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陛下處死白隙然,以平民怨!否則,臣等便長跪不起!”
瑞昌皇帝無奈地看著跪下的群臣,右手情不自禁地握緊了拳頭。
白駒在洛印城大開殺戒的事情,的確也觸怒了瑞昌皇帝。但是瑞昌皇帝是知道五道神印的存在的,也知道白駒是“殺神印”的持有者。瑞昌皇帝相信,白駒在洛印城之中大開殺戒,並非是出自於他的本意,而是“殺神印”在作祟。
如果真的是“殺神印”在作祟,那麽,在洛印城內大開殺戒這件事情,應該是與“才絕”白隙然無關的。既然如此,瑞昌皇帝覺得,自己是不應該處決白駒的。
但是,這件事情終究還是白駒做的,不讓白駒來擔這個責任,還能讓誰來背鍋呢?婭雪和屈子吟嗎?
瑞昌皇帝看了一圈下麵的臣子,發現除了江時之外,還有好幾個官員沒有跪下。江時是“洛印五虎”之“智絕”,白駒的結拜兄弟,他自然是不希望白駒背負罪名的,但是,瑞昌皇帝看見伍天倫、吳進等人不跪下逼迫自己處決白駒,瑞昌皇帝就有些奇怪了。
那伍天倫是個正直之人,他會放任白駒在洛印城之中殺戮?
見狀,瑞昌皇帝向伍天倫問道:“伍愛卿,對於此事,你怎麽看?”
伍天倫上前一步,拱拱手,說道:“迴稟陛下,臣以為,諸位大人說的有道理,的確應該問白隙然的罪。”
瑞昌皇帝疑惑道:“那麽,為什麽你不和其他大臣一樣上奏呢?莫非,你覺得這麽多臣子上奏,朕一定會答應,便無需你親自上奏了不成?”
伍天倫答道:“臣並無此意。”
“那愛卿你的想法是?”
伍天倫深吸了一口氣,說道:“臣以為,陛下是應該治白隙然的罪,但是,卻不能派人去將罪名落實。”
“此話怎講?”
“那白隙然,已然是昊天境界的修行者,實力並非是吾等可以比擬的。方才,諸位大臣也說了,白隙然憑借一己之力,先殺天狼王將鄭毅,後殺天獅王將顏狂,這說明,白隙然的實力已然在王將之上。試問,我大殷之中,還有誰能夠殺死白隙然呢?”
丞相楊尹鑫起身,瞪了伍天倫一眼:“伍大人,您這話的意思是,就因為白隙然實力強大,那麽他犯了國法,我們就不應該懲戒他嗎?”
伍天倫直視著楊尹鑫那火一樣的眼神,說道:“不是不應該懲戒他,而是沒有能力懲戒他。丞相大人,若是您有辦法對付白隙然,我斷然和你站在一邊,共同上奏陛下治白隙然的罪。”
楊尹鑫冷臉說道:“我朝可是有四大名將,被白隙然殺害了兩個,還有兩個。那日,白隙然與鄭大人的決鬥,你也看見了,白隙然隻是略勝一籌而已。所以,我斷定,隻要讓兩個王將聯手,定然能夠讓白隙然伏法!”
有臣子跪累了,於是起身附和道:“楊大人說得沒錯!更何況,王將的職責,不就是代替陛下,管理大殷之中的修行者嘛!如今,白隙然在我帝都洛印大開殺戒,王將理應出手,將其擊殺,以儆效尤!”
又有臣子跪累了,起身附和道:“是啊!況且,修行者在洛印城之中公然大開殺戒,如若不懲處,怎能彰顯陛下之威名、大殷之威名?”
吳進上前一步,爭辯道:“可是,諸位大人有沒有想過,現在天鷹王將秦通大人正在鎮守北漠,貿然將其調迴來,萬一寧國突然進犯我大殷,何人能夠出麵抵擋?”
