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我有一鏡,誅魔之利,一城飛來鎮武當 (萬字章節)
從大明王朝開始橫推諸天 作者:何人奏我長河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神殿懸於大雪山之巔,鐵木真率先從殿中落了下去,八思巴等人則緊隨其後。
這座大輪寺的主體,占據了整個雪山峰頭,佛殿、宮殿、經堂、僧舍等建築,層層疊疊,好似構成了一座氣象恢弘的壇城。
其中最大的一間主殿,由極其堅硬的花崗岩建造而成,牆體漆紅,飛簷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
梁柱都包裹著鎏金銅飾,掛上了大幅的紅色經幡,牆壁上畫滿了種種唐卡彩繪,皆是以銀、珍珠、瑪瑙、珊瑚等貴重且充滿神力的珍寶為顏料、裝飾,以顯莊嚴。
大殿最深處,是一座浮屠寶塔,寶塔前則懸了一尊直徑丈許,高達三丈的轉經筒,其上亦用金漆鐫刻了一段段經文真言。
這座恢弘大殿,說不盡的輝煌金碧、佛法莊嚴,裏麵已經站滿了神情肅穆的喇嘛,齊聲禱告經文。
這些喇嘛都非是一般意義上的武學高手,僅有淺薄的內力功底,肉身更是孱弱不堪,可念頭卻極為純淨,更是澄徹無垢。
他們口中念著經文,心中更不斷觀想著神靈,身口意三密和諧統一,把膜拜和朝聖都當做同佛陀菩薩溝通,心中全無絲毫雜念,更難以察覺肉身的苦痛。
隨著誦經聲,這些喇嘛的神念融匯成一股股祥和暖風,推動著那龐大的轉經筒緩緩轉動,從中提煉出來的力量,再次注入浮屠寶塔中。
見八思巴、鷹緣到來,這些喇嘛們都轉過頭去,朝這兩位活佛雙手合十,垂首以示敬意。
鐵木真則全無這般禁忌,他雙手負後,目光直接落到那座浮屠寶塔上,自抵達大輪寺以來,首次流露出笑意。
“這些年來,你們把本汗的法體,照料得不錯,很好。”
從本心來說,鐵木真不願見自己的子民,完全沉溺於密宗信仰中,徹底失了開拓進取的雄心壯誌,隻知一味朝拜神靈。
但他亦不得不承認,這些喇嘛的密宗佛法,果然也有其絕妙處。
在鐵木真眼中,青空下的人兒皆和動物沒有區別。
諸國子民不過是牧人鞭下的牛羊,他成吉思汗,則是命中注定要率領群狼吞天噬地的狼王。
牛羊吃草,狼吃牛羊,弱肉強食,便是長生天定下的規矩。
密宗的信仰念力之法,雖然會漸漸令兇狠善戰的狼群,亦墮化成牛羊,卻也能從這些純粹的盤中餐身上,提取出新的力量。
正因如此,鐵木真才會同密宗合作。
身為從內外交困的殘酷鬥爭中成長起來,曾經稱雄一世的絕世霸主,鐵木真很清楚,擁有這種力量的必要性。
鐵木真雖然是一位即便放眼千古武史,亦是名列前茅的絕世武者,但他對自己的定位,卻始終是征服者和帝王,而非純粹武人。
所以,麵對“破碎虛空”這個令無數武人趨之若鶩、誓死追求的願望,鐵木真其實並不如何感冒。
他更反感的,是這種無法自我掌控、不得不“破碎虛空”的感覺。
鐵木真的確對天外異域充滿了興趣,並且想要將那裏也徹底征服,但也絕不願意逼不得已地白日飛升。
所以,他選擇了走“破碎金剛”之道,留下一具法體,行轉世之舉。
鐵木真的轉世,並非是單純的神魂出竅,奪舍一具肉身,而是要真正重新投入輪迴中,經曆住胎之昏、隔陰之迷,再活一次。
轉世輪迴,向來是一個在武林中流傳極廣的傳聞。
據說東晉年間,黃天大法開創者孫恩的親傳弟子盧循,就曾曆經生死輪迴,在盛唐時代,明悟前塵,以席遙的身份重活了一世。
雖然隻是捕風捉影的傳聞,卻也足以令武林中人興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並不相信。
因為這便是唯一一個有跡可循的例子。
並且,就算這件事為真,從東晉到盛唐,足足過去了二百多年。
在這二百多年間,這位道尊不知曆經了多少次輪迴,才能勘破關隘,迴想起前塵往事,足見轉世一事,究竟如何兇險。
這也是鐵木真選擇和密宗合作的第二個原因。
密宗曆代的大成就者,都在追求直見本淨自性實相,超越能修所修,輪迴萬世都不離實相本質的大圓滿法。
所以,他們對於轉世輪迴的認知,要強過一味追求“破碎虛空”的中原武林。
能夠窮盡千百世輪迴的“變天擊地大法”,便是這份認知的最終成果。
也正因昔日活佛不計代價地運轉“變天擊地大法”,又有藏地、蒙元子民的信仰念力加持,鐵木真才能如願以償地成功轉世,並且隻用一次輪迴,就明悟了前塵往事。
按照當初的計劃,鐵木真在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後,本該直接前往大輪寺,用最快的速度重迴巔峰。
可輪迴轉世一事,畢竟是天地間最為玄奧的課題之一。
鐵木真第二世的經曆亦頗為坎坷,生前並未來得及覺醒記憶、返迴大輪寺,肉身就已為人所毀。
以至於其人在死後,才得以明悟前塵。
雖然按照一眾喇嘛的推算,戰神殿便會在此時現世,但彼時的他,即便神念修為極其高深,在脫離了肉身後,魂魄亦不能駐世長存。
好在,天下間惦記戰神殿的武者,亦非隻有密宗一家。
此時的戰神殿,也已經被精於數算天文的梁蕭以及天機宮眾人發現,並且改造成了“潛龍”的中樞。
他們在戰神殿中,打造出了一座“陰陽池”,用以運轉、調度四海靈機,令這座神賜寶物無法飛天遁地,隻能順四海洋流而行。
天機宮眾人製造這件武器,本是為了複仇,卻給鐵木真提供了便利。
令他能尋到此處,不必重入輪迴,而是以戰神殿為廬舍,借四海靈機溫養魂魄,並逐步掌握這件異寶。
若非厲工也尋跡而來,進入戰神殿中,鐵木真其實早就可以將之徹底煉化,並帶迴大輪寺,令其成為地上佛國的根基。
可即便如此,厲工亦隻是拖延了些許時日而已,並未改變最終的結局。
也正因置身於戰神殿中,所以即便是修煉有“變天擊地大法”的八思巴,在知道時機已至後,無論如何搜尋鐵木真的所在,亦是一無所得。
所以,他便隻能以萬民願力,一次又一次地,洗練著鐵木真遺留世間的法體。
鐵木真望向那座浮屠寶塔,目光凝如實質,穿透了寶塔外壁,看見了被供奉於頂層的舍利。
多年宿願在前,即便是這位成吉思汗,亦感到一陣心潮澎湃。
但他並不想去壓製這久違的情緒,隻是挺身邁步,來到浮屠寶塔下。
鐵木真麵對這置於高台的蓮座,並不如尋常僧侶般,趺跏而坐,而是像對待帳前帥位一般,大馬金刀地坐了上去。
這位成吉思汗坐下後,雙手撐住膝蓋,虎視身下以八思巴為首的一眾喇嘛,宣布道:
“本汗既已迴歸,按照昔日承諾,自今日起,香格裏拉當立!”
雖然隻是簡單的一坐一發令,但是無論是誰,都能從鐵木真身上,感受到一種不容違逆、難以言喻的威嚴霸道。
此話一出,原本莊嚴神聖的佛殿,頓時像是化作了一處法度森嚴軍帳,帳外鐵騎森然列陣,殺機四伏,隻聽一聲令下,便可洶湧如潮,席卷天下。
自八思巴以下,幾乎所有喇嘛的身子都震了一震。
他們隻覺眼前之人,並非是傳說中統領四大部洲的轉輪聖王,而是執掌兵戈殺伐的忿怒大黑天。
八思巴隻是一看鐵木真的架勢,便很清楚地認識到,這位征服者想要打造的香格裏拉,絕非是如密宗曆代活佛所想那般,用於度過末日之戰的方舟,而是一艘用於征伐九天的戰艦。
但八思巴早已在天變的過程中,深刻意識到,若想要民眾將佛法視為唯一寄托,那就必須摧毀其他一切精神支柱。
這件事,唯有鐵木真能做得到。
什麽叫地上佛國?
