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本順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目光溫和地看向宋亞麗,熱情說道:“宋縣長,您這可是頭一迴蒞臨青龍觀吧?要不我讓工作人員給您好好介紹一番,讓您全方位領略領略這兒的獨特魅力。”
宋亞麗同樣興致頗高,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欣然迴應:“好啊,那可真是太麻煩你們了。”
馬本順聞言,側身轉向隨行的一位女生,抬手示意,語氣帶著幾分熟稔:“來,小張,你給咱們宋縣長好好講講這個青龍觀,可別落下什麽精彩之處。”
被喚作小張的女生,長相甜美可人,眉眼彎彎,恰似春日暖陽般和煦。她嘴角噙著一抹恰到好處的微笑,動作嫻熟地打開隨身的導遊機,緊接著,用那宛如夜鶯啼鳴般甜美且清晰的聲音娓娓道來:“宋縣長,您好!咱們眼前這座青龍觀,其建築風格獨特非凡,極具特色。整體布局嚴格遵循著道教傳統中至關重要的‘天人合一’理念,巧奪天工地將綺麗的自然景觀與精妙的人文建築完美融合在一起。放眼望去,紅牆黛瓦相互映襯,飛簷鬥拱恰似展翅欲飛的鯤鵬,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這片足足 20 畝的廣袤土地之上。其建築麵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平米,規模宏大得令人震撼,可在細節之處又不失精巧細膩,每一處都彰顯著匠心獨運。”
“您瞧,咱們一踏入觀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座氣勢恢宏的山門,它莊重而古樸,宛如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靜靜佇立在此,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山門上的雕花和彩繪,曆經漫長歲月的洗禮,卻依舊鮮豔奪目,仿佛昨日剛剛繪製而成,淋漓盡致地彰顯著古代工匠們精湛絕倫的技藝。”
“沿著中軸線緩緩前行,依次便能看到靈官殿、三清殿等主要殿堂。這些建築皆采用木質結構,以精妙絕倫的榫卯技藝相互連接,不僅穩固堅實,足以抵禦歲月的侵蝕,而且造型美觀,極具藝術價值。殿宇的梁枋之上,雕刻著一幅幅精美絕倫的道教神話故事和祥瑞圖案,每一處線條都勾勒得細膩入微,每一個形象都栩栩如生,仿佛擁有生命一般,它們靜靜訴說著道教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
“咱們這青龍觀,還擁有著極為悠久的曆史。其起源能夠追溯至 500 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間。當時,皇帝朱厚熜極度迷信方士,對道教尊崇有加,一些道長便抓住這個契機,在此建立了這座道觀。曆經數百年歲月的風風雨雨,它依舊完好地保存著那份古樸與莊重。隻要您走進其中,便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仿佛時光都在此刻慢下了腳步。”
這些幹部們神情專注,一邊豎著耳朵聆聽小張那繪聲繪色的介紹,一邊隨著她輕盈的步伐,在這充滿古韻的道觀裏緩緩踱步前行,目光不時被周圍的景致所吸引。
“值得著重講述的是,在那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抗日戰爭時期,青龍觀的道長們以令人動容的姿態,展現出了非凡的愛國情懷與勇於擔當的精神。彼時,國家深陷危難泥沼,民族遭受沉重苦難,然而,他們毅然決然地放下道觀中寧靜清幽的清修生活,毫不猶豫、奮不顧身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洶湧洪流之中。”
“有的道長懷揣著熾熱的愛國之心,手持武器,奔赴硝煙彌漫的前線戰場。他們身姿矯健,眼神堅定,與兇殘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在槍林彈雨中,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頑強地阻擊著侵略者的鐵蹄,為守護祖國山河、扞衛民族尊嚴,揮灑著熱血與汗水。”
“還有的道長,憑借著自身精湛的醫術,默默堅守在後方的臨時醫療點。他們日夜忙碌,腳步匆匆,在簡陋的醫療條件下,精心醫治每一位受傷的戰士。那一雙雙溫暖而有力的手,在傷員身上仔細檢查、悉心包紮,不知疲倦地為挽救無數生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道教 “濟世利人” 的深刻教義,為抗戰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赫赫戰功。”
行至此處,宋亞麗心中滿是感慨,不禁停下腳步,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敬意,莊重地長歎一聲:“在國家危難之際,還是咱們道長們能與老百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一心呐!”
