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文四年五月初五,閩行上疏,言稱攝政王非尋常親王,不可以尋常親王禮製用之,故請攝政王改製。蕭煜準其所奏。自此,文武百官不可再稱蕭煜為王爺,而要稱之為王上或是殿下,蕭煜以孤自稱,冠冕東珠由八顆改為九顆,等同於太子,冠絕諸王,僅次於皇帝的十二顆。林銀屏則由王妃升為王後,蕭玄由世子升為王太子。
如今距離蕭煜就任攝政王已經過去了一月有餘的時間,在這一個月時間中,蕭煜借著改天換日的東風完成了東都中樞的高層整改。大量官員被革除職務,甚至有一部分“冥頑不化者”更是被滿門抄斬,家財全部抄沒,這也讓窮慣了的“西北蠻子”真真正正地見識了東都諸公們的豪富。
其實蕭煜還是先禮後兵的,在改製後的第二天,蕭煜以內閣的名義下發了一道募捐諭旨,大概意思是大軍征戰多日,缺餉少糧,如今國難當頭,所以請諸公慷慨解囊,日後定不相忘雲雲,並且由內閣首輔孫世吾和次輔藍玉都帶頭捐銀十萬。可即便如此,除了齊豫和張餘寥寥幾人,絕大多數東都城權貴還是叫苦連天,最高者捐兩萬兩,低的不過是幾百上千,敷衍意味極重,所有人都在哭窮,甚至有人將家裏的家當和房屋拿出去當街叫賣,還有人去萬壽園門前哭訴一日三餐盡食黴米,安得多金?將公卿盡伶人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一時間東都上下好不熱鬧。
東都諸公真的沒錢嗎?非也。根據暗衛府的卷宗,凡是能在東都有頭有臉的權貴,身家大都在一百萬兩銀子以上,更有甚者,如各大公侯府邸,家財足有千萬之上。天下之財,三分之一聚於東都,這話雖然略有誇大之嫌,但東都豪富也可見一斑。
所以接下來蕭煜就讓這些拎不清的權貴們見識了攝政王的雷霆之怒。他先是密令李如鬆和曲蒼根據暗衛府多年的卷宗查懲了幾名不大不小的官員,然後借著此事拔出蘿卜帶出泥,開始大肆肅清,由刑部尚書張海九主理、大理寺卿端木睿晟、暗衛右都督唐春雨輔理,徹查東都內貪腐事宜。
一時間大批官員落馬,更有數名公侯權貴直接被投入暗衛詔獄,蕭煜再次下旨,“凡是涉及此案者,家產抄沒,革去官職,若有極為惡劣者,立斬不赦。”
有句話說的好,叫做千裏做官隻為財,這做官的又有幾個是幹淨的,證據確鑿之下,都夠上刑場上走好幾遭了。
故而蕭煜也毫不留情,該去職的去職,該抄家的抄家,在短短半月的時間內,共得白銀七千餘萬兩。
在這場風波之中,蕭煜並沒有主動大開殺戒,所以半數人隻是丟了官帽子和錢袋子,小命還是保住了,至於另外半數人,在蕭煜入主東都之前就已經上了暗衛的黑名單,所以在這次肅清之中,被羅列出數樁大罪,或是滿門抄斬,或是家中男子流放西涼州為奴,女子罰沒入教坊司,好不淒慘。
蕭煜本是想讓這些人不明不白地死在亂軍中,可未曾想到東都不戰而降,王師入城,自然就沒有亂軍的說法,蕭煜隻好借著這個機會另行處置。隻不過兔子急了還咬人,這些根深蒂固的權貴們也不是那麽好拿捏的,家中都曾蓄養善戰家丁,有一部分權貴就在暗衛登門時開始拚死一搏,然後很快就有孫知化親自領兵三千入城,殘酷鎮壓叛亂。這場屠殺一直持續了一天一夜的功夫,殺到最後,閩行不得不再調三千鐵騎入城,繼續鎮壓。勝負則是毫無懸念,所有敢於反抗者的家族都已經被殺得雞犬不留,為首者的頭顱被分別掛在十二門之上,
