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曉陽將這個問題問出來以後,在座的各位領導都不禁愣了一下,心中暗自思忖道:咦,還真沒想過這個事兒呢。
而王建國卻冷笑了一聲,帶著不屑的口吻說道:“想好事呢,你以為扶貧辦的項目是想申請就能申請的啊,那都是有條件、有要求的。”
李曉陽麵露疑惑,繼續追問:“那具體有什麽條件呀?”
王建國不緊不慢地迴應道:“既然是扶貧辦的項目,那首先得考慮扶貧的因素吧。你修建的這條路能幫助到多少貧困戶呢?”
李曉陽一時間語塞,對於這條路到底涉及了多少貧困戶,他確實心中沒數。
於是,李曉陽轉而向韓雙成詢問道:“韓書記,那這條路涉及到了幾家貧困戶啊?”
韓雙成迴答道:“就目前征地的情況來看,涉及到了三家,分別是杜愛國家、韓二國家和杜小偶家。”
李曉陽聽後說道:“你看,這不還是能涉及到貧困戶嗎?”
李平原聽了,笑了笑說道:“小李啊,你可能不太了解,這條路修下來恐怕要花費 200 多萬,甚至可能達到 300 萬呢。而且,修好以後路的兩邊並沒有什麽農田和果樹,對於貧困戶的增收幾乎起不到什麽作用。”
王建國緊接著又說道:“再說了,修建這條路僅僅是為了建一個信號轉播塔,除此之外也沒什麽別的用處了。花這麽多錢,實在是不值當啊。”
移動公司的老羅也附和著說道:“確實不太清楚啊,就咱們這個村子裏,使用這個信號轉播塔的人也沒幾個啊,弄了也是白弄,純粹是賠錢貨。”
李曉陽焦急地問道:“那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要是這事真的黃了,恐怕後果會很麻煩啊。”
這時,劉海平開口說道:“要想申請扶貧項目,首先得符合規劃,不在規劃範圍內的話,是弄不成的。”
李曉陽連忙問道:“那這條路在規劃範圍內嗎?”
韓雙成還沒等劉海平迴話,就搶先說道:“怎麽可能在規劃範圍內呢,咱們以前都沒考慮過這條路,這也就是移動公司的勘察隊臨時策劃的這條路線,主要是用來修移動信號塔的。”
李曉陽又接著問:“那移動信號塔臨時占地,需要調規劃嗎?”
劉海平迴應道:“當然需要了,不然我們也不會忙了好幾天,就是為這條路調規劃。”
李曉陽驚喜地說道:“這樣不就有規劃了嗎?這樣符合規劃的話,是不是扶貧辦就可以申請資金補助了呀?”
韓雙成卻說道:“沒那麽簡單,扶貧辦要想申請項目,除了符合規劃之外,還要符合扶貧的用途。得考慮能幫扶多少貧困戶?除此之外呢,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
李曉陽問道:“那還有什麽東西啊?”
韓雙成繼續說道:“還有功能性的需求,這修這條路是幹什麽的?很明顯,這條路的功能性就是移動信號塔的臨時用地,那麽它的功能性就與扶貧不相符,這個就弄不成啊。”
李曉陽歎了一口氣說道:“唉,這個可就麻煩了。”
韓雙成接著說道:“還不止這些呢,除了這個,還有環保呢?環評過不去,那也弄不成啊。”
李平原知道韓二國上訪的事,也參加了陳主任的調度會,自然也知道這些環評都已經過去了,就說道:“這個倒沒問題,我知道這個移動信號塔的環評立項,還有咱們這個土地規劃基本上都沒問題了,而且林業局的審批也已經過了,那最後一個難題就是土地指標的置換,去年咱們的土地指標都用完了,所興現在過元旦了,可以到市裏申請了。”
李曉陽不甘心地問道:“那這個路除了修移動信號塔,別的一點用都沒有了嗎?”
