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縣內的客棧之中,大堂方桌之旁,趙小龍看徐明山再次一口喝下一大碗酒,便也喊了一聲好之後,一口將自己麵前那碗幹了個透,隨即與那徐明山一同,將手中酒碗亮給對方,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那李貞晴看了兩人一眼,大大的翻了個白眼,卻是沒動自己眼前的酒碗,反而是氣鼓鼓地瞪了趙小龍一眼。徐明山見李貞晴滴酒不沾,卻也沒有強邀,看了她一眼,咧開嘴一笑,便再次將自己和趙小龍的酒碗倒滿,不過,這次卻是沒有再急著喝掉眼前的酒。
徐明山在自己的桌上,已經與他那兩位同伴喝了一些,此時又連幹了三大碗,臉上早已通紅,卻依舊是口齒清晰穩坐不搖,看來是個酒量奇大之人。
“趙老弟,我徐明山平生喝酒從未服過哪個,盡是些不痛不快或酒量不如我之輩,與他們喝酒甚是沒意思。但老弟卻是不同,喝酒痛快不說,連幹兩大碗烈酒,卻依舊麵不改色,海量,海量啊,我喜歡,我喜歡,哈哈哈。”
徐明山大力拍著趙小龍的肩膀,哈哈大笑之間,盡是一副惺惺相惜之色,讓趙小龍亦是心潮澎湃不已。這兩年多來,如徐明山般豪爽之人,趙小龍還是頭一遭遇到,那種酣暢淋漓無拘無束之感,隻讓他覺得痛快無比,那是與徐貴劉二虎等人相交,所無法感受到的另一種愉悅。
“徐大哥過獎了,小弟我也是頭一遭如此喝酒,甚覺痛快,與徐大哥可是相見恨晚啊。”
徐明山隨即連說幾個好,便要再次與趙小龍舉起麵前的酒碗,卻被李貞晴突然打斷。
“我說,你們有完沒完了,不是說要告訴我們倭寇之事嗎,如此喝個沒完,等下喝醉了還如何說?趙小龍,你要是喝醉了走不動,看我管不管你,哼!”
“哈哈哈,好好好,莫要讓小美人焦急,不然隨後不讓趙老弟進房,那我可吃罪不起啊,哈哈哈。”
看到李貞晴嬌怒的可愛模樣,那徐明山不知是否是酒吃多了,眯著眼看著李貞晴,竟有些言語輕佻開起了兩人的玩笑,讓那李貞晴頓時臉現紅潮,怒目瞪向那徐明山,卻發現他早已不再看著自己,反而是看著趙小龍揚了揚下巴。而那趙小龍心思單純,卻是沒想到那麽多,反而是認真地說明了一句。
“徐大哥,李姑娘,你們放心,我一般不容易喝醉,再說,我迴我自己房間,李姑娘又哪裏會不讓呢?”
聽到趙小龍的話,那徐明山微微一愣,隨即便又哈哈大笑起來,而那李貞晴則是狠狠剜了趙小龍一眼,隨即氣鼓鼓地坐在位置上,卻是終於忍住沒有離席而去。被李貞晴瞪了一眼,又見那徐明山大笑不已,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趙小龍,反倒是一臉呆愣,不知兩人為何如此,心想自己隻是就事論事而已,確實是不會喝醉啊。
趙小龍自被那紫冠金蛇咬過之後,便百毒不侵,對於酒亦是毫不受影響,從前便有過百喝不醉之事。雖不知其原因,但趙小龍卻也沒有放在心上,畢竟他不好酒也沒有喝酒的時間和閑情,更何況,自打鏢局成立以來,徐貴更是時常勸戒鏢局眾人,非必要不能飲酒。
“好,那我便與你們說說這倭寇之事。”
笑完,徐明山便一臉正色地開始說起了那倭寇之事。按他所說,這大明沿海一帶的倭寇,曆史可是相當久遠,遠到大明朝將蒙古人趕出中原之前,這裏便曾有倭寇出沒,而這些倭寇,皆是出自東洋倭國。
這兩三百年間,中原大地不太平,那倭國亦是戰亂連連,據說還沒有大明百分之一土地的倭國,彼時卻有數十諸侯,互相征伐吞並不已。戰亂之中,有勝者便有敗者,勝者自然是占據土地人口,敗者則不是被殺便是逃跑,而這些逃跑之人,往往又被令一些諸侯收編。而其中少數不願再次成為諸侯征戰賣命之人,便逃出倭國,其中有一些便登陸中原沿海之地,成為了倭寇。
