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她的直覺,恐怕皇上沒有這麽容易放過她。
果然,趙九歌手裏捧著杯子靜待,皇上也沒有發話,空氣中就傳來奏折翻閱的聲音,半晌,心情更加沉澱,趙九歌索性就這麽站著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觀想著丹田有一口爐,爐的蓋子打開,冉冉升起一股煙,處在煙霧繚繞中的自己開始變得飄渺,接著幻化,想像自己的思緒隨著這縷煙開始不受身體束縛。
這是初階靜坐心法,趙九歌以前參加過禪修,不料本身沒有慧根,別人坐著老僧入定,她是坐著屁股有蟲,現在反倒站著就可以安適如常。
建熙帝沒有料到這小丫頭這麽沉得住氣,他都批完一迭的奏折,她依舊氣定神閑的站著,完全沒有焦躁神色。
既然這麽沉穩,那就試試。
「小鄭子,讓人去宣徐祭酒過來。」
「是。」鄭公公去交代外邊候令的小太監,經過趙九歌身側時,也輕輕瞟一眼。
這鎮國大將軍夫人年紀輕輕倒挺有能耐,站這麽久居然連吭氣都沒有。
不消多久,徐祭酒就到了,皇上宣見,而且兩人就開始就國子監商議,其中還提到在金陵設置太學,為國子監分部一事。
趙九歌覷空偷瞄了一眼徐祭酒,徐大人身形清瘦,一襲官袍罩在身上顯得空蕩,臉上留著稀疏的胡子,若按她的審美觀來看還不如不留顯得幹淨,講述教學理念時雙眼發亮,看得出來非常有教育熱忱,單論這點她是給滿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大業確實需要這種人才。
趙九歌仔細聆聽,對於徐祭酒的意見有些點頭,有些不以為然的撇嘴,果然是老頑固!
英雄不怕出身低,太學、國子監本來就是為了培育優秀人才在將來為民服務,但在遴選初階就先以家世背景為優先,會造成民間有才學的人難以獲得資源,再者,雖然有額外開放一定比例是由各地名士推薦,但這種做法也隻會成為某些有心人士拉攏黨羽的工具。
曆史上,黨爭事件數不勝數,偏偏屢禁不止。
就拿明朝來說,朱元璋親頒明律,表明在朝官員結交朋黨,紊亂朝政者斬,但結果明朝卻是中國史上黨派鬥爭最為嚴重的朝代之一,原因就是人心難測,凡事越禁就越猖獗,畢竟當官就是為了利益,誰不想延長自己的政治生涯,誰想當短命官員?自然會結成黨派,彼此互助,又或者一起對抗意見相悖的人。
其實對於帝王而言,朝臣分屬各黨也無妨,可以使各黨之間互相製衡,避免一黨獨大威脅朝政,縱觀曆史上的黨派失衡都是源於皇帝太過勢弱或者出現立場偏頗。
唉!看來當一名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想寵信哪個臣子就寵哪個,真苦!
趙九歌默默的搖頭,隻能一掏同情淚。
「不曉得鎮國大將軍夫人有什麽高見?」
趙九歌還沉浸在同情中,卻讓鄭公公推了一把,差點跌個狗吃屎。
她的倉皇居然是發呆後產生,這女人太不把這兒當一迴事了!
建熙帝麵帶不悅,重新再說一次,「朕看你似乎有什麽高見。」
咦?人呢?那什麽祭酒呢?出去了?現在是怎麽迴事?你們剛才講到哪裏?