在八思巴看來,這四個字的意思,不是要在人間開辟出一座令所有人都無病無災,平安喜樂的琉璃淨土。
地上佛國真正的含義,是指隻要人人心念佛法,即便是身處萬丈紅塵中,亦根本不會感到有什麽痛苦,令人間也化為佛國!
所以,麵對這位堪稱離經叛道的轉輪聖王,八思巴沒有絲毫遲疑,隻是雙手合十,以一種禮敬佛陀法身般的虔誠姿態,一字一句道:
“恭迎聖王歸位!”
自他以下,所有喇嘛都轉過身來,麵向這位祭拜多年的轉輪聖王,齊聲道:
“恭迎聖王歸位!”
那些並非核心層,卻也有資格侍立宮殿周遭的護法亦清楚聽聞到了殿中的嗓音,他們也跟著齊聲念起這個名號。
嗓音無遠弗屆地傳開,有如發源於雪峰之巔的江河洪流,浩浩蕩蕩,從山頂宮殿群落,一直傳遞到山腳。
數以萬計,甚至更多的信徒們,都念著轉輪聖王的名號,好似無窮無盡的精神念力,從四麵八方聚攏過來,形成輝煌燦爛、五顏六色的虹光,匯聚於紅漆宮殿中。
人群中的鷹緣,更是感覺神魂一震,先前融入其中,凝成五大金剛本尊相的香火願力,亦受到牽引,從他體內衝出,融入這條虹光中。
自鐵木真死後,為了幫他收集念力,密宗曆代活佛,都在暗中推動宣傳轉輪聖王與香格裏拉的傳說,以凝聚共識。
哪怕曆代活佛,亦隻是代替轉輪聖王暫管念力,如今鐵木真既然登位,這部分力量自然要物歸原主。
鐵木真頭頂的轉經筒嗡嗡震動,身後浮屠寶塔如沙粒般潰散,露出一枚好似金剛寶珠的圓晶球,那正是他前世修為所凝的結晶。
鐵木真忽地站起,舉拳向天,長虹與舍利融於一處,衝霄直上,注入戰神殿中。
據傳,自今日之後,大輪寺峰頂,好似升起了另一輪烈日,無論白晝黑夜,光芒都不曾漸弱分毫,足足亮了七天七夜,才漸漸暗淡。
密宗之人都說,這便是轉輪聖王出世的征兆,如此宏大的異相,自然瞞不過天下人。
很快消息便傳迴中原,即便是不知道鐵木真之事的武林人士,亦意識到塞外北元,似乎又出了一位隱約能與張真武相抗的絕代強者。
“光耀七天七日,密宗積累的實力,果真雄厚啊。”
天柱峰頂,徐行與張三豐並肩而立,一同眺望北方,徐行眯眼看了會後,由衷感慨。
張三豐則冷哼一聲,道:
“自天變以來,這群大和尚趁老道暫時騰不出手,在暗中撈了不少好處。
不過,如此渾厚的願力,鐵木真想要徹底化為己用,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說到此處,他轉過頭來,看著徐行,認真道:
“戰神殿和密宗願力帶來的加持,老道會盡力幫你彌補,到頭來,戰局的關鍵,還是落在你和他身上。”
徐行挑了挑眉毛,微笑道:
“老真人既然如此慷慨,把這麽好的硬菜都讓給我,那還有什麽好說的?”
雖然明白,鐵木真一定也如自己一般,正在進行一場蛻變,但徐行心中卻全無絲毫的敬畏、恐懼之情,反倒是一片躍躍欲試的興奮。
當初在戰神殿中,落荒而逃的經曆,徐行至今仍是記憶猶新。
雖然或許在厲工,甚至是鐵木真眼中,這已算是極其不可思議的表現,但是在徐行自己看來,這即便不是恥辱,也算是一場失敗。
他可以坦然麵對這樣的失敗,卻也有強烈的願望,把這筆賬給討迴來!
這種隱忍心境,既符合了玄武星力深沉內斂的特性,更也能讓徐行用“傷心小箭”法門,將之提煉為克敵製勝的力量。
張三豐見他這副一心求戰的執著模樣,不由得撫須而笑:
“年輕人有誌氣、有自信,是再好不過。但想要站上最強者的戰場,你的‘真武七截陣’,還需要再做提升。
到現在,你也該考慮借助外物之力了。”
徐行微微頷首,明白張三豐的意思。
這七天來,他不斷嚐試結成真武七截陣,反複尋找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更時常將神魂與肉體分開,同時推動兩門功法的進度。
神魂飛入碧霄天域,采集天罡正氣,修行“九霄真經”,肉身則是在純陽拳意的引導下,修煉“九陽神功”。
不過,這其中也有些問題。
“九霄真經”還好說,徐行早已明悟了陰陽並濟之道,有淳厚道門修為打底,又身負不凡精神修為,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
僅僅七天,他便把“黃天大法”的修為盡數轉化成“九霄真氣”,練成了九章大圓滿,並且接連跨過了“兩極歸元”、“太極歸宗”兩大關隘。
現在的徐行,已經立身於等同大宗師的“無極歸一”境界,且已漸漸趨近巔峰極境,朝著足可白日飛升的“無極歸真”穩步進發。
可九陽神功的進度,卻有些不盡人意。
按道理來說,以徐行的功底,更具備連張三豐本人都沒有的陽剛氣血,以及純陽拳意,這本該是最好度過的一關。
但壞就壞在,徐行的精氣神都太過陽剛,且身處於天柱峰這種環境中,而九陽神功本身又有焚燒體魄的副作用,一不小心就會越過陰陽平衡的界限。
更何況,他體內還儲存著作為魔道根基的濁氣,對“九陽真氣”來說,這便是最好的燃料。
張三豐之所以要轉修“十陽境界”,就是為了利用這個特性,將多餘力量分出來,鎮壓破碎空洞,可徐行卻不得不謹慎行事。
若是麵對靜態目標,徐行也有多種手段,可以避免焚身之苦。
但他的目標,畢竟是要用這種力量構建真武七截陣,並拿來同鐵木真對戰,便不得不想一個更穩妥的方式。
這也是他本就考慮到的問題。
徐行先前想出來的方式,就是將自己從戰神殿中取出的兩項神物,作為原材料,煉製一件可以暫時平衡陰陽,令他能無後顧之憂,發揮九陽,乃至十陽之力的奇物。
隻不過在接觸厲工後,他也在同步進行第二條道路。
那便是按照“紫血大法”的法子,用九陽神功溢散開來的熱力,重新洗髓換血,以增強體魄強度。
厲工的“紫血大法”在以魔入道後,呈現出來的景象乃是碧血丹心、萬古青天,到了徐行手中,就成了如日中天、金光萬丈。
隻不過,光是如此,徐行還是難以完整承載這股過於狂暴的力量。
所以在能夠初步結成“真武七截陣”,修為也有十足長進的現在,也該煉製這件法寶了。
張三豐有些好奇:
“那麽,你想要煉什麽樣的法寶?”
這個世界的煉器術並不發達,即便是修行刀劍術的宗師,也沒有人因為神兵而成名。
張三豐出身那個世界,“倚天屠龍”雖是名震天下,更有一批具備神能奇力,威力不凡的寶兵,但比起他張真人的鐵拳,仍是稍顯孱弱。
而這種用於輔助修行的法寶,亦是張三豐生平僅見,所以他也很好奇,徐行究竟會煉製一件什麽寶物。
徐行並沒有遲疑片刻,隻是笑道:
“那就勞煩真人,為我煉製一麵鏡子吧。”
張三豐有些不明所以,點了點頭,隻是道:
“看來,你是早有腹稿了?”