伍天倫繼續說道:“再者,萬一天鷹王將秦通大人與天虎王將蘇黎大人都失手了,我大殷豈不是要麵臨無昊天境界之修行者可用的局麵?這對我大殷而言,是不小的損失。”
江時暗自點點頭。原來,他們是考慮到大殷全局,才沒有上奏陛下治白駒之罪的。盡管他們說的這些,江時昨夜都考慮到了,但是那都是江時私心包庇白駒的理由,而伍天倫與吳進,則是真心為大殷好。
楊尹鑫說道:“難不成,就因為我們朝廷畏懼了白隙然,便讓白隙然逍遙法外嗎?臣懇請陛下治白隙然之罪,至少,朝廷的態度,要讓天下人看到!”
聽到楊尹鑫說出這話,江時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還是要去做,我們要讓天下人看到我們的態度。
啊這……
江時撇撇嘴。
正常來說,這套理論適用於很多情況,例如,我考不上狀元,但是我要好好讀書,讓世人看到我身為學者的態度。但是,眼下這種情況,顯然不適用呀!
所謂君無戲言,隻要瑞昌皇帝下了這個旨,刑部、大理寺、甚至於禁軍,都必須得去搜捕白駒、甚至殺掉白駒。
若單單是搜捕還好,江時覺得,以白駒的實力,要避開搜捕,不是難事;怕就怕,白駒一個不留神,被他們傷到了要害。雖然白駒很強,但是他一定會留手,以白駒的性格,一定會刻意保留實力、不傷害到來搜捕之人的。到時候,難保白駒不會一不留神被他們傷害到要害。屆時,白駒“殺神印”再度爆發,又要生靈塗炭。
這個所謂的表明態度,是拿刑部、大理寺、乃至禁軍的命,在表明態度啊!
“別吵了!”瑞昌皇帝喝道,接著,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
瑞昌皇帝看向江時,他有些詫異,今日江時居然沒有主動出來為白駒辯護。
瑞昌皇帝開口問道:“江愛卿,對於此事,你怎麽看?”
瑞昌皇帝相信,江時一定不希望白駒有事,但是同時,江時對自己忠心耿耿,他一定會給出一個能夠解決眼下情況的方案。
江時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所謂‘眼見不一定為實’,根據微臣這些天的調查,此事,恐怕另有隱情。”
瑞昌皇帝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看著江時,急切地問道:“江愛卿,你快說,是什麽隱情。”
“陛下,微臣與眾人所說的殺人者白隙然,是結拜兄弟,微臣比任何人都知道他的為人,故而微臣以為,白隙然是斷然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
楊尹鑫冷笑了一聲:“江大人,你與那白隙然是結拜兄弟,自然會包庇他!”
伍天倫站了出來,替江時說話:“在天狼王將鄭毅大人與亂臣賊子王文甫爭權之時,江大人就於兩者之間明哲保身,由此可見江大人於玉壺之中的一片冰心。再者,江大人這些年對大殷的功績可謂是曆曆在目,陛下,臣擔保,即便是自己的結拜兄弟,江大人也沒有包庇之心。”
“你……”
楊尹鑫氣憤地看著伍天倫,他正欲出言辯駁,卻被瑞昌皇帝打斷了。
“行了!”瑞昌皇帝喝了一聲,示意楊尹鑫閉嘴。
楊尹鑫無奈,隻得退了迴去。
瑞昌皇帝看向了江時,示意他繼續說。
江時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根據微臣對白隙然的了解,他應該是不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的,故而微臣去調查了一下。陛下也知道,微臣是‘夢’天賦之修行者,微臣在白隙然所殺戮之地,感應到了遺留在精神世界中之幻術的痕跡。”
“幻術?”伍天倫想了想,說道,“江大人,莫非,白隙然中了誰的幻術不成?”