趙九歌不掩飾臉上的茫然,一直到皇上的問話進了耳朵傳達到腦袋瓜子,她才慌忙低頭,「臣婦才疏學淺,對於徐大人所言隻覺得醍醐灌頂、獲益匪淺。」
「那麽就說說你的所獲吧!朕聽許愛卿提過其妻聰慧可比許允之妻。」
許允之妻?這是影射她麵目醜惡?還是真誇獎她?但不管怎樣都不能讓許衡元這番話成了欺君之罪,趙九歌想了片刻便說:「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臣婦幸逢將軍有德,才將小婦人與許允之妻比擬。實際上臣婦對於徐祭酒的建議心有戚戚焉,育作英才實靠熱忱,但太學既是國子監的附屬,那麽入學推薦若隻是仰賴名士推薦未免有遺珠之憾,也恐淪為有心人士收買人的心工具,不如除名士推薦之外,若能再輔以作品送驗更好。」
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臣婦幸逢將軍有德,所以不嫌棄臣婦無才,若是皇上再行無理糾纏,便是無德——這種一開口就讓自己無法批評的言詞果然刁鑽,但建熙帝更在意她提到的「有心人士收買人心的工具」。
是!這種太學或是國子監製度確實容易形成黨派,就目前朝堂形式來看有浙黨、昆黨、楚黨、齊黨、宣黨、清社,其中自己特意扶植的複社就是以何執中為首的新興派係,若是太學成為有心人士把持工具,確實不妥。
「既然知道無才便是德,那麽就迴去抄寫三次女誡!退下吧!」
趙九歌心想皇上到底討厭她到哪種程度了,抄寫女誡?這是最嚴厲的處罰,若是讓皇上親罰這事傳出去,自己的臉麵全無,以後怎麽出門交際應酬。
「小鄭子,你送鎮國大將軍夫人出宮門,另外朕賜給她一柄玉如意、十斛南海明珠、三匹禦製大百花孔雀妝花緞及六百金。」
趙九歌瞪大眼,這是給了鞭子再給糖嗎?
當她再次搭上馬車離開宮中,隻覺得人生跑馬燈在眼前晃過一圈居然隻花了一個半時辰,看來皇宮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去的。
此時,趙九歌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未來進皇宮如同進市場。
趙九歌迴將軍府的路上,剛巧碰上騎著馬要進宮的許衡元,就聽見許衡元向鄭公公致謝,接著聽不見兩人說些什麽,然後就見許衡元上了馬車。
「你是來接我的?」她帶著狐疑的表情問。
「我從大營離開迴府就聽程管事說皇上召見你,我不太放心,本來想進宮接你,沒料到你已經出宮了。」
果然,趙九歌手裏捧著杯子靜待,皇上也沒有發話,空氣中就傳來奏折翻閱的聲音,半晌,心情更加沉澱,趙九歌索性就這麽站著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觀想著丹田有一口爐,爐的蓋子打開,冉冉升起一股煙,處在煙霧繚繞中的自己開始變得飄渺,接著幻化,想像自己的思緒隨著這縷煙開始不受身體束縛。
這是初階靜坐心法,趙九歌以前參加過禪修,不料本身沒有慧根,別人坐著老僧入定,她是坐著屁股有蟲,現在反倒站著就可以安適如常。
建熙帝沒有料到這小丫頭這麽沉得住氣,他都批完一迭的奏折,她依舊氣定神閑的站著,完全沒有焦躁神色。
既然這麽沉穩,那就試試。
「小鄭子,讓人去宣徐祭酒過來。」
「是。」鄭公公去交代外邊候令的小太監,經過趙九歌身側時,也輕輕瞟一眼。
這鎮國大將軍夫人年紀輕輕倒挺有能耐,站這麽久居然連吭氣都沒有。
不消多久,徐祭酒就到了,皇上宣見,而且兩人就開始就國子監商議,其中還提到在金陵設置太學,為國子監分部一事。
趙九歌覷空偷瞄了一眼徐祭酒,徐大人身形清瘦,一襲官袍罩在身上顯得空蕩,臉上留著稀疏的胡子,若按她的審美觀來看還不如不留顯得幹淨,講述教學理念時雙眼發亮,看得出來非常有教育熱忱,單論這點她是給滿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大業確實需要這種人才。
趙九歌仔細聆聽,對於徐祭酒的意見有些點頭,有些不以為然的撇嘴,果然是老頑固!