徐行隻一笑置之。
除了刀槍棍棒這種傳統兵器外,對他來說,唯一稱得上法寶的,自然便是腦海中沉眠的“昊天鏡”。
這次煉寶對他來說,也算是一種考驗。
徐行很想知道,現在的自己,能否憑一身所學,將“昊天鏡”的意蘊複現出哪怕一絲一毫?
若是能夠功成,徐行便有自信,能夠如解決九空無界一般,幫張三豐解決破碎空洞的難題。
張三豐也不廢話,隻道一句:
“既有成算,那便開始吧。”
他目光一動,右手當空一劃,天幕便似被撕裂開來,裂口深邃幽暗,閃爍著光怪陸離的色彩,極似萬歸藏當日的“破碎一指”。
隻不過,萬歸藏即便奮盡全身之力,又凝聚全身死氣,以折損壽元為代價,也隻能點出一個小小空洞。
可張三豐隻是隨手一劃,便可以造成一個遠勝於他的狹長裂隙,好似毫不費勁。
裂隙中更乍然湧現出無窮無盡的火焰,赤紅熱浪甫出現,便已有洶湧成災、焚燒萬物之勢。
想要煉製神兵法寶,火力定然是必不可少,這世上,又哪裏有比張三豐更會放火的高手?
徐行在北宋世界,就曾親身實踐過趙烈的神兵武道,對此道亦頗為熟悉,一見張三豐的火,就有些見獵心喜。
他足掌頓地,將火球和雕塑震起,投入張三豐的十陽真火中。
這兩件寶物,不愧是四十九幅戰神圖錄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在經過洶湧靈機灌注後,更是已生出些許靈性,似乎能夠察覺危險。
是以,大紅球和龍獸一靠近十陽真火,便劇烈震動了起來,難以抑製。
血紅火球中猛地騰起一股與“九陽神功”相似的熱力,試圖與十陽真火對抗,龍獸雕塑也像是要活過來,在火焰中不斷掙紮扭動,身軀蜿蜒。
徐行知道,這兩件寶物身上,正存著戰神圖錄的部分傳承真意,並不感到意外,隻是神魂出竅,接引玄武七宿之星力。
七宿中,一枚位於室宿範疇內,通體赤紅的大星,忽地在晴朗天幕中閃爍,綻放出湛然星光。
此星狀如大角,在羽林西南,天軍之門也,是為北落師門!
張三豐雖然知道,徐行已經練成了感應到玄武七宿,能成“真武七截陣”,卻也沒想到,他對星力的操縱,竟然精細到如此程度,能夠隻取一星之力為用。
北落師門星力凝為一線,自天穹垂落,凝聚成一抹無盡肅殺的玄黑劍氣,帶著天地不容、乾坤定死的森然劍意,繞著兩件寶物,不斷盤旋、環繞切割,抹除其中靈性。
等到劍氣消散,兩件寶物亦不複形體,仍是融匯於一處,化為了一灘亮晶晶、紅豔豔的液體,緩緩流淌。
徐行則是忽地閉目,渾身氣息一下收斂,變得無比空無,好似佛陀斷滅色身,進入清淨涅槃境地。
他迴想起腦海深處,那外表殘破不堪,遍布裂紋的古鏡。
這一次,徐行能夠從昊天鏡中,感受到一種無限蒼茫、無盡遼闊,映照諸天,勾連大千世界的恐怖氣息。
即便是以徐行如今的修為,想要模擬其中億萬之一,已是無比艱苦,可他仍是強行催動神念,隻求捕捉到些許跡象。
就連徐行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堅持了多久,是一刹那、一生滅,還是更短的時間?
無論如何,他就在那一瞬間,退出了這種空寂清虛的境界,卻也有一種無形的感觸,從心底深處湧出。
徐行抬手一指,便有一抹明光,現於世間,張三豐一見那道光,便清晰地見到了自己的五髒六腑、十陽真氣。
以及隱於天地胎膜、重重虛空外的破碎空洞,甚至是空洞之後,那一個個玄奇詭異的世界。
就好像那不是一道光,而是一麵鏡子、一個通道,將這些相距不知道多遠的天地,都給聯係在一起。
即便隻是些許剪影,張三豐仍是為此震驚不已。
他是當真經曆過“破碎虛空”、“白日飛升”的駐世仙人,自然能夠察覺到,那絕非是虛像,而是切實存在的事實。
這道明光,當真勾連到了幾個“天外”切實存在的世界。
並且最令張三豐感到震撼莫名的是,則是另一件事。
若是一般強者試圖破碎,他都能夠通過破碎空洞的“共振”,察覺到對方的舉動,甚至抑製這種行為。
可這一道明光出現時,張三豐卻沒有絲毫覺察,就好似這樣的“飛升”法,根本無損天地胎膜,故而才不會引發共振。
隻不過,徐行卻沒有功夫,關注張三豐的所思所。
他此時已將全部的心力,都用於迴想兩次穿越時的感受,並沉浸其中,以此來描繪心中這一抹鏡光,亦或者說鏡影。
光芒淡去,那一團被十陽真氣融燒至赤紅的溶液,亦逐漸凝聚成形,與徐行腦海中那一麵昊天鏡頗為相似,卻更為完好。
徐行再次睜眼,沉聲一喝,手指連點,再次勾連玄武七宿。
這一次不再是單獨的一顆星,而是整個北方玄武星域,都蒙受召喚,凝成龜蛇交盤的玄武之相,鎮於鏡上。
大龜為底座,玄蛇攀附鏡沿,環成框形,在正上方,則凝成一麵小巧袖珍的太極圖,緩緩旋轉,溢散出陰陽二氣,鏡光閃爍,生死玄機交織。
徐行伸手一招,便將鏡子攬入袖中,欣然道:
“胚胎已成,接下來就是不斷以玄武太陰之氣,以及九陽真氣溫養了,都是些水磨功夫。”
用袖子摩挲了下鏡麵,徐行忽地感受到,腦海中那麵昊天鏡,似乎也微微震了一震,似乎有短暫的複蘇征兆。
這感覺雖是一閃即逝,卻無比清晰。
徐行知道,自己已經距離破解昊天鏡之秘,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雖然隻是小小一步,但對他來說,亦是意義非凡。
張三豐看著那麵鏡子,又看了看徐行,眼中流露出不加掩飾的訝然,他搖搖頭,歎道:
“踏法,你給我的驚喜,實在是有些太多。
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何你有信心,能夠解決此界的破碎空洞之禍。”
雖然徐行對張三豐沒有主動提起過自己的出身,但其實老道士早就從種種跡象中,看出他和自己一樣,亦是來自“外界”的旅人。
隻不過,在此之前,張三豐便一直很好奇,徐行究竟是如何瞞過自己的感知,悄無聲息地“偷渡”到這個世界?
在看到他煉製出來這麵鏡子後,張三豐才恍然大悟,更明白了為何徐行有信心,解決自己都暫時沒有答案的空洞之禍。
他沉默了會兒,忽然問道:
“踏法,到現在,你究竟已走過幾個世界了?”
徐行並不意外張三豐能夠察覺這一點,隻是將鏡子縮小,收入懷中,坦然答道:
“算上如今這個世界,是第三個。”
張三豐沉默了會兒,上下打量了一番徐行,點點頭,沒再多說,隻是歎道:
“徐行、徐行,你這個名字,果然沒有取錯,你先下去修行吧。
等到收拾了鐵木真,咱們再來嚐試,能否通過你這麵鏡子,解決此界的難題。”
說到此處,張三豐這個淵渟嶽峙的老真人,語氣中,亦是出現些難以抑製的波動。
他困居此處,已逾六十年,雖是心甘情願,悔恨全無,卻也難免會覺得無聊。
如今終於看到解脫的希望,饒是他這樣的人物,心境中也不由得泛起些漣漪。
能夠強行將之壓抑下來,專心致誌於將要麵對的問題,已是張三豐心性修為的體現。
徐行也明白老真人的想法,隻是抱拳一禮,沉聲道:
“隻等此間事了。”
張三豐點了點頭後,麵皮忽然動了一動,眉眼向上挑起,嘴角翹起,胡子也顫了顫。
這樣的狹促表情,徐行沒少在徐渭、諸葛正我等為老不尊的老不修身上見到。
果然,張三豐接下來的話,也讓他感到一陣無語,老真人擠眉弄眼一陣後,才道:
“既然事兒都辦完,隻剩水磨工夫,你是不是也該去找一找,你那兩個紅顏知己了?”