元末之時,蒙古人統治中原亦力不從心,對於沿海些許倭寇自然更是不予理會,更有甚者還有縱容互利之事發生。到了大明開國,國力日盛吏製清明,便開始剿滅來犯倭寇,更是與倭國互通外使,共同打擊治理倭患,使得倭患一度消失於沿海地區。
然,隨著大明官場腐敗製度有失,更兼倭國戰亂愈演愈烈,整個倭國陷入一片混亂,大量原本曾是勝者的諸侯盡皆成為敗者,或逃或死無人盡知。到了這數十年間,大批成規模的倭國人便開始占據倭國之外原屬大明的島嶼,這其中便有很多是當年倭國之某一諸侯。
這些占據大明島嶼的倭國人,早已沒有希望打迴倭國,便一轉刀槍反而指向了我大明子民。先是臨海劫船殺人越貨,到了後來甚至登陸沿海劫掠村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僅將所劫村莊財務劫掠一空,更是俘走大批人口供他們驅使奴役。
而最為過分的,便是有大批原本在沿海謀生的大明人,加入了這些倭寇的隊伍之中,導致沿海倭患為惡更烈。這其中有些人原本便是海盜,而有些則是原本的良民,卻最終反投倭寇,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如此數十年後的如今,這沿海倭亂又有新的形勢漸成,數股海盜分而成勢,每一股勢力皆有數萬十數萬人不等,占據不少島嶼培養武裝,收稅通商竟是自成一國。而每每登岸劫掠,皆結數萬之眾而來,攻城拔寨屠村殺人,每到一地便如蝗蟲過境一般,被殺被劫之人無數,被搶被奪之財無算。
而這每股勢力之中,倭國人卻隻是占據不到半數,大多數人反而是那些大明人,而這些明人本就是對大明多有不滿之人,自然是不會輕易就範,始終堅持與朝廷相抗衡之心。
而如今的朝廷,天子雖對倭患痛恨不已,然官場之內內鬥頻仍分派成係,沿海海防之官兵,亦是官員盡皆貪腐士兵盡皆貪生之徒,就是有人有心抗倭,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為患最烈的東南沿海某些地方,可說早已是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聽到這裏,趙小龍和李貞晴盡皆張大嘴巴一副震驚之色,這簡直與之前兩人所說之倭寇,簡直是大相徑庭。數萬倭寇登岸劫掠,簡直猶如兩國間的戰爭,這如何是幾個劫匪攔路搶劫可比,數日前遇到的那十個倭寇,可說絲毫不能與真正的倭患相比。
那李貞晴看了兩人一眼,大大的翻了個白眼,卻是沒動自己眼前的酒碗,反而是氣鼓鼓地瞪了趙小龍一眼。徐明山見李貞晴滴酒不沾,卻也沒有強邀,看了她一眼,咧開嘴一笑,便再次將自己和趙小龍的酒碗倒滿,不過,這次卻是沒有再急著喝掉眼前的酒。
徐明山在自己的桌上,已經與他那兩位同伴喝了一些,此時又連幹了三大碗,臉上早已通紅,卻依舊是口齒清晰穩坐不搖,看來是個酒量奇大之人。
“趙老弟,我徐明山平生喝酒從未服過哪個,盡是些不痛不快或酒量不如我之輩,與他們喝酒甚是沒意思。但老弟卻是不同,喝酒痛快不說,連幹兩大碗烈酒,卻依舊麵不改色,海量,海量啊,我喜歡,我喜歡,哈哈哈。”
徐明山大力拍著趙小龍的肩膀,哈哈大笑之間,盡是一副惺惺相惜之色,讓趙小龍亦是心潮澎湃不已。這兩年多來,如徐明山般豪爽之人,趙小龍還是頭一遭遇到,那種酣暢淋漓無拘無束之感,隻讓他覺得痛快無比,那是與徐貴劉二虎等人相交,所無法感受到的另一種愉悅。
“徐大哥過獎了,小弟我也是頭一遭如此喝酒,甚覺痛快,與徐大哥可是相見恨晚啊。”
徐明山隨即連說幾個好,便要再次與趙小龍舉起麵前的酒碗,卻被李貞晴突然打斷。
“我說,你們有完沒完了,不是說要告訴我們倭寇之事嗎,如此喝個沒完,等下喝醉了還如何說?趙小龍,你要是喝醉了走不動,看我管不管你,哼!”