英雄不怕出身低,太學、國子監本來就是為了培育優秀人才在將來為民服務,但在遴選初階就先以家世背景為優先,會造成民間有才學的人難以獲得資源,再者,雖然有額外開放一定比例是由各地名士推薦,但這種做法也隻會成為某些有心人士拉攏黨羽的工具。
曆史上,黨爭事件數不勝數,偏偏屢禁不止。
就拿明朝來說,朱元璋親頒明律,表明在朝官員結交朋黨,紊亂朝政者斬,但結果明朝卻是中國史上黨派鬥爭最為嚴重的朝代之一,原因就是人心難測,凡事越禁就越猖獗,畢竟當官就是為了利益,誰不想延長自己的政治生涯,誰想當短命官員?自然會結成黨派,彼此互助,又或者一起對抗意見相悖的人。
其實對於帝王而言,朝臣分屬各黨也無妨,可以使各黨之間互相製衡,避免一黨獨大威脅朝政,縱觀曆史上的黨派失衡都是源於皇帝太過勢弱或者出現立場偏頗。
唉!看來當一名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想寵信哪個臣子就寵哪個,真苦!
趙九歌默默的搖頭,隻能一掏同情淚。
「不曉得鎮國大將軍夫人有什麽高見?」
趙九歌還沉浸在同情中,卻讓鄭公公推了一把,差點跌個狗吃屎。
她的倉皇居然是發呆後產生,這女人太不把這兒當一迴事了!
建熙帝麵帶不悅,重新再說一次,「朕看你似乎有什麽高見。」
咦?人呢?那什麽祭酒呢?出去了?現在是怎麽迴事?你們剛才講到哪裏?
趙九歌不掩飾臉上的茫然,一直到皇上的問話進了耳朵傳達到腦袋瓜子,她才慌忙低頭,「臣婦才疏學淺,對於徐大人所言隻覺得醍醐灌頂、獲益匪淺。」
「那麽就說說你的所獲吧!朕聽許愛卿提過其妻聰慧可比許允之妻。」
許允之妻?這是影射她麵目醜惡?還是真誇獎她?但不管怎樣都不能讓許衡元這番話成了欺君之罪,趙九歌想了片刻便說:「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臣婦幸逢將軍有德,才將小婦人與許允之妻比擬。實際上臣婦對於徐祭酒的建議心有戚戚焉,育作英才實靠熱忱,但太學既是國子監的附屬,那麽入學推薦若隻是仰賴名士推薦未免有遺珠之憾,也恐淪為有心人士收買人的心工具,不如除名士推薦之外,若能再輔以作品送驗更好。」
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臣婦幸逢將軍有德,所以不嫌棄臣婦無才,若是皇上再行無理糾纏,便是無德——這種一開口就讓自己無法批評的言詞果然刁鑽,但建熙帝更在意她提到的「有心人士收買人心的工具」。
是!這種太學或是國子監製度確實容易形成黨派,就目前朝堂形式來看有浙黨、昆黨、楚黨、齊黨、宣黨、清社,其中自己特意扶植的複社就是以何執中為首的新興派係,若是太學成為有心人士把持工具,確實不妥。
「既然知道無才便是德,那麽就迴去抄寫三次女誡!退下吧!」
趙九歌心想皇上到底討厭她到哪種程度了,抄寫女誡?這是最嚴厲的處罰,若是讓皇上親罰這事傳出去,自己的臉麵全無,以後怎麽出門交際應酬。
「小鄭子,你送鎮國大將軍夫人出宮門,另外朕賜給她一柄玉如意、十斛南海明珠、三匹禦製大百花孔雀妝花緞及六百金。」
趙九歌瞪大眼,這是給了鞭子再給糖嗎?
當她再次搭上馬車離開宮中,隻覺得人生跑馬燈在眼前晃過一圈居然隻花了一個半時辰,看來皇宮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去的。
此時,趙九歌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未來進皇宮如同進市場。
趙九歌迴將軍府的路上,剛巧碰上騎著馬要進宮的許衡元,就聽見許衡元向鄭公公致謝,接著聽不見兩人說些什麽,然後就見許衡元上了馬車。
「你是來接我的?」她帶著狐疑的表情問。
「我從大營離開迴府就聽程管事說皇上召見你,我不太放心,本來想進宮接你,沒料到你已經出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