小張聞言,用力地點點頭,附和道:“是啊,宋縣長。這裏的道長們不僅滿懷愛國熱忱,而且咱們青龍觀還是道教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呢。您有所不知,目前有 100 多名道教人員在此潛心修行,一心弘揚道教教義。他們始終秉持著道教的古老傳統,傳承著悠久深厚的文化,為這座古老的道觀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讓道教文化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
說話間,小張抬手輕輕指向道觀一隅,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古樹映入眾人眼簾。她娓娓道來:“青龍觀內,共有 12 棵樹齡長達上千年的古樹。它們就像忠誠的守護者,靜靜佇立在此,見證了道觀曆經的興衰變遷。歲月悠悠,如今它們依然生機勃勃、枝繁葉茂,每一片葉子仿佛都在低聲訴說著那些古老而動人的故事。”
緊接著,小張又將眾人的目光引向一汪清泉,說道:“而觀內這天然優質的泉水 —— 青龍泉,更是為青龍觀增添了幾分神秘莫測的色彩。關於這青龍泉,還有一段流傳千古、動人心弦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片土地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烈日高懸,大地幹裂,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在饑寒交迫中苦苦掙紮,生活苦不堪言。一天夜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在睡夢中,恍惚間看到一條威風凜凜的青龍在空中盤旋飛舞。緊接著,青龍張開巨口,吐出一股清澈的泉水。神奇的是,泉水所到之處,原本幹涸的土地瞬間煥發生機,枯萎的莊稼重新煥綠,萬物複蘇。次日清晨,百姓們驚奇地發現,觀內竟湧出一股汩汩流淌的清澈泉水,這便是如今的青龍泉。從那以後,每當遭遇災禍,人們便滿懷虔誠地來到泉邊祈福,而每次也都仿佛真的得到了神靈庇佑。正因如此,青龍泉的水被百姓視為神水,據說飲用後能祛病消災,還能為人們帶來好運,所以引得眾多遊客慕名前來品嚐。”
這時,馬本順興致勃勃地插了話,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說道:“宋縣長啊,待會兒可得用這青龍泉的水,好好品嚐品嚐咱們青龍觀的特有香茶!那滋味,保準讓您迴味無窮。”
宋亞麗聞聲,側過臉龐,目光帶著幾分好奇看向馬本順,嘴角微微上揚,笑著說道:“哦?沒想到這青龍觀還能產出茶葉呀,真是令人意外。”
馬本順眼神中滿是自豪,笑著迴應:“那當然啦!雖說茶葉產量不算多,但每一片可都是玄德道長親自精心炒製的,風味獨特,別處可喝不到。”
小張趕忙在一旁補充解釋,聲音清脆悅耳:“青龍觀的玄德道長,那可是一位德高望重、備受尊崇的道教人物。他對道教經典的研究極為精深,每一句經文都能闡釋出獨到的見解。平日裏,他為人謙和,對待觀內的每一個人都如春風拂麵般溫暖,所以深受大家敬重。在他的引領之下,青龍觀的道教文化傳承與發展一路穩步向前,不斷綻放出新的光彩,取得諸多令人矚目的成就。”
的確,無論是曆史沉澱下的厚重底蘊,還是代代相傳的璀璨文化,又或是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青龍觀都散發著難以抵擋的非凡魅力。它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無數遊客與虔誠的信徒紛至遝來,隻為探尋那隱藏在歲月深處的奧秘,親身感受這裏的寧靜祥和,洗滌心靈的塵埃。
眾人一邊交談,一邊移步前行,不知不覺間,已然來到了青龍觀的大殿前。就在這時,從殿內緩緩走出一位年逾古稀的道長。他身著一襲洗得微微發白,卻潔淨得一塵不染的紫色道袍,那寬袍大袖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擺動,仿佛裹挾著山間悠悠的清風,又似帶著歲月沉澱的塵埃,他正是玄德道長。
玄德道長身形清瘦,卻身姿挺拔,歲月的刻刀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痕跡,卻未能讓他的脊梁有絲毫彎曲。他的每一步都邁得穩健而輕盈,仿佛踏在塵世之外,遠離了世間的紛擾,帶著一種超凡脫俗的獨特韻味。那一頭銀發整齊地束於頭頂,由一根古樸無華的木簪穩穩固定,幾縷發絲垂落在他布滿皺紋卻依舊精神矍鑠的臉龐兩側,更給他增添了幾分仙風道骨。
隻見道長手中持著一柄拂塵,那拂塵的白色馬尾毛柔軟順滑,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揮舞,似在為眾人驅散世間的塵埃與煩惱。他微微躬身,向眾人做揖,口中高宣道號:“福生無量天尊,歡迎眾位施主大駕光臨。” 那聲音平和而有力,仿佛穿透了空氣,直抵眾人的內心深處。
