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大臣都向劉胤投來異樣的目光,有麵帶驚詫的,有麵帶譏諷的,有麵帶嘲笑的,就連劉禪也不禁是大皺眉頭。
自從青城山刺襲之後,劉禪總覺得身邊不太安全,皇宮的守衛明顯地加強了,劉禪深居簡出,一般都不輕易地離開皇宮,盡管如此,劉禪還是常做惡夢,常常夢到刺客偷襲。現在劉禪對皇宮大內的守衛十分地敏感,諸葛瞻的話又點中了他纖弱的神經,如果讓他調動禦林軍到別處,劉禪首先是一百個不樂意。
“臣以為,諸葛都護所言極是,成都安危甚為重要,不得萬不得已,禦林軍絕不可擅動。”駙馬都尉鄧良奏道。
光祿大夫譙周則是輕蔑地瞟了一眼劉胤,道:“險山惡水,豈可容大軍通行?劉右丞所議,不過是杞人憂天而矣,魏兵真要從陰平道而來,老夫的姓名可以倒過來寫。”
劉胤暗暗地苦笑一聲,在他先前的想法之中,是會有一定的阻力,但沒想到的是,阻力竟然如此之大,當朝首輔諸葛瞻第一個公開站出來反對,餘者皆是隨聲附和,諾大的朝堂,劉胤甚至看不到一個支持者。
劉胤心底裏掠過一陣悲涼,蜀漢都已經有亡國之虞了,這些權臣們還惦記著相互傾軋,將國之安危棄之於腦後,尤其是是諸葛瞻,劉胤真不知道他到底遺傳了諸葛亮多少東西,誠然諸葛瞻也是聰明蓋世,但毫無疑問,他把這種聰明才智用到了爭權奪利上麵,想想一敗塗地的綿竹之戰,蜀漢的政權把握在這樣的人手中,不亡才怪。
唯有侍中張紹說了句公允的話:“陛下,臣以為劉右丞所慮不無道理,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國之恆存也,縱然是禦林軍不可輕動,陛下也可降詔江油涪城諸地守軍嚴加防範,謹防魏軍偷襲。”
劉禪緩緩地點點了頭,下旨道:“傳詔江油涪城諸地守軍,全軍戒備,嚴密防範,不得有誤。”
如此一來,劉胤也算是挽迴了一點顏麵,不過劉胤卻不在乎,嘲笑也罷,奚落也罷,隻要能阻擋住鄧艾入川,自己受點委屈又有什麽關係?雖然劉禪降詔蜀中諸城加強戒備,但劉胤知道這沒有什麽用,現在蜀軍的主力大半集中在劍閣,剩餘的部隊除了駐守白帝和南中之外,隻有成都尚有三四萬軍隊,而從劍閣到成都的漫長防線上,隻有廖廖數千人馬,就憑著這點兵馬,能擋得住鄧艾數萬虎狼之師?扳著腳趾頭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
既然朝廷不肯出兵,那麽劉胤就隻有依靠自己了。在劉胤的計劃中,最壞的打算也是孤立無援地去守陰平小道。
求人不如求己,沒有朝廷的支持,劉胤也要成其大事。
“陛下,臣願自帶家將部曲,前往陰平小道,請陛下恩準。”劉胤再複奏道。
諸葛瞻目光變得淩厲起來,這個劉胤,還真是賊心不死,不過這迴他願意自討苦吃,諸葛瞻也就沒有再言語了。
劉禪道:“諸位愛卿皆言陰平小道不可通兵,文宣就真的篤定逆魏會從此道出兵?”
按照曆史記載,鄧艾是百分之百會走陰平小道的,但劉禪如此問,劉胤又有些遲疑了,自己的到來,究竟改變了多少的曆史,他心裏一點底也沒有,或許鄧艾真的放棄了陰平偷襲計劃,那可就真的是貽笑大方了。
劉胤深吸了一口氣,道:“臣也隻是猜測,並非斷定魏兵定會走陰平小道,隻是臣覺得此處甚為緊要,一旦被魏兵偷襲得手,蜀中危矣,所以臣才鬥膽建言。”
“窮山惡水的,朕豈可忍心讓卿去受罪,既無十足之把握,依朕之見,文宣就無需興師動眾了,不去也罷。”
不去那成,劉胤立刻道:“陛下,臣雖品秩低微,但位卑未敢未憂國,臣雖不敢篤定魏兵一定會走陰平小道,但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臣便欲盡百分之百的努力,臣不怕吃苦,能為陛下分擔社稷之憂,臣之幸也。”
劉禪不禁也為之聳容,暗道,雖然說劉胤這事有點不靠譜,倒也不失劉家兒郎的血性,於是道:“好吧,朕便準文宣所奏。退朝!”