徐行的麵皮也抽了抽,無奈道:
“什麽叫紅顏知己?”
張三豐隻是撫著虯髯,嗬嗬一笑,不做言語。
老真人駐世已接近三個甲子,可謂世事洞明、人情練達,隻一見那兩位,就了解得七七八八。
張三豐伸手掏了下自己的耳朵,攤手道:
“你也知道,在天柱峰境內,無論是風吹草動,還是心緒波動,老道都能略知一二。
這些天來,你留在我這峰頂練功,有些心聲可吵得老道心煩意亂,哪兒有這麽做客的?”
徐行隻覺更為無語:
“老真人,你一代宗師,怎麽還學人聽牆角?”
張三豐隻是連連擺手,笑嗬嗬地道:
“沒法子,老道武功高、聽力好,有些話就是不想聽,也攔不住啊,哈哈,這也是一種煩惱嘛。”
雖然話是這麽說,張三豐還是露出極為饒有興趣的神情。
他這些年來,除了偶爾偷偷分神下山外,基本都是孤身一人在此,如今卻有機會欣賞這種戲碼,自然來了興趣。
隻不過,老真人到底是德高望重的前輩,嬉皮笑臉一陣後,還是語重心長地道:
“踏法,我知道你的性子,但有些事,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說到此處,張三豐忽然迴憶起那個秀美豪邁、明慧瀟灑的少女,臉上浮現出一種徐行前所未見的神情。
老真人歎了口氣,遺憾、感慨、無奈等種種情緒交織,顯得無比複雜,令人看不真切。
徐行當然知道,張三豐想起來的,乃是那個曾經驚豔他整個少年時光,直至百年後,都始終念念不忘的少女。
世人隻知,武當三豐祖師醉心武道,眾生以武學為伴,不問風月,卻不知在他心中,亦存一份深沉且綿長,足有百餘年的相思之情。
徐行定定地看了張三豐一會兒,並沒有說什麽,隻是緩緩點頭,轉身下山而去。
張三豐看著他前去的方向,忽地意識到什麽,朝天柱峰山腳的浪翻雲,傳過去一道神念,讓他速速登峰。
如今的天柱峰周遭地界,由於徐行要修煉“九陽神功”,十陽真氣的壓迫已越發強烈。
是以,即便正道諸位宗師都知道將有大戰,集體留在武當群山中修行,卻極少有人願意靠近天柱峰。
當然,也有一批人將這種壓迫視為磨煉,不斷朝十陽真氣發起挑戰,厲若海、浪翻雲便是其中之二。
此時此刻,浪翻雲正在與厲若海交流武藝。
在東島一戰中,他雖然在承接了張三豐的真武劍意,又得厲工傳授“妙樂靈飛經”的部分法門後,劍術又有突破,成功躋身空境第二重天層次,卻丟了稱手的覆雨劍。
好在,厲若海的丈二紅槍,亦被她用“驚豔一槍”的手法,炸成了無數碎片,現在兩人倒也算是處境相當。
聽到張三豐的傳音後,浪翻雲當即揮手刺出一記煙雨般渺然,卻又彌散天地的浩蕩劍氣,打散了厲若海如燎原野火般,洶湧襲來的真氣。
緊接著,他的身形便化入這片煙雨中,脫離了厲若海長槍的攻擊範圍,出現在少女五丈之外。
厲若海眉頭有些不悅地擰起,浪翻雲卻笑嘻嘻地伸出手,向身後一指,便讓少女看到了剛剛從山頂走下來的徐行。
厲若海的嘴角翹起又拉平。
浪翻雲則是趁此機會,凝聚劍氣,化為一抹劍光,扶搖直上,劈開沿途阻礙,登頂天柱峰。
張三豐此時站在峰頂邊緣,一手撫須,一邊使勁地向下張望,好像在看什麽熱鬧。
感受到浪翻雲到來,張三豐才迴過頭來,拂袖一掃,朝少年人扔過去一把連鞘長劍,鞘銅綠斑斕,以銅絲嵌著兩個篆文。
浪翻雲雙手平伸,極其恭敬地接過這把劍,卻覺劍身極為沉重,小臂都向下沉了一沉。
他忍不住探出一臂,握住劍柄,劍柄材質不知為何,入手極為熾熱,好似烙鐵般,刻印下一抹的灼痕。
浪翻雲隻覺那熱力滾燙如焰,幾乎要融化指骨,進而在體內激蕩,澎湃洶湧,他立即知道,這把劍中積蓄著何種程度的力量。
浪翻雲意識到這一點後,抬起頭,直視張三豐,猶豫道:
“張真人,這……”
老道人悠然道:
“東島一戰,老道毀了你的覆雨劍,如今也該還你一把趁手劍器。
你本就是真武七截陣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手持此劍,才算是物盡其用,不要推遲了。”
浪翻雲本也是豪雄性情,聽張三豐如此一說,便也接了下來,坦然道:
“長者賜,不敢辭,謝過張真人,不知此劍喚作何名?”
張三豐微笑道:
“此劍乃老道昔年佩劍,名為真武。當年老道性情火爆,也和一些朋友鬧過些不愉快,他們便稱此劍為——”
迴想起那個名字,張三豐眼中流露出懷念神色,一字一句地道:
“誅魔之利。”
說完,張三豐又拍了拍浪翻雲的肩膀,微微一笑,浪翻雲隻覺肩頭被注入了一股暖意,胸懷激蕩,大聲道:
“老真人,晚輩定不負所托!”
張三豐哈哈大笑,笑完後,又轉過身去,跑到峰頭邊緣,專注地往下看。
浪翻雲將真武劍係迴腰帶,亦步亦趨地跟了過來,順著張三豐的目光向下望去。
老真人卻迴過神來,叮囑道:
“小點聲,這些天我也發現了,踏法這個人什麽都好,就是睚眥必報,什麽事兒都講究一報還一報。
今天你跟老道看了熱鬧,等到日後,他指不定就找個什麽法子,報複迴來。”
浪翻雲雖然不覺得徐行是這種人,但也不認為德高望重的老真人會騙自己,便一臉嚴肅地點了點頭,再小心翼翼地往下麵看去。
對徐行和厲若海的事,他和範良極從第一天看到這兩個人,就極為好奇,如今有能夠親眼見證的機會,浪翻雲定然不會錯過。
——
再過半月時光,大輪寺頂端。
如今的戰神殿,比之先前已是大變模樣。
其中供奉著數以千計的舍利靈塔,散發出一圈圈圓滿佛光,遍照無礙,令整座大殿顯得一片光明。
除去穹頂星圖仍在外,四麵牆壁,乃至光潔地板上,都描繪了色彩斑斕的壁畫,盡為佛陀菩薩、羅漢金剛,壁畫周遭還用金漆鐫刻了一條條經文字句,儼然已成一座壇城佛國。
曆經近一個月的煉製,即便是這座天神遺寶,也經不起數以十萬、百萬計信徒的念力衝刷。
更何況還有鐵木真這位轉輪聖王坐鎮,以及八思巴、鷹緣兩位大宗師層次的好手。
現如今,在曆代高僧遺留的佛骨舍利,以及眾多法器的加持下,密宗夢寐以求的淨土已然成就,僅存的阻礙,有且僅有一個。
鐵木真在諸天佛陀、周天星鬥的最中央,緩緩睜開眼,看向等待自己的八思巴、鷹緣來那個人,低沉道:
“現在,也該開始讓草原帝國的王旗,重新遍布青空下的每一片土地,首先,便是武當山。”
在成吉思汗的意誌下,已不能被稱為戰神殿的壇城,驟然騰飛而起,以無可阻擋之姿,在天空中劃出一條平直長虹,直指武當山!
