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襲的馬賊並未在遠處看清朝廷大軍的陣仗,塔骨部落的安置地本就是由先輩所選的略高出草原的平地,加上一代代人的夯實加厚,也算是居高臨下了。
這種樸實的智慧草原上的部落從來都不會缺少,或許在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這點小聰明並不能改變危局,但在實力相當或是我強敵弱的時候,這就是一手致命的殺招。
兩萬人的大軍在馬賊奔襲到可見距離之前沒有任何聲響,不同於塔骨部落的散兵遊勇,這是一群真正的戰士。麵對紅曲部的圍攻齊乘風敢大膽衝陣,但麵對這樣一支百戰之師,齊乘風看不到任何可能全身而退的希望。
草原的夜晚本是伴隨著無數蟲鳴的,但在那些踏草而來的洶湧馬賊麵前,這些機敏的小家夥早早就止了聲息。夜色下看不清馬賊的數量幾何,從一眼望不到邊的馬群來看,這夥馬賊的人數看起來甚至還要比結陣而守的朝廷大軍更加龐大。
這當然是一種錯覺,馬賊的人數雖然遠不止白天來的紅曲部,但加起來也就隻有八九千人,算上馬匹人馬總和也不會超過朝廷大軍。隻是因為人馬之間的間隔遠比結陣的朝廷大軍分散,再加上漫天揚起的沙塵和大地的震動,這才帶來了這種敵眾我寡的感覺。
換做平常兵丁,麵對這份威勢,至少也會有一些不安,但這些訓練有素的邊軍都是真正的殺伐之士,除了握緊手中兵刃,沒有一人將這群馬賊放在眼裏。
和北地巨盜看待那些草原部落一樣,朝廷的大軍也從未將這些烏合之眾看在眼裏。除了狼狽逃竄和龜縮不出,這些隻會欺軟怕硬的馬賊,從來就談不上什麽戰鬥力。
馬賊們奔襲的速度很快,座下戰馬更是被玩命的驅使著,趁著夜色突襲的想法效果如何,就要看第一波接戰帶來的威懾力。白天紅曲部留下的外牆豁口就是最好的突進方向,而再多的帳篷也抵擋不住八千馬賊的衝陣,隻要打散了士氣,幾個零散的高手是成不了氣候的。
想法雖好,但塔骨部落之外那片黑壓壓的人群卻讓領頭的馬賊心中略有不安。在塔骨部落外牆的陰影之下,這些人的身影顯得有些模糊黯淡,根本看不出什麽細節來。但即便如此,滿滿當當的結陣,也和白日裏逃迴來的紅曲部敗兵所說相差極大!
這就是所謂的戰力不過千人的塔骨部落青壯?難不成這是把塔骨部落的所有族人都拉出來,準備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真要是這樣,就要考慮一下是否還有必要衝入塔骨部落了,能在外圍全殲對方有生力量,可要比騎著馬破陣強得多。
然而這份臆想在靠近到一裏之地時變成了無邊的恐慌,驟然升起的火光在塔骨部落外牆之上四處蔓延,一個個舉著火把的塔骨族人就在那上麵死死的看著來襲的馬賊!