“退朝——”執事太監高聲唱諾,劉禪起身而去,諸臣也紛紛離朝。
諸葛瞻朝劉胤這邊瞥了一眼,未做作何表示,徑直而去。譙周則是意味深長地衝著劉胤冷笑了一聲,拈著花白的胡須,踱著方步,儒雅地興步而去。
在許多大臣的眼中,劉胤完全是吃飽了撐的,放著在成都不好好呆著,異想天開地跑到荒山野嶺去阻截魏軍偷襲,這不腦袋讓門擠了嗎?諸大臣除了嘲笑,自然還少不鄙夷,這是想立軍功想瘋了吧?退一萬步講,就算魏兵真的來偷襲,沒有朝廷派兵支持,劉胤率幾個家將部曲就能擋得住?有的人譏笑著離去,有的人搖頭苦笑著離去,沒有任何人看好劉胤的舉動,眾人都把這當做一個笑話來看,年輕人有點追求倒沒什麽,但卻好高鶩遠隻能是淪為別人的笑柄。
何曾來到了劉胤的麵前,雖然他也不讚成劉胤的行為,但同為中尉府的人而且身為劉胤的頂頭上司,最起碼得精神上支持一下。何況何曾一直比較看好劉胤,無論是青城山刺駕案還是漢中布防圖案,劉胤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手下能有如此得力的幹將,何曾甚感輕鬆。盡管此次劉胤的表現出乎他的意料,何曾倒也沒有半點嘲笑他的意思。
“劉右丞,祝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劉胤含著一絲苦笑道:“多謝何大人了。”
何曾走進一步,壓低聲音道:“劉右丞,你真的確定魏兵會從陰平小道來偷襲?”
劉胤故作灑脫地道:“如果魏兵不來更好,純粹就當成一次郊遊打獵,荒山野嶺之地,定然有虎豹熊豺出沒,打幾隻迴來,也好與何大人一起下酒。”
;
自從青城山刺襲之後,劉禪總覺得身邊不太安全,皇宮的守衛明顯地加強了,劉禪深居簡出,一般都不輕易地離開皇宮,盡管如此,劉禪還是常做惡夢,常常夢到刺客偷襲。現在劉禪對皇宮大內的守衛十分地敏感,諸葛瞻的話又點中了他纖弱的神經,如果讓他調動禦林軍到別處,劉禪首先是一百個不樂意。
“臣以為,諸葛都護所言極是,成都安危甚為重要,不得萬不得已,禦林軍絕不可擅動。”駙馬都尉鄧良奏道。
光祿大夫譙周則是輕蔑地瞟了一眼劉胤,道:“險山惡水,豈可容大軍通行?劉右丞所議,不過是杞人憂天而矣,魏兵真要從陰平道而來,老夫的姓名可以倒過來寫。”
劉胤暗暗地苦笑一聲,在他先前的想法之中,是會有一定的阻力,但沒想到的是,阻力竟然如此之大,當朝首輔諸葛瞻第一個公開站出來反對,餘者皆是隨聲附和,諾大的朝堂,劉胤甚至看不到一個支持者。
劉胤心底裏掠過一陣悲涼,蜀漢都已經有亡國之虞了,這些權臣們還惦記著相互傾軋,將國之安危棄之於腦後,尤其是是諸葛瞻,劉胤真不知道他到底遺傳了諸葛亮多少東西,誠然諸葛瞻也是聰明蓋世,但毫無疑問,他把這種聰明才智用到了爭權奪利上麵,想想一敗塗地的綿竹之戰,蜀漢的政權把握在這樣的人手中,不亡才怪。
唯有侍中張紹說了句公允的話:“陛下,臣以為劉右丞所慮不無道理,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國之恆存也,縱然是禦林軍不可輕動,陛下也可降詔江油涪城諸地守軍嚴加防範,謹防魏軍偷襲。”
劉禪緩緩地點點了頭,下旨道:“傳詔江油涪城諸地守軍,全軍戒備,嚴密防範,不得有誤。”
如此一來,劉胤也算是挽迴了一點顏麵,不過劉胤卻不在乎,嘲笑也罷,奚落也罷,隻要能阻擋住鄧艾入川,自己受點委屈又有什麽關係?雖然劉禪降詔蜀中諸城加強戒備,但劉胤知道這沒有什麽用,現在蜀軍的主力大半集中在劍閣,剩餘的部隊除了駐守白帝和南中之外,隻有成都尚有三四萬軍隊,而從劍閣到成都的漫長防線上,隻有廖廖數千人馬,就憑著這點兵馬,能擋得住鄧艾數萬虎狼之師?扳著腳趾頭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
既然朝廷不肯出兵,那麽劉胤就隻有依靠自己了。在劉胤的計劃中,最壞的打算也是孤立無援地去守陰平小道。
求人不如求己,沒有朝廷的支持,劉胤也要成其大事。
“陛下,臣願自帶家將部曲,前往陰平小道,請陛下恩準。”劉胤再複奏道。
諸葛瞻目光變得淩厲起來,這個劉胤,還真是賊心不死,不過這迴他願意自討苦吃,諸葛瞻也就沒有再言語了。
劉禪道:“諸位愛卿皆言陰平小道不可通兵,文宣就真的篤定逆魏會從此道出兵?”