在重迴巔峰狀態,甚至更進一步後,鐵木真已不打算做任何多餘的事,長生天化身的大狼,在沉寂百餘年後,隻欲啃食強敵的血肉和骨骼!
這座大輪寺的主體,占據了整個雪山峰頭,佛殿、宮殿、經堂、僧舍等建築,層層疊疊,好似構成了一座氣象恢弘的壇城。
其中最大的一間主殿,由極其堅硬的花崗岩建造而成,牆體漆紅,飛簷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
梁柱都包裹著鎏金銅飾,掛上了大幅的紅色經幡,牆壁上畫滿了種種唐卡彩繪,皆是以銀、珍珠、瑪瑙、珊瑚等貴重且充滿神力的珍寶為顏料、裝飾,以顯莊嚴。
大殿最深處,是一座浮屠寶塔,寶塔前則懸了一尊直徑丈許,高達三丈的轉經筒,其上亦用金漆鐫刻了一段段經文真言。
這座恢弘大殿,說不盡的輝煌金碧、佛法莊嚴,裏麵已經站滿了神情肅穆的喇嘛,齊聲禱告經文。
這些喇嘛都非是一般意義上的武學高手,僅有淺薄的內力功底,肉身更是孱弱不堪,可念頭卻極為純淨,更是澄徹無垢。
他們口中念著經文,心中更不斷觀想著神靈,身口意三密和諧統一,把膜拜和朝聖都當做同佛陀菩薩溝通,心中全無絲毫雜念,更難以察覺肉身的苦痛。
隨著誦經聲,這些喇嘛的神念融匯成一股股祥和暖風,推動著那龐大的轉經筒緩緩轉動,從中提煉出來的力量,再次注入浮屠寶塔中。
見八思巴、鷹緣到來,這些喇嘛們都轉過頭去,朝這兩位活佛雙手合十,垂首以示敬意。
鐵木真則全無這般禁忌,他雙手負後,目光直接落到那座浮屠寶塔上,自抵達大輪寺以來,首次流露出笑意。
“這些年來,你們把本汗的法體,照料得不錯,很好。”
從本心來說,鐵木真不願見自己的子民,完全沉溺於密宗信仰中,徹底失了開拓進取的雄心壯誌,隻知一味朝拜神靈。
但他亦不得不承認,這些喇嘛的密宗佛法,果然也有其絕妙處。
在鐵木真眼中,青空下的人兒皆和動物沒有區別。
諸國子民不過是牧人鞭下的牛羊,他成吉思汗,則是命中注定要率領群狼吞天噬地的狼王。
牛羊吃草,狼吃牛羊,弱肉強食,便是長生天定下的規矩。
密宗的信仰念力之法,雖然會漸漸令兇狠善戰的狼群,亦墮化成牛羊,卻也能從這些純粹的盤中餐身上,提取出新的力量。
正因如此,鐵木真才會同密宗合作。
身為從內外交困的殘酷鬥爭中成長起來,曾經稱雄一世的絕世霸主,鐵木真很清楚,擁有這種力量的必要性。
鐵木真雖然是一位即便放眼千古武史,亦是名列前茅的絕世武者,但他對自己的定位,卻始終是征服者和帝王,而非純粹武人。
所以,麵對“破碎虛空”這個令無數武人趨之若鶩、誓死追求的願望,鐵木真其實並不如何感冒。
他更反感的,是這種無法自我掌控、不得不“破碎虛空”的感覺。
鐵木真的確對天外異域充滿了興趣,並且想要將那裏也徹底征服,但也絕不願意逼不得已地白日飛升。
所以,他選擇了走“破碎金剛”之道,留下一具法體,行轉世之舉。
鐵木真的轉世,並非是單純的神魂出竅,奪舍一具肉身,而是要真正重新投入輪迴中,經曆住胎之昏、隔陰之迷,再活一次。
轉世輪迴,向來是一個在武林中流傳極廣的傳聞。
據說東晉年間,黃天大法開創者孫恩的親傳弟子盧循,就曾曆經生死輪迴,在盛唐時代,明悟前塵,以席遙的身份重活了一世。
雖然隻是捕風捉影的傳聞,卻也足以令武林中人興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並不相信。
因為這便是唯一一個有跡可循的例子。
並且,就算這件事為真,從東晉到盛唐,足足過去了二百多年。
在這二百多年間,這位道尊不知曆經了多少次輪迴,才能勘破關隘,迴想起前塵往事,足見轉世一事,究竟如何兇險。
這也是鐵木真選擇和密宗合作的第二個原因。
密宗曆代的大成就者,都在追求直見本淨自性實相,超越能修所修,輪迴萬世都不離實相本質的大圓滿法。
所以,他們對於轉世輪迴的認知,要強過一味追求“破碎虛空”的中原武林。
能夠窮盡千百世輪迴的“變天擊地大法”,便是這份認知的最終成果。
也正因昔日活佛不計代價地運轉“變天擊地大法”,又有藏地、蒙元子民的信仰念力加持,鐵木真才能如願以償地成功轉世,並且隻用一次輪迴,就明悟了前塵往事。
按照當初的計劃,鐵木真在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後,本該直接前往大輪寺,用最快的速度重迴巔峰。
可輪迴轉世一事,畢竟是天地間最為玄奧的課題之一。
鐵木真第二世的經曆亦頗為坎坷,生前並未來得及覺醒記憶、返迴大輪寺,肉身就已為人所毀。
以至於其人在死後,才得以明悟前塵。
雖然按照一眾喇嘛的推算,戰神殿便會在此時現世,但彼時的他,即便神念修為極其高深,在脫離了肉身後,魂魄亦不能駐世長存。
好在,天下間惦記戰神殿的武者,亦非隻有密宗一家。
此時的戰神殿,也已經被精於數算天文的梁蕭以及天機宮眾人發現,並且改造成了“潛龍”的中樞。
他們在戰神殿中,打造出了一座“陰陽池”,用以運轉、調度四海靈機,令這座神賜寶物無法飛天遁地,隻能順四海洋流而行。
天機宮眾人製造這件武器,本是為了複仇,卻給鐵木真提供了便利。
令他能尋到此處,不必重入輪迴,而是以戰神殿為廬舍,借四海靈機溫養魂魄,並逐步掌握這件異寶。
若非厲工也尋跡而來,進入戰神殿中,鐵木真其實早就可以將之徹底煉化,並帶迴大輪寺,令其成為地上佛國的根基。
可即便如此,厲工亦隻是拖延了些許時日而已,並未改變最終的結局。
也正因置身於戰神殿中,所以即便是修煉有“變天擊地大法”的八思巴,在知道時機已至後,無論如何搜尋鐵木真的所在,亦是一無所得。
所以,他便隻能以萬民願力,一次又一次地,洗練著鐵木真遺留世間的法體。
鐵木真望向那座浮屠寶塔,目光凝如實質,穿透了寶塔外壁,看見了被供奉於頂層的舍利。
多年宿願在前,即便是這位成吉思汗,亦感到一陣心潮澎湃。
但他並不想去壓製這久違的情緒,隻是挺身邁步,來到浮屠寶塔下。
鐵木真麵對這置於高台的蓮座,並不如尋常僧侶般,趺跏而坐,而是像對待帳前帥位一般,大馬金刀地坐了上去。
這位成吉思汗坐下後,雙手撐住膝蓋,虎視身下以八思巴為首的一眾喇嘛,宣布道:
“本汗既已迴歸,按照昔日承諾,自今日起,香格裏拉當立!”
雖然隻是簡單的一坐一發令,但是無論是誰,都能從鐵木真身上,感受到一種不容違逆、難以言喻的威嚴霸道。
此話一出,原本莊嚴神聖的佛殿,頓時像是化作了一處法度森嚴軍帳,帳外鐵騎森然列陣,殺機四伏,隻聽一聲令下,便可洶湧如潮,席卷天下。
自八思巴以下,幾乎所有喇嘛的身子都震了一震。
他們隻覺眼前之人,並非是傳說中統領四大部洲的轉輪聖王,而是執掌兵戈殺伐的忿怒大黑天。
八思巴隻是一看鐵木真的架勢,便很清楚地認識到,這位征服者想要打造的香格裏拉,絕非是如密宗曆代活佛所想那般,用於度過末日之戰的方舟,而是一艘用於征伐九天的戰艦。
但八思巴早已在天變的過程中,深刻意識到,若想要民眾將佛法視為唯一寄托,那就必須摧毀其他一切精神支柱。
這件事,唯有鐵木真能做得到。
什麽叫地上佛國?
