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戮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因為以大唐當前的國力,根本就殺不完……
李厥可以很輕易的將薛延陀給滅了,但作為後世之人,他知道給予大唐沉重打擊的並不是薛延陀,而是此時還被薛延陀壓著打的迴紇,以及能跟迴紇分庭抗禮的吐蕃。
因此,要麽將這些潛在的敵人全都殺死,要麽就留著薛延陀繼續壓榨迴紇,讓他們永遠也成不了氣候。
當然,吐蕃也必須想辦法削弱。
不過,李二現在的身體狀況,大概率會將這事留給李厥去處理。
李厥跟李二和李靖好好的吹了通牛逼,直接給這兩人唬的一愣一愣的。
“大孫,你的意思是通過經濟來控製西域?”
“是呀!”
“其實西域之所以難治,主要是我們中原的農耕文化和西域的放牧文化上的差異。”
“放牧的收益遠不如農耕穩定,因此他們時常遭遇天災,也就時常來劫掠中原。”
“若是依托強大的武力,再憑借咱們超強的經濟地位,將整個西域變成咱們大唐的產業一環,那麽西域將永遠成為咱們的藩籬!”
“不過在實現這事之前,還得對西域進行一番梳理。”
“比如說,給他們來個編戶齊民……”
李靖和李世民聞言齊齊爆笑。
“傻孩子,你以為編戶齊民那麽簡單啊!”
“高句麗之所以能編戶齊民,是因為高句麗幾代君王給咱們打下的底子。即使如此,高句麗上報的戶口數也多數做不得準,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被隱匿了。”
“皇太孫,草原牧民居無定所,想要讓他們編戶齊民比登天還難啊,哈哈哈!”
李厥聞言依然不氣餒,直接將大唐的十六衛製度給拋了出來。
“阿翁,我想改革下十六衛製度,將西域人也納入十六衛之中。”
“哦?”
李世民聽到這話頓時愣住,然後一臉正色的傾聽。李靖也不再嘲笑,而是正襟危坐,並且給史官打了個眼色,讓史官將下邊的話全都記錄。
“阿翁,我是這樣想的!”
“先不說咱們十六衛製度的問題,反正十六衛您不改革,我將來當皇帝也是要改的!”
李世民和李靖聞言齊齊點頭,兩人都知道十六衛存在的問題,但兩人都老了,就算知道也無力去改變,隻能保持原樣。
不過兩人都非常好奇,李厥會如何改革十六衛製度。
“皇太孫,西域的事先扔一邊,你先跟我和陛下說說,您打算如何改革十六衛?”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附和道。
“對!”
“阿翁也非常好奇,你打算如何改革十六衛。”
“阿翁,十六衛的問題很大。”
“大唐建國之初,有足夠多的仗要打,因此十六衛有足夠多的機會建功立業。”
“但現在大唐盛世太平,十六衛既無軍餉,又無多餘的土地進行賞賜,很難再保證他們的戰鬥力。”
“因此,孫兒想重新厘定十六衛人數,然後以軍餉的形式每月給予一定的祿米和錢糧,讓他們成為職業軍隊!”
李靖聽到這話頗有幾分玩味的道。
“這不就是魏武卒呢,我還當是啥稀奇玩意呢……”
中國曆史上第一支職業化軍隊,就是戰國時期的魏武卒。
隻要被錄取為魏武卒,就會獲得賞賜田地、軍餉、糧食、房子等種種好處。
因此,魏國上下無不以成為魏武卒為榮。
事實上,魏武卒確實為魏國爭霸出了大力。
魏國在戰國初期能夠橫掃天下,幾乎全靠魏武卒之勇武。
李靖熟讀各朝各代的兵書,對於魏武卒自然不陌生,一聽李厥的開場就知道這孫子打的什麽主意。
李厥也沒想到,自以為很先進的理念,原來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人在用了。
不過李厥也習慣了,他發現後世之人不論怎麽聰明,在智商上並不比老祖宗強。
老祖宗之所以不做某些事,不是他們想不到,而是以他們當時的條件不允許。
李世民在聽到李靖提到“魏武卒”後,也很快就反應過來,然後戲謔的看向李厥。
“大孫,你以為朕不想這樣麽?”
