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晚了,哪裏來的什麽姑娘?我去看看。”汪誌遠莫名其妙道。
王小二也連忙屁顛屁顛地跟了上去。
走到衙門門口,見到了人,汪誌遠才知道王小二為什麽滿臉通紅。
站在他麵前的這姑娘當真的是美豔的不可方物,一身黑色披風掩蓋不住她的清雅秀麗,舉手投足中盡顯端莊高潔之氣,凹凸有致的身材讓人浮想聯翩,一看便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
這窮鄉僻壤哪裏見過此等女子,一眾人等皆看的眼睛都不知道眨一下。
見眾人看的如此呆傻,這女子又不禁掩嘴一笑。
汪誌遠這才緩過神來,問道:“姑娘從何處來,怎麽會孤身來到義縣。”
“這位大人可是這裏管事兒的?”女子問道。
“我是這裏的縣丞,我們大人正在內衙休息。”汪誌遠迴道。
“小女子有要事想求見一下你們的知縣大人,還勞煩您通傳一下。”女子欠身微微低頭行了個禮。
“這……大人正在休息,不便見客,有何事姑娘就跟我說吧。”汪誌遠支支吾吾地說道。
見汪誌遠麵露難色,女子原本的笑意突然收了起來。
“知縣大人不會是生病了,才不方便見客吧?”女子一臉嚴肅的質問道。
“……大人隻是在休息,姑娘不要多想。”沒想到被這女子猜中了,汪誌遠一陣慌亂。
“如果真的是生病了,還請速速帶我前去,我說不定能幫得上忙。”女子從懷中掏出了一塊腰牌。
汪誌遠定睛一瞧,這是一塊鎏金的腰牌,上麵赫然刻著“太醫局判局華文珺”八個字。他大吃一驚,沒成想這姑娘年紀輕輕,竟然是南漢國太醫局的判局。
南漢國太醫局,直接由天子掌控。凡能進入太醫局者,皆是聞名於世的神醫,或是在醫學方麵有著極高天賦的學子。
太醫局設提舉掌控全局事務,下設左右判局輔佐之,曆來發生疫災,朝廷都會派遣太醫局的良醫,前往援助,沒想到這年紀輕輕的小姑娘,醫術竟然如此高超,不但是太醫局的太醫,竟然還是兩位判局中的一人。
汪誌遠驚得差點眼珠子都要瞪出來,看這腰牌做工精細,又不像有假,可是這姑娘的年紀著實讓人無法信任她有如此高的醫術。
“看來縣丞大人還是不相信小女子,這裏還有薑州衙門的莊大人的親批的關防手令,是否可以作證呢?”華文珺說道。
這宮中之物汪誌遠沒見過,還懷疑真假,這薑州衙門的金印他可就太熟悉了,接過來一看,嚇得連忙說道:“小的有眼不識泰山,還望華姑娘見諒。”
“這下不懷疑我的身份了吧,還不快快告訴我,你們知縣大人怎麽了。”華文珺說道。
“不滿華姑娘,我們大人他因為連日操勞,不幸患上了疫症,已經病倒多日了。”汪誌遠迴道。
“還不快帶我去瞧瞧,還在這浪費時間。”華文珺說著,便往衙門裏走。汪誌遠等人連忙走到前麵去引路。
“大人正在臥房裏休息,這些日子除了我們幾個近身之人和郎中,其他人都一律嚴禁靠近。”汪誌遠說道。
“我在薑州便聽人說了,若不是義縣的謝大人舉措得當,並且及時通知了周邊府縣,這次疫症恐怕會遠比如今的情況來的嚴重。”華文珺說道。
“可是他卻病倒了。”汪誌遠歎了口氣道。
“你們謝大人可懂醫理?”華文珺突然問道。
“應該不懂啊,華姑娘為何有此一問?”汪誌遠說道。
“封城隔離這麽激進的阻斷治療法,即使是我們懂醫之人,也沒有幾人有此魄力,如若他不懂醫理,那可真是個天才。”華文珺說著,眼睛裏閃著一種異樣的光芒。