江時肯定道:“前些日子,‘天鷹十二騎’之暗刃大人與鋼拳大人護送秦漠將軍之妻來到洛印,他們告訴微臣,寧國之婭雪,已然來到了大殷,希望臣與白隙然做好準備。說來,此事也是臣的失手,雖然臣與白隙然已然做好了準備,可是沒想到,婭雪以顏大人之義女、白隙然之妻顏悅哀作為人質,來脅迫白隙然前來太和殿相見。”
瑞昌皇帝點點頭,說道:“在太和殿被毀以前,顏愛卿曾來找過朕,希望朕能夠取消第二日的早朝。而後來的事情,眾愛卿也知道了,由於這場殺戮,朕將後麵幾日的上朝全部取消了。根據顏大人所說,對方似乎有兩個昊天境界的修行者。”
“沒錯。”江時答道,“除了婭雪以外,還有一位名為屈子吟的修行者。顏大人隨白隙然前去營救顏悅哀之時,白隙然不慎中了婭雪的幻術,而顏大人,也被屈子吟所殺。”
“這不對吧。”楊尹鑫陰陽怪氣地說道,“從顏大人的屍體來看,他應該是死於淩嘯劍。”
江時解釋道:“那日白隙然與鄭大人決戰之時,在場之人都看到了,那淩嘯劍是屈子吟送給白隙然的,屈子吟會使用,又有什麽奇怪。”
楊尹鑫接著問道:“可是,那屈子吟既然想要殺害白隙然,為何又要幫助白隙然對付鄭大人呢?”
“屈子吟與婭雪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對付誰,而是為了釋放出‘社稷骰’之中的法力。臣猜想,三年前,‘群狼圍劍絕’之後,鄭大人從北漠迴到洛印的途中,劫走‘社稷骰’的人也是屈子吟。屈子吟調查到,解放‘社稷骰’之中的法力,需要白隙然的力量,故而才與婭雪謀劃了這麽一出。”
伍天倫上前說道:“陛下,江大人之言,令臣茅塞頓開。臣猜想,婭雪與屈子吟將‘社稷骰’之中的法力釋放出來之後,希望引得天下大亂,便控製白隙然在洛印城中大開殺戒。一來,這可是引發民憤,使得民間怨聲四起;二來,可以令我大殷朝廷自亂陣腳,屆時若是寧國進攻大殷,勝算便大了許多。”
吳進補充道:“伍大人說的有理。若是陛下真的治白隙然之罪,派遣天鷹王將秦通大人與天虎王將蘇黎大人前去追殺白隙然,那麽即便白隙然被殺了,二位王將也會元氣大傷。屆時,若是婭雪與屈子吟出現,秦通大人與蘇黎大人根本就毫無還手之力!”
聽了江時、伍天倫與吳進這麽一說,群臣議論紛紛,有不少臣子已經開始為白隙然說話了。
“是啊,這不能治白隙然的罪。若是真的治了白隙然的罪,這不是正中了那幫匈夷人的下懷,讓親者痛、仇者快了嘛!”
“白公子一向具有俠義心懷,是斷然不會犯下如此殺孽的!我記得,他路過幽州的時候,還救了吳太守一家呢。那時候,控製吳太守一家的,就是婭雪。”
“這個婭雪,還真是心懷叵測啊!”
“對了,我聽人說,白公子在實行殺戮的時候,全身布滿了黑色線條,那就是中了婭雪幻術的痕跡吧?”
“可是,中了幻術,外表應該是看不出來的才對啊!”
“那是普通幻術。婭雪可是昊天境界的修行者,她用來對付白公子的幻術,自然也要厲害一些。”
……
群臣七嘴八舌地說著,一時之間,風向竟然變了!
楊尹鑫的臉色,就不那麽好了。他可是當今丞相,群臣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今,那些跟隨他的臣子,被江時、伍天倫、吳進三言兩語就策反了,這讓他麵子上怎麽掛得住?
楊尹鑫咬牙瞪了江時、伍天倫與吳進一眼,心中暗道: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們為此付出代價!
江時再次上前一步,對瑞昌皇帝說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說。”隨著瑞昌皇帝話語的落定,群臣也識趣地閉上了嘴。
江時開口說道:“臣以為,陛下可以發布尋人啟事:‘洛印五虎’之‘才絕’白隙然,為寧國婭雪之幻術所操控,在洛印城之中大開殺戒,現已下落不明。若有人發現了白隙然,還望及時報官,莫要讓白隙然繼續為婭雪所操控。另外,陛下再對被殺害之百姓發放體恤金,彰顯陛下之仁德,以平民怨。”
“臣附議!”瑞昌皇帝還沒開口呢,伍天倫便搶先上前一步,表明態度。
“臣附議!”隨之,吳進也上前,表明態度。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接著,有不少的臣子都表明態度,其中不乏之前跟隨楊尹鑫請求治白隙然之罪的臣子。一時之間,隻有楊尹鑫以及他的那些親信,沒有喊出那聲“臣附議”了。
瑞昌皇帝無奈地看著跪下的群臣,右手情不自禁地握緊了拳頭。
白駒在洛印城大開殺戒的事情,的確也觸怒了瑞昌皇帝。但是瑞昌皇帝是知道五道神印的存在的,也知道白駒是“殺神印”的持有者。瑞昌皇帝相信,白駒在洛印城之中大開殺戒,並非是出自於他的本意,而是“殺神印”在作祟。
如果真的是“殺神印”在作祟,那麽,在洛印城內大開殺戒這件事情,應該是與“才絕”白隙然無關的。既然如此,瑞昌皇帝覺得,自己是不應該處決白駒的。
但是,這件事情終究還是白駒做的,不讓白駒來擔這個責任,還能讓誰來背鍋呢?婭雪和屈子吟嗎?