在八思巴看來,這四個字的意思,不是要在人間開辟出一座令所有人都無病無災,平安喜樂的琉璃淨土。
地上佛國真正的含義,是指隻要人人心念佛法,即便是身處萬丈紅塵中,亦根本不會感到有什麽痛苦,令人間也化為佛國!
所以,麵對這位堪稱離經叛道的轉輪聖王,八思巴沒有絲毫遲疑,隻是雙手合十,以一種禮敬佛陀法身般的虔誠姿態,一字一句道:
“恭迎聖王歸位!”
自他以下,所有喇嘛都轉過身來,麵向這位祭拜多年的轉輪聖王,齊聲道:
“恭迎聖王歸位!”
那些並非核心層,卻也有資格侍立宮殿周遭的護法亦清楚聽聞到了殿中的嗓音,他們也跟著齊聲念起這個名號。
嗓音無遠弗屆地傳開,有如發源於雪峰之巔的江河洪流,浩浩蕩蕩,從山頂宮殿群落,一直傳遞到山腳。
數以萬計,甚至更多的信徒們,都念著轉輪聖王的名號,好似無窮無盡的精神念力,從四麵八方聚攏過來,形成輝煌燦爛、五顏六色的虹光,匯聚於紅漆宮殿中。
人群中的鷹緣,更是感覺神魂一震,先前融入其中,凝成五大金剛本尊相的香火願力,亦受到牽引,從他體內衝出,融入這條虹光中。
自鐵木真死後,為了幫他收集念力,密宗曆代活佛,都在暗中推動宣傳轉輪聖王與香格裏拉的傳說,以凝聚共識。
哪怕曆代活佛,亦隻是代替轉輪聖王暫管念力,如今鐵木真既然登位,這部分力量自然要物歸原主。
鐵木真頭頂的轉經筒嗡嗡震動,身後浮屠寶塔如沙粒般潰散,露出一枚好似金剛寶珠的圓晶球,那正是他前世修為所凝的結晶。
鐵木真忽地站起,舉拳向天,長虹與舍利融於一處,衝霄直上,注入戰神殿中。
據傳,自今日之後,大輪寺峰頂,好似升起了另一輪烈日,無論白晝黑夜,光芒都不曾漸弱分毫,足足亮了七天七夜,才漸漸暗淡。
密宗之人都說,這便是轉輪聖王出世的征兆,如此宏大的異相,自然瞞不過天下人。
很快消息便傳迴中原,即便是不知道鐵木真之事的武林人士,亦意識到塞外北元,似乎又出了一位隱約能與張真武相抗的絕代強者。
“光耀七天七日,密宗積累的實力,果真雄厚啊。”
天柱峰頂,徐行與張三豐並肩而立,一同眺望北方,徐行眯眼看了會後,由衷感慨。
張三豐則冷哼一聲,道:
“自天變以來,這群大和尚趁老道暫時騰不出手,在暗中撈了不少好處。
不過,如此渾厚的願力,鐵木真想要徹底化為己用,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說到此處,他轉過頭來,看著徐行,認真道:
“戰神殿和密宗願力帶來的加持,老道會盡力幫你彌補,到頭來,戰局的關鍵,還是落在你和他身上。”
徐行挑了挑眉毛,微笑道:
“老真人既然如此慷慨,把這麽好的硬菜都讓給我,那還有什麽好說的?”
雖然明白,鐵木真一定也如自己一般,正在進行一場蛻變,但徐行心中卻全無絲毫的敬畏、恐懼之情,反倒是一片躍躍欲試的興奮。
當初在戰神殿中,落荒而逃的經曆,徐行至今仍是記憶猶新。
雖然或許在厲工,甚至是鐵木真眼中,這已算是極其不可思議的表現,但是在徐行自己看來,這即便不是恥辱,也算是一場失敗。
他可以坦然麵對這樣的失敗,卻也有強烈的願望,把這筆賬給討迴來!
這種隱忍心境,既符合了玄武星力深沉內斂的特性,更也能讓徐行用“傷心小箭”法門,將之提煉為克敵製勝的力量。
張三豐見他這副一心求戰的執著模樣,不由得撫須而笑:
“年輕人有誌氣、有自信,是再好不過。但想要站上最強者的戰場,你的‘真武七截陣’,還需要再做提升。
到現在,你也該考慮借助外物之力了。”
徐行微微頷首,明白張三豐的意思。
這七天來,他不斷嚐試結成真武七截陣,反複尋找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更時常將神魂與肉體分開,同時推動兩門功法的進度。
神魂飛入碧霄天域,采集天罡正氣,修行“九霄真經”,肉身則是在純陽拳意的引導下,修煉“九陽神功”。
不過,這其中也有些問題。
“九霄真經”還好說,徐行早已明悟了陰陽並濟之道,有淳厚道門修為打底,又身負不凡精神修為,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
僅僅七天,他便把“黃天大法”的修為盡數轉化成“九霄真氣”,練成了九章大圓滿,並且接連跨過了“兩極歸元”、“太極歸宗”兩大關隘。
現在的徐行,已經立身於等同大宗師的“無極歸一”境界,且已漸漸趨近巔峰極境,朝著足可白日飛升的“無極歸真”穩步進發。
可九陽神功的進度,卻有些不盡人意。
按道理來說,以徐行的功底,更具備連張三豐本人都沒有的陽剛氣血,以及純陽拳意,這本該是最好度過的一關。
但壞就壞在,徐行的精氣神都太過陽剛,且身處於天柱峰這種環境中,而九陽神功本身又有焚燒體魄的副作用,一不小心就會越過陰陽平衡的界限。
更何況,他體內還儲存著作為魔道根基的濁氣,對“九陽真氣”來說,這便是最好的燃料。
張三豐之所以要轉修“十陽境界”,就是為了利用這個特性,將多餘力量分出來,鎮壓破碎空洞,可徐行卻不得不謹慎行事。
若是麵對靜態目標,徐行也有多種手段,可以避免焚身之苦。
但他的目標,畢竟是要用這種力量構建真武七截陣,並拿來同鐵木真對戰,便不得不想一個更穩妥的方式。
這也是他本就考慮到的問題。
徐行先前想出來的方式,就是將自己從戰神殿中取出的兩項神物,作為原材料,煉製一件可以暫時平衡陰陽,令他能無後顧之憂,發揮九陽,乃至十陽之力的奇物。
隻不過在接觸厲工後,他也在同步進行第二條道路。
那便是按照“紫血大法”的法子,用九陽神功溢散開來的熱力,重新洗髓換血,以增強體魄強度。
厲工的“紫血大法”在以魔入道後,呈現出來的景象乃是碧血丹心、萬古青天,到了徐行手中,就成了如日中天、金光萬丈。
隻不過,光是如此,徐行還是難以完整承載這股過於狂暴的力量。
所以在能夠初步結成“真武七截陣”,修為也有十足長進的現在,也該煉製這件法寶了。
張三豐有些好奇:
“那麽,你想要煉什麽樣的法寶?”
這個世界的煉器術並不發達,即便是修行刀劍術的宗師,也沒有人因為神兵而成名。
張三豐出身那個世界,“倚天屠龍”雖是名震天下,更有一批具備神能奇力,威力不凡的寶兵,但比起他張真人的鐵拳,仍是稍顯孱弱。
而這種用於輔助修行的法寶,亦是張三豐生平僅見,所以他也很好奇,徐行究竟會煉製一件什麽寶物。
徐行並沒有遲疑片刻,隻是笑道:
“那就勞煩真人,為我煉製一麵鏡子吧。”
張三豐有些不明所以,點了點頭,隻是道:
“看來,你是早有腹稿了?”
