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城之後,那武元誌便即點起兵馬,準備往攻雍寧營寨。其麾下將領急忙攔住,勸道:“將軍不可!那雍寧雖然年幼,不足為慮。但原揚州刺史潘樹藩乃是雍寧的副將,此人老成持重,深通兵法,不可等閑視之。我軍兵力隻與對方相當,貿然出兵攻擊對方的堅固營壘,恐遭敗績啊!”
就聽武元誌大笑道:“若非原揚州潘刺史在,本將還未必敢領兵去強攻敵軍營寨。剛剛本將擊退雍寧,追至敵軍營寨之前,雖因兵少,被對方亂箭射退,但卻發現了對方的一個大破綻。”
眾將聞言,驚訝地問道:“什麽破綻?”
武元誌笑道:“你們想想,那潘刺史是何等身份,又是沙場老將,怎麽甘心屈居雍寧這麽一個黃口小兒之下?他與雍寧之間,必定有齷齪。”
眾將聞言,也覺有理,卻也不敢深信,當即問道:“將軍如何便能肯定他們之間有矛盾?”
武元誌道:“原本我也不知。但今日殺到敵軍營寨之前,我卻發現敵營之中,亂箭雖多,但卻還有一部分士兵雖身背弓弩,卻並未聽從雍寧的命令,對我們放箭。後來我仔細觀察,又發現放箭的士兵與未放箭的士兵穿戴並不一樣。放箭的士兵裝備更精良一些,應該是雍寧率領的揚州府屯田兵。而未放箭的士兵則頭戴八字巾,應該是潘刺史的八字軍。我想八字軍不聽雍寧的命令,且對雍寧狼狽敗逃視而不見,袖手旁觀,必定是雙方矛盾極深,已經不可調和啊!”
眾將聞言,頓時精神大振,道:“若真是將帥不和,那咱們可就有機可乘了!”
就聽武元誌道:“不錯,所以本將才要點起兵馬,前去衝營。”
眾將卻還是有些遲疑,一員小將勸道:“我等白天大舉進攻,對方豈能沒有防備?既然他們將帥不和,不如我們仔細探查,弄清楚雍寧和潘樹藩的兵馬究竟是如何駐紮的。然後今夜前去襲營,專打雍寧之兵。潘樹藩必定不救。等雍寧之兵亂起來,潘樹藩的營盤必定也會被衝垮。”
武元誌聞言,頓覺有理,當下按捺心情等待。當夜打探清楚情況,到了三更時分,武元誌果然領一半兵馬前去偷襲雍寧的營寨。交戰之下,潘刺史的兵馬也果然沒有第一時間前來增援。等到雍寧支撐不住,潘刺史的兵馬再想來增援時,卻又已經來不及了。營壘已經被武元誌給攻破。敵軍衝進營來,四處放火。黑夜之中,烈火燎原,營壘一片大亂。
潘刺史見勢不妙,趁著混亂尚未蔓延到自己的營盤,先一步領兵離去。
雍寧見狀,也隻得領兵撤退。
武元誌大喜過望,急忙揮軍追殺,同時派人迴城,命令守軍加派兵馬前來助戰。
一路追殺到天亮,來到一處溪澗,眼看著前方雍寧的兵馬堵在小溪之前,無法迅速過去,武元誌頓時大喜,揮軍急追。
正要追上的時候,就聽兩邊密林之中忽然喊殺聲震天,無數箭矢射出,將武元誌的兵馬射的死傷慘重。潘刺史在密林中大笑道:“武元誌,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與此同時,前麵的雍寧也領兵士氣如虹地殺了迴來。武元誌頓時大敗,折兵近半,狼狽殺出重圍,往戈陽城退去。
好不容易退到了城門處,武元誌急忙高喊開門。就見城池果然洞開,一支兵馬呐喊殺出,為首大將,一身金甲,威風凜凜,卻是於乘龍。
原來昨夜武元誌領兵去追殺雍寧,到了清晨,早已埋伏在旁的於乘龍率領兵馬來到城下叫門,其中數百人穿著對方的衣甲,其餘千餘人則都扮作“戰俘”。又抓了幾個在黑夜中落單的敵軍做掩護,因此騙開了城門。於乘龍一馬當先進城,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將城池奪下。
武元誌見狀,驚得手足無措,被於乘龍驅馬殺來,一劍斬首。
武元誌一死,敵軍群龍無首,被於乘龍、雍寧、潘刺史兩麵夾擊,頓時再無戰心,紛紛投降。
戰報飛報到王豐手中,王豐頓時大喜,當即傳令給於乘龍、雍寧和潘刺史,命他們沿著汝水而上,趁虛攻擊新蔡、安城等地,往中原進發。
同時,王豐又傳信給右路軍的於畏,命其再從徐州調兵,往攻譙、沛,給敵軍更大的壓力。
此時,固守汝陰的九山王也收到了武元誌戰敗身死的消息,沉吟了許久,這才召集眾將,將情況說了一遍,隨後道:“我軍主力盡在淮北,中原空虛至極。如今武元誌身死,汝南之地再無人能阻攔雍寧、於乘龍、潘樹藩之兵。現在我們該怎麽應對?”