韓商城迴應道:“還能有啥用,無非也就是順著這個路往山上走走更方便點唄,別的沒啥用。”
李曉陽一聽說順著這條路可以很方便地上山,心裏一動,就說:“你們還帶著這個圖紙嗎?能讓我看看嗎?”
韓雙成他們是下來為圖紙蓋章開證明的,自然帶著,於是從小包中拿出了圖紙的複印件,遞給了李曉陽。
李曉陽展開圖紙,發現複印得不太清楚,很模糊,但大致能看清道路的走向,他便問道:“最終的二號塔建到了什麽位置?”
韓雙成說:“二號塔就在三道崖上。”
李曉陽驚喜地說:“誒,我都還沒有去過三道崖呢,那這個路修好了,是不是順著這個路就能直接到三道崖了呀?”
韓雙成笑了笑說:“就你這樣的閑人爬爬山,村裏邊的老百姓每天幹活累死累活的,誰去山上啊?”
李曉陽說:“我看這個路線扭七扭八的,我也看不太懂,你能給我說說到底是怎麽走的唄?”
韓雙成一邊用手指順著地圖上的路,一邊口中說說:“這個路倒是挺簡單,你看順著咱們的韓家溝往上走,過了韓家溝水庫,到了桃樹坪,然後從這兒上了坡,往迴折,拐了幾道彎,然後就到了這個第一個站點。從這個山頭往下看,就能直接看到你們的巨石村小學。完了以後又折迴來,順著山脊往上走,繞了幾個彎兒,然後就到了二道崖。接著他著過了二道崖,繼續往前走,繞到這邊山頭上,再往上繞迴來,這就到了三道崖。”
李曉陽上次隨著旅遊團爬過山,大概走的路線跟這次差不多,但又有不同,他迴想路上的見聞,覺得這條路線挺好,作為旅遊路線非常棒。
他看完後,對著李平原說道:“李書記,我感覺這條路線特別適合旅遊,咱們能不能單獨申請成旅遊路線呢?然後迴頭把我們的小龍湫搞成旅遊景點,說不定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帶動貧困戶的增收致富呢。”
李平原聽到李曉陽的建議,陷入了沉思,這個建議到底有多大的可行性呢?
而王建國卻冷笑了一聲,帶著不屑的口吻說道:“想好事呢,你以為扶貧辦的項目是想申請就能申請的啊,那都是有條件、有要求的。”
李曉陽麵露疑惑,繼續追問:“那具體有什麽條件呀?”
王建國不緊不慢地迴應道:“既然是扶貧辦的項目,那首先得考慮扶貧的因素吧。你修建的這條路能幫助到多少貧困戶呢?”
李曉陽一時間語塞,對於這條路到底涉及了多少貧困戶,他確實心中沒數。
於是,李曉陽轉而向韓雙成詢問道:“韓書記,那這條路涉及到了幾家貧困戶啊?”
韓雙成迴答道:“就目前征地的情況來看,涉及到了三家,分別是杜愛國家、韓二國家和杜小偶家。”
李曉陽聽後說道:“你看,這不還是能涉及到貧困戶嗎?”
李平原聽了,笑了笑說道:“小李啊,你可能不太了解,這條路修下來恐怕要花費 200 多萬,甚至可能達到 300 萬呢。而且,修好以後路的兩邊並沒有什麽農田和果樹,對於貧困戶的增收幾乎起不到什麽作用。”
王建國緊接著又說道:“再說了,修建這條路僅僅是為了建一個信號轉播塔,除此之外也沒什麽別的用處了。花這麽多錢,實在是不值當啊。”
移動公司的老羅也附和著說道:“確實不太清楚啊,就咱們這個村子裏,使用這個信號轉播塔的人也沒幾個啊,弄了也是白弄,純粹是賠錢貨。”
李曉陽焦急地問道:“那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要是這事真的黃了,恐怕後果會很麻煩啊。”
這時,劉海平開口說道:“要想申請扶貧項目,首先得符合規劃,不在規劃範圍內的話,是弄不成的。”
李曉陽連忙問道:“那這條路在規劃範圍內嗎?”