這場蕭煜入主東都後的第一場大震動一直持續了三天三夜的功夫,殺得血流成河,每天都有在午門前被處死的人,以至於讓最愛看熱鬧的百姓也麻木起來,讓整個東都為之膽寒,也讓深宮中的小皇帝真正見識了蕭煜的鐵血手腕。直到這時,秦顯才真真正正明白一個道理,對於蕭煜來說,殺人並不可怕,也不需要太多的顧忌,或許這才叫魄力,一個常年征戰的帝王,與養在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是大不一樣的。
直到孫世吾親自前往萬壽園麵見攝政王,與攝政王一番深談之後才及時止住了這場有逐漸擴大趨勢的風波。
雖說這場風波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原本定下的不大肆誅戮,但總得來說還是利大於弊,首先騰出了足夠多的位子,被蕭煜用來安撫西北人心,其次是給蕭煜貢獻了七千萬兩白銀,即便是大鄭最鼎盛時,一年賦稅也不過兩千萬兩白銀,這七千萬兩白銀加上蕭煜的老底子,以及戶部餘銀,大約有九千八百萬兩,足以支撐西北軍的近十年之用,這讓蕭煜真正擺脫了先前的財政困境,有足夠的底氣進行接下來的整軍。
不管東都如何,萬壽園還是平靜依舊。
湖水幽幽,古柏蒼翠,在即將進入酷夏的時節,萬壽園無疑是最好的避暑勝地。
在綠樹叢的遮掩中,有一方青瓦白牆的建築藏於其中,這裏便是最近在整個東都城都大名鼎鼎的瑞景軒。隻因攝政王並不在東都居住,而是長居萬壽園中,所以瑞景軒便取代原本的禦書房,成為整個帝國的中心,每天都可以看到有朱紫公卿自東都而來。
今日的瑞景軒中有五位客人,盡是位高權重的一品二品公卿,有已經白發蒼蒼的新任內閣首輔孫世吾,正值當年的次輔天官藍玉,左軍都督魏禁,右軍都督閩行,還有剛剛從西北抽身的大都督徐林,至於西北中都,則改由後軍都督韓雄鎮守。
可以說當下東都朝堂上文武雙方的真正話事人已經盡數聚齊。
身著石青色常服的蕭煜坐在榻上,神情平靜,絲毫看不出就是他的一紙令下讓東都天翻地覆,淡笑道:“東拚西湊,湊足了一萬萬兩白銀,這麽大一筆橫財,不能放在庫房裏蒙塵,更不能坐吃山空,所以孤王決定用以整頓軍務,以待日後討伐江南逆賊。”
既然涉及到軍務,徐林作為軍方第一人便首先開口道:“殿下,自臣就任大都督府大都督以來,縱觀軍務,兵製混亂,禁軍、邊軍、地方軍混淆不清,官職、散階、勳官混淆不清,兵部與大都督府職責混淆不清,故臣以為,若要整軍,必先改製,須得政令統一,方能令行禁止。”
三個混淆不清,讓魏禁和閩行的臉色不太好看,畢竟徐林不在的時間內,他們兩人才是名義上的軍方話事人。
蕭煜若有所思道:“從今日起,裁撤一應行營及掌印官。”
其實在冊封五軍都督之後,行營製度就已經名存實亡,如今不過是重新劃分各人歸屬而已,所以徐林等人也沒有什麽驚訝神色,隻是靜待下文。
蕭煜繼續道:“原西涼行營劃歸左軍,由魏禁統領。原陝州行營劃歸右軍,由閩行統領。原湖州行營劃歸前軍,由諸葛恭統領。原西河行營劃歸後軍,由韓雄統領。原蜀州行營劃歸中軍,由林寒統領。”
“其餘不在行營之列的邊軍,以及大丞相的十團營和三千營,包括孤的虎營在內,全部劃歸禁軍,由孤親掌。”
徐林沉聲應諾。
蕭煜想了想,說道:“剛才大都督說官職混淆不清,那麽就革除一切散階、勳官,隻論官職,禁軍與邊軍同製,若誰有異議讓他來找孤王。”
徐林再次應諾。