一群草原部落的土著自然不會讓這些自視甚高的馬賊感到什麽不妥,可那些在火光照耀下閃動著金屬光澤的甲胄,和那些甲胄之下冰冷的殺伐目光,卻讓所有的馬賊瞬間就慌了神。
不單隻是朝廷大軍對陣馬賊的不敗戰績使得他們驚慌失措,這些大統領麾下的馬賊原本就有大半都是在中原作惡後走投無路才投奔而來的賊人或是那些人的後代。對朝廷的畏懼和忌憚,本就是根植在這些人心中的刺!見不到摸不著的時候,這根刺會讓他們麵對同伴侃侃而談或是耀武揚威,揚言自己隻是為了暫避鋒芒的更是常態。但等這根刺真的擺在麵前且將要刺入血肉的時候,那種畏懼和恐慌就瞬間占據了大腦。
不是所有人都對朝廷的軍隊畏之如虎,但這支類似騎兵的馬賊陣勢,卻容不得任何的畏懼!衝鋒起來的騎兵威力極強,就算這支訓練有素的朝廷大軍,在應對起來時也會在第一輪的接戰中損失不小。但這一切卻都在馬賊們自亂陣腳之後化為了泡影,隨後的戰局也成了一場屠殺。
沒有那麽多的陰謀算計,也沒有那麽多的意外發生。失了衝擊力的馬賊,在一部分人想要抽身而退的時候就徹底的亂了。連一次完整的衝擊都沒能完成,這群在慌亂中隻想著活命的馬賊,就在人仰馬翻中結束了突襲。
這樣的良機,若是還不能抓住,那位統帥兩萬兵馬的將軍就真成了酒囊飯袋了!沒有多餘的言語,一句斬賊者賞十金,俘獲馬匹財物無需充公的允諾,就讓這些結陣以待的戰士瞬間紅了眼睛。
十金的封賞算不上太多,比起真正的戰場上動輒數十金的封賞,和將官額外的功勳來說,這群馬賊的價值實在有些低了。但和那樣的戰場相比,這些馬賊的反抗無疑就和草原上的綿羊一樣軟弱無力。隻要伸出手去就能撿到金子,這樣的買賣可不多見。
這場追殺沒有終止,甚至也見不到一個活口。斬賊者賞十金這句話就足夠兵勇們爭先恐後了,抓活口這筆賬就不好算了!更何況朝廷對馬賊的容忍度一向極低,還從未聽說有什麽馬賊俘虜,費心費力的忙活下來指不定就會吃力不討好,倒不如先得了實惠再說。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止一個兩個,於是原本一些原地受降的兵勇,在看到同伴們繼續追殺的表現之後,都很快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殺俘可不是個好名聲,但對朝廷來說,消滅北地巨盜才是真正的目的,這一點斷絕後路的舉動,也算不得什麽。
八千餘馬賊最終能夠逃脫生天的寥寥無幾,戰陣最前的步卒雖然吃了第一波甜頭,但這波封賞的大頭卻還要數兩翼早已蓄勢待發的騎兵。追上一群心膽俱裂的馬賊不是什麽難事,若不是這群馬賊都是四散逃離的,這場追擊戰還會結束的更快。
不用擔心馬賊會有伏兵,這群烏合之眾就算真有埋伏,慌亂逃竄的馬賊也隻會將伏兵的陣腳徹底打亂。那樣一來對這些即使追殺也注意結成小隊的精銳騎兵來說,也隻是又一群送上門來的肥肉!
不到十萬金的封賞,這就是這場大戰朝廷唯一的損耗!兩萬大軍無一人傷亡,這樣誇張的戰果足以讓人瞠目結舌。這樣大的動作自然瞞不過草原上的這些部落,更何況齊廷昭本來也沒打算掩藏這一點。
隨軍的官員留在了塔骨部落,這些臨時抽調出來的邊遠小吏不需要多強的能力,隻要能代表朝廷收攏這些部落的心思即可。沒有任何停留,齊乘風等人跟隨齊廷昭和大軍的步伐,在羅紅蘇的帶領下前往了下一個草原部落。
調軍的手令再一次的被齊廷昭簽發了下來,柳逸飛和王府護衛又一次的縱馬去往了南方。從塔骨部落取得的戰果,讓齊廷昭信心大振,也有了繼續征召軍馬的底氣。
短短三天時間,大軍幾乎是在草原之上橫掃而過,所過之處的草原部落也全部望風而降。麵對滿載馬賊戰利品和血氣的朝廷大軍,沒有任何一個部落敢於說出拒絕的話語,而留下來的朝廷小吏也會讓任何陽奉陰違和牆頭草的舉動化為泡影。
和百年前的忌憚不同,北地巨盜們人心所向的年代早已不在,對付那些心懷不軌的部分原住民,殺戮不再是一個無法下達的抉擇。法不責眾的道理有時候是不言自明的,但局勢卻不是一成不變的。
前三天的秋毫不犯,似乎讓一些心有不甘的人起了想法。朝廷大軍的過境,讓這些心有怨懟的人起了試探的心思。暴斃而亡的邊遠小吏身上,看不出什麽人為的因素,但這並不是齊廷昭選擇坐視不理的原因。
朝廷大軍仍在草原上開拔,一些來不及逃離的馬賊被大軍輕易的撕成碎片,然後在路過的部落中安排下了隨軍的小吏。但除此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麽對於部落歸順後的安排,隻有一句北地巨盜即將覆滅靜候佳音的安慰!
