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嶽一凡整個人身上的氣勢竟然再次暴漲,連帶著他手上握著的長劍,也在一息之後多了些難以言喻的變化!
劍意!齊乘風立刻就醒悟到嶽一凡的變化是從何而來,也知道傳聞中說的恐怕都是真的。嶽一凡在敗給公孫衍之後,看來確實是痛定思痛,這才能有這般巨大的收獲!
不過若是以為光憑這些就能贏下自己,也隻能說嶽一凡從一開始就打錯了主意!他們兩人之間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絕不是靠著劍意就能扭轉兩人的強弱之勢的,若是嶽一凡還不能擺正自己的心態,恐怕他輸的會比他自己想的還要慘!
目前齊乘風所使用出的實力,其實還達不到他和公孫衍切磋時使用的實力!所以在嶽一凡使出劍意之後,齊乘風也沒有動用劍意的打算。一來確實也還沒到要用劍意的時候,二來也是驚之劍意似乎也有些不妥之處!
私下裏齊乘風也曾經嚐試過發揮驚之劍意的全部效用,可每十次激發,能有一次進入到忘我境界,就算運氣不錯了!沒錯,齊乘風給那種完全掌握驚之劍意的狀態,取名為忘我!
在這種狀態之下,齊乘風的整體實力會得到極大的加強,甚至會遠遠超出他的最佳狀態!但在這種狀態之下,齊乘風的意識會遊離一些負麵狀態,導致其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身體及意誌,部分行為會被本能取代。
在這種情況之下齊乘風本身的意識會變得略微模糊,持續時間越長對身體的操控能力也就越差,直到完全失去意識為止!所以這一個壓箱底的絕招,對齊乘風而言是有使用時間限製的,因為他完全無法預料自己完全失去意識之後會發生什麽!
由於每次試驗忘我境界的時候,齊乘風都是獨自摸索,所以有些身體上的細節變化他並沒有注意到。在進入忘我境界之後,齊乘風的瞳仁會微微變紅,而且這種紅色,會隨著齊乘風使用的次數和時間逐漸變濃!
這一點,目前沒有任何人知道,就連那些領悟過驚之劍意的青蓮劍宗前人也並未對此留下隻言片語,其中福禍也隻有到時候才會顯露出來了!
齊乘風腦海裏思緒電閃,很快又將注意力放到了眼前的嶽一凡身上!憑心而論,嶽一凡的實力在這次奪劍大會的參會者中也算不錯了。起碼按照三長老錢伯玉的說法,這次參加奪劍大會的人中,能夠領悟劍意的絕對不超過三十人!
照這樣子計算,嶽一凡的實力至少也能排入前三十了!當然,領悟劍意也不代表著實力就能超過他人,但在奪劍大會的年齡限製之下,此刻能領悟劍意的人,實力絕對會遠勝旁人!
嶽一凡所領悟的劍意,無疑是從華山劍法中延伸出來的。那股奇險刁鑽的感覺,配合著華山劍法的精妙劍招,可以說的上是相輔相成交相輝映了!
原本平平無奇的劍招,在嶽一凡劍意的加持下,一招一式都帶著難以形容的狠辣,逼的齊乘風不得不連連招架躲避!
其實在劍·八千式的光芒掩蓋下,齊乘風的輕功修為一直被人下意識的給忽略掉了。但此刻為了隱藏真正的實力,齊乘風所展現出的這一身高明身法,也讓那些對他早有關注的人在此刻再次大吃一驚!
要知道齊乘風師承羽殤,又一直得到太上大長老李小帆這種絕世劍客的指點,所有劍客所需具備的條件,他又怎麽可能忽略掉呢?除了劍招劍意之外,一個劍客賴以棲身立命的,其實最為主要的就是輕功!
劍者,兵器也!用以攻堅,仰仗的無非就是靈巧多變和進退有度。若是隻為威能巨大,那與其用劍還不如用刀!所以劍法的高低,不光在於劍招是否精妙,還在於劍客是否將劍招用到合適的地方。
但敵人不是木樁,不會站著不動任你宰割,所以如何掌握距離和時機,就是身為一個優秀劍客所需必備的素質!而輕功,則能讓劍客更加容易找到那個距離和時機!
