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留下熱淚盈眶的九頭蟲,獨自在那裏垂淚,心中感動不已。
順利裝完一波的長生,又開始苦逼地趕路了。
他寧願自己飛兩天,也不想再被八個腦袋十六隻眼睛盯上兩個時辰了。
兩天之後,風塵仆仆的長生迴到了女兒國。
他趴在床上,享受著國王幫他捏背,很快就睡過去了。
國王見他確實疲憊,又是心疼,又是埋怨,幫她捏背的手卻是越發地溫柔起來了。
在國王的溫柔鄉裏廝混了兩天,長生總算恢複過來了。
他法力的問題暫時解決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會的道法太少了。
像一些基本的法術他都不會,比如變化之術,比如飛行之術,比如避水,避火,避風之術,再比如鑽地之術。
說白了,煉水法煉出的法寶確實很好用,可是除了這個,其他的本事他根本一點都沒有。
可是道術要去哪裏學呢?
還是得去找人學!
太遠了不行,這幾個月裏,還要與蟹武,烏琪,九頭蟲見麵,肯定走不開。
近的地方嘛,嗯?
他想起了原著一個人。如意真仙!
這如意真仙據說是大力牛魔王的弟弟,霸占了落胎泉,靠賣落胎泉的水發了大財。
這如大夫要是到了後世,就憑著落胎泉,便真正能做到:今天動手術,明天就上班,還一點痛都沒有。
他肯定能混得更好,最後進個什麽排行榜之類的。
雖然在《西遊記》中,這如意真仙本事低微,可是比起現在的長生來,那仍是高不可攀的人物啊。
就算他是個最菜的真仙,但也是個真仙,一個打長生十個,輕鬆加愉快。
要怎麽從他那裏弄到一些道術呢?
長生決定去看了再說。
正南街上有一座解陽山,山中有一個破兒洞,洞裏有一眼落胎泉。
如意真仙把那破兒洞改作聚仙庵,護住落胎泉水,不肯善賜與人。
但欲求水者,須要花紅表禮,羊酒果盤,誌誠奉獻,隻拜求得他一碗兒水。
這落胎泉之水,在女兒國那絕對是剛需。
所以長生這一路走來,見到上山求水的人可真不少,看來這如意真仙還真沒少賺。
長生來到聚仙庵,向小道士詢問真仙是否在家。
那小道士是如意真仙的小徒弟,見長生也是個道人,便直接把長生引進了庵內。
如意真仙正穿著素服坐在琴床上撫琴,雖然長生沒有什麽藝術細菌,也覺得他的琴聲叮叮咚咚的,十分悅耳。
等他一曲琴了,長生連忙上前見禮。
“貧道長生,見過真仙。”
如意真仙見長生長得一表人才,而且謙虛知禮,便對他有了些好感。
“長生道友,以前從未見過你,敢問道友是從哪裏來?”
長生道:“貧道來自南贍部洲,一路跋山涉水,來到此地,早就聽聞真仙道法精深,法力高強,故特來此一見。”
有求於人,先拍馬屁,是長生前世在網上學到的。
果然,這如意真仙被長生這兩下拍的渾身舒爽,感覺這個年輕道人更順眼了一些。
在聽說原來這長生來自南贍部洲,他更是覺得,這走過南闖過北的人,就是有見識,一下子就把他的優點全部發現了。
如意真仙笑得臉上爬滿了褶子,笑道:“哈哈哈哈,道友說笑了。
你這一路可不太平呀,道友能平平安安來到這裏,說明道友是個福緣深厚的人啊。”
兩個人一頓商業互吹,當然是如意真仙敗下陣來。
他們一個經曆過前世知識大爆炸的洗禮,各種馬屁層出不窮,另一個整天隻知道呆在家裏撫琴收錢,高下立判。
如意真仙被拍得極為舒爽,但他也沒虧待長生,立即叫徒弟擺上一桌上好酒席來召待他。
兩人把酒言歡。
席間,長生不斷地誇讚如意真仙的本事厲害,都快把他誇得可與三清並肩,可與道祖爭雄了。
如意真仙今日可是太舒服了,從來沒有人像長生這樣,比他自己還了解自己。
不由得對長生,開始推心置腹了起來。
他滿臉紅光地說道:“長生道友你是不知道,我這點微末本事,比起我那哥哥嫂嫂來可要差得遠哩。
就是比我那侄兒,也是遠遠不如。”
長生臉上那一副你別騙我的表情,出現得非常及時。
他正色道:“道兄莫不是欺負貧道年幼無知,故意說出這番話來哄我?