蕭煜轉而望向藍玉和孫世吾,“至於地方軍,孤的意思是效仿西北,設立都指揮使司,不過要涉及到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通政使司,還要內閣擬出個章程。”
;
如今距離蕭煜就任攝政王已經過去了一月有餘的時間,在這一個月時間中,蕭煜借著改天換日的東風完成了東都中樞的高層整改。大量官員被革除職務,甚至有一部分“冥頑不化者”更是被滿門抄斬,家財全部抄沒,這也讓窮慣了的“西北蠻子”真真正正地見識了東都諸公們的豪富。
其實蕭煜還是先禮後兵的,在改製後的第二天,蕭煜以內閣的名義下發了一道募捐諭旨,大概意思是大軍征戰多日,缺餉少糧,如今國難當頭,所以請諸公慷慨解囊,日後定不相忘雲雲,並且由內閣首輔孫世吾和次輔藍玉都帶頭捐銀十萬。可即便如此,除了齊豫和張餘寥寥幾人,絕大多數東都城權貴還是叫苦連天,最高者捐兩萬兩,低的不過是幾百上千,敷衍意味極重,所有人都在哭窮,甚至有人將家裏的家當和房屋拿出去當街叫賣,還有人去萬壽園門前哭訴一日三餐盡食黴米,安得多金?將公卿盡伶人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一時間東都上下好不熱鬧。
東都諸公真的沒錢嗎?非也。根據暗衛府的卷宗,凡是能在東都有頭有臉的權貴,身家大都在一百萬兩銀子以上,更有甚者,如各大公侯府邸,家財足有千萬之上。天下之財,三分之一聚於東都,這話雖然略有誇大之嫌,但東都豪富也可見一斑。
所以接下來蕭煜就讓這些拎不清的權貴們見識了攝政王的雷霆之怒。他先是密令李如鬆和曲蒼根據暗衛府多年的卷宗查懲了幾名不大不小的官員,然後借著此事拔出蘿卜帶出泥,開始大肆肅清,由刑部尚書張海九主理、大理寺卿端木睿晟、暗衛右都督唐春雨輔理,徹查東都內貪腐事宜。
一時間大批官員落馬,更有數名公侯權貴直接被投入暗衛詔獄,蕭煜再次下旨,“凡是涉及此案者,家產抄沒,革去官職,若有極為惡劣者,立斬不赦。”
有句話說的好,叫做千裏做官隻為財,這做官的又有幾個是幹淨的,證據確鑿之下,都夠上刑場上走好幾遭了。
故而蕭煜也毫不留情,該去職的去職,該抄家的抄家,在短短半月的時間內,共得白銀七千餘萬兩。
在這場風波之中,蕭煜並沒有主動大開殺戒,所以半數人隻是丟了官帽子和錢袋子,小命還是保住了,至於另外半數人,在蕭煜入主東都之前就已經上了暗衛的黑名單,所以在這次肅清之中,被羅列出數樁大罪,或是滿門抄斬,或是家中男子流放西涼州為奴,女子罰沒入教坊司,好不淒慘。
蕭煜本是想讓這些人不明不白地死在亂軍中,可未曾想到東都不戰而降,王師入城,自然就沒有亂軍的說法,蕭煜隻好借著這個機會另行處置。隻不過兔子急了還咬人,這些根深蒂固的權貴們也不是那麽好拿捏的,家中都曾蓄養善戰家丁,有一部分權貴就在暗衛登門時開始拚死一搏,然後很快就有孫知化親自領兵三千入城,殘酷鎮壓叛亂。這場屠殺一直持續了一天一夜的功夫,殺到最後,閩行不得不再調三千鐵騎入城,繼續鎮壓。勝負則是毫無懸念,所有敢於反抗者的家族都已經被殺得雞犬不留,為首者的頭顱被分別掛在十二門之上,
這場蕭煜入主東都後的第一場大震動一直持續了三天三夜的功夫,殺得血流成河,每天都有在午門前被處死的人,以至於讓最愛看熱鬧的百姓也麻木起來,讓整個東都為之膽寒,也讓深宮中的小皇帝真正見識了蕭煜的鐵血手腕。直到這時,秦顯才真真正正明白一個道理,對於蕭煜來說,殺人並不可怕,也不需要太多的顧忌,或許這才叫魄力,一個常年征戰的帝王,與養在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是大不一樣的。