眾將聞言,頓時眾說紛紜。但無論提出什麽意見,九山王卻都還是一言不發。
吵嚷了許久,就聽陳八斤道:“其實論起來,那王豐此時也未必願意與我們對耗。我認為,我們或許可以遣使去見王豐,商議雙方罷兵之事。”
此言一出,眾將頓時嘩然。早就不滿陳八斤成為新主的一眾將領紛紛反駁。就聽陳八斤道:“白敖兵敗身死,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我軍士氣由盛轉衰,尚未恢複,現在武元誌也兵敗身死,又折損了三萬大軍。我軍在總兵力上已經完全落入下風了。這且不算,武元誌兵敗之後,豫州汝南道地界再無兵馬可守,雍寧、於乘龍、潘刺史可以長驅直入,旬月之內,便有可能殺到兗州,兵臨開封。到時候中原震動,我們如何應對?是不是要退兵迴防?而若要退兵,豈能不遭受王豐大軍的追擊掩殺?到時候死傷會有多少,就是在難說得很了。”
眾將聞言,頓時沉默。許久之後,才有一員名叫雷寶的大將道:“既然你將我們的情況說的這麽慘,那王豐又豈能在占據了這麽大優勢的情況下,同意與我軍講和?”
陳八斤笑道:“因為王豐現在也是麻煩纏身啊!交州那邊,有海外島國聯軍進犯瓊州、番禺,交州軍節節敗退,形勢岌岌可危。王豐現在必定也是憂心如焚,急著想要去增援交州呢!”
雷寶聞言,不信地道:“交州荒僻,怎能與富庶的中原相比?那王豐肯為了救援交州,而放棄奪取中原的大好機會?”
陳八斤笑道:“若我是王豐,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但王豐一向以仁德自居。如今海外異族入侵,他豈能袖手旁觀?我敢保證,隻要我們提出講和,條件不太苛刻的話,他都必定會同意。”
雷寶還是有些不信。就聽陳八斤笑道:“試試也無妨!畢竟我軍現在的情況的確不妙,若是拖下去,交州的局勢固然會糜爛,但我軍也有可能再次遭遇大敗。當務之急,我軍是要休養生息,重新提振軍心士氣,穩固防線。等到日後兵精糧足,一切準備妥當,才能再次南下,以報今日之仇!”
雷寶等人聞言,心下雖都認為陳八斤說的有理,但也沒有說話,盡皆沉默了下來。
就聽上首的九山王道:“既然都沒有異議,那就按照陳八斤說的辦吧!等到罷兵言和,大軍退迴中原,陳八斤的登基大典也該隆重舉辦了。”
陳八斤聞言大喜。九山王既然已經發話,事情自然便好辦了。陳八斤當即派遣使者前去王豐,商議罷兵之事。
王豐心下也記掛交州。要知道交州那邊敵軍的高手極多,異族之兵又兇殘無比,若真的放任不管,隻怕數月之後,交州真的有可能變成人間煉獄。
不過急也不再一時,在王豐想來,海公子、常豐林、紅煙、宗元興、徐豹等人的兵馬加起來已經有七八萬之眾,又是防守,就算兵力分散成了幾股,但再怎麽樣也能守個三兩月吧!