宋亞麗同樣興致頗高,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欣然迴應:“好啊,那可真是太麻煩你們了。”
馬本順聞言,側身轉向隨行的一位女生,抬手示意,語氣帶著幾分熟稔:“來,小張,你給咱們宋縣長好好講講這個青龍觀,可別落下什麽精彩之處。”
被喚作小張的女生,長相甜美可人,眉眼彎彎,恰似春日暖陽般和煦。她嘴角噙著一抹恰到好處的微笑,動作嫻熟地打開隨身的導遊機,緊接著,用那宛如夜鶯啼鳴般甜美且清晰的聲音娓娓道來:“宋縣長,您好!咱們眼前這座青龍觀,其建築風格獨特非凡,極具特色。整體布局嚴格遵循著道教傳統中至關重要的‘天人合一’理念,巧奪天工地將綺麗的自然景觀與精妙的人文建築完美融合在一起。放眼望去,紅牆黛瓦相互映襯,飛簷鬥拱恰似展翅欲飛的鯤鵬,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這片足足 20 畝的廣袤土地之上。其建築麵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平米,規模宏大得令人震撼,可在細節之處又不失精巧細膩,每一處都彰顯著匠心獨運。”
“您瞧,咱們一踏入觀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座氣勢恢宏的山門,它莊重而古樸,宛如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靜靜佇立在此,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山門上的雕花和彩繪,曆經漫長歲月的洗禮,卻依舊鮮豔奪目,仿佛昨日剛剛繪製而成,淋漓盡致地彰顯著古代工匠們精湛絕倫的技藝。”
“沿著中軸線緩緩前行,依次便能看到靈官殿、三清殿等主要殿堂。這些建築皆采用木質結構,以精妙絕倫的榫卯技藝相互連接,不僅穩固堅實,足以抵禦歲月的侵蝕,而且造型美觀,極具藝術價值。殿宇的梁枋之上,雕刻著一幅幅精美絕倫的道教神話故事和祥瑞圖案,每一處線條都勾勒得細膩入微,每一個形象都栩栩如生,仿佛擁有生命一般,它們靜靜訴說著道教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
“咱們這青龍觀,還擁有著極為悠久的曆史。其起源能夠追溯至 500 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間。當時,皇帝朱厚熜極度迷信方士,對道教尊崇有加,一些道長便抓住這個契機,在此建立了這座道觀。曆經數百年歲月的風風雨雨,它依舊完好地保存著那份古樸與莊重。隻要您走進其中,便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仿佛時光都在此刻慢下了腳步。”
這些幹部們神情專注,一邊豎著耳朵聆聽小張那繪聲繪色的介紹,一邊隨著她輕盈的步伐,在這充滿古韻的道觀裏緩緩踱步前行,目光不時被周圍的景致所吸引。
“值得著重講述的是,在那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抗日戰爭時期,青龍觀的道長們以令人動容的姿態,展現出了非凡的愛國情懷與勇於擔當的精神。彼時,國家深陷危難泥沼,民族遭受沉重苦難,然而,他們毅然決然地放下道觀中寧靜清幽的清修生活,毫不猶豫、奮不顧身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洶湧洪流之中。”
“有的道長懷揣著熾熱的愛國之心,手持武器,奔赴硝煙彌漫的前線戰場。他們身姿矯健,眼神堅定,與兇殘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在槍林彈雨中,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頑強地阻擊著侵略者的鐵蹄,為守護祖國山河、扞衛民族尊嚴,揮灑著熱血與汗水。”
“還有的道長,憑借著自身精湛的醫術,默默堅守在後方的臨時醫療點。他們日夜忙碌,腳步匆匆,在簡陋的醫療條件下,精心醫治每一位受傷的戰士。那一雙雙溫暖而有力的手,在傷員身上仔細檢查、悉心包紮,不知疲倦地為挽救無數生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道教 “濟世利人” 的深刻教義,為抗戰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赫赫戰功。”
行至此處,宋亞麗心中滿是感慨,不禁停下腳步,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敬意,莊重地長歎一聲:“在國家危難之際,還是咱們道長們能與老百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一心呐!”