齊乘風修煉的輕功是羽殤所傳授的,本源出自於青蓮心經配套的輕功蓮花步!這門輕功本身就是一門一流的輕功,除了必須搭配青蓮心經修習,並無其他的限製。
在修習這門輕功之後,齊乘風又吸取了羽殤指點的各種輕身技巧,加上太上大長老李小帆的親身示範,齊乘風對蓮花步的領悟可謂是頗深!再加上有太上大長老李小帆以內力為他洗精伐髓,也讓齊乘風的根骨變得更加優秀。
此時一經齊乘風全力施展,場上局勢又一次朝著齊乘風傾斜過來!那般飄逸自然的步伐,帶著一絲隨風飄搖的愜意,顯示其對輕身功法的領悟已到了極深的境界!
嶽一凡仗著劍意加身,向著齊乘風不管不顧的攻來,一招接一招的華山劍法,不斷向著齊乘風的身周各處攻去!原本有些需要躲閃的反擊,嶽一凡也用內力加持後的長劍直接正麵硬擋,隨即再次發動攻勢逼迫齊乘風不得不再次應對,不斷的在其身邊尋找機會!
可在齊乘風全力運轉蓮花步之後,嶽一凡的攻勢明顯有些銜接困難。原本應該環環相扣的劍招,也在齊乘風的靈活躲避之下,開始變得破綻百出!
對於局勢的變化,嶽一凡心中叫苦不已,但此刻他已經使出了全力,也已經將華山劍法的宗旨,正合奇勝發揮到了極限!原本以為靠著劍意加持後的速度和威力能與齊乘風一較高下,現在看來,能不能碰到對方的衣角都是個問題了!
好在齊乘風也不是一味躲避,所以嶽一凡也還有機會,隻是看上去這機會並不是那麽大就是了。
但嶽一凡此時心裏也發了狠,腳下運使華山派的輕功天羅步法,跟在齊乘風的身後步步緊逼,竟將劍勢中所帶的一半內力都注入了腳下!要知道,齊乘風雖然攻少防多,但其每一次的防守也都是以攻代守。在這種情況之下貿然減少劍身上的內力注入,無疑會讓嶽一凡再次陷入無法和齊乘風硬碰的地步,也讓他的處境變得更加危險了幾分!
不過即便如此,這也是嶽一凡所能想出的唯一辦法了!要想能跟得上齊乘風的速度,就不得不減少內力在劍招威力上的消耗,否則連人都碰不到,又談何克敵製勝呢?
隻是接下來齊乘風再次暴漲的速度,讓嶽一凡的這個舉動,再一次的化為了泡影!
這一次,嶽一凡索性停下了腳步,放棄了對齊乘風的追逐。打到這個時候,嶽一凡也算看出來了,無論從哪個方麵,齊乘風都遠勝自己,想要取勝,就隻能靠著齊乘風仍未使出劍意這一個弱點!
繼續這樣被他牽著鼻子走,恐怕就算能跟上他的速度,也不過是在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罷了,勝算實在太過渺茫。與其那樣,不如等齊乘風主攻,自己在尋找機會反敗為勝,也不失為一條良策!
不得不說嶽一凡臨敵的應變也算機敏,這麽快就讓他找到了正確的應對之法!正如他所想,齊乘風的確是抱著拖垮嶽一凡的打算。與其費勁正麵突破嶽一凡的攻防,不如等其內力和精神消耗過半之後才乘機破敵,也能讓自己的實力保留更多!