她如今倒是十分期待看到這個天縱奇才的知縣大人。
在汪誌遠的引領下,她見到了謝浥塵。
她原本以為謝浥塵應該是個一身酸腐之氣的老學究,沒想到這病榻之上竟是一個清秀俊朗的年輕人,雖然因為患病,麵色有一些蒼白,依舊可以看出是一個少見的美男子。
隻見他緊閉著雙目,胸膛隨著唿吸一起一伏,憔悴的麵容卻透著一股子堅韌,睡夢中還依舊眉頭緊鎖,心事重重的樣子。
華文珺看著他,不知道怎麽了,一時之間竟然心跳加速,雙頰飛紅。
“這……這就是你們謝大人。”她連忙用雙手摸著自己的臉頰,讓自己冷靜下來。
“是的,華姑娘如果還有別的需要,吩咐在下便是。”汪誌遠說道。
“那勞煩你幫我打一盆熱水來就行。”華文珺說道。
汪誌遠不一會兒便將熱水打了來。
華文珺擰幹了毛巾,幫謝浥塵擦拭著臉上的汗珠,用手背試了試他額頭的溫度,然後替他把了把脈。
“華姑娘,我們大人的病情如何?”汪誌遠在一旁問道。
“噓。”華文珺作了個收聲的動作,汪誌遠連忙捂住自己的嘴,大氣都不敢出。
過了一會兒,華文珺把完脈,擦了擦手,走到窗邊,說道:“你們大人的病情不重,不過我需要知道這疫症的來源,方能對症下藥。”
“前日我們曾派人前往宜州,經調查得知,此疫症的來源,乃是因農戶誤食鯪鯉導致。”汪誌遠迴道。
“鯪鯉……”華文珺在腦海中迴憶,想起七年前曾經也有一次瘟疫,也是因為鯪鯉而起,當時疫災席卷南漢國半壁江山,多虧了太醫局提舉華思淼,也就是華文珺的父親,他調配出的藥方,撲滅了疫災。
既然同樣是因為鯪鯉而起,那以前的藥方,是否也可以用來對付這次的疫災呢?華文珺心中思考著這個問題。
“縣丞大人,能否幫我準備一方紙筆。”華文珺說道。
“好的姑娘,我這就去拿來。”汪誌遠連忙去備上一套文房四寶送了過來。
華文珺坐在桌前,凝神靜思,在紙上快速的寫下了十幾味藥,交給了了汪誌遠,說道:“汪縣丞,你先安排人去按此方抓藥,給謝大人服下,每日三副,應該能有所好轉。”
“太好了,我這就讓人去安排,如果真的能有用,華姑娘你就是我們全縣的大恩人。”汪誌遠高興的說道,轉身就拿著藥方衝了出去。
此時,屋內隻剩下了華文珺和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謝浥塵。她看著謝浥塵英俊的臉龐,頓時又覺得心裏好像有一隻小鹿在砰砰亂撞,她常年在宮中呆著,這太醫局盡是些老頭子,哪裏見過如此帥氣俊俏的年輕後生,這一時之間竟然也是動起了芳心。
這邊汪誌遠拿著藥方,找到了縣衙裏的郎中要去抓藥。這老郎中帶著老花鏡,眯著眼睛看著藥方,不住的搖頭。
“怎麽了,大夫,這藥方有什麽問題嗎?”汪誌遠問道。
“不不不,老夫搖頭是因為覺得不可思議,這方子上的許多味藥其實都是常見藥,但像這樣放在一起使用的我還真沒見過,開方者還在其中加入了蒲公英和桑葉,又以蜂蜜、粳米、蔥白為藥引,俱是平常之物,並不複雜,開此方者想必應是經驗老到的老先生了。”郎中說道。
“其實……開此方的是個不滿二十歲的小姑娘,她是宮中太醫局的判局。”汪誌遠撓著頭,不好意思地說道。
“咳,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這藥本無非貴賤,能治好病的就是好藥,這小姑娘看來深諳此道。”老郎中連聲稱讚道。
