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難道要真的趕盡殺絕嗎...一絲後路都不給我女真留下!”


    麵對黃台吉的厲聲質問,越王徐晉卻隻是輕笑道:“別傻了,好歹也做了這麽多年龍椅,怎麽還是這般天真?”


    “今日倘若咱們的位置調換,你會給大夏留火種嗎。”


    “你!朕要殺了你!”黃台吉雙眼暴起,喉頭一甜差點就要再度吐血,卻被他硬生生給咽了迴去,而這時徐晉又給了他致命一擊:


    “朕朕朕!狗腳朕!”


    “醒醒吧,大清已經亡了,還敢妄稱什麽朕。”


    “對了...”徐晉嘴角勾起眼中閃過一絲迴味:“大玉兒很潤,她還說你陽事不舉.宗筋弛縱,況短小無力.一觸即潰。”


    “真是難為海蘭珠了,據聞此女更加風騷,待本王得空了去試試。”


    “另外,我已經想好了,女真好歹也有數十萬號丁口,全殺了實在可惜,不如用來充當農奴開發西伯利亞,比如修修路.種土豆啥的。”


    徐晉無視黃台吉憤怒的目光,笑盈盈的補充道:“你們女真人桀驁慣了,還真不好管,因此本王決定讓索倫人來當監工,這也算是風水輪流轉嘛。”


    “對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再過三四代之後遼東就徹底沒有女真人了。”


    “你?”


    “你!”


    “你...”


    噗!


    黃台吉氣急敗壞.怒火攻心,當即噴出一大口老血,他哆哆嗦嗦的就要支棱起來,欲將眼前這個魔鬼活活掐死,但最終卻隻能無力的倒下。


    從始至終徐晉皆冷冷的望著這一幕:


    “怎麽,這不正是爾偽清對遼東漢人的所作所為麽,這就受不了了?”


    黃台吉本就憑那碗參湯吊著命,方才精神頭稍好也隻是迴光返照,又被徐晉三番五次氣的吐血,實在是油盡燈枯,眼下這家夥躺在擔架上氣若遊絲,看樣子是活不成了。


    過了片刻,有軍醫被傳進大殿,在仔細為黃台吉把脈後搖了搖頭,表示此人已沒得救了。


    “真可惜...”


    徐晉輕輕一歎,人生真是寂寞如雪,他還想把黃台吉當做一個手辦,讓這家夥親眼看見女真土豆開墾團,以及大夏的崛起呢。


    沈陽城的淪陷也就意味著大清政權已然覆滅,遼東各地雖然還有一些小規模的清軍餘孽,但這些家夥已經翻不起什麽風浪的,隻需按部就班的清掃便是。


    這一戰中夏軍不但順利擊敗清軍,而且還抓到了大量的俘虜,光是投降的滿蒙八旗與漢軍,加起來就有五六萬之多,除此之外,沈陽城中還有數十萬的百姓。


    徐晉入城的次日便派人在城內各處張貼告示,強製推行“剃辮令”,無論軍民限期三日必須將腦後那根金錢鼠尾割掉,倘若到期還不割者,則視為偽清餘孽。


    最先響應政策的乃是那些漢軍降兵,這些家夥留辮子很快,剃掉辮子更快,主打一個乖巧聽話,蒙八旗的降兵大多也很配合,反倒是滿八旗中有不少人對這個剃辮令極為抗拒,認為這是對女真勇士的羞辱。


    這些家夥甚至發動了好幾次小規模的暴動,不過他們的武器都被收繳故而根本無力對抗夏軍,徐晉也沒有慣著這些韃子,他已經發了話,凡是參與暴動.不肯割掉辮子的家夥直接槍斃,有多少殺多少。


    總而言之一句話,腦袋和發型二選一。


    另一頭,就在沈陽覆滅的同一時間,多爾袞.多鐸率領的兩白旗主力亦與李定國展開交鋒,大夏的這支半機械化軍團在此戰中表現不俗,憑借十五輛步戰車組成的步坦協同戰爭,在一番激烈戰鬥後成功殺退清軍。


    多爾袞也算是久經戰陣之輩,但他在麵對這些鐵疙瘩時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唯一能想到的應對方式便是用大炮轟,隻可惜重炮都集中在沈陽,況且這玩意也不便於機動。


    此戰中轉輪霰彈槍再次立功,清軍的馬隊剛一出來便被夏軍轟成篩子,就連豫親王多鐸也不慎被轉輪霰彈炮擊擦中,雖然有盔甲阻擋,那些炮子並未透體,但這家夥仍然被當場從馬上擊落,咳血不止。


    見狀,多爾袞也隻好撤軍,就這樣,在扔下一千多具屍骸後,兩白旗又隻能烏溜溜的遁向西北方向。


    這一仗打完之後,李定國對夏軍的軍械裝備有了新的認識,以前他總以為打仗靠的是人心.是士氣,而裝備反倒沒那麽重要,君不見義軍起事時,兵卒大多都抄著竹竿.鋤頭等農具,照樣能將官軍打的屁滾尿流。


    但今日輕鬆擊退兩白旗這支清軍主力後,李定國卻突然有了新的感悟,人心.士氣固然重要,然而火器裝備也一樣重要,後者正是能起到加持士氣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些步戰車的話,今天的仗可不是那麽好打的。


    之後李定國又收到了沈陽被攻克的消息,這讓他喜出望外,同時越王徐晉給他下了一道秘密指令,讓他率人馬向西南方向進發。


    “西南...”


    李定國咀嚼著這兩個字,他忙拿出繪在鹿皮上的行軍地圖一看,頓時恍然大悟,看來大王的下一步計劃是準備拿下寧錦防線了!


    另一邊,祖大壽與吳三桂率關寧軍,原本是與雷老豹的人馬從沈陽東北方向增援的,這段時間祖大壽的心情非常複雜,一方麵他希望夏軍能攻克沈陽,而另一方麵卻又不希望沈陽淪陷的那麽快。


    原因也很簡單,站在他的立場上,夏軍一旦收拾完韃子後肯定會迴過頭對付大明,那麽寧錦方向便是一條攔路虎,遼東的夏軍要打入內地,必會先取寧錦。


    也就是說,接下來關寧軍就要麵對這無比強橫的夏軍了,祖大壽有非常清晰的自我認知,他知道在夏軍的“天燈”加大炮戰術下,自己絕無可能扼守住寧錦,可一點責任不盡吧又怕背負罵名。


    與外甥吳三桂再三商議後,兩人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便假借與夏軍共狩韃清之名,在沈陽周圍多停留些時日,在此期間那個越王肯定忍不住對寧錦防線出手,而祖大壽和吳三桂身邊的都是精銳家丁,也就是說寧錦那塊這個時候兵力非常空虛。


    可想而知,夏軍挨個攻克這些邊塞重鎮不會費太大事,如此,寧錦防線雖然失手,卻可最大限度的保全關寧軍主力,祖家作為時代鎮守此地的軍閥,自然會因此蒙羞,但這已經是最體麵的結局了。


    沒有打,就不算輸。


    無論如何,祖大壽和吳三桂這舅甥倆,都不想直麵大夏的兵鋒,他們到這個時候還搖擺不定,主要是想爭取個好價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從土匪到列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鋼鐵餘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鋼鐵餘暉並收藏明末:從土匪到列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