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議事殿內,此時正有十餘位須眉皆白的和尚,分三麵坐於殿內,而北側正坐之上,則是坐著三位少林寺內地位最高的三位,便是少林方丈靜空,執法長老靜虛及傳功長老靜相。東西兩側則是少林寺內各高輩僧人,其中年齡最小的也已年逾五十,眉毛胡須亦是灰白之僧人。
而在殿中則是站著一位少年,正是失蹤兩年多之後,再次返迴少林的趙小龍。被那門口的海了和尚引入少林之後,在此等候的趙小龍,突然看到進來了一群年老僧人,心中便開始緊張了起來。而當這些老僧入座之後,便開始上下打量起他來,趙小龍的心中更是感到了一股股投射而來的審視目光,竟讓他有一種被人扒光了觀賞的感覺,心中早已有些惴惴。
“真悟,你還記得我是誰嗎?”
第一個說話的,便是那居中而坐的靜空和尚,而趙小龍聽到他的話看向他,卻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迴憶,卻是始終無法記得此人是誰。靜空和尚看著趙小龍有些迷茫地搖了搖頭,便輕輕歎了口氣,隨即說道。
“阿彌陀佛,各位師兄弟,真悟果如靜虛師弟所言,好似完全忘記了此前之事,依各位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理?”
想來,少林之人早已自靜虛和尚處,聽說了趙小龍忘記了從前之事的情況,而靜空和尚再次詢問一句之間,這些慧眼高僧自然從趙小龍的反應之中看出,他確實是想不起眾人是誰。而這殿中所有人,無不於當年趙小龍發狂之時進行過看護,原本的趙小龍自然是對他們極為熟悉的。若論少林寺中哪個小輩和尚見過最多的寺中高僧,那必然是非趙小龍莫屬。
可自打他們進入殿中,再到靜空和尚開口詢問趙小龍,他卻是始終對這些老僧沒有一絲相熟之意,眼中盡隻有陌生。再聽到靜空和尚詢問該如何處理趙小龍之事,卻又再次讓他們犯起了難。而他們所說趙小龍之事,則是指他擅自離寺而不歸之事,這在少林寺中是犯了大戒的。
任何少林僧人離寺,不論是私事還是公事,皆是需要告知他自己的師父,再得到寺中長老一級的高僧允許,這才可以離寺去辦事。任何未經允許而擅自離寺之人,輕則罰抄經書麵壁思過,重則戒杖數十或被禁寺內永不得出寺,甚至直接被趕出少林都是有可能的。
隻是,趙小龍的情況卻又是極為特殊,他是因為想不起自己是少林僧人,這才沒有返迴少林,如此種情況之下,還要責怪他是擅自離寺,那便有些不講道理了。讓一個想不起自己是誰的人,迴到自己所在之地,這豈不猶如將一目盲口啞之人送出門,再讓他獨自返迴一般無理取鬧嗎。
這些老僧之中,持有此種觀念之人不在少數,皆認為趙小龍的情況,實屬特例情有可原,因此自不必責罰。可也有堅持認為,趙小龍無論如何都需責罰之人,而他們所持觀念,則是寺規不容觸犯,無論觸犯之人是有意還是無意。
他們認為,如有人不是故意,而是無意之間犯了寺規,難道便能不予懲戒嗎?那以後寺中所有觸犯戒律之僧人,盡皆言自己是無意之間觸犯,那便全予免除責罰?如這樣,還如何管束寺中僧人,寺中戒律豈不成了一紙空文?
雖說此番言論不無道理,但趙小龍的情況又確是與此番說辭有些不同,但後來人卻誰又會具體分辨趙小龍之事的不同之處,而將自己的罪責與其分而論之呢。
此時的殿內之中,便是此等爭論之聲,而從他們所爭論的言語之中可以聽出,此等爭論好似早已有過,顯然是自靜虛和尚返迴寺中,眾高僧便已有過多番討論,卻是直到今日也沒能有個統一的結論。
而自進入殿中,還尚未說過一句話的趙小龍,看著一群光頭老頭,為了要不要責罰自己而爭論不休,早已變得有些頭大如牛。而此次返迴少林是為了什麽目的,趙小龍都已快記不清了,聽著這群老僧爭論,他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專門迴來接受懲罰的。
如此,殿中爭論之聲持續了近一炷香的時間,卻絲毫沒有停歇下來的意思,那居中而坐的靜空,便向殿中眾僧人看了一圈,又看了看那皺著眉頭,一副茫然之色聽著眾僧爭論的趙小龍,終於是站了起來。
“阿彌陀佛,眾位師兄弟,真悟之事,此前已商議過多日,如今再聽眾位師兄弟之言,亦皆是各有道理,但卻始終無法形成共識。而真悟之事即便商議下去,亦再無益處,既如此,本座便擅自作個獨斷,眾位師兄弟聽後,再作議論如何?”
