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正版的讀者十分鍾後再閱讀,給您帶來的不便請諒解。


    十月中旬的天氣對於蜀地而言,還算不上寒冷,雖然北方已經是瑞雪飄飄天寒地凍,但對於有秦嶺阻隔的益州大地,充其量隻能算是深秋的季節,涼意漸濃,但還遠沒有到地凍冰封的程度。


    在身處靖軍山頂上,劉胤卻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北方的那種嚴寒,夜幕降臨,北風唿嘯而過,吹拂在臉上,有如刀割一般。


    高處不勝寒!劉胤喃喃地低語了一句,氣候與海撥是成正比的,海撥每升高多少米氣溫就下降一度?劉胤已經忘記了地理學的這個概念,其實這已經不再重要了,靖軍山究竟比成都要高多少米,劉胤也無從測量,總之,站在這個風口,很冷很冷,凜冽的寒風刺骨,冷得讓人直打哆嗦。


    “少主,這兒太冷了,要不小人給您生堆火烤烤?”馬府的家將婁旺搓著凍得通紅的雙手對劉胤道。


    “胡鬧!”劉胤厲聲道,“山頂上的火光幾十裏之外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難道你是想要告訴鄧艾這裏有兵駐守嗎?”


    火光在夜晚可以傳得很遠,在山頂上生火,就等於建了個烽火台,幾十裏之外都清晰可見,等於是通知鄧艾這裏有守軍,讓鄧艾有所防備,還有比這個更糟糕的事嗎?


    婁旺一呆,這個後果可是他沒有想到的。


    劉胤神色一緩,道:“你下去通知各部,嚴禁點燃篝火,如果覺得冷,可以鑽到羊皮帳蓬裏擠擠。”此次出征,劉胤倒是帶了些羊皮帳蓬的,時近寒冬,劉胤還是做了一些準備的,除了保暖帳蓬之外,每名士兵都配備了防寒的衣物。


    這個時代還沒有棉花這種東西。不過蜀地出產蠶絲,在夾衣裏麵填充一絲蠶絲,又輕便又保暖,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太昂貴。


    婁旺挺著胸膛大聲道:“迴稟少主。我們都不怕冷!”


    山頂上有多冷劉胤有著切身的體會,不過私兵們的精神狀態他很滿意,劉胤淡然一笑道:“今夜魏兵肯定來不了,除了巡哨的之外,大家都到帳蓬裏禦寒吧。”連續幾日長途行軍。鐵打的部隊也要疲憊,適當的休整有利於恢複士兵的體力和精力,大戰來臨之間,這個猶為重要。


    婁旺剛走,張樂晃著膀子過來,咧嘴笑道:“大哥你不迴營休息,咋在這兒喝西北風呢?”


    劉胤迴頭白了一眼他,道:“到底是一身膘肥,看起來你真不怕冷。”


    張樂嘿嘿一笑道:“胖有胖的好處,怎麽樣。現在體會到了吧?不是我吹,咱倆個在這兒站一宿,明早凍僵的肯定是你。”


    劉胤一笑道:“看把你樂嗬的,那好,今夜你就在這兒守哨,我先迴營了。”


    “別——”張樂急道:“你不是說魏兵今夜肯定來不了,真要留我在這兒喝西北風?”


    劉胤一拍他的肩膀,道:“逗你呢,走吧,迴去吧。”


    由於所帶的帳蓬有限。劉胤和張樂趙卓擠了一間,雖然諸人都覺得不妥,劉胤卻是很坦然,出征以來。劉胤就和普通家兵一樣同吃同住,從來不搞特殊化,深得軍心。


    “大哥,這仗你準備怎麽個打法?鄧艾可是有三萬兵,就算路上折損一些,二萬出頭肯定少不了。咱們不到一千人來硬拚他兩萬多,可是不容易呀?”張樂迴到帳蓬內首先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劉胤沒有直接迴答他,而是問趙卓:“卓弟你怎麽看?”


    趙卓道:“我和樂哥想法差不多,靖軍山的地勢我們都看過了,如果僅僅依靠山險,想要擋住鄧艾的兩萬多人,應該很難,大哥應當有計謀才是?”


    劉胤微微一笑道:“不錯,僅僅依靠山險想要打敗二三十倍的敵人絕不是件容易的事,鄧艾可是當世名將,久經沙場,一般的戰術對付他肯定不行,不過我們可是有兩大殺器:元戎弩和火器,隻要運用得當,將鄧艾擋在靖軍山下,也不是夢想。成敗在此一戰,這個時候兵心士氣最為重要,從明天開始,將九百人的部曲分為三隊,你我三人各帶一隊,輪流守住前線,不管戰到何時,絕不能後退半步。”


    張樂、趙卓當即昂然地道:“大哥你就放心吧,既然跟你來到這兒,我們就沒有活著迴去的打算,人在陣地在,人亡陣地也在,誓死而戰,絕不後退。”


    “好兄弟,為了漢室興亡,我們就拚上這一把吧,人定勝天!”


    三雙大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接下來的兩天,劉胤指揮家兵們開始在靖軍山上修築防禦工事,根據靖軍山的地形,劉胤建立了三,將九百餘人的家兵分為三隊,劉胤自領一隊,張樂和趙卓各自指揮一隊。靖軍山阻擊戰,那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戰鬥,麵對鄧艾的數萬大軍,劉胤已經做了長期堅守的打算,將九百人分為三組,正是長期作戰的考慮,戰鬥之時,一組作戰,第二組作為預備隊等候並隨時準備增援,第三組則是睡覺休息。為了保存體力,三隊人馬每隔四個時辰輪換一下,不分晝夜,第一組退下來休息,第二組頂上去作戰,第三組做預備隊。


    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地保證士兵們的體力和精力,可以預見到,鄧艾的進攻一旦受阻,他必定會不分晝夜的發動強攻,如果將全部士兵調上去拚命的話,堅持不了兩天,就會垮掉。而采用輪值的方式,便可以有效進行長期作戰。


    劉胤觀察過靖軍山的地形,能通行的道路極其地狹窄,大部隊根本就施展不開,以三百人為一組,基本上可以滿足防守需要。


    至於戰況激烈,傷亡慘重的話,兵力自然會不足,這個問題劉胤也想過了,但首要的是要頂往鄧艾的第一波攻擊,這樣才有機會。


    到了第三天的中午,在高處站哨的士兵發現了前方有動靜,發出了示警的旗語,整個陣地瞬間地緊張起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