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於陳橋驛黃袍加身發動兵變,後周年僅七歲幼主柴宗訓被迫禪位,改元建隆,國號“大宋”,史稱北宋。趙匡胤登基後冊封柴宗訓為鄭王,賜丹書鐵券,遷至房州,修建鄭王府以示皇恩浩蕩。
十三年後,房州鄭王府。
時值三月,王府花園內已是百花盛開,蝶舞鶯飛,一片陽春盛景。庭內也是徦山層疊陡立,曲徑通幽,徦山中間一道小溪緩緩流過,溪水潺潺匯入前方清潭,溪水與山石上的青苔交輝相應。這樣清新別致的園林小景,使得整個庭院既不失繁華又不失寧靜,涼亭中的琴聲更是襯托出府中主人的高雅脫俗。
涼亭一曲撫過,一個身著青色長衫的青年男子端坐在琴台前望著遠方的天空不覺陷入了沉思,俊俏的臉上愁眉緊鎖,眼睛似有道不盡的憂傷。
“羽兒,在想什麽呢?”一位四十左右,身著豔麗華服的中年美婦輕步穿過迴廊向涼亭走來。
“母後!”青年起身對著中年美婦深深一作揖行禮,突然出現的聲音打斷了青年的沉思,眼睛裏的慌亂僅僅瞬間便消失不見,恢複如常。
突然出現的中年美婦正是鄭王柴宗訓的母親周太後,即周世宗柴榮的第二任符皇後,史稱小符皇後。柴宗訓的親生母親是周太後的姐姐,雖然自己不是柴宗訓的親生母親,但是這些年卻一直與其相依為命,視如已出,無微不至的照料著姐姐的兒子。
“羽兒,天氣寒涼,在外久了當心你的身體受了風寒。我命人做了些燕窩給你補補身子,快去趁熱喝了吧!”周太後愛憐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近前將手裏的披風輕輕的搭在其身上。
“是,羽兒讓母後勞心了!”柴宗訓攙扶著周太後手臂同周太後一起向內庭走去。
“羽兒,這些年你變得越發沉默寡言了,雖你不言,但我明白你心裏的苦楚,也清楚你背負的國仇家恨。要知在這亂世朝代更迭不過是朝夕之事,母後隻求你我二人可如今這般平淡度世,希望你可以做一個清閑自在的鄭王度過一生。如此這般我也可瞑目去見先帝和姐姐了。”周太後不無傷感的說道,想起先帝和姐姐在世時的種種不禁潸然淚下。
“母後!兒臣讓母後傷心了真是罪該萬死!請母後責罰!兒臣日後必謹記母後教誨,侍奉母後於堂前,每日撫琴讀書不為外物所累。”柴宗訓惶恐的伏地而跪,看周太後如此悲痛,不覺也熱淚盈眶,誓言不再為權利和仇恨所累,以寬慰周太後。
母子二人抱身痛苦過後,府中下人來報荀先生迴來了,請見周太後和王爺。二人聽後忙請下人請荀先生入內。
不多時,一位身長八尺,身著灰衫,透著剛毅的國字臉,長須髯的一個中年漢子步入堂內,隻見來者龍行虎步,身體中散發放蕩不羈的俠者風範。
入堂後,荀長風對著周太後俯身一揖:“拜見太後!”