這世間哪裏還會有,如道兄所說的這般人物?”
看看,我長生就是當著你如意真仙的麵,告訴你。
我懷疑你在說謊,都能讓你不生氣,還能讓你心情更好,這就是本事!
如意真仙端起酒杯,喝了口酒,一臉高深莫測地道:“道友莫要不信,你可知道家兄是哪個?嫂嫂又是哪個?還有我那侄兒如今在哪?”
長生可能會不知道嗎?
嗯,知道也說不知道。
長生依舊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真仙,搖了搖頭。
真仙笑了笑,有些自得地說道:“家兄是那平天大聖!”
長生果斷地配合,站起身來,一臉震驚地說道:“可是那大力牛魔王?
那道兄你的嫂嫂,便是那羅刹女鐵扇公主!
你的侄兒,便是那聖嬰大王,紅孩兒了!”
然後長生重新站起,鄭重地施禮,道:“道兄,長生失禮了。
實在是道兄所言對長生觸動甚大。死罪,死罪。”
如意真仙被長生這一番有如影帝般的表演驚呆了。
心說,難道我們這一家子,在南贍部洲也這麽有名的嗎?
還有一個這麽狂熱的粉絲?
他滿肚子的疑問,當然要說出來:“長生道友,你是如何得知,家兄這一家人的?”
“道兄你有所不知。
那唐三藏取得真經,迴到大唐後,在講經之餘,會將這一路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難,一一講給無知百姓聽。
所以在我南贍部洲,不但貧道知曉,很多無知百姓,也知曉令兄一家的悲慘遭遇。
隻不過那些個無知百姓,隻是把令兄一家,當成笑話來說。
還個個說今兄一家不識好歹,隻知為那聖嬰大王報仇,卻不識那觀音菩薩的好意。”
順利裝完一波的長生,又開始苦逼地趕路了。
他寧願自己飛兩天,也不想再被八個腦袋十六隻眼睛盯上兩個時辰了。
兩天之後,風塵仆仆的長生迴到了女兒國。
他趴在床上,享受著國王幫他捏背,很快就睡過去了。
國王見他確實疲憊,又是心疼,又是埋怨,幫她捏背的手卻是越發地溫柔起來了。
在國王的溫柔鄉裏廝混了兩天,長生總算恢複過來了。
他法力的問題暫時解決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會的道法太少了。
像一些基本的法術他都不會,比如變化之術,比如飛行之術,比如避水,避火,避風之術,再比如鑽地之術。
說白了,煉水法煉出的法寶確實很好用,可是除了這個,其他的本事他根本一點都沒有。
可是道術要去哪裏學呢?
還是得去找人學!
太遠了不行,這幾個月裏,還要與蟹武,烏琪,九頭蟲見麵,肯定走不開。
近的地方嘛,嗯?
他想起了原著一個人。如意真仙!
這如意真仙據說是大力牛魔王的弟弟,霸占了落胎泉,靠賣落胎泉的水發了大財。
這如大夫要是到了後世,就憑著落胎泉,便真正能做到:今天動手術,明天就上班,還一點痛都沒有。
他肯定能混得更好,最後進個什麽排行榜之類的。
雖然在《西遊記》中,這如意真仙本事低微,可是比起現在的長生來,那仍是高不可攀的人物啊。
就算他是個最菜的真仙,但也是個真仙,一個打長生十個,輕鬆加愉快。
要怎麽從他那裏弄到一些道術呢?