“那我去抓藥了,多謝老先生了。”汪誌遠說完,一溜煙的跑了。
華文珺望著天上的滿月,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禁想起了還遠在中京的父親。
這次出京,太醫局兩位判局,四位局令,八位局丞,傾巢而出,分赴各處支援州縣的疫災治療工作。
臨行前,父親華思淼對她語重心長的囑托,還猶在耳邊,一晃她便已經身處疫災的前線。
她到了薑州才知道,薑州下轄十縣,均未出現如同疫災源頭萬縣那般大規模感染的情況,據說是因為義縣新上任的知縣處置得當,第一時間發現了疫症的源頭,通告各縣,並及時采取了阻斷措施,才沒有大範圍傳染開來。
所以她不顧辛勞,連夜趕到了義縣,一來是想盡快開始工作,幫助義縣的百姓撲滅疫災,二來也是想來看看這位令人稱奇的知縣大人。
不一會兒,汪誌遠抓好了藥,趕了過來。
“姑娘,姑娘,藥抓好了,這辛虧有薑州餘家對咱們的援助,否則這藥材恐怕都不夠了。”汪誌遠說道。
“廚房在哪,帶我去。”華文珺說道。
“哎,熬藥這種事交給我們來做就行了,我先讓人安排姑娘你去休息吧。”汪誌遠說道。
“這藥材熬製時間是有講究的,多一分少一分,藥效都難以達到最佳,必須我親自去熬,你自領我去便是。”華文珺說道。
見她如此堅持,汪誌遠隻好領她到了廚房,隻見她手腳麻利的開始處理各味藥材,十足就像一個有多年經驗的老先生。
他哪裏知道,這華文珺自八歲起,便跟隨著父親學習醫理,在太醫局博覽群書,又能遇上各種疑難雜症,加上天賦甚高,雖如今不過桃李年華,卻早是一名杏林聖手,太醫局許多老先生都自愧不如。
王小二也連忙屁顛屁顛地跟了上去。
走到衙門門口,見到了人,汪誌遠才知道王小二為什麽滿臉通紅。
站在他麵前的這姑娘當真的是美豔的不可方物,一身黑色披風掩蓋不住她的清雅秀麗,舉手投足中盡顯端莊高潔之氣,凹凸有致的身材讓人浮想聯翩,一看便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
這窮鄉僻壤哪裏見過此等女子,一眾人等皆看的眼睛都不知道眨一下。
見眾人看的如此呆傻,這女子又不禁掩嘴一笑。
汪誌遠這才緩過神來,問道:“姑娘從何處來,怎麽會孤身來到義縣。”
“這位大人可是這裏管事兒的?”女子問道。
“我是這裏的縣丞,我們大人正在內衙休息。”汪誌遠迴道。
“小女子有要事想求見一下你們的知縣大人,還勞煩您通傳一下。”女子欠身微微低頭行了個禮。
“這……大人正在休息,不便見客,有何事姑娘就跟我說吧。”汪誌遠支支吾吾地說道。
見汪誌遠麵露難色,女子原本的笑意突然收了起來。
“知縣大人不會是生病了,才不方便見客吧?”女子一臉嚴肅的質問道。
“……大人隻是在休息,姑娘不要多想。”沒想到被這女子猜中了,汪誌遠一陣慌亂。
“如果真的是生病了,還請速速帶我前去,我說不定能幫得上忙。”女子從懷中掏出了一塊腰牌。
汪誌遠定睛一瞧,這是一塊鎏金的腰牌,上麵赫然刻著“太醫局判局華文珺”八個字。他大吃一驚,沒成想這姑娘年紀輕輕,竟然是南漢國太醫局的判局。
南漢國太醫局,直接由天子掌控。凡能進入太醫局者,皆是聞名於世的神醫,或是在醫學方麵有著極高天賦的學子。