這樣的舉動持續了半個月,靠近蒙遼州和冀晉州邊界的所有草原部落都選擇了徹底歸順。蘿卜加大棒的舉措正適合在這個時候使用,至少從表麵上來說看起來效果不錯。
半個月的受降之旅終於迎來了短暫的休憩,或許也因為正在不斷變強的馬賊反抗。這支兩萬人的軍隊並不能完全左右草原局勢,至少北地巨盜麵對這支軍隊仍有一戰之力!不同於結陣之戰,所有的北地巨盜幾乎都可以算作輕騎兵。雖說在衝擊力方麵不如朝廷的騎兵,但在草原上的真實戰力也不能小覷。
至少在同樣人馬下的交鋒,朝廷所占的優勢並不算大,草原的遼闊使得追擊戰極難展開。除非再次遇到先前大軍提前設伏的情況,否則想靠兩萬大軍解決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
齊廷昭不會天真的以為兩萬大軍就能無所不能,所以請求援軍的手令早已發出。這一次和前次不同,超出預設的軍馬需要朝堂上的決議,所以大軍的動作還來得更晚一些。
不過齊廷昭並不在意這支援軍什麽時候到來,晚一點或許更好也說不定。畢竟援軍不像齊廷昭率領的這支大軍一樣,能夠輕易分辨草原上這些部落的善意或是敵意,很容易被那些暗地裏支持馬賊的部落蠱惑,所以齊廷昭的手書裏特意留下來一個指令。
小吏生則部落生,小吏亡則部落亡!
這種樸實的智慧草原上的部落從來都不會缺少,或許在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這點小聰明並不能改變危局,但在實力相當或是我強敵弱的時候,這就是一手致命的殺招。
兩萬人的大軍在馬賊奔襲到可見距離之前沒有任何聲響,不同於塔骨部落的散兵遊勇,這是一群真正的戰士。麵對紅曲部的圍攻齊乘風敢大膽衝陣,但麵對這樣一支百戰之師,齊乘風看不到任何可能全身而退的希望。
草原的夜晚本是伴隨著無數蟲鳴的,但在那些踏草而來的洶湧馬賊麵前,這些機敏的小家夥早早就止了聲息。夜色下看不清馬賊的數量幾何,從一眼望不到邊的馬群來看,這夥馬賊的人數看起來甚至還要比結陣而守的朝廷大軍更加龐大。
這當然是一種錯覺,馬賊的人數雖然遠不止白天來的紅曲部,但加起來也就隻有八九千人,算上馬匹人馬總和也不會超過朝廷大軍。隻是因為人馬之間的間隔遠比結陣的朝廷大軍分散,再加上漫天揚起的沙塵和大地的震動,這才帶來了這種敵眾我寡的感覺。
換做平常兵丁,麵對這份威勢,至少也會有一些不安,但這些訓練有素的邊軍都是真正的殺伐之士,除了握緊手中兵刃,沒有一人將這群馬賊放在眼裏。
和北地巨盜看待那些草原部落一樣,朝廷的大軍也從未將這些烏合之眾看在眼裏。除了狼狽逃竄和龜縮不出,這些隻會欺軟怕硬的馬賊,從來就談不上什麽戰鬥力。
馬賊們奔襲的速度很快,座下戰馬更是被玩命的驅使著,趁著夜色突襲的想法效果如何,就要看第一波接戰帶來的威懾力。白天紅曲部留下的外牆豁口就是最好的突進方向,而再多的帳篷也抵擋不住八千馬賊的衝陣,隻要打散了士氣,幾個零散的高手是成不了氣候的。
想法雖好,但塔骨部落之外那片黑壓壓的人群卻讓領頭的馬賊心中略有不安。在塔骨部落外牆的陰影之下,這些人的身影顯得有些模糊黯淡,根本看不出什麽細節來。但即便如此,滿滿當當的結陣,也和白日裏逃迴來的紅曲部敗兵所說相差極大!