瑞昌皇帝看了一圈下麵的臣子,發現除了江時之外,還有好幾個官員沒有跪下。江時是“洛印五虎”之“智絕”,白駒的結拜兄弟,他自然是不希望白駒背負罪名的,但是,瑞昌皇帝看見伍天倫、吳進等人不跪下逼迫自己處決白駒,瑞昌皇帝就有些奇怪了。
那伍天倫是個正直之人,他會放任白駒在洛印城之中殺戮?
見狀,瑞昌皇帝向伍天倫問道:“伍愛卿,對於此事,你怎麽看?”
伍天倫上前一步,拱拱手,說道:“迴稟陛下,臣以為,諸位大人說的有道理,的確應該問白隙然的罪。”
瑞昌皇帝疑惑道:“那麽,為什麽你不和其他大臣一樣上奏呢?莫非,你覺得這麽多臣子上奏,朕一定會答應,便無需你親自上奏了不成?”
伍天倫答道:“臣並無此意。”
“那愛卿你的想法是?”
伍天倫深吸了一口氣,說道:“臣以為,陛下是應該治白隙然的罪,但是,卻不能派人去將罪名落實。”
“此話怎講?”
“那白隙然,已然是昊天境界的修行者,實力並非是吾等可以比擬的。方才,諸位大臣也說了,白隙然憑借一己之力,先殺天狼王將鄭毅,後殺天獅王將顏狂,這說明,白隙然的實力已然在王將之上。試問,我大殷之中,還有誰能夠殺死白隙然呢?”
丞相楊尹鑫起身,瞪了伍天倫一眼:“伍大人,您這話的意思是,就因為白隙然實力強大,那麽他犯了國法,我們就不應該懲戒他嗎?”
伍天倫直視著楊尹鑫那火一樣的眼神,說道:“不是不應該懲戒他,而是沒有能力懲戒他。丞相大人,若是您有辦法對付白隙然,我斷然和你站在一邊,共同上奏陛下治白隙然的罪。”
楊尹鑫冷臉說道:“我朝可是有四大名將,被白隙然殺害了兩個,還有兩個。那日,白隙然與鄭大人的決鬥,你也看見了,白隙然隻是略勝一籌而已。所以,我斷定,隻要讓兩個王將聯手,定然能夠讓白隙然伏法!”
有臣子跪累了,於是起身附和道:“楊大人說得沒錯!更何況,王將的職責,不就是代替陛下,管理大殷之中的修行者嘛!如今,白隙然在我帝都洛印大開殺戒,王將理應出手,將其擊殺,以儆效尤!”
又有臣子跪累了,起身附和道:“是啊!況且,修行者在洛印城之中公然大開殺戒,如若不懲處,怎能彰顯陛下之威名、大殷之威名?”
吳進上前一步,爭辯道:“可是,諸位大人有沒有想過,現在天鷹王將秦通大人正在鎮守北漠,貿然將其調迴來,萬一寧國突然進犯我大殷,何人能夠出麵抵擋?”
伍天倫繼續說道:“再者,萬一天鷹王將秦通大人與天虎王將蘇黎大人都失手了,我大殷豈不是要麵臨無昊天境界之修行者可用的局麵?這對我大殷而言,是不小的損失。”
江時暗自點點頭。原來,他們是考慮到大殷全局,才沒有上奏陛下治白駒之罪的。盡管他們說的這些,江時昨夜都考慮到了,但是那都是江時私心包庇白駒的理由,而伍天倫與吳進,則是真心為大殷好。
楊尹鑫說道:“難不成,就因為我們朝廷畏懼了白隙然,便讓白隙然逍遙法外嗎?臣懇請陛下治白隙然之罪,至少,朝廷的態度,要讓天下人看到!”