太醫局設提舉掌控全局事務,下設左右判局輔佐之,曆來發生疫災,朝廷都會派遣太醫局的良醫,前往援助,沒想到這年紀輕輕的小姑娘,醫術竟然如此高超,不但是太醫局的太醫,竟然還是兩位判局中的一人。
汪誌遠驚得差點眼珠子都要瞪出來,看這腰牌做工精細,又不像有假,可是這姑娘的年紀著實讓人無法信任她有如此高的醫術。
“看來縣丞大人還是不相信小女子,這裏還有薑州衙門的莊大人的親批的關防手令,是否可以作證呢?”華文珺說道。
這宮中之物汪誌遠沒見過,還懷疑真假,這薑州衙門的金印他可就太熟悉了,接過來一看,嚇得連忙說道:“小的有眼不識泰山,還望華姑娘見諒。”
“這下不懷疑我的身份了吧,還不快快告訴我,你們知縣大人怎麽了。”華文珺說道。
“不滿華姑娘,我們大人他因為連日操勞,不幸患上了疫症,已經病倒多日了。”汪誌遠迴道。
“還不快帶我去瞧瞧,還在這浪費時間。”華文珺說著,便往衙門裏走。汪誌遠等人連忙走到前麵去引路。
“大人正在臥房裏休息,這些日子除了我們幾個近身之人和郎中,其他人都一律嚴禁靠近。”汪誌遠說道。
“我在薑州便聽人說了,若不是義縣的謝大人舉措得當,並且及時通知了周邊府縣,這次疫症恐怕會遠比如今的情況來的嚴重。”華文珺說道。
“可是他卻病倒了。”汪誌遠歎了口氣道。
“你們謝大人可懂醫理?”華文珺突然問道。
“應該不懂啊,華姑娘為何有此一問?”汪誌遠說道。
“封城隔離這麽激進的阻斷治療法,即使是我們懂醫之人,也沒有幾人有此魄力,如若他不懂醫理,那可真是個天才。”華文珺說著,眼睛裏閃著一種異樣的光芒。
她如今倒是十分期待看到這個天縱奇才的知縣大人。
在汪誌遠的引領下,她見到了謝浥塵。
她原本以為謝浥塵應該是個一身酸腐之氣的老學究,沒想到這病榻之上竟是一個清秀俊朗的年輕人,雖然因為患病,麵色有一些蒼白,依舊可以看出是一個少見的美男子。
隻見他緊閉著雙目,胸膛隨著唿吸一起一伏,憔悴的麵容卻透著一股子堅韌,睡夢中還依舊眉頭緊鎖,心事重重的樣子。
華文珺看著他,不知道怎麽了,一時之間竟然心跳加速,雙頰飛紅。
“這……這就是你們謝大人。”她連忙用雙手摸著自己的臉頰,讓自己冷靜下來。
“是的,華姑娘如果還有別的需要,吩咐在下便是。”汪誌遠說道。
“那勞煩你幫我打一盆熱水來就行。”華文珺說道。
汪誌遠不一會兒便將熱水打了來。
華文珺擰幹了毛巾,幫謝浥塵擦拭著臉上的汗珠,用手背試了試他額頭的溫度,然後替他把了把脈。
“華姑娘,我們大人的病情如何?”汪誌遠在一旁問道。
“噓。”華文珺作了個收聲的動作,汪誌遠連忙捂住自己的嘴,大氣都不敢出。
過了一會兒,華文珺把完脈,擦了擦手,走到窗邊,說道:“你們大人的病情不重,不過我需要知道這疫症的來源,方能對症下藥。”
“前日我們曾派人前往宜州,經調查得知,此疫症的來源,乃是因農戶誤食鯪鯉導致。”汪誌遠迴道。
“鯪鯉……”華文珺在腦海中迴憶,想起七年前曾經也有一次瘟疫,也是因為鯪鯉而起,當時疫災席卷南漢國半壁江山,多虧了太醫局提舉華思淼,也就是華文珺的父親,他調配出的藥方,撲滅了疫災。
既然同樣是因為鯪鯉而起,那以前的藥方,是否也可以用來對付這次的疫災呢?華文珺心中思考著這個問題。
“縣丞大人,能否幫我準備一方紙筆。”華文珺說道。
“好的姑娘,我這就去拿來。”汪誌遠連忙去備上一套文房四寶送了過來。