“我等敬聆住持師兄(師弟)教誨。”
靜空和尚的一番話,終於是讓殿中恢複了寧靜,隨後一眾老僧便同聲恭請靜空提議。而那靜空又看了看左右執法傳功兩位長老,見兩人皆沒有異議,便再次朗聲說道。
“阿彌陀佛,真悟,你身為少林弟子,擅離少林已餘兩年,雖是無意,卻終究是觸犯了少林戒律。因此,本座決定,將真悟逐出少林,再不是我少林弟子。真悟,本座如此決議,你可有不服?”
聽到靜空和尚終於問向自己,而這唯一的問話,卻是問他服不服他的最終判決,這讓趙小龍一時之間,竟是不知作何解答。原本,趙小龍便不記得自己是少林僧人之事,對於少林別說師門情誼,就是這些和尚他連一位也想不起來是誰。而如今,一見麵話都沒讓自己說一句,便被逐出了所謂師門,又問自己服是不服,這讓趙小龍如何迴答。
隨口說服,好似自己被這天下第一門派逐出師門,是一件毫無惋惜之事?將逐出師門這樣一件,天下任何江湖人物引以為恥之事,當做無甚了得之事?那你將養育你,關心你的師門置於何地?
隨口說不服,那又好似將違犯戒律之事,想得不夠嚴重一般,難道他趙小龍真是有別於他人?犯了師門戒律,於師門內受罰,有何不服?自己的情況特殊,雖應罰卻罪不至此?而掌門住持金口一開,又豈容你犯戒之人不服?
就在趙小龍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作答之時,靜空和尚卻是再次開口,竟是直接將此事就此定論一般。
“真悟,你既無不服,此事便就此定論。從此,真悟便不再是我少林弟子,還俗之後無論作甚,皆與我少林無幹。眾位師兄弟,此事如此決議如何,如無他言,即便散去吧。真悟,你隨我到靜室來,我還有話對你說。”
說完,靜空便不再理會滿臉疑惑的一眾老僧,向後堂走去。而那自始至終還沒說過一句話的趙小龍,呆呆地向眾位老僧施了一圈禮,便追著靜空和尚而去。
而在殿中則是站著一位少年,正是失蹤兩年多之後,再次返迴少林的趙小龍。被那門口的海了和尚引入少林之後,在此等候的趙小龍,突然看到進來了一群年老僧人,心中便開始緊張了起來。而當這些老僧入座之後,便開始上下打量起他來,趙小龍的心中更是感到了一股股投射而來的審視目光,竟讓他有一種被人扒光了觀賞的感覺,心中早已有些惴惴。
“真悟,你還記得我是誰嗎?”
第一個說話的,便是那居中而坐的靜空和尚,而趙小龍聽到他的話看向他,卻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迴憶,卻是始終無法記得此人是誰。靜空和尚看著趙小龍有些迷茫地搖了搖頭,便輕輕歎了口氣,隨即說道。
“阿彌陀佛,各位師兄弟,真悟果如靜虛師弟所言,好似完全忘記了此前之事,依各位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理?”
想來,少林之人早已自靜虛和尚處,聽說了趙小龍忘記了從前之事的情況,而靜空和尚再次詢問一句之間,這些慧眼高僧自然從趙小龍的反應之中看出,他確實是想不起眾人是誰。而這殿中所有人,無不於當年趙小龍發狂之時進行過看護,原本的趙小龍自然是對他們極為熟悉的。若論少林寺中哪個小輩和尚見過最多的寺中高僧,那必然是非趙小龍莫屬。
可自打他們進入殿中,再到靜空和尚開口詢問趙小龍,他卻是始終對這些老僧沒有一絲相熟之意,眼中盡隻有陌生。再聽到靜空和尚詢問該如何處理趙小龍之事,卻又再次讓他們犯起了難。而他們所說趙小龍之事,則是指他擅自離寺而不歸之事,這在少林寺中是犯了大戒的。
任何少林僧人離寺,不論是私事還是公事,皆是需要告知他自己的師父,再得到寺中長老一級的高僧允許,這才可以離寺去辦事。任何未經允許而擅自離寺之人,輕則罰抄經書麵壁思過,重則戒杖數十或被禁寺內永不得出寺,甚至直接被趕出少林都是有可能的。
隻是,趙小龍的情況卻又是極為特殊,他是因為想不起自己是少林僧人,這才沒有返迴少林,如此種情況之下,還要責怪他是擅自離寺,那便有些不講道理了。讓一個想不起自己是誰的人,迴到自己所在之地,這豈不猶如將一目盲口啞之人送出門,再讓他獨自返迴一般無理取鬧嗎。
這些老僧之中,持有此種觀念之人不在少數,皆認為趙小龍的情況,實屬特例情有可原,因此自不必責罰。可也有堅持認為,趙小龍無論如何都需責罰之人,而他們所持觀念,則是寺規不容觸犯,無論觸犯之人是有意還是無意。
他們認為,如有人不是故意,而是無意之間犯了寺規,難道便能不予懲戒嗎?那以後寺中所有觸犯戒律之僧人,盡皆言自己是無意之間觸犯,那便全予免除責罰?如這樣,還如何管束寺中僧人,寺中戒律豈不成了一紙空文?