直到孫世吾親自前往萬壽園麵見攝政王,與攝政王一番深談之後才及時止住了這場有逐漸擴大趨勢的風波。
雖說這場風波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原本定下的不大肆誅戮,但總得來說還是利大於弊,首先騰出了足夠多的位子,被蕭煜用來安撫西北人心,其次是給蕭煜貢獻了七千萬兩白銀,即便是大鄭最鼎盛時,一年賦稅也不過兩千萬兩白銀,這七千萬兩白銀加上蕭煜的老底子,以及戶部餘銀,大約有九千八百萬兩,足以支撐西北軍的近十年之用,這讓蕭煜真正擺脫了先前的財政困境,有足夠的底氣進行接下來的整軍。
不管東都如何,萬壽園還是平靜依舊。
湖水幽幽,古柏蒼翠,在即將進入酷夏的時節,萬壽園無疑是最好的避暑勝地。
在綠樹叢的遮掩中,有一方青瓦白牆的建築藏於其中,這裏便是最近在整個東都城都大名鼎鼎的瑞景軒。隻因攝政王並不在東都居住,而是長居萬壽園中,所以瑞景軒便取代原本的禦書房,成為整個帝國的中心,每天都可以看到有朱紫公卿自東都而來。
今日的瑞景軒中有五位客人,盡是位高權重的一品二品公卿,有已經白發蒼蒼的新任內閣首輔孫世吾,正值當年的次輔天官藍玉,左軍都督魏禁,右軍都督閩行,還有剛剛從西北抽身的大都督徐林,至於西北中都,則改由後軍都督韓雄鎮守。
可以說當下東都朝堂上文武雙方的真正話事人已經盡數聚齊。
身著石青色常服的蕭煜坐在榻上,神情平靜,絲毫看不出就是他的一紙令下讓東都天翻地覆,淡笑道:“東拚西湊,湊足了一萬萬兩白銀,這麽大一筆橫財,不能放在庫房裏蒙塵,更不能坐吃山空,所以孤王決定用以整頓軍務,以待日後討伐江南逆賊。”
既然涉及到軍務,徐林作為軍方第一人便首先開口道:“殿下,自臣就任大都督府大都督以來,縱觀軍務,兵製混亂,禁軍、邊軍、地方軍混淆不清,官職、散階、勳官混淆不清,兵部與大都督府職責混淆不清,故臣以為,若要整軍,必先改製,須得政令統一,方能令行禁止。”
三個混淆不清,讓魏禁和閩行的臉色不太好看,畢竟徐林不在的時間內,他們兩人才是名義上的軍方話事人。
蕭煜若有所思道:“從今日起,裁撤一應行營及掌印官。”
其實在冊封五軍都督之後,行營製度就已經名存實亡,如今不過是重新劃分各人歸屬而已,所以徐林等人也沒有什麽驚訝神色,隻是靜待下文。
蕭煜繼續道:“原西涼行營劃歸左軍,由魏禁統領。原陝州行營劃歸右軍,由閩行統領。原湖州行營劃歸前軍,由諸葛恭統領。原西河行營劃歸後軍,由韓雄統領。原蜀州行營劃歸中軍,由林寒統領。”
“其餘不在行營之列的邊軍,以及大丞相的十團營和三千營,包括孤的虎營在內,全部劃歸禁軍,由孤親掌。”
徐林沉聲應諾。
蕭煜想了想,說道:“剛才大都督說官職混淆不清,那麽就革除一切散階、勳官,隻論官職,禁軍與邊軍同製,若誰有異議讓他來找孤王。”
徐林再次應諾。
蕭煜轉而望向藍玉和孫世吾,“至於地方軍,孤的意思是效仿西北,設立都指揮使司,不過要涉及到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通政使司,還要內閣擬出個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