可嶽一凡現在打著一副敵不動我不動的姿態,齊乘風也不得不改變戰術了。既然對方不打算和自己追逐消耗,那就逼的對手不得不向自己追來!而要達到這個效果,齊乘風的手段可著實不少。
停在一個距離嶽一凡十步之遙的地方之後,齊乘風竟然直接收劍迴鞘,停在那裏不動彈了。
嶽一凡看到齊乘風這幅舉動,一開始還有些莫名其妙。等從齊乘風身上漸漸傳出的威脅感在不斷上漲的之後,嶽一凡這才明白過來,對方到底在做些什麽!
齊乘風此刻所用的這一招,正是兩人一開始交手時他所用的那一招,劍·八千式·拔劍斬!這一招的威力會隨著蓄力的時間越長而威力越大,但前提是敵人不能超出太遠的範圍。
本來齊乘風這種脫離戰圈之後原地蓄力的方法在實戰中並沒有發揮空間,對手就算沒辦法破掉你的脫戰蓄力,但至少可以遠遠逃開,等到你蓄力到達極限,自然就不得不發!
這樣一來二去,除了白費功夫之外,絕對討不到一點好處。但在比武台上,隻要齊乘風身處中心部分,嶽一凡就處於退無可退的地步!雖然蓄勢的時候不能隨意移動,但蓄勢待發那一刻暴漲的速度,卻能讓齊乘風飛快的接近比武台上的嶽一凡,並讓他不得不正麵應對這蓄勢到達極限的劍·八千式·拔劍斬!
明白過來的嶽一凡,不得不向著齊乘風逼近,企圖打斷齊乘風繼續蓄力。不過此時齊乘風的蓄勢也已經有些火候,自然不怕嶽一凡在這個時候向他突進。等到嶽一凡接近到劍·八千式·拔劍斬的攻擊範圍之後,齊乘風以逸待勞的這一劍,才徹底的攻了出去!
一招過後,嶽一凡攜帶著內力和劍意的一招白雲出岫,將將才把齊乘風的這一劍接下,連帶著身體還不受控製的倒退了好幾步!
可不等嶽一凡站穩腳步,眼前發生的一幕險些要把他給氣吐了血!齊乘風在他被劍·八千式·拔劍斬逼退的下一秒,竟然運使著輕功,再一次的退到了十步開外,又一次的收劍迴鞘!
劍意!齊乘風立刻就醒悟到嶽一凡的變化是從何而來,也知道傳聞中說的恐怕都是真的。嶽一凡在敗給公孫衍之後,看來確實是痛定思痛,這才能有這般巨大的收獲!
不過若是以為光憑這些就能贏下自己,也隻能說嶽一凡從一開始就打錯了主意!他們兩人之間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絕不是靠著劍意就能扭轉兩人的強弱之勢的,若是嶽一凡還不能擺正自己的心態,恐怕他輸的會比他自己想的還要慘!
目前齊乘風所使用出的實力,其實還達不到他和公孫衍切磋時使用的實力!所以在嶽一凡使出劍意之後,齊乘風也沒有動用劍意的打算。一來確實也還沒到要用劍意的時候,二來也是驚之劍意似乎也有些不妥之處!
私下裏齊乘風也曾經嚐試過發揮驚之劍意的全部效用,可每十次激發,能有一次進入到忘我境界,就算運氣不錯了!沒錯,齊乘風給那種完全掌握驚之劍意的狀態,取名為忘我!
在這種狀態之下,齊乘風的整體實力會得到極大的加強,甚至會遠遠超出他的最佳狀態!但在這種狀態之下,齊乘風的意識會遊離一些負麵狀態,導致其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身體及意誌,部分行為會被本能取代。
在這種情況之下齊乘風本身的意識會變得略微模糊,持續時間越長對身體的操控能力也就越差,直到完全失去意識為止!所以這一個壓箱底的絕招,對齊乘風而言是有使用時間限製的,因為他完全無法預料自己完全失去意識之後會發生什麽!
由於每次試驗忘我境界的時候,齊乘風都是獨自摸索,所以有些身體上的細節變化他並沒有注意到。在進入忘我境界之後,齊乘風的瞳仁會微微變紅,而且這種紅色,會隨著齊乘風使用的次數和時間逐漸變濃!