徐行隻一笑置之。
除了刀槍棍棒這種傳統兵器外,對他來說,唯一稱得上法寶的,自然便是腦海中沉眠的“昊天鏡”。
這次煉寶對他來說,也算是一種考驗。
徐行很想知道,現在的自己,能否憑一身所學,將“昊天鏡”的意蘊複現出哪怕一絲一毫?
若是能夠功成,徐行便有自信,能夠如解決九空無界一般,幫張三豐解決破碎空洞的難題。
張三豐也不廢話,隻道一句:
“既有成算,那便開始吧。”
他目光一動,右手當空一劃,天幕便似被撕裂開來,裂口深邃幽暗,閃爍著光怪陸離的色彩,極似萬歸藏當日的“破碎一指”。
隻不過,萬歸藏即便奮盡全身之力,又凝聚全身死氣,以折損壽元為代價,也隻能點出一個小小空洞。
可張三豐隻是隨手一劃,便可以造成一個遠勝於他的狹長裂隙,好似毫不費勁。
裂隙中更乍然湧現出無窮無盡的火焰,赤紅熱浪甫出現,便已有洶湧成災、焚燒萬物之勢。
想要煉製神兵法寶,火力定然是必不可少,這世上,又哪裏有比張三豐更會放火的高手?
徐行在北宋世界,就曾親身實踐過趙烈的神兵武道,對此道亦頗為熟悉,一見張三豐的火,就有些見獵心喜。
他足掌頓地,將火球和雕塑震起,投入張三豐的十陽真火中。
這兩件寶物,不愧是四十九幅戰神圖錄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在經過洶湧靈機灌注後,更是已生出些許靈性,似乎能夠察覺危險。
是以,大紅球和龍獸一靠近十陽真火,便劇烈震動了起來,難以抑製。
血紅火球中猛地騰起一股與“九陽神功”相似的熱力,試圖與十陽真火對抗,龍獸雕塑也像是要活過來,在火焰中不斷掙紮扭動,身軀蜿蜒。
徐行知道,這兩件寶物身上,正存著戰神圖錄的部分傳承真意,並不感到意外,隻是神魂出竅,接引玄武七宿之星力。
七宿中,一枚位於室宿範疇內,通體赤紅的大星,忽地在晴朗天幕中閃爍,綻放出湛然星光。
此星狀如大角,在羽林西南,天軍之門也,是為北落師門!
張三豐雖然知道,徐行已經練成了感應到玄武七宿,能成“真武七截陣”,卻也沒想到,他對星力的操縱,竟然精細到如此程度,能夠隻取一星之力為用。
北落師門星力凝為一線,自天穹垂落,凝聚成一抹無盡肅殺的玄黑劍氣,帶著天地不容、乾坤定死的森然劍意,繞著兩件寶物,不斷盤旋、環繞切割,抹除其中靈性。
等到劍氣消散,兩件寶物亦不複形體,仍是融匯於一處,化為了一灘亮晶晶、紅豔豔的液體,緩緩流淌。
徐行則是忽地閉目,渾身氣息一下收斂,變得無比空無,好似佛陀斷滅色身,進入清淨涅槃境地。
他迴想起腦海深處,那外表殘破不堪,遍布裂紋的古鏡。
這一次,徐行能夠從昊天鏡中,感受到一種無限蒼茫、無盡遼闊,映照諸天,勾連大千世界的恐怖氣息。
即便是以徐行如今的修為,想要模擬其中億萬之一,已是無比艱苦,可他仍是強行催動神念,隻求捕捉到些許跡象。
就連徐行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堅持了多久,是一刹那、一生滅,還是更短的時間?
無論如何,他就在那一瞬間,退出了這種空寂清虛的境界,卻也有一種無形的感觸,從心底深處湧出。
徐行抬手一指,便有一抹明光,現於世間,張三豐一見那道光,便清晰地見到了自己的五髒六腑、十陽真氣。
以及隱於天地胎膜、重重虛空外的破碎空洞,甚至是空洞之後,那一個個玄奇詭異的世界。
就好像那不是一道光,而是一麵鏡子、一個通道,將這些相距不知道多遠的天地,都給聯係在一起。
即便隻是些許剪影,張三豐仍是為此震驚不已。
他是當真經曆過“破碎虛空”、“白日飛升”的駐世仙人,自然能夠察覺到,那絕非是虛像,而是切實存在的事實。
這道明光,當真勾連到了幾個“天外”切實存在的世界。
並且最令張三豐感到震撼莫名的是,則是另一件事。
若是一般強者試圖破碎,他都能夠通過破碎空洞的“共振”,察覺到對方的舉動,甚至抑製這種行為。
可這一道明光出現時,張三豐卻沒有絲毫覺察,就好似這樣的“飛升”法,根本無損天地胎膜,故而才不會引發共振。
隻不過,徐行卻沒有功夫,關注張三豐的所思所。
他此時已將全部的心力,都用於迴想兩次穿越時的感受,並沉浸其中,以此來描繪心中這一抹鏡光,亦或者說鏡影。
光芒淡去,那一團被十陽真氣融燒至赤紅的溶液,亦逐漸凝聚成形,與徐行腦海中那一麵昊天鏡頗為相似,卻更為完好。
徐行再次睜眼,沉聲一喝,手指連點,再次勾連玄武七宿。
這一次不再是單獨的一顆星,而是整個北方玄武星域,都蒙受召喚,凝成龜蛇交盤的玄武之相,鎮於鏡上。
大龜為底座,玄蛇攀附鏡沿,環成框形,在正上方,則凝成一麵小巧袖珍的太極圖,緩緩旋轉,溢散出陰陽二氣,鏡光閃爍,生死玄機交織。
徐行伸手一招,便將鏡子攬入袖中,欣然道:
“胚胎已成,接下來就是不斷以玄武太陰之氣,以及九陽真氣溫養了,都是些水磨功夫。”
用袖子摩挲了下鏡麵,徐行忽地感受到,腦海中那麵昊天鏡,似乎也微微震了一震,似乎有短暫的複蘇征兆。
這感覺雖是一閃即逝,卻無比清晰。
徐行知道,自己已經距離破解昊天鏡之秘,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雖然隻是小小一步,但對他來說,亦是意義非凡。
張三豐看著那麵鏡子,又看了看徐行,眼中流露出不加掩飾的訝然,他搖搖頭,歎道:
“踏法,你給我的驚喜,實在是有些太多。
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何你有信心,能夠解決此界的破碎空洞之禍。”
雖然徐行對張三豐沒有主動提起過自己的出身,但其實老道士早就從種種跡象中,看出他和自己一樣,亦是來自“外界”的旅人。
隻不過,在此之前,張三豐便一直很好奇,徐行究竟是如何瞞過自己的感知,悄無聲息地“偷渡”到這個世界?
在看到他煉製出來這麵鏡子後,張三豐才恍然大悟,更明白了為何徐行有信心,解決自己都暫時沒有答案的空洞之禍。
他沉默了會兒,忽然問道:
“踏法,到現在,你究竟已走過幾個世界了?”
徐行並不意外張三豐能夠察覺這一點,隻是將鏡子縮小,收入懷中,坦然答道:
“算上如今這個世界,是第三個。”
張三豐沉默了會兒,上下打量了一番徐行,點點頭,沒再多說,隻是歎道:
“徐行、徐行,你這個名字,果然沒有取錯,你先下去修行吧。
等到收拾了鐵木真,咱們再來嚐試,能否通過你這麵鏡子,解決此界的難題。”
說到此處,張三豐這個淵渟嶽峙的老真人,語氣中,亦是出現些難以抑製的波動。
他困居此處,已逾六十年,雖是心甘情願,悔恨全無,卻也難免會覺得無聊。
如今終於看到解脫的希望,饒是他這樣的人物,心境中也不由得泛起些漣漪。
能夠強行將之壓抑下來,專心致誌於將要麵對的問題,已是張三豐心性修為的體現。
徐行也明白老真人的想法,隻是抱拳一禮,沉聲道:
“隻等此間事了。”
張三豐點了點頭後,麵皮忽然動了一動,眉眼向上挑起,嘴角翹起,胡子也顫了顫。
這樣的狹促表情,徐行沒少在徐渭、諸葛正我等為老不尊的老不修身上見到。
果然,張三豐接下來的話,也讓他感到一陣無語,老真人擠眉弄眼一陣後,才道:
“既然事兒都辦完,隻剩水磨工夫,你是不是也該去找一找,你那兩個紅顏知己了?”