當然,若真的拖了這麽久,戰區的百姓可就要遭大殃了。若是能盡快議和,然後轉而去增援交州,擊潰海外聯軍,那自然是再好也沒有了。
但議和這種事情也不能操之過急,畢竟一旦急了,就有可能吃大虧。
果然,陳八斤的使者一見麵就獅子大張口,要求王豐退迴淮南,並釋放戰俘。雙方以淮河、泗水為界,從此各守疆界,互不侵犯。
王豐自然不能答應,提出對方退出汝陰,將城池交割過來。在這個基礎上,雙方已現在兩軍的分界線為標準為界。
雙方第一次議和不歡而散。散會之後,王豐命雍寧、於乘龍、潘刺史等人加速進兵,務必要大造聲勢,逼九山王就範。
城內的敵軍得到消息,果然也急躁了起來。不過九山王卻不慌不忙,叫陳八斤再等一天,再去與王豐議和。
到了次日,王豐見對方的使者不來,頓時心下有些奇怪,等到了午後,紅煙從交州施法傳來的一封書信,將王豐震驚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心神老祖忽然現身,在神仙島內與覺妙大師爆發大戰,正戰的難解難分之際,黑山老妖的分身忽然現身,偷襲覺妙大師。
覺妙大師以一敵二,被打的重傷,施展了佛門秘傳的心光遁術這才帶著誌修大師一起衝破了心神島。
覺妙大師受傷極重,逃出心神島之後便陷入了昏昏冥冥之中。誌修和尚的傷勢也不輕,勉強帶著覺妙大師飛上岸來,本來想要隨便找個荒山野嶺休養,卻不想神仙島的修士卻一路追蹤而來。
不得已,誌修大師隻得帶著覺妙大師來到了南華寺。
南華寺乃是六祖慧能修行之處,禪宗由此興盛,乃是禪宗祖庭,雖然嵩山少林寺威名遠揚,但南華寺的底蘊卻十分深厚,用深不可測來形容,絕不為過。
雖然天台宗與禪宗的傳承有所不同,但總歸是佛門一家,覺妙大師又輩分極高,南華寺的僧人見覺妙大師和誌修大師傷重來投,豈能棄之不顧?當即收留,並且拿了不少傷藥給覺妙大師和誌修大師服用。
不過覺妙大師此時神遊物外,卻是什麽丹藥也吃不下了。
此時心神島的修士正大舉出島,與海外聯軍會合,聲勢浩大,準備攻取瓊州府城和番禺城。
王豐收到書信,深感棘手。先前有覺妙大師壓製著神仙島,神仙島的一眾修士還不敢張狂。但如今覺妙大師重傷,神仙島眾修士哪還有什麽顧忌?這些修士之中,除了為數不少的地仙之外,還有數量更多的人仙、築基修士,其中不乏心神老祖專門培養的修煉戰陣殺伐之道的高手。
神仙島這數百年來隱隱已經成為海外十三大勢力之一,在海市之中也是占有不小份額的,雖然隻是人間的海市,但數百年下來積攢的寶物和人脈仍舊多不勝數。這一發力,瞬間就爆發出了強悍的實力。
紅煙發來的書信之中說,瓊州府城已經岌岌可危了。
果然,到了晚上,王豐便收到了紅煙發來的第二封書信:瓊州府城被攻破了。常豐林見勢不妙,化作小蛇,鑽入小溪之中,這才逃得一命。
整個瓊州都落入了敵軍之手,局麵已經是相當嚴畯了。
收到書信,王豐頓時沉默了許久,對眾將歎道:“如今看來,我們的確不能在與九山王耗下去了。再遲幾日,隻怕番禺都要保不住了。”
天星子聞言,沉吟了許久,這才道:“我軍在淮北,已經占據了明顯的上風,隻要再堅持十餘日,九山王必退,到時候我軍趁勢掩殺,可獲全勝。此次決戰若是得勝,則天下之爭,便已定了大半。當此之時,似乎不該為了交州這邊角之爭,而放棄中原大好局勢啊!”
王豐沉默片刻,道:“我決定議和,其實也不單單隻是為了救援交州。救援交州當然是最大的理由,但眼下並非進軍中原的良機,這也是理由!”
天星子聞言,頓時訝道:“這是為何?”