這就是所謂的戰力不過千人的塔骨部落青壯?難不成這是把塔骨部落的所有族人都拉出來,準備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真要是這樣,就要考慮一下是否還有必要衝入塔骨部落了,能在外圍全殲對方有生力量,可要比騎著馬破陣強得多。
然而這份臆想在靠近到一裏之地時變成了無邊的恐慌,驟然升起的火光在塔骨部落外牆之上四處蔓延,一個個舉著火把的塔骨族人就在那上麵死死的看著來襲的馬賊!
一群草原部落的土著自然不會讓這些自視甚高的馬賊感到什麽不妥,可那些在火光照耀下閃動著金屬光澤的甲胄,和那些甲胄之下冰冷的殺伐目光,卻讓所有的馬賊瞬間就慌了神。
不單隻是朝廷大軍對陣馬賊的不敗戰績使得他們驚慌失措,這些大統領麾下的馬賊原本就有大半都是在中原作惡後走投無路才投奔而來的賊人或是那些人的後代。對朝廷的畏懼和忌憚,本就是根植在這些人心中的刺!見不到摸不著的時候,這根刺會讓他們麵對同伴侃侃而談或是耀武揚威,揚言自己隻是為了暫避鋒芒的更是常態。但等這根刺真的擺在麵前且將要刺入血肉的時候,那種畏懼和恐慌就瞬間占據了大腦。
不是所有人都對朝廷的軍隊畏之如虎,但這支類似騎兵的馬賊陣勢,卻容不得任何的畏懼!衝鋒起來的騎兵威力極強,就算這支訓練有素的朝廷大軍,在應對起來時也會在第一輪的接戰中損失不小。但這一切卻都在馬賊們自亂陣腳之後化為了泡影,隨後的戰局也成了一場屠殺。
沒有那麽多的陰謀算計,也沒有那麽多的意外發生。失了衝擊力的馬賊,在一部分人想要抽身而退的時候就徹底的亂了。連一次完整的衝擊都沒能完成,這群在慌亂中隻想著活命的馬賊,就在人仰馬翻中結束了突襲。
這樣的良機,若是還不能抓住,那位統帥兩萬兵馬的將軍就真成了酒囊飯袋了!沒有多餘的言語,一句斬賊者賞十金,俘獲馬匹財物無需充公的允諾,就讓這些結陣以待的戰士瞬間紅了眼睛。
十金的封賞算不上太多,比起真正的戰場上動輒數十金的封賞,和將官額外的功勳來說,這群馬賊的價值實在有些低了。但和那樣的戰場相比,這些馬賊的反抗無疑就和草原上的綿羊一樣軟弱無力。隻要伸出手去就能撿到金子,這樣的買賣可不多見。
這場追殺沒有終止,甚至也見不到一個活口。斬賊者賞十金這句話就足夠兵勇們爭先恐後了,抓活口這筆賬就不好算了!更何況朝廷對馬賊的容忍度一向極低,還從未聽說有什麽馬賊俘虜,費心費力的忙活下來指不定就會吃力不討好,倒不如先得了實惠再說。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止一個兩個,於是原本一些原地受降的兵勇,在看到同伴們繼續追殺的表現之後,都很快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殺俘可不是個好名聲,但對朝廷來說,消滅北地巨盜才是真正的目的,這一點斷絕後路的舉動,也算不得什麽。
八千餘馬賊最終能夠逃脫生天的寥寥無幾,戰陣最前的步卒雖然吃了第一波甜頭,但這波封賞的大頭卻還要數兩翼早已蓄勢待發的騎兵。追上一群心膽俱裂的馬賊不是什麽難事,若不是這群馬賊都是四散逃離的,這場追擊戰還會結束的更快。
不用擔心馬賊會有伏兵,這群烏合之眾就算真有埋伏,慌亂逃竄的馬賊也隻會將伏兵的陣腳徹底打亂。那樣一來對這些即使追殺也注意結成小隊的精銳騎兵來說,也隻是又一群送上門來的肥肉!