李厥聞言歪著腦袋看向李世民。
“阿翁,軍隊職業化不難吧,不就是發點軍餉啥的嗎?”
李世民聞言冷笑道。
“發軍餉?”
“你以為發軍餉容易啊!”
“軍餉從何處而來,是不是要讓官員從百姓手裏收上來?”
李厥聞言點點頭道。
“對呀!”
李世民聞言再次發問。
“軍餉如何發下去?”
“是不是要通過官員一級級發下去?”
李厥聞言再次點點頭,心想這不都是禿子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麽,李二這老登為何要單獨拿出來說事?
然而,李二話鋒一轉,突然哈哈大笑了一聲。
“朕最後問你一句話!”
“你說經過這麽多次的轉手,中間有多少損耗?”
“這……”
李厥直接被李二這個問題給問住了,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迴答。
李靖聞言嘿嘿一笑,然後掰著手指頭給李厥介紹。
“皇太孫有所不知,底層官吏收取租庸調的時候,都有各種手段來斂財。”
“比如說踢斛踢鬥!”
“就是在百姓裝滿糧食後,他們重重的踹上一腳,將戽鬥裏的糧食踹出來當做損耗。”
“這樣一來,官府收的少,百姓交的多,他們掙得多。”
“發放糧食和餉銀也有問題。”
“別說是給普通士兵發放糧餉了,就是給官員發放糧食、俸祿,這些官員還會上下其手,故意弄些陳糧,或者摻了沙子的糧食以次充好呢……”
“這樣一來,一進一出的兩次損耗,足夠養活幾十萬軍隊了。”
“因此,我大唐府兵不發俸祿,但卻給當府兵的人家免除所有賦稅徭役……”
李厥聞言恍然大悟,他總算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為啥大唐不發糧餉,老百姓當兵還那麽積極。
同時他也明白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唐前期之所以不用募兵製,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想浪費那個錢。
因為浪費的錢隻會成為底層百姓的負擔!
因為以大唐當前的國力,根本就殺不完……
李厥可以很輕易的將薛延陀給滅了,但作為後世之人,他知道給予大唐沉重打擊的並不是薛延陀,而是此時還被薛延陀壓著打的迴紇,以及能跟迴紇分庭抗禮的吐蕃。
因此,要麽將這些潛在的敵人全都殺死,要麽就留著薛延陀繼續壓榨迴紇,讓他們永遠也成不了氣候。
當然,吐蕃也必須想辦法削弱。
不過,李二現在的身體狀況,大概率會將這事留給李厥去處理。
李厥跟李二和李靖好好的吹了通牛逼,直接給這兩人唬的一愣一愣的。
“大孫,你的意思是通過經濟來控製西域?”
“是呀!”
“其實西域之所以難治,主要是我們中原的農耕文化和西域的放牧文化上的差異。”
“放牧的收益遠不如農耕穩定,因此他們時常遭遇天災,也就時常來劫掠中原。”
“若是依托強大的武力,再憑借咱們超強的經濟地位,將整個西域變成咱們大唐的產業一環,那麽西域將永遠成為咱們的藩籬!”
“不過在實現這事之前,還得對西域進行一番梳理。”
“比如說,給他們來個編戶齊民……”
李靖和李世民聞言齊齊爆笑。
“傻孩子,你以為編戶齊民那麽簡單啊!”
“高句麗之所以能編戶齊民,是因為高句麗幾代君王給咱們打下的底子。即使如此,高句麗上報的戶口數也多數做不得準,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被隱匿了。”
“皇太孫,草原牧民居無定所,想要讓他們編戶齊民比登天還難啊,哈哈哈!”
李厥聞言依然不氣餒,直接將大唐的十六衛製度給拋了出來。
“阿翁,我想改革下十六衛製度,將西域人也納入十六衛之中。”
“哦?”
李世民聽到這話頓時愣住,然後一臉正色的傾聽。李靖也不再嘲笑,而是正襟危坐,並且給史官打了個眼色,讓史官將下邊的話全都記錄。
“阿翁,我是這樣想的!”