周太後笑盈盈對著荀長風道:“荀師兄快快免禮,這幾日羽兒還在不時叨念師兄何時歸來呢,今日總算是把你盼來了。”
荀長風年輕時曾同與周太後和柴宗訓的生母共同拜入天山派學藝,是為同門師兄妹,後來荀長風誌在研習天下武學,遂征的師父天山掌門清須子首肯破門出山,遍尋天下高手對弈,曆經十數載,荀長風在武學上終自成一派。後因柴宗訓生母臨終所托,遂收柴宗訓為入室弟子。
“師父,您老人家終於迴來了,當真是想煞徒兒了”柴宗訓待向師父行禮過後高興說道。
荀長風微微頷首,突然起身入前,雙指成劍直取柴宗訓胸前璿璣、中府二穴,柴宗訓猝然受襲,忙側身閃避,同時右手運掌成刀辟出一道淩厲掌風直取荀長風前臂太淵穴。
荀長風道一聲好,不待柴宗訓掌風而至,已數次變換身形,繞至柴宗訓身後製住其風門穴。柴宗訓頃刻身體一僵失去了反抗之力。
“不錯,這些時日功夫大有長進,內力也增進不少。”荀長風解開徒弟的穴道,滿意的笑道。
“多謝師父誇獎,徒兒還須勤加練習方是。”柴宗訓心裏更是暗道慚愧,拚盡全力竟不能接住師父一招。
其實,並非柴宗訓習武不精之故,荀長風那一招已是用出七八成的力道,莫說是柴宗訓這等未出江湖的小輩,換做江湖上尋常的一等好手遇此突襲也未必能全身而退。柴宗訓能做到如此已是不易,故荀長風不禁對其讚歎。
“你們師徒兩個見麵就要考教功夫,真是拿你們沒辦法。師兄一路鞍馬勞頓,還是先去客房歇息吧。”剛剛師徒二人突然較量,讓周太後驚得花容失色,虛驚過後對他們師徒二人也是無可奈何。
柴宗訓正欲引荀長風去客房,未料剛剛走出便見下人來報,道有京師詔書傳至。
話音剛落,便見大批京師禁軍進入王府後列隊分布四周,將整個王府團團圍住,隨後一個頭戴五品冠冕,身著綠色公服,腳踏皂色官靴,宦官徐步進入王府。
麵見柴宗訓、周太後身子微微向前一俯行禮:“小人李福安拜見太後,鄭王殿下。小的奉聖上之命前來宣讀聖上旨意。”
柴宗訓見來者宦官竟然如此無禮,心中雖甚為惱火,但麵色仍如常一般冷靜嚴肅,淡淡的說道:“中貴人免禮。還請中貴人先入客堂稍息片刻,待小王更衣後前來接旨。”
“殿下,陛下有命,此乃密旨隻可宣讀太後、鄭王,還請殿下屏退左右。”李福安不疾不徐的說道。
“即是如此,中貴人在此等候便是,小王更衣後入內堂宣旨。荀先生招待幾位將軍入客堂奉茶”柴宗訓麵色一寒,拂袖離去。
李福安自是低頭不敢再多言,靜靜站在原地等候柴宗訓傳令入內宣旨。荀長風便引幾位禁軍將領入客堂品嚐歇息片刻。
十三年後,房州鄭王府。
時值三月,王府花園內已是百花盛開,蝶舞鶯飛,一片陽春盛景。庭內也是徦山層疊陡立,曲徑通幽,徦山中間一道小溪緩緩流過,溪水潺潺匯入前方清潭,溪水與山石上的青苔交輝相應。這樣清新別致的園林小景,使得整個庭院既不失繁華又不失寧靜,涼亭中的琴聲更是襯托出府中主人的高雅脫俗。
涼亭一曲撫過,一個身著青色長衫的青年男子端坐在琴台前望著遠方的天空不覺陷入了沉思,俊俏的臉上愁眉緊鎖,眼睛似有道不盡的憂傷。
“羽兒,在想什麽呢?”一位四十左右,身著豔麗華服的中年美婦輕步穿過迴廊向涼亭走來。
“母後!”青年起身對著中年美婦深深一作揖行禮,突然出現的聲音打斷了青年的沉思,眼睛裏的慌亂僅僅瞬間便消失不見,恢複如常。
突然出現的中年美婦正是鄭王柴宗訓的母親周太後,即周世宗柴榮的第二任符皇後,史稱小符皇後。柴宗訓的親生母親是周太後的姐姐,雖然自己不是柴宗訓的親生母親,但是這些年卻一直與其相依為命,視如已出,無微不至的照料著姐姐的兒子。
“羽兒,天氣寒涼,在外久了當心你的身體受了風寒。我命人做了些燕窩給你補補身子,快去趁熱喝了吧!”周太後愛憐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近前將手裏的披風輕輕的搭在其身上。
“是,羽兒讓母後勞心了!”柴宗訓攙扶著周太後手臂同周太後一起向內庭走去。
“羽兒,這些年你變得越發沉默寡言了,雖你不言,但我明白你心裏的苦楚,也清楚你背負的國仇家恨。要知在這亂世朝代更迭不過是朝夕之事,母後隻求你我二人可如今這般平淡度世,希望你可以做一個清閑自在的鄭王度過一生。如此這般我也可瞑目去見先帝和姐姐了。”周太後不無傷感的說道,想起先帝和姐姐在世時的種種不禁潸然淚下。
“母後!兒臣讓母後傷心了真是罪該萬死!請母後責罰!兒臣日後必謹記母後教誨,侍奉母後於堂前,每日撫琴讀書不為外物所累。”柴宗訓惶恐的伏地而跪,看周太後如此悲痛,不覺也熱淚盈眶,誓言不再為權利和仇恨所累,以寬慰周太後。
母子二人抱身痛苦過後,府中下人來報荀先生迴來了,請見周太後和王爺。二人聽後忙請下人請荀先生入內。
不多時,一位身長八尺,身著灰衫,透著剛毅的國字臉,長須髯的一個中年漢子步入堂內,隻見來者龍行虎步,身體中散發放蕩不羈的俠者風範。
入堂後,荀長風對著周太後俯身一揖:“拜見太後!”