聽到楊尹鑫說出這話,江時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還是要去做,我們要讓天下人看到我們的態度。
啊這……
江時撇撇嘴。
正常來說,這套理論適用於很多情況,例如,我考不上狀元,但是我要好好讀書,讓世人看到我身為學者的態度。但是,眼下這種情況,顯然不適用呀!
所謂君無戲言,隻要瑞昌皇帝下了這個旨,刑部、大理寺、甚至於禁軍,都必須得去搜捕白駒、甚至殺掉白駒。
若單單是搜捕還好,江時覺得,以白駒的實力,要避開搜捕,不是難事;怕就怕,白駒一個不留神,被他們傷到了要害。雖然白駒很強,但是他一定會留手,以白駒的性格,一定會刻意保留實力、不傷害到來搜捕之人的。到時候,難保白駒不會一不留神被他們傷害到要害。屆時,白駒“殺神印”再度爆發,又要生靈塗炭。
這個所謂的表明態度,是拿刑部、大理寺、乃至禁軍的命,在表明態度啊!
“別吵了!”瑞昌皇帝喝道,接著,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
瑞昌皇帝看向江時,他有些詫異,今日江時居然沒有主動出來為白駒辯護。
瑞昌皇帝開口問道:“江愛卿,對於此事,你怎麽看?”
瑞昌皇帝相信,江時一定不希望白駒有事,但是同時,江時對自己忠心耿耿,他一定會給出一個能夠解決眼下情況的方案。
江時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所謂‘眼見不一定為實’,根據微臣這些天的調查,此事,恐怕另有隱情。”
瑞昌皇帝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看著江時,急切地問道:“江愛卿,你快說,是什麽隱情。”
“陛下,微臣與眾人所說的殺人者白隙然,是結拜兄弟,微臣比任何人都知道他的為人,故而微臣以為,白隙然是斷然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
楊尹鑫冷笑了一聲:“江大人,你與那白隙然是結拜兄弟,自然會包庇他!”
伍天倫站了出來,替江時說話:“在天狼王將鄭毅大人與亂臣賊子王文甫爭權之時,江大人就於兩者之間明哲保身,由此可見江大人於玉壺之中的一片冰心。再者,江大人這些年對大殷的功績可謂是曆曆在目,陛下,臣擔保,即便是自己的結拜兄弟,江大人也沒有包庇之心。”
“你……”
楊尹鑫氣憤地看著伍天倫,他正欲出言辯駁,卻被瑞昌皇帝打斷了。
“行了!”瑞昌皇帝喝了一聲,示意楊尹鑫閉嘴。
楊尹鑫無奈,隻得退了迴去。
瑞昌皇帝看向了江時,示意他繼續說。
江時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根據微臣對白隙然的了解,他應該是不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的,故而微臣去調查了一下。陛下也知道,微臣是‘夢’天賦之修行者,微臣在白隙然所殺戮之地,感應到了遺留在精神世界中之幻術的痕跡。”
“幻術?”伍天倫想了想,說道,“江大人,莫非,白隙然中了誰的幻術不成?”
江時肯定道:“前些日子,‘天鷹十二騎’之暗刃大人與鋼拳大人護送秦漠將軍之妻來到洛印,他們告訴微臣,寧國之婭雪,已然來到了大殷,希望臣與白隙然做好準備。說來,此事也是臣的失手,雖然臣與白隙然已然做好了準備,可是沒想到,婭雪以顏大人之義女、白隙然之妻顏悅哀作為人質,來脅迫白隙然前來太和殿相見。”
瑞昌皇帝點點頭,說道:“在太和殿被毀以前,顏愛卿曾來找過朕,希望朕能夠取消第二日的早朝。而後來的事情,眾愛卿也知道了,由於這場殺戮,朕將後麵幾日的上朝全部取消了。根據顏大人所說,對方似乎有兩個昊天境界的修行者。”
“沒錯。”江時答道,“除了婭雪以外,還有一位名為屈子吟的修行者。顏大人隨白隙然前去營救顏悅哀之時,白隙然不慎中了婭雪的幻術,而顏大人,也被屈子吟所殺。”
“這不對吧。”楊尹鑫陰陽怪氣地說道,“從顏大人的屍體來看,他應該是死於淩嘯劍。”
江時解釋道:“那日白隙然與鄭大人決戰之時,在場之人都看到了,那淩嘯劍是屈子吟送給白隙然的,屈子吟會使用,又有什麽奇怪。”
楊尹鑫接著問道:“可是,那屈子吟既然想要殺害白隙然,為何又要幫助白隙然對付鄭大人呢?”
