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的目標定下來了,接下來自然就該出發前往北地了。齊乘風的分析很有道理,因為就在出行前準備帶上那四個被生擒的北地俘虜時,一個意外的消息傳到了齊廷昭這裏。


    天牢中那五個被嚴加看管的俘虜竟然盡數死亡,而死因則是入口的飯菜!原本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五個囚犯都是單獨安置的,而他們的飯菜雖然是由一人所製,但無論是製作過程還是送達過程全都有每日輪班的禁衛監督,想要動手腳簡直是難於登天。


    然而意外還是出現了,再堅固的銅牆鐵壁,內部的突破也是防不勝防的。製作餐食的廚子沒什麽問題,無論是食材的采買還是製作過程都沒有一點不妥,而負責運送餐食和負責在喂食前試毒的禁衛,卻在事發之後被人發現已經雙雙自盡。


    如此明顯的畏罪自殺,實在不難反推事情的經過,可這些禁衛究竟是如何被人收買的,卻至今都沒有調查清楚。不過從這次滅口的手法和行事之果決可以看出,在齊廷昭帶人審訊這些犯人之前,對方就有滅口的能力,可卻不知因為什麽緣故一直沒有動手。


    按照常理推測,不動手的原因無外乎是相信被俘者不會供認出什麽不利的供詞,並且拉攏禁衛的代價十分昂貴,不到萬不得已不願輕易浪費。而現在之所以動手,大體上應該可以歸類於幾人之前的招供行為,但下手的人到底是哪一方,就不大好說了。


    原則上來講,三秦州章家做這件事的可能性更大。之前皇宮遇襲的前後準備工作中,對方也展現過這種手段,雖然拿不出證據證明對方和那些賄賂者有關,但眾人卻能從諸多的線索中確定這一點。而且不單是因為對方有這個能力,同時也是因為章家確實有這個滅口的必要。


    一個招認出章家的俘虜身上,朝廷可以做的文章實在太多!但若這個俘虜是個死人的話,可以做的文章就不剩多少了。死無對證的情況下,朝廷也拿章家一點辦法都沒有,想要顧全大局,就隻能當這個人不存在。


    不過聽過齊乘風的分析之後,北地巨盜其實也同樣擁有不小的動機。在決定出發北地之前,齊廷昭就命人將朝廷這些年收集的關於北地三十六巨盜的情報全都整理後送到了王府,而情況確如百裏遙先前所說的那樣,北地三十六巨盜的高層之中出現了很大的分歧。


    問題的關鍵點其實很簡單,都是利益!北地三十六巨盜一開始就是由兩個不同的團體構成的,一開始康國後裔勢大,接納那些無處安身的盜匪也隻是為了利用對方壯大己身。可到了後來,康國後裔的人數開始慢慢和那些外來者的差距越來越少,不甘心隻充當炮灰的外來者,自然也開始要求提升自己的權益。


    逃難到北地一開始確實是因為走投無路,但這些在中原地區混不下去的人,可都不是什麽善男信女。知恩圖報的念頭從未在他們的腦海中存在過片刻,時間一長骨子裏的貪念自然就壓製不住了。


    不過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這些各自為戰的外來者,還遠遠不是當時團結一致的康國後裔的對手。雖說如願得到了一定的權利,但卻也僅限於一些權利較小的職司。


    有了權利,這些外來者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權,不甘心於隻洗劫外來的商隊,這些外來者把目光盯上了那些北地三十六巨盜之外的康國後裔和蒙遼州原住民。這種短淺的目光和自毀長城的作為,自然不能明目張膽的做,但即便事情敗露,也有補救的措施。


    財帛動人心,總有一些利欲熏心的康國後裔,即便知道這些外來者的所作所為,但看在那些對方獻上來的珠寶之後,也對這種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些過於極端的康國後裔,還將這種行為視為理所當然。在他們看來,北地三十六巨盜這個組織就是複興康國的希望,而不將全幅身家和性命都投入到複興康國的希望中的人,本就是些貪生怕死之輩,遭受些剝削也是應該的。


    後來朝廷之所以減少了對北地三十六巨盜的打壓,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那些短視的舉動,總歸會將北地三十六巨盜們最大的底牌葬送,而脫離了北地原住民的包庇,這些所謂的巨盜,也無非就是一群形同散沙的響馬罷了!