“哈哈哈,好好好,莫要讓小美人焦急,不然隨後不讓趙老弟進房,那我可吃罪不起啊,哈哈哈。”
看到李貞晴嬌怒的可愛模樣,那徐明山不知是否是酒吃多了,眯著眼看著李貞晴,竟有些言語輕佻開起了兩人的玩笑,讓那李貞晴頓時臉現紅潮,怒目瞪向那徐明山,卻發現他早已不再看著自己,反而是看著趙小龍揚了揚下巴。而那趙小龍心思單純,卻是沒想到那麽多,反而是認真地說明了一句。
“徐大哥,李姑娘,你們放心,我一般不容易喝醉,再說,我迴我自己房間,李姑娘又哪裏會不讓呢?”
聽到趙小龍的話,那徐明山微微一愣,隨即便又哈哈大笑起來,而那李貞晴則是狠狠剜了趙小龍一眼,隨即氣鼓鼓地坐在位置上,卻是終於忍住沒有離席而去。被李貞晴瞪了一眼,又見那徐明山大笑不已,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趙小龍,反倒是一臉呆愣,不知兩人為何如此,心想自己隻是就事論事而已,確實是不會喝醉啊。
趙小龍自被那紫冠金蛇咬過之後,便百毒不侵,對於酒亦是毫不受影響,從前便有過百喝不醉之事。雖不知其原因,但趙小龍卻也沒有放在心上,畢竟他不好酒也沒有喝酒的時間和閑情,更何況,自打鏢局成立以來,徐貴更是時常勸戒鏢局眾人,非必要不能飲酒。
“好,那我便與你們說說這倭寇之事。”
笑完,徐明山便一臉正色地開始說起了那倭寇之事。按他所說,這大明沿海一帶的倭寇,曆史可是相當久遠,遠到大明朝將蒙古人趕出中原之前,這裏便曾有倭寇出沒,而這些倭寇,皆是出自東洋倭國。
這兩三百年間,中原大地不太平,那倭國亦是戰亂連連,據說還沒有大明百分之一土地的倭國,彼時卻有數十諸侯,互相征伐吞並不已。戰亂之中,有勝者便有敗者,勝者自然是占據土地人口,敗者則不是被殺便是逃跑,而這些逃跑之人,往往又被令一些諸侯收編。而其中少數不願再次成為諸侯征戰賣命之人,便逃出倭國,其中有一些便登陸中原沿海之地,成為了倭寇。
元末之時,蒙古人統治中原亦力不從心,對於沿海些許倭寇自然更是不予理會,更有甚者還有縱容互利之事發生。到了大明開國,國力日盛吏製清明,便開始剿滅來犯倭寇,更是與倭國互通外使,共同打擊治理倭患,使得倭患一度消失於沿海地區。
然,隨著大明官場腐敗製度有失,更兼倭國戰亂愈演愈烈,整個倭國陷入一片混亂,大量原本曾是勝者的諸侯盡皆成為敗者,或逃或死無人盡知。到了這數十年間,大批成規模的倭國人便開始占據倭國之外原屬大明的島嶼,這其中便有很多是當年倭國之某一諸侯。
這些占據大明島嶼的倭國人,早已沒有希望打迴倭國,便一轉刀槍反而指向了我大明子民。先是臨海劫船殺人越貨,到了後來甚至登陸沿海劫掠村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僅將所劫村莊財務劫掠一空,更是俘走大批人口供他們驅使奴役。
而最為過分的,便是有大批原本在沿海謀生的大明人,加入了這些倭寇的隊伍之中,導致沿海倭患為惡更烈。這其中有些人原本便是海盜,而有些則是原本的良民,卻最終反投倭寇,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如此數十年後的如今,這沿海倭亂又有新的形勢漸成,數股海盜分而成勢,每一股勢力皆有數萬十數萬人不等,占據不少島嶼培養武裝,收稅通商竟是自成一國。而每每登岸劫掠,皆結數萬之眾而來,攻城拔寨屠村殺人,每到一地便如蝗蟲過境一般,被殺被劫之人無數,被搶被奪之財無算。
而這每股勢力之中,倭國人卻隻是占據不到半數,大多數人反而是那些大明人,而這些明人本就是對大明多有不滿之人,自然是不會輕易就範,始終堅持與朝廷相抗衡之心。
而如今的朝廷,天子雖對倭患痛恨不已,然官場之內內鬥頻仍分派成係,沿海海防之官兵,亦是官員盡皆貪腐士兵盡皆貪生之徒,就是有人有心抗倭,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為患最烈的東南沿海某些地方,可說早已是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聽到這裏,趙小龍和李貞晴盡皆張大嘴巴一副震驚之色,這簡直與之前兩人所說之倭寇,簡直是大相徑庭。數萬倭寇登岸劫掠,簡直猶如兩國間的戰爭,這如何是幾個劫匪攔路搶劫可比,數日前遇到的那十個倭寇,可說絲毫不能與真正的倭患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