“屈子吟與婭雪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對付誰,而是為了釋放出‘社稷骰’之中的法力。臣猜想,三年前,‘群狼圍劍絕’之後,鄭大人從北漠迴到洛印的途中,劫走‘社稷骰’的人也是屈子吟。屈子吟調查到,解放‘社稷骰’之中的法力,需要白隙然的力量,故而才與婭雪謀劃了這麽一出。”
伍天倫上前說道:“陛下,江大人之言,令臣茅塞頓開。臣猜想,婭雪與屈子吟將‘社稷骰’之中的法力釋放出來之後,希望引得天下大亂,便控製白隙然在洛印城中大開殺戒。一來,這可是引發民憤,使得民間怨聲四起;二來,可以令我大殷朝廷自亂陣腳,屆時若是寧國進攻大殷,勝算便大了許多。”
吳進補充道:“伍大人說的有理。若是陛下真的治白隙然之罪,派遣天鷹王將秦通大人與天虎王將蘇黎大人前去追殺白隙然,那麽即便白隙然被殺了,二位王將也會元氣大傷。屆時,若是婭雪與屈子吟出現,秦通大人與蘇黎大人根本就毫無還手之力!”
聽了江時、伍天倫與吳進這麽一說,群臣議論紛紛,有不少臣子已經開始為白隙然說話了。
“是啊,這不能治白隙然的罪。若是真的治了白隙然的罪,這不是正中了那幫匈夷人的下懷,讓親者痛、仇者快了嘛!”
“白公子一向具有俠義心懷,是斷然不會犯下如此殺孽的!我記得,他路過幽州的時候,還救了吳太守一家呢。那時候,控製吳太守一家的,就是婭雪。”
“這個婭雪,還真是心懷叵測啊!”
“對了,我聽人說,白公子在實行殺戮的時候,全身布滿了黑色線條,那就是中了婭雪幻術的痕跡吧?”
“可是,中了幻術,外表應該是看不出來的才對啊!”
“那是普通幻術。婭雪可是昊天境界的修行者,她用來對付白公子的幻術,自然也要厲害一些。”
……
群臣七嘴八舌地說著,一時之間,風向竟然變了!
楊尹鑫的臉色,就不那麽好了。他可是當今丞相,群臣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今,那些跟隨他的臣子,被江時、伍天倫、吳進三言兩語就策反了,這讓他麵子上怎麽掛得住?
楊尹鑫咬牙瞪了江時、伍天倫與吳進一眼,心中暗道: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們為此付出代價!
江時再次上前一步,對瑞昌皇帝說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說。”隨著瑞昌皇帝話語的落定,群臣也識趣地閉上了嘴。
江時開口說道:“臣以為,陛下可以發布尋人啟事:‘洛印五虎’之‘才絕’白隙然,為寧國婭雪之幻術所操控,在洛印城之中大開殺戒,現已下落不明。若有人發現了白隙然,還望及時報官,莫要讓白隙然繼續為婭雪所操控。另外,陛下再對被殺害之百姓發放體恤金,彰顯陛下之仁德,以平民怨。”
“臣附議!”瑞昌皇帝還沒開口呢,伍天倫便搶先上前一步,表明態度。
“臣附議!”隨之,吳進也上前,表明態度。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接著,有不少的臣子都表明態度,其中不乏之前跟隨楊尹鑫請求治白隙然之罪的臣子。一時之間,隻有楊尹鑫以及他的那些親信,沒有喊出那聲“臣附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