    就這樣,北地三十六巨盜在朝廷的刻意無視中,一代代的經營發展著,但其勢力卻始終沒有壯大。一方麵有朝廷的節製,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征兵的途徑受限。


    這個世界上沒有密不透風的牆,紙也是沒辦法包得住火的。哪怕那些外來者的所作所為再怎麽自以為隱蔽,蒙遼州數的過來的勢力也就北地三十六巨盜一家。一開始將惡行栽贓在朝廷身上,這些康國的後裔還勉強能夠接受,但時間一長這種行為無異於掩耳盜鈴。


    得到了這樣的待遇,那些心如死灰的康國後裔們,自然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再把北地三十六巨盜當做複國的希望。雖然由於朝廷的刻意無視,這些康國後裔對朝廷也沒什麽好感,但兩不相幫的人卻越來越多。


    連出手相助都得不到的北地三十六巨盜,自然更得不到投身其中的新兵。除了少的可憐的一些暴徒,剩下的兵員就隻能靠劫掠和自己繁衍後代了。這樣一來,外來者的比例更是不斷上升,因為康國後裔們為了血脈純淨,隻準許在族群內結合,此消彼長之下,如今的北地三十六巨盜,倒有大半都是當初的外來者的後人。


    權利的爭鬥是從十幾年前就開始的,朝廷對此也樂見其成。人數占據全麵優勢的外來者與權利占據全麵優勢的康國後裔,這是一場無論誰贏都會兩敗俱傷的爭鬥。


    這場爭鬥最終以雙方的妥協告終,不過從結果上來看,取得了相等權利的外來者們,無疑是這場爭鬥的勝利者。無論是朝廷還是北地三十六巨盜的這些人,都知道這次的妥協隻是一個無奈之舉,而下一次的爭鬥,卻幾乎已經是注定的了。


    不過三方都需要為此而等待時機,所以短時間內都沒有了新的動作!朝廷自然是在等一個更好出手的時機,想要將其一擊覆滅。而外來者們則是為了消化收獲,為下一次的爭鬥做準備。這樣的爭取他們已經有過多次,每一次的結果都得償所願,短暫的妥協為的是下次更強的爆發。


    康國後裔們知道處境不妙,但一時半會兒也拿不出什麽解決辦法,也唯有在擔憂和祈禱對方見好就收中無奈收場。暗地裏的小動作不斷,但始終沒有什麽好收獲,也隻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些關於北地三十六巨盜的情報十分難得,據說朝廷曾多次派遣人手潛入敵方臥底,可如今仍舊能活得好好的,卻渺渺無幾。這些情報對於他們之後的行動助益不小,同時也給他們提了個醒。


    康國後裔們的手段十分古舊,但相對來說那些逃難而去的外來者們可都不是善茬。如果把對手當成是迂腐封閉的土著,那可是要吃大虧的。


    俘虜被投毒的事情朝廷並不準備就此罷休,一幹和此事稍有幹係的禁衛和獄卒,全都被相關的職司部門分開審查。這樣的事情可一不可再,否則朝廷的威嚴就會一塌塗地。而且禁衛可不單單隻是普通兵卒,其中有不少都要負責皇宮大內的駐守,若是這些人都頻繁出現問題,天子的安危也將難得保障。


    當然,目前這些後續的處理,已經暫時和齊乘風等人無關了。齊廷昭在命人取來情報之後,就開始著手前往北地的相關事宜,一行人此時早已騎馬踏上了前往北地的路。


    紫荊城位於冀晉州的腹地,距離蒙遼州雖說算不上多遠,但這一路地勢都是不斷拔高的,行起路來可沒有在中原地區時那麽方便。而且時至八月中旬,毒辣的日光曬在身上如同火燒一般,眾人雖然輕裝簡從,但一天中能舒適趕路的時間,卻著實不多。


    “都走了三天了,還沒出冀晉州的範圍,我們這樣行動會不會太謹慎些了?”顏凡騎在馬上,對身旁的公孫衍問道。


    “倒不光是為了謹慎,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嘛!大家這是第一次合作,對彼此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不趁著這段時間了解磨合,到了需要動手的時候就不好安排了。不說齊廷昭手下的那些高手,就是我們幾個的身手和奪劍大會之前相比也都有進步。若是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真碰上麻煩,我們也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戰,那樣合作的意義就蕩然無存了。”


    公孫衍對顏凡的態度不錯,或許是也從他身上看到了一些齊乘風的影子,所以對於顏凡問出的諸多問題,他也都願意耐心解釋。


    顏凡在聽完公孫衍的話後,也是若有所思。說起來他們這一行人其實規模也不算太大,除了他們五個人之外,就剩齊廷昭府中的八個高手和柳逸飛了。加起來隻有十四個人的隊伍,連一些大門大派派出來搜索的弟子數量都不到,所以倒也不怎麽惹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舞陽劍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月妖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月妖魔並收藏舞陽劍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