這一點,目前沒有任何人知道,就連那些領悟過驚之劍意的青蓮劍宗前人也並未對此留下隻言片語,其中福禍也隻有到時候才會顯露出來了!
齊乘風腦海裏思緒電閃,很快又將注意力放到了眼前的嶽一凡身上!憑心而論,嶽一凡的實力在這次奪劍大會的參會者中也算不錯了。起碼按照三長老錢伯玉的說法,這次參加奪劍大會的人中,能夠領悟劍意的絕對不超過三十人!
照這樣子計算,嶽一凡的實力至少也能排入前三十了!當然,領悟劍意也不代表著實力就能超過他人,但在奪劍大會的年齡限製之下,此刻能領悟劍意的人,實力絕對會遠勝旁人!
嶽一凡所領悟的劍意,無疑是從華山劍法中延伸出來的。那股奇險刁鑽的感覺,配合著華山劍法的精妙劍招,可以說的上是相輔相成交相輝映了!
原本平平無奇的劍招,在嶽一凡劍意的加持下,一招一式都帶著難以形容的狠辣,逼的齊乘風不得不連連招架躲避!
其實在劍·八千式的光芒掩蓋下,齊乘風的輕功修為一直被人下意識的給忽略掉了。但此刻為了隱藏真正的實力,齊乘風所展現出的這一身高明身法,也讓那些對他早有關注的人在此刻再次大吃一驚!
要知道齊乘風師承羽殤,又一直得到太上大長老李小帆這種絕世劍客的指點,所有劍客所需具備的條件,他又怎麽可能忽略掉呢?除了劍招劍意之外,一個劍客賴以棲身立命的,其實最為主要的就是輕功!
劍者,兵器也!用以攻堅,仰仗的無非就是靈巧多變和進退有度。若是隻為威能巨大,那與其用劍還不如用刀!所以劍法的高低,不光在於劍招是否精妙,還在於劍客是否將劍招用到合適的地方。
但敵人不是木樁,不會站著不動任你宰割,所以如何掌握距離和時機,就是身為一個優秀劍客所需必備的素質!而輕功,則能讓劍客更加容易找到那個距離和時機!
齊乘風修煉的輕功是羽殤所傳授的,本源出自於青蓮心經配套的輕功蓮花步!這門輕功本身就是一門一流的輕功,除了必須搭配青蓮心經修習,並無其他的限製。
在修習這門輕功之後,齊乘風又吸取了羽殤指點的各種輕身技巧,加上太上大長老李小帆的親身示範,齊乘風對蓮花步的領悟可謂是頗深!再加上有太上大長老李小帆以內力為他洗精伐髓,也讓齊乘風的根骨變得更加優秀。
此時一經齊乘風全力施展,場上局勢又一次朝著齊乘風傾斜過來!那般飄逸自然的步伐,帶著一絲隨風飄搖的愜意,顯示其對輕身功法的領悟已到了極深的境界!
嶽一凡仗著劍意加身,向著齊乘風不管不顧的攻來,一招接一招的華山劍法,不斷向著齊乘風的身周各處攻去!原本有些需要躲閃的反擊,嶽一凡也用內力加持後的長劍直接正麵硬擋,隨即再次發動攻勢逼迫齊乘風不得不再次應對,不斷的在其身邊尋找機會!
可在齊乘風全力運轉蓮花步之後,嶽一凡的攻勢明顯有些銜接困難。原本應該環環相扣的劍招,也在齊乘風的靈活躲避之下,開始變得破綻百出!
對於局勢的變化,嶽一凡心中叫苦不已,但此刻他已經使出了全力,也已經將華山劍法的宗旨,正合奇勝發揮到了極限!原本以為靠著劍意加持後的速度和威力能與齊乘風一較高下,現在看來,能不能碰到對方的衣角都是個問題了!