徐行的麵皮也抽了抽,無奈道:
“什麽叫紅顏知己?”
張三豐隻是撫著虯髯,嗬嗬一笑,不做言語。
老真人駐世已接近三個甲子,可謂世事洞明、人情練達,隻一見那兩位,就了解得七七八八。
張三豐伸手掏了下自己的耳朵,攤手道:
“你也知道,在天柱峰境內,無論是風吹草動,還是心緒波動,老道都能略知一二。
這些天來,你留在我這峰頂練功,有些心聲可吵得老道心煩意亂,哪兒有這麽做客的?”
徐行隻覺更為無語:
“老真人,你一代宗師,怎麽還學人聽牆角?”
張三豐隻是連連擺手,笑嗬嗬地道:
“沒法子,老道武功高、聽力好,有些話就是不想聽,也攔不住啊,哈哈,這也是一種煩惱嘛。”
雖然話是這麽說,張三豐還是露出極為饒有興趣的神情。
他這些年來,除了偶爾偷偷分神下山外,基本都是孤身一人在此,如今卻有機會欣賞這種戲碼,自然來了興趣。
隻不過,老真人到底是德高望重的前輩,嬉皮笑臉一陣後,還是語重心長地道:
“踏法,我知道你的性子,但有些事,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說到此處,張三豐忽然迴憶起那個秀美豪邁、明慧瀟灑的少女,臉上浮現出一種徐行前所未見的神情。
老真人歎了口氣,遺憾、感慨、無奈等種種情緒交織,顯得無比複雜,令人看不真切。
徐行當然知道,張三豐想起來的,乃是那個曾經驚豔他整個少年時光,直至百年後,都始終念念不忘的少女。
世人隻知,武當三豐祖師醉心武道,眾生以武學為伴,不問風月,卻不知在他心中,亦存一份深沉且綿長,足有百餘年的相思之情。
徐行定定地看了張三豐一會兒,並沒有說什麽,隻是緩緩點頭,轉身下山而去。
張三豐看著他前去的方向,忽地意識到什麽,朝天柱峰山腳的浪翻雲,傳過去一道神念,讓他速速登峰。
如今的天柱峰周遭地界,由於徐行要修煉“九陽神功”,十陽真氣的壓迫已越發強烈。
是以,即便正道諸位宗師都知道將有大戰,集體留在武當群山中修行,卻極少有人願意靠近天柱峰。
當然,也有一批人將這種壓迫視為磨煉,不斷朝十陽真氣發起挑戰,厲若海、浪翻雲便是其中之二。
此時此刻,浪翻雲正在與厲若海交流武藝。
在東島一戰中,他雖然在承接了張三豐的真武劍意,又得厲工傳授“妙樂靈飛經”的部分法門後,劍術又有突破,成功躋身空境第二重天層次,卻丟了稱手的覆雨劍。
好在,厲若海的丈二紅槍,亦被她用“驚豔一槍”的手法,炸成了無數碎片,現在兩人倒也算是處境相當。
聽到張三豐的傳音後,浪翻雲當即揮手刺出一記煙雨般渺然,卻又彌散天地的浩蕩劍氣,打散了厲若海如燎原野火般,洶湧襲來的真氣。
緊接著,他的身形便化入這片煙雨中,脫離了厲若海長槍的攻擊範圍,出現在少女五丈之外。
厲若海眉頭有些不悅地擰起,浪翻雲卻笑嘻嘻地伸出手,向身後一指,便讓少女看到了剛剛從山頂走下來的徐行。
厲若海的嘴角翹起又拉平。
浪翻雲則是趁此機會,凝聚劍氣,化為一抹劍光,扶搖直上,劈開沿途阻礙,登頂天柱峰。
張三豐此時站在峰頂邊緣,一手撫須,一邊使勁地向下張望,好像在看什麽熱鬧。
感受到浪翻雲到來,張三豐才迴過頭來,拂袖一掃,朝少年人扔過去一把連鞘長劍,鞘銅綠斑斕,以銅絲嵌著兩個篆文。
浪翻雲雙手平伸,極其恭敬地接過這把劍,卻覺劍身極為沉重,小臂都向下沉了一沉。
他忍不住探出一臂,握住劍柄,劍柄材質不知為何,入手極為熾熱,好似烙鐵般,刻印下一抹的灼痕。
浪翻雲隻覺那熱力滾燙如焰,幾乎要融化指骨,進而在體內激蕩,澎湃洶湧,他立即知道,這把劍中積蓄著何種程度的力量。
浪翻雲意識到這一點後,抬起頭,直視張三豐,猶豫道:
“張真人,這……”
老道人悠然道:
“東島一戰,老道毀了你的覆雨劍,如今也該還你一把趁手劍器。
你本就是真武七截陣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手持此劍,才算是物盡其用,不要推遲了。”
浪翻雲本也是豪雄性情,聽張三豐如此一說,便也接了下來,坦然道:
“長者賜,不敢辭,謝過張真人,不知此劍喚作何名?”
張三豐微笑道:
“此劍乃老道昔年佩劍,名為真武。當年老道性情火爆,也和一些朋友鬧過些不愉快,他們便稱此劍為——”
迴想起那個名字,張三豐眼中流露出懷念神色,一字一句地道:
“誅魔之利。”
說完,張三豐又拍了拍浪翻雲的肩膀,微微一笑,浪翻雲隻覺肩頭被注入了一股暖意,胸懷激蕩,大聲道:
“老真人,晚輩定不負所托!”
張三豐哈哈大笑,笑完後,又轉過身去,跑到峰頭邊緣,專注地往下看。
浪翻雲將真武劍係迴腰帶,亦步亦趨地跟了過來,順著張三豐的目光向下望去。
老真人卻迴過神來,叮囑道:
“小點聲,這些天我也發現了,踏法這個人什麽都好,就是睚眥必報,什麽事兒都講究一報還一報。
今天你跟老道看了熱鬧,等到日後,他指不定就找個什麽法子,報複迴來。”
浪翻雲雖然不覺得徐行是這種人,但也不認為德高望重的老真人會騙自己,便一臉嚴肅地點了點頭,再小心翼翼地往下麵看去。
對徐行和厲若海的事,他和範良極從第一天看到這兩個人,就極為好奇,如今有能夠親眼見證的機會,浪翻雲定然不會錯過。
——
再過半月時光,大輪寺頂端。
如今的戰神殿,比之先前已是大變模樣。
其中供奉著數以千計的舍利靈塔,散發出一圈圈圓滿佛光,遍照無礙,令整座大殿顯得一片光明。
除去穹頂星圖仍在外,四麵牆壁,乃至光潔地板上,都描繪了色彩斑斕的壁畫,盡為佛陀菩薩、羅漢金剛,壁畫周遭還用金漆鐫刻了一條條經文字句,儼然已成一座壇城佛國。
曆經近一個月的煉製,即便是這座天神遺寶,也經不起數以十萬、百萬計信徒的念力衝刷。
更何況還有鐵木真這位轉輪聖王坐鎮,以及八思巴、鷹緣兩位大宗師層次的好手。
現如今,在曆代高僧遺留的佛骨舍利,以及眾多法器的加持下,密宗夢寐以求的淨土已然成就,僅存的阻礙,有且僅有一個。
鐵木真在諸天佛陀、周天星鬥的最中央,緩緩睜開眼,看向等待自己的八思巴、鷹緣來那個人,低沉道:
“現在,也該開始讓草原帝國的王旗,重新遍布青空下的每一片土地,首先,便是武當山。”
在成吉思汗的意誌下,已不能被稱為戰神殿的壇城,驟然騰飛而起,以無可阻擋之姿,在天空中劃出一條平直長虹,直指武當山!
在重迴巔峰狀態,甚至更進一步後,鐵木真已不打算做任何多餘的事,長生天化身的大狼,在沉寂百餘年後,隻欲啃食強敵的血肉和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