不到十萬金的封賞,這就是這場大戰朝廷唯一的損耗!兩萬大軍無一人傷亡,這樣誇張的戰果足以讓人瞠目結舌。這樣大的動作自然瞞不過草原上的這些部落,更何況齊廷昭本來也沒打算掩藏這一點。
隨軍的官員留在了塔骨部落,這些臨時抽調出來的邊遠小吏不需要多強的能力,隻要能代表朝廷收攏這些部落的心思即可。沒有任何停留,齊乘風等人跟隨齊廷昭和大軍的步伐,在羅紅蘇的帶領下前往了下一個草原部落。
調軍的手令再一次的被齊廷昭簽發了下來,柳逸飛和王府護衛又一次的縱馬去往了南方。從塔骨部落取得的戰果,讓齊廷昭信心大振,也有了繼續征召軍馬的底氣。
短短三天時間,大軍幾乎是在草原之上橫掃而過,所過之處的草原部落也全部望風而降。麵對滿載馬賊戰利品和血氣的朝廷大軍,沒有任何一個部落敢於說出拒絕的話語,而留下來的朝廷小吏也會讓任何陽奉陰違和牆頭草的舉動化為泡影。
和百年前的忌憚不同,北地巨盜們人心所向的年代早已不在,對付那些心懷不軌的部分原住民,殺戮不再是一個無法下達的抉擇。法不責眾的道理有時候是不言自明的,但局勢卻不是一成不變的。
前三天的秋毫不犯,似乎讓一些心有不甘的人起了想法。朝廷大軍的過境,讓這些心有怨懟的人起了試探的心思。暴斃而亡的邊遠小吏身上,看不出什麽人為的因素,但這並不是齊廷昭選擇坐視不理的原因。
朝廷大軍仍在草原上開拔,一些來不及逃離的馬賊被大軍輕易的撕成碎片,然後在路過的部落中安排下了隨軍的小吏。但除此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麽對於部落歸順後的安排,隻有一句北地巨盜即將覆滅靜候佳音的安慰!
這樣的舉動持續了半個月,靠近蒙遼州和冀晉州邊界的所有草原部落都選擇了徹底歸順。蘿卜加大棒的舉措正適合在這個時候使用,至少從表麵上來說看起來效果不錯。
半個月的受降之旅終於迎來了短暫的休憩,或許也因為正在不斷變強的馬賊反抗。這支兩萬人的軍隊並不能完全左右草原局勢,至少北地巨盜麵對這支軍隊仍有一戰之力!不同於結陣之戰,所有的北地巨盜幾乎都可以算作輕騎兵。雖說在衝擊力方麵不如朝廷的騎兵,但在草原上的真實戰力也不能小覷。
至少在同樣人馬下的交鋒,朝廷所占的優勢並不算大,草原的遼闊使得追擊戰極難展開。除非再次遇到先前大軍提前設伏的情況,否則想靠兩萬大軍解決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
齊廷昭不會天真的以為兩萬大軍就能無所不能,所以請求援軍的手令早已發出。這一次和前次不同,超出預設的軍馬需要朝堂上的決議,所以大軍的動作還來得更晚一些。
不過齊廷昭並不在意這支援軍什麽時候到來,晚一點或許更好也說不定。畢竟援軍不像齊廷昭率領的這支大軍一樣,能夠輕易分辨草原上這些部落的善意或是敵意,很容易被那些暗地裏支持馬賊的部落蠱惑,所以齊廷昭的手書裏特意留下來一個指令。
小吏生則部落生,小吏亡則部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