長生決定去看了再說。
正南街上有一座解陽山,山中有一個破兒洞,洞裏有一眼落胎泉。
如意真仙把那破兒洞改作聚仙庵,護住落胎泉水,不肯善賜與人。
但欲求水者,須要花紅表禮,羊酒果盤,誌誠奉獻,隻拜求得他一碗兒水。
這落胎泉之水,在女兒國那絕對是剛需。
所以長生這一路走來,見到上山求水的人可真不少,看來這如意真仙還真沒少賺。
長生來到聚仙庵,向小道士詢問真仙是否在家。
那小道士是如意真仙的小徒弟,見長生也是個道人,便直接把長生引進了庵內。
如意真仙正穿著素服坐在琴床上撫琴,雖然長生沒有什麽藝術細菌,也覺得他的琴聲叮叮咚咚的,十分悅耳。
等他一曲琴了,長生連忙上前見禮。
“貧道長生,見過真仙。”
如意真仙見長生長得一表人才,而且謙虛知禮,便對他有了些好感。
“長生道友,以前從未見過你,敢問道友是從哪裏來?”
長生道:“貧道來自南贍部洲,一路跋山涉水,來到此地,早就聽聞真仙道法精深,法力高強,故特來此一見。”
有求於人,先拍馬屁,是長生前世在網上學到的。
果然,這如意真仙被長生這兩下拍的渾身舒爽,感覺這個年輕道人更順眼了一些。
在聽說原來這長生來自南贍部洲,他更是覺得,這走過南闖過北的人,就是有見識,一下子就把他的優點全部發現了。
如意真仙笑得臉上爬滿了褶子,笑道:“哈哈哈哈,道友說笑了。
你這一路可不太平呀,道友能平平安安來到這裏,說明道友是個福緣深厚的人啊。”
兩個人一頓商業互吹,當然是如意真仙敗下陣來。
他們一個經曆過前世知識大爆炸的洗禮,各種馬屁層出不窮,另一個整天隻知道呆在家裏撫琴收錢,高下立判。
如意真仙被拍得極為舒爽,但他也沒虧待長生,立即叫徒弟擺上一桌上好酒席來召待他。
兩人把酒言歡。
席間,長生不斷地誇讚如意真仙的本事厲害,都快把他誇得可與三清並肩,可與道祖爭雄了。
如意真仙今日可是太舒服了,從來沒有人像長生這樣,比他自己還了解自己。
不由得對長生,開始推心置腹了起來。
他滿臉紅光地說道:“長生道友你是不知道,我這點微末本事,比起我那哥哥嫂嫂來可要差得遠哩。
就是比我那侄兒,也是遠遠不如。”
長生臉上那一副你別騙我的表情,出現得非常及時。
他正色道:“道兄莫不是欺負貧道年幼無知,故意說出這番話來哄我?
這世間哪裏還會有,如道兄所說的這般人物?”
看看,我長生就是當著你如意真仙的麵,告訴你。
我懷疑你在說謊,都能讓你不生氣,還能讓你心情更好,這就是本事!
如意真仙端起酒杯,喝了口酒,一臉高深莫測地道:“道友莫要不信,你可知道家兄是哪個?嫂嫂又是哪個?還有我那侄兒如今在哪?”
長生可能會不知道嗎?
嗯,知道也說不知道。
長生依舊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真仙,搖了搖頭。
真仙笑了笑,有些自得地說道:“家兄是那平天大聖!”
長生果斷地配合,站起身來,一臉震驚地說道:“可是那大力牛魔王?
那道兄你的嫂嫂,便是那羅刹女鐵扇公主!
你的侄兒,便是那聖嬰大王,紅孩兒了!”
然後長生重新站起,鄭重地施禮,道:“道兄,長生失禮了。
實在是道兄所言對長生觸動甚大。死罪,死罪。”
如意真仙被長生這一番有如影帝般的表演驚呆了。
心說,難道我們這一家子,在南贍部洲也這麽有名的嗎?
還有一個這麽狂熱的粉絲?
他滿肚子的疑問,當然要說出來:“長生道友,你是如何得知,家兄這一家人的?”
“道兄你有所不知。
那唐三藏取得真經,迴到大唐後,在講經之餘,會將這一路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難,一一講給無知百姓聽。
所以在我南贍部洲,不但貧道知曉,很多無知百姓,也知曉令兄一家的悲慘遭遇。
隻不過那些個無知百姓,隻是把令兄一家,當成笑話來說。
還個個說今兄一家不識好歹,隻知為那聖嬰大王報仇,卻不識那觀音菩薩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