“先不說咱們十六衛製度的問題,反正十六衛您不改革,我將來當皇帝也是要改的!”
李世民和李靖聞言齊齊點頭,兩人都知道十六衛存在的問題,但兩人都老了,就算知道也無力去改變,隻能保持原樣。
不過兩人都非常好奇,李厥會如何改革十六衛製度。
“皇太孫,西域的事先扔一邊,你先跟我和陛下說說,您打算如何改革十六衛?”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附和道。
“對!”
“阿翁也非常好奇,你打算如何改革十六衛。”
“阿翁,十六衛的問題很大。”
“大唐建國之初,有足夠多的仗要打,因此十六衛有足夠多的機會建功立業。”
“但現在大唐盛世太平,十六衛既無軍餉,又無多餘的土地進行賞賜,很難再保證他們的戰鬥力。”
“因此,孫兒想重新厘定十六衛人數,然後以軍餉的形式每月給予一定的祿米和錢糧,讓他們成為職業軍隊!”
李靖聽到這話頗有幾分玩味的道。
“這不就是魏武卒呢,我還當是啥稀奇玩意呢……”
中國曆史上第一支職業化軍隊,就是戰國時期的魏武卒。
隻要被錄取為魏武卒,就會獲得賞賜田地、軍餉、糧食、房子等種種好處。
因此,魏國上下無不以成為魏武卒為榮。
事實上,魏武卒確實為魏國爭霸出了大力。
魏國在戰國初期能夠橫掃天下,幾乎全靠魏武卒之勇武。
李靖熟讀各朝各代的兵書,對於魏武卒自然不陌生,一聽李厥的開場就知道這孫子打的什麽主意。
李厥也沒想到,自以為很先進的理念,原來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人在用了。
不過李厥也習慣了,他發現後世之人不論怎麽聰明,在智商上並不比老祖宗強。
老祖宗之所以不做某些事,不是他們想不到,而是以他們當時的條件不允許。
李世民在聽到李靖提到“魏武卒”後,也很快就反應過來,然後戲謔的看向李厥。
“大孫,你以為朕不想這樣麽?”
李厥聞言歪著腦袋看向李世民。
“阿翁,軍隊職業化不難吧,不就是發點軍餉啥的嗎?”
李世民聞言冷笑道。
“發軍餉?”
“你以為發軍餉容易啊!”
“軍餉從何處而來,是不是要讓官員從百姓手裏收上來?”
李厥聞言點點頭道。
“對呀!”
李世民聞言再次發問。
“軍餉如何發下去?”
“是不是要通過官員一級級發下去?”
李厥聞言再次點點頭,心想這不都是禿子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麽,李二這老登為何要單獨拿出來說事?
然而,李二話鋒一轉,突然哈哈大笑了一聲。
“朕最後問你一句話!”
“你說經過這麽多次的轉手,中間有多少損耗?”
“這……”
李厥直接被李二這個問題給問住了,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迴答。
李靖聞言嘿嘿一笑,然後掰著手指頭給李厥介紹。
“皇太孫有所不知,底層官吏收取租庸調的時候,都有各種手段來斂財。”
“比如說踢斛踢鬥!”
“就是在百姓裝滿糧食後,他們重重的踹上一腳,將戽鬥裏的糧食踹出來當做損耗。”
“這樣一來,官府收的少,百姓交的多,他們掙得多。”
“發放糧食和餉銀也有問題。”
“別說是給普通士兵發放糧餉了,就是給官員發放糧食、俸祿,這些官員還會上下其手,故意弄些陳糧,或者摻了沙子的糧食以次充好呢……”
“這樣一來,一進一出的兩次損耗,足夠養活幾十萬軍隊了。”
“因此,我大唐府兵不發俸祿,但卻給當府兵的人家免除所有賦稅徭役……”
李厥聞言恍然大悟,他總算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為啥大唐不發糧餉,老百姓當兵還那麽積極。
同時他也明白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唐前期之所以不用募兵製,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想浪費那個錢。
因為浪費的錢隻會成為底層百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