王豐道:“第一,自古守江必守淮,而要守江淮,則必守荊襄上遊。如今荊襄上遊之地並不在我們手中,貿然北進,恐有被人側擊的危險。”
天星子道:“這你可以放心。綠林軍雖然快要擊敗摩尼教,但我鹿門山對綠林軍的影響力還是有些的。他們不會偷襲揚州。”
就聽武元誌大笑道:“若非原揚州潘刺史在,本將還未必敢領兵去強攻敵軍營寨。剛剛本將擊退雍寧,追至敵軍營寨之前,雖因兵少,被對方亂箭射退,但卻發現了對方的一個大破綻。”
眾將聞言,驚訝地問道:“什麽破綻?”
武元誌笑道:“你們想想,那潘刺史是何等身份,又是沙場老將,怎麽甘心屈居雍寧這麽一個黃口小兒之下?他與雍寧之間,必定有齷齪。”
眾將聞言,也覺有理,卻也不敢深信,當即問道:“將軍如何便能肯定他們之間有矛盾?”
武元誌道:“原本我也不知。但今日殺到敵軍營寨之前,我卻發現敵營之中,亂箭雖多,但卻還有一部分士兵雖身背弓弩,卻並未聽從雍寧的命令,對我們放箭。後來我仔細觀察,又發現放箭的士兵與未放箭的士兵穿戴並不一樣。放箭的士兵裝備更精良一些,應該是雍寧率領的揚州府屯田兵。而未放箭的士兵則頭戴八字巾,應該是潘刺史的八字軍。我想八字軍不聽雍寧的命令,且對雍寧狼狽敗逃視而不見,袖手旁觀,必定是雙方矛盾極深,已經不可調和啊!”
眾將聞言,頓時精神大振,道:“若真是將帥不和,那咱們可就有機可乘了!”
就聽武元誌道:“不錯,所以本將才要點起兵馬,前去衝營。”
眾將卻還是有些遲疑,一員小將勸道:“我等白天大舉進攻,對方豈能沒有防備?既然他們將帥不和,不如我們仔細探查,弄清楚雍寧和潘樹藩的兵馬究竟是如何駐紮的。然後今夜前去襲營,專打雍寧之兵。潘樹藩必定不救。等雍寧之兵亂起來,潘樹藩的營盤必定也會被衝垮。”
武元誌聞言,頓覺有理,當下按捺心情等待。當夜打探清楚情況,到了三更時分,武元誌果然領一半兵馬前去偷襲雍寧的營寨。交戰之下,潘刺史的兵馬也果然沒有第一時間前來增援。等到雍寧支撐不住,潘刺史的兵馬再想來增援時,卻又已經來不及了。營壘已經被武元誌給攻破。敵軍衝進營來,四處放火。黑夜之中,烈火燎原,營壘一片大亂。
潘刺史見勢不妙,趁著混亂尚未蔓延到自己的營盤,先一步領兵離去。
雍寧見狀,也隻得領兵撤退。
武元誌大喜過望,急忙揮軍追殺,同時派人迴城,命令守軍加派兵馬前來助戰。
一路追殺到天亮,來到一處溪澗,眼看著前方雍寧的兵馬堵在小溪之前,無法迅速過去,武元誌頓時大喜,揮軍急追。
正要追上的時候,就聽兩邊密林之中忽然喊殺聲震天,無數箭矢射出,將武元誌的兵馬射的死傷慘重。潘刺史在密林中大笑道:“武元誌,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與此同時,前麵的雍寧也領兵士氣如虹地殺了迴來。武元誌頓時大敗,折兵近半,狼狽殺出重圍,往戈陽城退去。
好不容易退到了城門處,武元誌急忙高喊開門。就見城池果然洞開,一支兵馬呐喊殺出,為首大將,一身金甲,威風凜凜,卻是於乘龍。
原來昨夜武元誌領兵去追殺雍寧,到了清晨,早已埋伏在旁的於乘龍率領兵馬來到城下叫門,其中數百人穿著對方的衣甲,其餘千餘人則都扮作“戰俘”。又抓了幾個在黑夜中落單的敵軍做掩護,因此騙開了城門。於乘龍一馬當先進城,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將城池奪下。
武元誌見狀,驚得手足無措,被於乘龍驅馬殺來,一劍斬首。
武元誌一死,敵軍群龍無首,被於乘龍、雍寧、潘刺史兩麵夾擊,頓時再無戰心,紛紛投降。
戰報飛報到王豐手中,王豐頓時大喜,當即傳令給於乘龍、雍寧和潘刺史,命他們沿著汝水而上,趁虛攻擊新蔡、安城等地,往中原進發。
同時,王豐又傳信給右路軍的於畏,命其再從徐州調兵,往攻譙、沛,給敵軍更大的壓力。
此時,固守汝陰的九山王也收到了武元誌戰敗身死的消息,沉吟了許久,這才召集眾將,將情況說了一遍,隨後道:“我軍主力盡在淮北,中原空虛至極。如今武元誌身死,汝南之地再無人能阻攔雍寧、於乘龍、潘樹藩之兵。現在我們該怎麽應對?”