雖說此番言論不無道理,但趙小龍的情況又確是與此番說辭有些不同,但後來人卻誰又會具體分辨趙小龍之事的不同之處,而將自己的罪責與其分而論之呢。
此時的殿內之中,便是此等爭論之聲,而從他們所爭論的言語之中可以聽出,此等爭論好似早已有過,顯然是自靜虛和尚返迴寺中,眾高僧便已有過多番討論,卻是直到今日也沒能有個統一的結論。
而自進入殿中,還尚未說過一句話的趙小龍,看著一群光頭老頭,為了要不要責罰自己而爭論不休,早已變得有些頭大如牛。而此次返迴少林是為了什麽目的,趙小龍都已快記不清了,聽著這群老僧爭論,他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專門迴來接受懲罰的。
如此,殿中爭論之聲持續了近一炷香的時間,卻絲毫沒有停歇下來的意思,那居中而坐的靜空,便向殿中眾僧人看了一圈,又看了看那皺著眉頭,一副茫然之色聽著眾僧爭論的趙小龍,終於是站了起來。
“阿彌陀佛,眾位師兄弟,真悟之事,此前已商議過多日,如今再聽眾位師兄弟之言,亦皆是各有道理,但卻始終無法形成共識。而真悟之事即便商議下去,亦再無益處,既如此,本座便擅自作個獨斷,眾位師兄弟聽後,再作議論如何?”
“我等敬聆住持師兄(師弟)教誨。”
靜空和尚的一番話,終於是讓殿中恢複了寧靜,隨後一眾老僧便同聲恭請靜空提議。而那靜空又看了看左右執法傳功兩位長老,見兩人皆沒有異議,便再次朗聲說道。
“阿彌陀佛,真悟,你身為少林弟子,擅離少林已餘兩年,雖是無意,卻終究是觸犯了少林戒律。因此,本座決定,將真悟逐出少林,再不是我少林弟子。真悟,本座如此決議,你可有不服?”
聽到靜空和尚終於問向自己,而這唯一的問話,卻是問他服不服他的最終判決,這讓趙小龍一時之間,竟是不知作何解答。原本,趙小龍便不記得自己是少林僧人之事,對於少林別說師門情誼,就是這些和尚他連一位也想不起來是誰。而如今,一見麵話都沒讓自己說一句,便被逐出了所謂師門,又問自己服是不服,這讓趙小龍如何迴答。
隨口說服,好似自己被這天下第一門派逐出師門,是一件毫無惋惜之事?將逐出師門這樣一件,天下任何江湖人物引以為恥之事,當做無甚了得之事?那你將養育你,關心你的師門置於何地?
隨口說不服,那又好似將違犯戒律之事,想得不夠嚴重一般,難道他趙小龍真是有別於他人?犯了師門戒律,於師門內受罰,有何不服?自己的情況特殊,雖應罰卻罪不至此?而掌門住持金口一開,又豈容你犯戒之人不服?
就在趙小龍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作答之時,靜空和尚卻是再次開口,竟是直接將此事就此定論一般。
“真悟,你既無不服,此事便就此定論。從此,真悟便不再是我少林弟子,還俗之後無論作甚,皆與我少林無幹。眾位師兄弟,此事如此決議如何,如無他言,即便散去吧。真悟,你隨我到靜室來,我還有話對你說。”
說完,靜空便不再理會滿臉疑惑的一眾老僧,向後堂走去。而那自始至終還沒說過一句話的趙小龍,呆呆地向眾位老僧施了一圈禮,便追著靜空和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