好在齊乘風也不是一味躲避,所以嶽一凡也還有機會,隻是看上去這機會並不是那麽大就是了。
但嶽一凡此時心裏也發了狠,腳下運使華山派的輕功天羅步法,跟在齊乘風的身後步步緊逼,竟將劍勢中所帶的一半內力都注入了腳下!要知道,齊乘風雖然攻少防多,但其每一次的防守也都是以攻代守。在這種情況之下貿然減少劍身上的內力注入,無疑會讓嶽一凡再次陷入無法和齊乘風硬碰的地步,也讓他的處境變得更加危險了幾分!
不過即便如此,這也是嶽一凡所能想出的唯一辦法了!要想能跟得上齊乘風的速度,就不得不減少內力在劍招威力上的消耗,否則連人都碰不到,又談何克敵製勝呢?
隻是接下來齊乘風再次暴漲的速度,讓嶽一凡的這個舉動,再一次的化為了泡影!
這一次,嶽一凡索性停下了腳步,放棄了對齊乘風的追逐。打到這個時候,嶽一凡也算看出來了,無論從哪個方麵,齊乘風都遠勝自己,想要取勝,就隻能靠著齊乘風仍未使出劍意這一個弱點!
繼續這樣被他牽著鼻子走,恐怕就算能跟上他的速度,也不過是在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罷了,勝算實在太過渺茫。與其那樣,不如等齊乘風主攻,自己在尋找機會反敗為勝,也不失為一條良策!
不得不說嶽一凡臨敵的應變也算機敏,這麽快就讓他找到了正確的應對之法!正如他所想,齊乘風的確是抱著拖垮嶽一凡的打算。與其費勁正麵突破嶽一凡的攻防,不如等其內力和精神消耗過半之後才乘機破敵,也能讓自己的實力保留更多!
可嶽一凡現在打著一副敵不動我不動的姿態,齊乘風也不得不改變戰術了。既然對方不打算和自己追逐消耗,那就逼的對手不得不向自己追來!而要達到這個效果,齊乘風的手段可著實不少。
停在一個距離嶽一凡十步之遙的地方之後,齊乘風竟然直接收劍迴鞘,停在那裏不動彈了。
嶽一凡看到齊乘風這幅舉動,一開始還有些莫名其妙。等從齊乘風身上漸漸傳出的威脅感在不斷上漲的之後,嶽一凡這才明白過來,對方到底在做些什麽!
齊乘風此刻所用的這一招,正是兩人一開始交手時他所用的那一招,劍·八千式·拔劍斬!這一招的威力會隨著蓄力的時間越長而威力越大,但前提是敵人不能超出太遠的範圍。
本來齊乘風這種脫離戰圈之後原地蓄力的方法在實戰中並沒有發揮空間,對手就算沒辦法破掉你的脫戰蓄力,但至少可以遠遠逃開,等到你蓄力到達極限,自然就不得不發!
這樣一來二去,除了白費功夫之外,絕對討不到一點好處。但在比武台上,隻要齊乘風身處中心部分,嶽一凡就處於退無可退的地步!雖然蓄勢的時候不能隨意移動,但蓄勢待發那一刻暴漲的速度,卻能讓齊乘風飛快的接近比武台上的嶽一凡,並讓他不得不正麵應對這蓄勢到達極限的劍·八千式·拔劍斬!
明白過來的嶽一凡,不得不向著齊乘風逼近,企圖打斷齊乘風繼續蓄力。不過此時齊乘風的蓄勢也已經有些火候,自然不怕嶽一凡在這個時候向他突進。等到嶽一凡接近到劍·八千式·拔劍斬的攻擊範圍之後,齊乘風以逸待勞的這一劍,才徹底的攻了出去!
一招過後,嶽一凡攜帶著內力和劍意的一招白雲出岫,將將才把齊乘風的這一劍接下,連帶著身體還不受控製的倒退了好幾步!
可不等嶽一凡站穩腳步,眼前發生的一幕險些要把他給氣吐了血!齊乘風在他被劍·八千式·拔劍斬逼退的下一秒,竟然運使著輕功,再一次的退到了十步開外,又一次的收劍迴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