眾將聞言,頓時眾說紛紜。但無論提出什麽意見,九山王卻都還是一言不發。
吵嚷了許久,就聽陳八斤道:“其實論起來,那王豐此時也未必願意與我們對耗。我認為,我們或許可以遣使去見王豐,商議雙方罷兵之事。”
此言一出,眾將頓時嘩然。早就不滿陳八斤成為新主的一眾將領紛紛反駁。就聽陳八斤道:“白敖兵敗身死,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我軍士氣由盛轉衰,尚未恢複,現在武元誌也兵敗身死,又折損了三萬大軍。我軍在總兵力上已經完全落入下風了。這且不算,武元誌兵敗之後,豫州汝南道地界再無兵馬可守,雍寧、於乘龍、潘刺史可以長驅直入,旬月之內,便有可能殺到兗州,兵臨開封。到時候中原震動,我們如何應對?是不是要退兵迴防?而若要退兵,豈能不遭受王豐大軍的追擊掩殺?到時候死傷會有多少,就是在難說得很了。”
眾將聞言,頓時沉默。許久之後,才有一員名叫雷寶的大將道:“既然你將我們的情況說的這麽慘,那王豐又豈能在占據了這麽大優勢的情況下,同意與我軍講和?”
陳八斤笑道:“因為王豐現在也是麻煩纏身啊!交州那邊,有海外島國聯軍進犯瓊州、番禺,交州軍節節敗退,形勢岌岌可危。王豐現在必定也是憂心如焚,急著想要去增援交州呢!”
雷寶聞言,不信地道:“交州荒僻,怎能與富庶的中原相比?那王豐肯為了救援交州,而放棄奪取中原的大好機會?”
陳八斤笑道:“若我是王豐,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但王豐一向以仁德自居。如今海外異族入侵,他豈能袖手旁觀?我敢保證,隻要我們提出講和,條件不太苛刻的話,他都必定會同意。”
雷寶還是有些不信。就聽陳八斤笑道:“試試也無妨!畢竟我軍現在的情況的確不妙,若是拖下去,交州的局勢固然會糜爛,但我軍也有可能再次遭遇大敗。當務之急,我軍是要休養生息,重新提振軍心士氣,穩固防線。等到日後兵精糧足,一切準備妥當,才能再次南下,以報今日之仇!”
雷寶等人聞言,心下雖都認為陳八斤說的有理,但也沒有說話,盡皆沉默了下來。
就聽上首的九山王道:“既然都沒有異議,那就按照陳八斤說的辦吧!等到罷兵言和,大軍退迴中原,陳八斤的登基大典也該隆重舉辦了。”
陳八斤聞言大喜。九山王既然已經發話,事情自然便好辦了。陳八斤當即派遣使者前去王豐,商議罷兵之事。
王豐心下也記掛交州。要知道交州那邊敵軍的高手極多,異族之兵又兇殘無比,若真的放任不管,隻怕數月之後,交州真的有可能變成人間煉獄。
不過急也不再一時,在王豐想來,海公子、常豐林、紅煙、宗元興、徐豹等人的兵馬加起來已經有七八萬之眾,又是防守,就算兵力分散成了幾股,但再怎麽樣也能守個三兩月吧!