按照曆史記載,鄧艾是百分之百會走陰平小道的,但劉禪如此問,劉胤又有些遲疑了,自己的到來,究竟改變了多少的曆史,他心裏一點底也沒有,或許鄧艾真的放棄了陰平偷襲計劃,那可就真的是貽笑大方了。
劉胤深吸了一口氣,道:“臣也隻是猜測,並非斷定魏兵定會走陰平小道,隻是臣覺得此處甚為緊要,一旦被魏兵偷襲得手,蜀中危矣,所以臣才鬥膽建言。”
“窮山惡水的,朕豈可忍心讓卿去受罪,既無十足之把握,依朕之見,文宣就無需興師動眾了,不去也罷。”
不去那成,劉胤立刻道:“陛下,臣雖品秩低微,但位卑未敢未憂國,臣雖不敢篤定魏兵一定會走陰平小道,但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臣便欲盡百分之百的努力,臣不怕吃苦,能為陛下分擔社稷之憂,臣之幸也。”
劉禪不禁也為之聳容,暗道,雖然說劉胤這事有點不靠譜,倒也不失劉家兒郎的血性,於是道:“好吧,朕便準文宣所奏。退朝!”
“退朝——”執事太監高聲唱諾,劉禪起身而去,諸臣也紛紛離朝。
諸葛瞻朝劉胤這邊瞥了一眼,未做作何表示,徑直而去。譙周則是意味深長地衝著劉胤冷笑了一聲,拈著花白的胡須,踱著方步,儒雅地興步而去。
在許多大臣的眼中,劉胤完全是吃飽了撐的,放著在成都不好好呆著,異想天開地跑到荒山野嶺去阻截魏軍偷襲,這不腦袋讓門擠了嗎?諸大臣除了嘲笑,自然還少不鄙夷,這是想立軍功想瘋了吧?退一萬步講,就算魏兵真的來偷襲,沒有朝廷派兵支持,劉胤率幾個家將部曲就能擋得住?有的人譏笑著離去,有的人搖頭苦笑著離去,沒有任何人看好劉胤的舉動,眾人都把這當做一個笑話來看,年輕人有點追求倒沒什麽,但卻好高鶩遠隻能是淪為別人的笑柄。
何曾來到了劉胤的麵前,雖然他也不讚成劉胤的行為,但同為中尉府的人而且身為劉胤的頂頭上司,最起碼得精神上支持一下。何況何曾一直比較看好劉胤,無論是青城山刺駕案還是漢中布防圖案,劉胤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手下能有如此得力的幹將,何曾甚感輕鬆。盡管此次劉胤的表現出乎他的意料,何曾倒也沒有半點嘲笑他的意思。
“劉右丞,祝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劉胤含著一絲苦笑道:“多謝何大人了。”
何曾走進一步,壓低聲音道:“劉右丞,你真的確定魏兵會從陰平小道來偷襲?”
劉胤故作灑脫地道:“如果魏兵不來更好,純粹就當成一次郊遊打獵,荒山野嶺之地,定然有虎豹熊豺出沒,打幾隻迴來,也好與何大人一起下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