小張聞言,用力地點點頭,附和道:“是啊,宋縣長。這裏的道長們不僅滿懷愛國熱忱,而且咱們青龍觀還是道教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呢。您有所不知,目前有 100 多名道教人員在此潛心修行,一心弘揚道教教義。他們始終秉持著道教的古老傳統,傳承著悠久深厚的文化,為這座古老的道觀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讓道教文化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
說話間,小張抬手輕輕指向道觀一隅,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古樹映入眾人眼簾。她娓娓道來:“青龍觀內,共有 12 棵樹齡長達上千年的古樹。它們就像忠誠的守護者,靜靜佇立在此,見證了道觀曆經的興衰變遷。歲月悠悠,如今它們依然生機勃勃、枝繁葉茂,每一片葉子仿佛都在低聲訴說著那些古老而動人的故事。”
緊接著,小張又將眾人的目光引向一汪清泉,說道:“而觀內這天然優質的泉水 —— 青龍泉,更是為青龍觀增添了幾分神秘莫測的色彩。關於這青龍泉,還有一段流傳千古、動人心弦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片土地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烈日高懸,大地幹裂,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在饑寒交迫中苦苦掙紮,生活苦不堪言。一天夜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在睡夢中,恍惚間看到一條威風凜凜的青龍在空中盤旋飛舞。緊接著,青龍張開巨口,吐出一股清澈的泉水。神奇的是,泉水所到之處,原本幹涸的土地瞬間煥發生機,枯萎的莊稼重新煥綠,萬物複蘇。次日清晨,百姓們驚奇地發現,觀內竟湧出一股汩汩流淌的清澈泉水,這便是如今的青龍泉。從那以後,每當遭遇災禍,人們便滿懷虔誠地來到泉邊祈福,而每次也都仿佛真的得到了神靈庇佑。正因如此,青龍泉的水被百姓視為神水,據說飲用後能祛病消災,還能為人們帶來好運,所以引得眾多遊客慕名前來品嚐。”
這時,馬本順興致勃勃地插了話,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說道:“宋縣長啊,待會兒可得用這青龍泉的水,好好品嚐品嚐咱們青龍觀的特有香茶!那滋味,保準讓您迴味無窮。”
宋亞麗聞聲,側過臉龐,目光帶著幾分好奇看向馬本順,嘴角微微上揚,笑著說道:“哦?沒想到這青龍觀還能產出茶葉呀,真是令人意外。”
馬本順眼神中滿是自豪,笑著迴應:“那當然啦!雖說茶葉產量不算多,但每一片可都是玄德道長親自精心炒製的,風味獨特,別處可喝不到。”
小張趕忙在一旁補充解釋,聲音清脆悅耳:“青龍觀的玄德道長,那可是一位德高望重、備受尊崇的道教人物。他對道教經典的研究極為精深,每一句經文都能闡釋出獨到的見解。平日裏,他為人謙和,對待觀內的每一個人都如春風拂麵般溫暖,所以深受大家敬重。在他的引領之下,青龍觀的道教文化傳承與發展一路穩步向前,不斷綻放出新的光彩,取得諸多令人矚目的成就。”
的確,無論是曆史沉澱下的厚重底蘊,還是代代相傳的璀璨文化,又或是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青龍觀都散發著難以抵擋的非凡魅力。它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無數遊客與虔誠的信徒紛至遝來,隻為探尋那隱藏在歲月深處的奧秘,親身感受這裏的寧靜祥和,洗滌心靈的塵埃。
眾人一邊交談,一邊移步前行,不知不覺間,已然來到了青龍觀的大殿前。就在這時,從殿內緩緩走出一位年逾古稀的道長。他身著一襲洗得微微發白,卻潔淨得一塵不染的紫色道袍,那寬袍大袖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擺動,仿佛裹挾著山間悠悠的清風,又似帶著歲月沉澱的塵埃,他正是玄德道長。
玄德道長身形清瘦,卻身姿挺拔,歲月的刻刀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痕跡,卻未能讓他的脊梁有絲毫彎曲。他的每一步都邁得穩健而輕盈,仿佛踏在塵世之外,遠離了世間的紛擾,帶著一種超凡脫俗的獨特韻味。那一頭銀發整齊地束於頭頂,由一根古樸無華的木簪穩穩固定,幾縷發絲垂落在他布滿皺紋卻依舊精神矍鑠的臉龐兩側,更給他增添了幾分仙風道骨。
隻見道長手中持著一柄拂塵,那拂塵的白色馬尾毛柔軟順滑,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揮舞,似在為眾人驅散世間的塵埃與煩惱。他微微躬身,向眾人做揖,口中高宣道號:“福生無量天尊,歡迎眾位施主大駕光臨。” 那聲音平和而有力,仿佛穿透了空氣,直抵眾人的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