華文珺坐在桌前,凝神靜思,在紙上快速的寫下了十幾味藥,交給了了汪誌遠,說道:“汪縣丞,你先安排人去按此方抓藥,給謝大人服下,每日三副,應該能有所好轉。”
“太好了,我這就讓人去安排,如果真的能有用,華姑娘你就是我們全縣的大恩人。”汪誌遠高興的說道,轉身就拿著藥方衝了出去。
此時,屋內隻剩下了華文珺和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謝浥塵。她看著謝浥塵英俊的臉龐,頓時又覺得心裏好像有一隻小鹿在砰砰亂撞,她常年在宮中呆著,這太醫局盡是些老頭子,哪裏見過如此帥氣俊俏的年輕後生,這一時之間竟然也是動起了芳心。
這邊汪誌遠拿著藥方,找到了縣衙裏的郎中要去抓藥。這老郎中帶著老花鏡,眯著眼睛看著藥方,不住的搖頭。
“怎麽了,大夫,這藥方有什麽問題嗎?”汪誌遠問道。
“不不不,老夫搖頭是因為覺得不可思議,這方子上的許多味藥其實都是常見藥,但像這樣放在一起使用的我還真沒見過,開方者還在其中加入了蒲公英和桑葉,又以蜂蜜、粳米、蔥白為藥引,俱是平常之物,並不複雜,開此方者想必應是經驗老到的老先生了。”郎中說道。
“其實……開此方的是個不滿二十歲的小姑娘,她是宮中太醫局的判局。”汪誌遠撓著頭,不好意思地說道。
“咳,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這藥本無非貴賤,能治好病的就是好藥,這小姑娘看來深諳此道。”老郎中連聲稱讚道。
“那我去抓藥了,多謝老先生了。”汪誌遠說完,一溜煙的跑了。
華文珺望著天上的滿月,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禁想起了還遠在中京的父親。
這次出京,太醫局兩位判局,四位局令,八位局丞,傾巢而出,分赴各處支援州縣的疫災治療工作。
臨行前,父親華思淼對她語重心長的囑托,還猶在耳邊,一晃她便已經身處疫災的前線。
她到了薑州才知道,薑州下轄十縣,均未出現如同疫災源頭萬縣那般大規模感染的情況,據說是因為義縣新上任的知縣處置得當,第一時間發現了疫症的源頭,通告各縣,並及時采取了阻斷措施,才沒有大範圍傳染開來。
所以她不顧辛勞,連夜趕到了義縣,一來是想盡快開始工作,幫助義縣的百姓撲滅疫災,二來也是想來看看這位令人稱奇的知縣大人。
不一會兒,汪誌遠抓好了藥,趕了過來。
“姑娘,姑娘,藥抓好了,這辛虧有薑州餘家對咱們的援助,否則這藥材恐怕都不夠了。”汪誌遠說道。
“廚房在哪,帶我去。”華文珺說道。
“哎,熬藥這種事交給我們來做就行了,我先讓人安排姑娘你去休息吧。”汪誌遠說道。
“這藥材熬製時間是有講究的,多一分少一分,藥效都難以達到最佳,必須我親自去熬,你自領我去便是。”華文珺說道。
見她如此堅持,汪誌遠隻好領她到了廚房,隻見她手腳麻利的開始處理各味藥材,十足就像一個有多年經驗的老先生。
他哪裏知道,這華文珺自八歲起,便跟隨著父親學習醫理,在太醫局博覽群書,又能遇上各種疑難雜症,加上天賦甚高,雖如今不過桃李年華,卻早是一名杏林聖手,太醫局許多老先生都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