周太後笑盈盈對著荀長風道:“荀師兄快快免禮,這幾日羽兒還在不時叨念師兄何時歸來呢,今日總算是把你盼來了。”
荀長風年輕時曾同與周太後和柴宗訓的生母共同拜入天山派學藝,是為同門師兄妹,後來荀長風誌在研習天下武學,遂征的師父天山掌門清須子首肯破門出山,遍尋天下高手對弈,曆經十數載,荀長風在武學上終自成一派。後因柴宗訓生母臨終所托,遂收柴宗訓為入室弟子。
“師父,您老人家終於迴來了,當真是想煞徒兒了”柴宗訓待向師父行禮過後高興說道。
荀長風微微頷首,突然起身入前,雙指成劍直取柴宗訓胸前璿璣、中府二穴,柴宗訓猝然受襲,忙側身閃避,同時右手運掌成刀辟出一道淩厲掌風直取荀長風前臂太淵穴。
荀長風道一聲好,不待柴宗訓掌風而至,已數次變換身形,繞至柴宗訓身後製住其風門穴。柴宗訓頃刻身體一僵失去了反抗之力。
“不錯,這些時日功夫大有長進,內力也增進不少。”荀長風解開徒弟的穴道,滿意的笑道。
“多謝師父誇獎,徒兒還須勤加練習方是。”柴宗訓心裏更是暗道慚愧,拚盡全力竟不能接住師父一招。
其實,並非柴宗訓習武不精之故,荀長風那一招已是用出七八成的力道,莫說是柴宗訓這等未出江湖的小輩,換做江湖上尋常的一等好手遇此突襲也未必能全身而退。柴宗訓能做到如此已是不易,故荀長風不禁對其讚歎。
“你們師徒兩個見麵就要考教功夫,真是拿你們沒辦法。師兄一路鞍馬勞頓,還是先去客房歇息吧。”剛剛師徒二人突然較量,讓周太後驚得花容失色,虛驚過後對他們師徒二人也是無可奈何。
柴宗訓正欲引荀長風去客房,未料剛剛走出便見下人來報,道有京師詔書傳至。
話音剛落,便見大批京師禁軍進入王府後列隊分布四周,將整個王府團團圍住,隨後一個頭戴五品冠冕,身著綠色公服,腳踏皂色官靴,宦官徐步進入王府。
麵見柴宗訓、周太後身子微微向前一俯行禮:“小人李福安拜見太後,鄭王殿下。小的奉聖上之命前來宣讀聖上旨意。”
柴宗訓見來者宦官竟然如此無禮,心中雖甚為惱火,但麵色仍如常一般冷靜嚴肅,淡淡的說道:“中貴人免禮。還請中貴人先入客堂稍息片刻,待小王更衣後前來接旨。”
“殿下,陛下有命,此乃密旨隻可宣讀太後、鄭王,還請殿下屏退左右。”李福安不疾不徐的說道。
“即是如此,中貴人在此等候便是,小王更衣後入內堂宣旨。荀先生招待幾位將軍入客堂奉茶”柴宗訓麵色一寒,拂袖離去。
李福安自是低頭不敢再多言,靜靜站在原地等候柴宗訓傳令入內宣旨。荀長風便引幾位禁軍將領入客堂品嚐歇息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