以最快的速度向寒山一帶增援而來,據路程估算,匈奴人的大軍隻需一日的光景,就可以到達寒山。


    所以對於盧塔而言,如何堅守這十二個時辰,似乎並不是什麽太困難的事,盡管現在寒山要塞還是一個半成品,但對付蜀人,也是綽綽有餘的。


    匈奴兵雖然比較分散,但良好的戰鬥素質讓他們很快地就讓他們到位了,胡人的士兵在單兵作戰能力上,完全是遠超漢人士兵的,這與他們的生存環境有關,胡人從一出生,他們就必須要麵對血腥的生存環境,在不斷的仇殺的磨礪之下,弱者被淘汰,隻有適者才能生存下來,每一名胡族士兵都會成為跤跤者。


    雙方很快地進入了戰鬥,首先是雙方的遠程互射。一支支羽箭帶著唿嘯聲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地弧線,向著對方陣地拋射過去。


    應對密集的人群,弓箭射擊也無須多高的精度,密度和頻率才是雙方追求的重點,一時之間,箭矢如雨,幾乎連晌睛明媚的天都變得陰暗了幾分。


    不過箭矢雖多,但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卻很少,蜀軍做為進攻的一方,每名士兵都是全副甲胄,弓箭的殺傷力與射程成反比,近短離射擊可以射穿的鎧甲在遠距離上很難穿透,所謂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就是這個道理,雖然雙方剛剛進入到了一箭之地的射程就開始了互射,但這一階段的射擊大多是阻擊作用,看起來流光點點,火爆異常,但卻沒有多少真實的傷害。


    隨著蜀軍的推進,雙方的距離進一步地縮短,這個時候的箭矢威力才可以顯現出來,匈奴人的箭矢強勁有力,可以將蜀軍的鎧甲薄弱部位給射穿,殺傷掉蜀軍的性命。


    這時候,蜀兵手中的盾牌便可以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這些方形的木質盾牌既大且厚,可以有效地護住蜀兵的要害部位,匈奴人的箭矢大多落在了盾牌上,再犀利的箭矢都無法射穿盾牌,每一麵的盾牌上麵,都留下了好幾支箭,最多的甚至有十幾支箭,密密麻麻,好象刺蝟一般,不難想象,如果沒有盾牌,這些箭矢很可能都會射到人身上。


    盡管如此,蜀軍前進的途中,還是有士兵不斷地倒了下去,密雨般的箭矢,總能找到殺傷蜀兵的空隙,從而給予致命的一擊。


    當然,蜀軍也沒有歇著,在進攻的途中,不斷地用弓箭來掩護進攻的部隊,匈奴人那邊也陸續地有士兵被射殺。


    還好匈奴人躲在半成品的防禦工事之內,還是有著一定掩護優勢,雖然蜀軍的箭雨比較密集,但對匈奴人的傷害還是有限的。


    隨著雙方距離的的接近,箭矢的密度和力度都在加大,新的傷亡不斷地增加,但這似乎動搖不了蜀軍進攻的決心。


    寒山要塞的前麵,是一段比較陡直的坡,如同是扇形一般,前端比較開闊,越往上走,就越狹隘了。這樣的地形,顯然是對進攻方明顯的不利的,蜀軍吃力地向著陡坡衝去,山頂上滾木擂石便唿嘯而下,撲頭蓋腦地砸了下來。


    這個時候,鎧甲和盾牌已經是無法招架了,那種一丈多長,粗過腰圍的的滾木從山頂上滾落下來,幾乎是帶著橫掃千軍的威勢,一路碾壓而下,單單一根滾木,就足以將蜀軍給橫掃掉,十幾根的滾木一齊地落了下來,那氣勢,幾乎是排山倒海一般,如果蜀軍找不到合適的藏身之所,在粗大的滾木麵前,幾乎沒有什麽逃生的餘地。


    再加上那無數砸落的石塊,碰著即死,挨著即傷,蜀兵的血肉之軀根本就無法抵擋。很快地,蜀軍的第一波進攻就被打退了,


    山坡之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蜀兵的幾百具屍體,第一次進攻蜀軍就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


    負責指揮的高遠眉頭緊皺,雖然他知道想要攻克這些險要關隘相當地困難,但蜀軍的第一波進攻就打得這麽慘烈,卻是他始料未及的,尤其是蜀軍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近敵方的營寨,隻攻到了半山坡就被迫退了迴來。


    高遠也很清楚,這一仗蜀軍拖不起,沒有時間慢慢地打,蜀軍東進的意圖一旦被匈奴人識破,很快大批的援軍就會趕來,到時候寒山關隘再想攻破,越發地試比登天了。


    原本以為現在寒山關隘尚未建成,相對來說容易一點拿下,但沒想到匈奴人的防守竟然是如此地頑強,這場攻堅戰注定了不好打。


    不過高遠沒有放棄,蜀軍此役必須要有所突破,失敗的話隻能是困守在穀遠,最終落個覆滅的下場。


    “準備敢死隊,進行強攻,誓死也要拿下寒山關來!”高遠冷沉地下令道。


    第一波的攻擊多少帶有點試探性的味道,但第二次就不同了,高遠盡遣精銳,準備在放手一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