當然,若真的拖了這麽久,戰區的百姓可就要遭大殃了。若是能盡快議和,然後轉而去增援交州,擊潰海外聯軍,那自然是再好也沒有了。
但議和這種事情也不能操之過急,畢竟一旦急了,就有可能吃大虧。
果然,陳八斤的使者一見麵就獅子大張口,要求王豐退迴淮南,並釋放戰俘。雙方以淮河、泗水為界,從此各守疆界,互不侵犯。
王豐自然不能答應,提出對方退出汝陰,將城池交割過來。在這個基礎上,雙方已現在兩軍的分界線為標準為界。
雙方第一次議和不歡而散。散會之後,王豐命雍寧、於乘龍、潘刺史等人加速進兵,務必要大造聲勢,逼九山王就範。
城內的敵軍得到消息,果然也急躁了起來。不過九山王卻不慌不忙,叫陳八斤再等一天,再去與王豐議和。
到了次日,王豐見對方的使者不來,頓時心下有些奇怪,等到了午後,紅煙從交州施法傳來的一封書信,將王豐震驚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心神老祖忽然現身,在神仙島內與覺妙大師爆發大戰,正戰的難解難分之際,黑山老妖的分身忽然現身,偷襲覺妙大師。
覺妙大師以一敵二,被打的重傷,施展了佛門秘傳的心光遁術這才帶著誌修大師一起衝破了心神島。
覺妙大師受傷極重,逃出心神島之後便陷入了昏昏冥冥之中。誌修和尚的傷勢也不輕,勉強帶著覺妙大師飛上岸來,本來想要隨便找個荒山野嶺休養,卻不想神仙島的修士卻一路追蹤而來。
不得已,誌修大師隻得帶著覺妙大師來到了南華寺。
南華寺乃是六祖慧能修行之處,禪宗由此興盛,乃是禪宗祖庭,雖然嵩山少林寺威名遠揚,但南華寺的底蘊卻十分深厚,用深不可測來形容,絕不為過。
雖然天台宗與禪宗的傳承有所不同,但總歸是佛門一家,覺妙大師又輩分極高,南華寺的僧人見覺妙大師和誌修大師傷重來投,豈能棄之不顧?當即收留,並且拿了不少傷藥給覺妙大師和誌修大師服用。
不過覺妙大師此時神遊物外,卻是什麽丹藥也吃不下了。
此時心神島的修士正大舉出島,與海外聯軍會合,聲勢浩大,準備攻取瓊州府城和番禺城。
王豐收到書信,深感棘手。先前有覺妙大師壓製著神仙島,神仙島的一眾修士還不敢張狂。但如今覺妙大師重傷,神仙島眾修士哪還有什麽顧忌?這些修士之中,除了為數不少的地仙之外,還有數量更多的人仙、築基修士,其中不乏心神老祖專門培養的修煉戰陣殺伐之道的高手。
神仙島這數百年來隱隱已經成為海外十三大勢力之一,在海市之中也是占有不小份額的,雖然隻是人間的海市,但數百年下來積攢的寶物和人脈仍舊多不勝數。這一發力,瞬間就爆發出了強悍的實力。
紅煙發來的書信之中說,瓊州府城已經岌岌可危了。
果然,到了晚上,王豐便收到了紅煙發來的第二封書信:瓊州府城被攻破了。常豐林見勢不妙,化作小蛇,鑽入小溪之中,這才逃得一命。
整個瓊州都落入了敵軍之手,局麵已經是相當嚴畯了。
收到書信,王豐頓時沉默了許久,對眾將歎道:“如今看來,我們的確不能在與九山王耗下去了。再遲幾日,隻怕番禺都要保不住了。”
天星子聞言,沉吟了許久,這才道:“我軍在淮北,已經占據了明顯的上風,隻要再堅持十餘日,九山王必退,到時候我軍趁勢掩殺,可獲全勝。此次決戰若是得勝,則天下之爭,便已定了大半。當此之時,似乎不該為了交州這邊角之爭,而放棄中原大好局勢啊!”
王豐沉默片刻,道:“我決定議和,其實也不單單隻是為了救援交州。救援交州當然是最大的理由,但眼下並非進軍中原的良機,這也是理由!”
天星子聞言,頓時訝道:“這是為何?”
王豐道:“第一,自古守江必守淮,而要守江淮,則必守荊襄上遊。如今荊襄上遊之地並不在我們手中,貿然北進,恐有被人側擊的危險。”
天星子道:“這你可以放心。綠林軍雖然快要擊敗摩尼教,但我鹿門山對綠林軍的影響力還是有些的。他們不會偷襲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