韓雙成還沒等劉海平迴話,就搶先說道:“怎麽可能在規劃範圍內呢,咱們以前都沒考慮過這條路,這也就是移動公司的勘察隊臨時策劃的這條路線,主要是用來修移動信號塔的。”
李曉陽又接著問:“那移動信號塔臨時占地,需要調規劃嗎?”
劉海平迴應道:“當然需要了,不然我們也不會忙了好幾天,就是為這條路調規劃。”
李曉陽驚喜地說道:“這樣不就有規劃了嗎?這樣符合規劃的話,是不是扶貧辦就可以申請資金補助了呀?”
韓雙成卻說道:“沒那麽簡單,扶貧辦要想申請項目,除了符合規劃之外,還要符合扶貧的用途。得考慮能幫扶多少貧困戶?除此之外呢,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
李曉陽問道:“那還有什麽東西啊?”
韓雙成繼續說道:“還有功能性的需求,這修這條路是幹什麽的?很明顯,這條路的功能性就是移動信號塔的臨時用地,那麽它的功能性就與扶貧不相符,這個就弄不成啊。”
李曉陽歎了一口氣說道:“唉,這個可就麻煩了。”
韓雙成接著說道:“還不止這些呢,除了這個,還有環保呢?環評過不去,那也弄不成啊。”
李平原知道韓二國上訪的事,也參加了陳主任的調度會,自然也知道這些環評都已經過去了,就說道:“這個倒沒問題,我知道這個移動信號塔的環評立項,還有咱們這個土地規劃基本上都沒問題了,而且林業局的審批也已經過了,那最後一個難題就是土地指標的置換,去年咱們的土地指標都用完了,所興現在過元旦了,可以到市裏申請了。”
李曉陽不甘心地問道:“那這個路除了修移動信號塔,別的一點用都沒有了嗎?”
韓商城迴應道:“還能有啥用,無非也就是順著這個路往山上走走更方便點唄,別的沒啥用。”
李曉陽一聽說順著這條路可以很方便地上山,心裏一動,就說:“你們還帶著這個圖紙嗎?能讓我看看嗎?”
韓雙成他們是下來為圖紙蓋章開證明的,自然帶著,於是從小包中拿出了圖紙的複印件,遞給了李曉陽。
李曉陽展開圖紙,發現複印得不太清楚,很模糊,但大致能看清道路的走向,他便問道:“最終的二號塔建到了什麽位置?”
韓雙成說:“二號塔就在三道崖上。”
李曉陽驚喜地說:“誒,我都還沒有去過三道崖呢,那這個路修好了,是不是順著這個路就能直接到三道崖了呀?”
韓雙成笑了笑說:“就你這樣的閑人爬爬山,村裏邊的老百姓每天幹活累死累活的,誰去山上啊?”
李曉陽說:“我看這個路線扭七扭八的,我也看不太懂,你能給我說說到底是怎麽走的唄?”
韓雙成一邊用手指順著地圖上的路,一邊口中說說:“這個路倒是挺簡單,你看順著咱們的韓家溝往上走,過了韓家溝水庫,到了桃樹坪,然後從這兒上了坡,往迴折,拐了幾道彎,然後就到了這個第一個站點。從這個山頭往下看,就能直接看到你們的巨石村小學。完了以後又折迴來,順著山脊往上走,繞了幾個彎兒,然後就到了二道崖。接著他著過了二道崖,繼續往前走,繞到這邊山頭上,再往上繞迴來,這就到了三道崖。”
李曉陽上次隨著旅遊團爬過山,大概走的路線跟這次差不多,但又有不同,他迴想路上的見聞,覺得這條路線挺好,作為旅遊路線非常棒。
他看完後,對著李平原說道:“李書記,我感覺這條路線特別適合旅遊,咱們能不能單獨申請成旅遊路線呢?然後迴頭把我們的小龍湫搞成旅遊景點,說不定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帶動貧困戶的增收致富呢。”
李平原聽到李曉陽的建議,陷入了沉思,這個建議到底有多大的可行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