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卜老爹睡在床上,親自看見地府勾牌,知道要去世了,即把兩個兒子、媳婦叫到跟前,都吩咐了幾句遺言,又把方才看見勾批的話說了,道:“快替我穿了送老的衣服,我立刻就要去了。”兩個兒子哭哭啼啼,忙取衣服來穿上。穿著衣服,他口裏自言自語道:“且喜我和我親家是一票。他是頭一個,我是末一個,他已是去得遠了,我要趕上他去。”說著,把身子一掙,一頭倒在枕頭上,兩個兒子都扯不住,忙看時,已沒了氣了。


    後事都是現成的,少不得修齋理七,報喪開吊,都是牛浦陪客。這牛浦也就有幾個念書的人和他相與,乘著人亂,也夾七夾八的來往。初時卜家也還覺得新色,後來見來的迴數多了,一個生意人家,隻見這些“之乎者也”的人來講呆話,覺得可厭,非止一日。


    那日,牛浦走到庵裏,庵門鎖著。開了門,隻見一張帖子掉在地下,上麵許多字,是從門縫裏送進來的。拾起一看,上麵寫道:


    小弟董瑛,在京師會試,於馮琢庵年兄處得讀大作,渴欲一晤,以得識荊。奉訪尊寓不值,不勝悵悵!明早幸駕少留片刻,以便趨教。


    至禱,至禱。


    看畢,知道是訪那個牛布衣的。但見帖子上有“渴欲識荊”的話,是不曾會過。“何不就認作牛布衣,和他相會?”又想道:“他說在京會試,定然是一位老爺。且叫他競到卜家來會我,嚇他一嚇卜家弟兄兩個,有何不可?”主意已定,即在庵裏取紙筆寫了一個帖子,說道:


    牛布衣近日館於舍親卜宅,尊客過問,可至浮橋南首大街卜家米店便是。


    寫畢,帶了出來,鎖好了門,貼在門上。迴家向卜誠、卜信說道:“明日有一位董老爺來拜,他就是要做官的人,我們不好輕慢。如今要借重大爺,明日早晨把客座裏收拾幹淨了,還要借重二爺,捧出兩杯茶來。這都是大家臉上有光輝的事,須幫襯一幫襯。”卜家弟兄兩個聽見有官來拜,也覺得喜出望外,一齊應諾了。


    第二日清早,卜誠起來,掃了客堂裏的地,把囤米的折子搬在窗外廊簷下,取六張椅子,對麵放著。叫渾家生起炭爐子,煨出一壺茶來,尋了一個捧盤,兩個茶杯,兩張茶匙,又剝了四個圓眼,一杯裏放兩個,伺候停當。直到早飯時候,一個青衣人手持紅帖,一路問了來,道:“這裏可有一位牛相公?董老爺來拜。”卜誠道:“在這裏。”接了帖,飛跑進來說。牛浦迎了出去,見轎子已落在門首。董孝廉下轎進來,頭戴紗帽,身穿淺藍色緞圓領,腳下粉底皂靴,三綹須,白淨麵皮,約有三十多歲光景。進來行了禮,分賓主坐下。董孝廉先開口道:“久仰大名,又讀佳作,想慕之極!隻疑先生老師宿學,原來還這般青年,更加可敬!”牛浦道:“晚生山鄙之人,胡亂筆墨,蒙老先生同馮琢翁過獎,抱愧實多。”董孝廉道:“不敢。”卜信捧出兩杯茶,從上麵走下來,送與董孝廉。董孝廉接了茶,牛浦也接了。卜信直挺挺站在堂屋中間。牛浦打了躬,向董孝廉道:“小價村野之人,不知禮體,老先生休要見笑。”董孝廉笑道:“先生世外高人,何必如此計論!”卜信聽見這話,頭膊子都飛紅了,接了茶盤,骨都著嘴進去。牛浦又問道:“老先生此番駕往何處?”董孝廉道:“弟已授職縣令,今發來應天候缺,行李尚在舟中。因渴欲一晤,故此兩次奉訪。今既已接教過,今晚即要開船赴蘇州去矣。”牛浦道:“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去?”董孝廉道:“先生,我們文章氣誼,何必拘這些俗情!弟此去若早得一地方,便可奉迎先生到署,早晚請教。”說罷,起身要去。牛浦攀留不住,說道:“晚生即刻就來船上奉送。”董孝廉道:“這倒也不敢勞了,隻怕弟一出去,船就要開,不得奉候。”當下打躬作別,牛浦送到門外,上轎去了。


    牛浦送了迴來,卜信氣得臉通紅,迎著他一頓數說道:“牛姑爺,我至不濟,也是你的舅丈人、長親!你叫我捧茶去,這是沒奈何,也罷了。怎麽當著董老爺臊我?這是那裏來的話!”牛浦道:“但凡官府來拜,規矩是該換三遍茶,你隻送了一遍,就不見了。我不說你也罷了,你還來問我這些話,這也可笑!”卜誠道:“姑爺,不是這樣說,雖則我家老二捧茶,不該從上頭往下走,你也不該就在董老爺跟前灑出來!不惹的董老爺笑?”牛浦道:“董老爺看見了你這兩個灰撲撲的人,也就夠笑的了,何必要等你捧茶走錯了才笑!”卜信道:“我們生意人家,也不要這老爺們來走動!沒有借了多光,反惹他笑了去?”牛浦道:“不是我說一個大膽的話,若不是我在你家,你家就一二百年也不得有個老爺走進這屋裏來。”卜誠道:“沒的扯淡!就算你相與老爺,你到底不是個老爺!”牛浦道:“憑你向那個說去!還是坐著同老爺打躬作揖的好,還是捧茶給老爺吃,走錯路,惹老爺笑的好?”卜信道:“不要惡心,我家也不希罕這樣老爺!”牛浦道:“不希罕麽?明日向董老爺說,拿帖子送到蕪湖縣,先打一頓板子!”兩個人一齊叫道:“反了,反了!外甥女婿要送舅丈人去打板子!是我家養活你這年把的不是了?就和他到縣裏去講講,看是打那個的板子!”牛浦道:“那個怕你?就和你去!”


    當下兩人把牛浦扯著,扯到縣門口。知縣才發二梆,不曾坐堂。三人站在影壁前,恰好遇著郭鐵筆走來,問其所以。卜誠道:“郭先生,自古‘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是我們養他的不是了!”郭鐵筆也著實說牛浦的不是,道:“尊卑長幼,自然之理。這話卻行不得!但至親間見官,也不雅相。”當下扯到茶館裏,叫牛浦斟了杯茶坐下。卜誠道:“牛姑爺,倒也不是這樣說。如今我家老爹去世,家裏人口多,我弟兄兩個,招攬不來,難得當著郭先生在此,我們把這話說一說。外甥女少不的是我們養著,牛姑爺也該自己做出一個主意來,隻管不尷不尬住著,也不是事。”牛浦道:“你為這話麽?這話倒容易。我從今日就搬了行李出來,自己過日,不纏擾你們就是了。”當下吃完茶,勸開這一場鬧,三人又謝郭鐵筆。郭鐵筆別過去了。卜誠、卜信迴家。


    牛浦賭氣,來家拿了一床被,搬在庵裏來住。沒的吃用,把老和尚的鐃鈸叮當都當了。閑著無事,去望望郭鐵筆。鐵筆不在店裏,櫃上有人家寄的一部新《縉紳》賣。牛浦揭開一看,看見淮安府安東縣新補的知縣董瑛,字彥芳,浙江仁和人。說道:“是了!我何不尋他去?”忙走到庵裏,卷了被褥,又把和尚的一座香爐、一架磬拿去當了二兩多銀子,也不到卜家告說,竟搭了江船。恰好遇順風,一日一夜就到了南京燕子磯。要搭揚州船。來到一個飯店裏,店主人說道:“今日頭船已經開了,沒有船,隻好住一夜,明日午後上船。”牛浦放下行李,走出店門,見江沿上係著一隻大船,問店主人道:“這隻船可開的?”店主人笑道:“這隻船你怎上的起?要等個大老官來包了才走哩!”說罷,走了進來。走堂的拿了一雙筷子,兩個小菜碟,又是一碟臘豬頭肉,一碟子蘆蒿炒豆腐幹,一碗湯,一大碗飯,一齊搬上來。牛浦問:“這菜和飯是怎算?”走堂的道;“飯是二厘一碗,葷菜一分,素的一半。”牛浦把這菜和飯都吃了,又走出店門,隻見江沿上歇著一乘轎,三擔行李,四個長隨。那轎裏走出一個人來,頭戴方巾,身穿沉香色夾綢直裰,粉底皂靴,手拿白紙扇,花白胡須,約有五十多歲光景,一雙刺蝟眼,兩個鸛骨腮。那人走出轎來,吩咐船家道:“我是要到揚州鹽院太老爺那裏去說話的,你們小心伺候,我到揚州,另外賞你。若有一些怠慢,就拿帖子送在江都縣重處。”船家唯唯連聲,搭扶手,請上了船。船家都幫著搬行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儒林外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吳敬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吳敬梓並收藏儒林外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