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貧大會結束的次日,馬旭輝迅速傳來兩篇通稿。其中一篇著重介紹了西山的“精準識別”扶貧經驗,詳細闡述了如何做到“精準識別”。另一篇則聚焦於如何在精準識別過程中消除群眾矛盾、減少糾紛。文章以西山縣巨石村公開評貧為例,大力宣揚其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的“精準識別”模式,並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其中原理。文中還指出,群眾工作實質上就是心理工作,要善於疏導群眾情緒,消除“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內耗,如此方能凝聚人心,助力脫貧攻堅。


    李曉陽看罷,不禁大為驚歎,馬旭輝的文筆竟如此出色!他思忖著,有了這兩篇通稿,自己定能快速進入領導的視野,這對自己日後的晉職提升,或許有著極大的推動與助力作用。


    不過凡事都需辯證地看待,考慮其兩麵性。好的一麵自然毋庸置疑,我們能借此進入領導視線。但有沒有不好的一麵呢?且要提前想好預案,盡量規避。按常規做法,一旦經驗推廣出去,肯定會有其他地方的組織過來學習經驗。但我們現在的這個經驗是否經過驗證呢?很難說,因為隻是精準識別,並未做到精準幫扶,也就是穀縣長的要求還沒完全做到,很難有讓人信服的經驗。


    再者,考慮到現在村裏正在策劃搞蔬菜種植基地的事,想到“凡事密則成,不密則敗”,很有必要考慮到自己的計劃被其他鄉鎮或其他縣市竊取,也來搞這種特色蔬菜種植,影響自己的項目開展,那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他在微信上給馬旭輝迴道:“馬科長,你寫的實在太好了,你的文筆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然而我覺得吧,我們的成績微不足道,不足以這樣全麵地推廣宣傳。我們的經驗還需要打磨,我們的成效還需要時間的驗證,我們的項目也需要暫時秘密地進行。所以呢,能不能建議咱們宣傳部門對我們這兩件事進行低調處理、秘密報道呢?”


    馬旭輝一聽就明白了,原來李曉陽還是有顧慮的,擔心宣傳得過高,最後下不來台,甚至可能會摔得很慘。這樣的顧慮也很正常,畢竟他根基不穩,羽翼未豐,確實更適合低調行事,積蓄力量,積累基層經驗,而不適合大張旗鼓地提前曝光。


    然而,“精準識別”這一經驗受到了眾人的極度重視,無論是穀縣長,還是王建國,亦或是扶貧辦的田建峰主任和黑龍河鄉的李平原書記,他們都將其視為關鍵所在,極為看重。正因為這個經驗如此重要,所以必須要尋得一個極佳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既能對李曉陽起到保護作用,又能達到為他加分的目的。經過一番反複思索,最終權衡再三,決定將這兩篇稿子不發布在傳統的媒體平台上,而是將其投放到內參裏麵。


    所謂的內參就是《求是》,這是類似於“參考消息”的刊物,不過《求是》雜誌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是黨中央指導全黨全國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論陣地。


    它擔負著全麵係統地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黨重要思想,完整準確地宣傳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促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求是》雜誌以其權威性、理論性和指導性,在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求是》上發表關於“精準識別”的經驗文章有諸多好處,一是可以彰顯工作成果,二來可以利用《求是》權威性與影響力擴大在高層領導中的影響力,三來也可以促進交流與學習並推動理論與實踐結合,四來也可以避免李曉陽擔心的在群眾刊物上發表引起不必要的社會矛盾。


    因體製內的人都知道《求是》的地位確實很高,一般也隻有政策研究部門的同誌才會研閱。另外就是如果一個地方的經驗過於先進,就會影響其它後進地區的群眾對自己地區當政官員的不滿,繼而影響一地社會穩定。


    10 月 30 日,《求是》刊發了這兩篇經驗文章,同時還附有編者案評語:全國應以“西山經驗”為楷模,全力推動扶貧精準識別工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事業築牢堅實根基。而對於另外一篇,有領導批示強調,公平公正公開是我們黨開展群眾工作的重要法寶,全國各地應認真踐行楓橋經驗精神,妥善運用好,全麵化解脫貧攻堅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風險隱患。


    10 月 31 日,冀省省委辦公廳政策研究室將這兩篇文章呈送省委書記張慶豐同誌審閱,張慶豐同誌作出批示:請政策研究室的吳邦德同誌盡快核實相關情況,並形成調查報告提交黨委會進行討論。


    與高層領導所麵臨的風雲變幻不同,李曉陽在農村推行的大棚蔬菜項目卻遭遇了重重阻礙。


    第一個問題主要在於地址的選擇。巨石村的土地大多是梯田,呈現出小塊且不規整的形態,合適的地塊數量有限。同時,還需要充分考慮交通運輸因素,這就進一步凸顯了地塊選擇的重要性。然而,令人困擾的是,許多合適的地塊並不屬於貧困戶,如此一來,便難以實現精準幫扶的目標。


    第二個問題則是老百姓的心態問題。盡管他們看到實驗田中蔬菜生長得生機勃勃,也能預估到產量頗為可觀,但對於市場卻缺乏足夠的信心。長久以來,農民們遭受了太多的挫折,他們並非不會種植,也並非種不好,隻是農產品難以銷售出去。結果往往是種得越多賠得越多,生產得越多受的苦越多,而收益卻越來越少。像“多收了三五鬥”這樣傷農事件頻繁出現,導致農民對這類新興事物充滿了警惕。


    在村委會,眾人爭執不休,始終難以達成統一的意見。


    李曉陽心裏十分焦急,但卻無能為力,巨石村委班子的辦事效率一貫如此。他一邊整理著蔬菜種植的申請報告,一邊密切關注著自己的實驗田。


    項目申請報告其實並不複雜,都是些製式的內容,隻需修改一下基本參數,確定一下預算金額進行估算,就可以上報了。但關鍵是地址無法確定,就算現在報上去,也無法實際實施,到時候會更讓人頭疼。現在唯一讓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實驗田裏的蔬菜生長態勢良好,每天都有新的變化。


    就這樣在連續矛盾糾結之中,時間悄然飛逝半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已經進入到了11月份。李曉陽的西紅柿和青紅椒,有的已經悄悄的成熟了。那成熟的西紅柿圓潤飽滿,像一個個紅燈籠掛在枝頭。它們色澤鮮豔,紅得似火,表麵光滑而有光澤,仿佛能映出人的影子。輕輕觸碰,能感覺到它那結實而富有彈性的質感。湊近一聞,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讓人垂涎欲滴。有的西紅柿已經熟透,果皮微微裂開,露出裏麵鮮嫩多汁的果肉,仿佛在向人們展示它的美味。


    還有那那成熟的水果辣椒,宛如一顆顆璀璨的寶石。它們或紅豔豔的,如燃燒的火焰;或金燦燦的,似閃耀的黃金;或橙澄澄的,像溫暖的陽光。辣椒的表皮光滑細膩,仿佛被精心打磨過一般,在陽光下折射出迷人的光澤。輕輕拿起一個,沉甸甸的,充滿了成熟的韻味。用手輕輕一掰,清脆的斷裂聲響起,露出裏麵飽滿多汁的果肉,那獨特的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想要品嚐一口。每一顆辣椒都像是大自然的傑作,展現著生命的絢爛與美好。


    於是,他用心地挑選了一批成熟度極高的水果蔬菜,小心翼翼地將它們裝到自己的車上。隨後,他駕車趕往縣城,在批發市場購買了一批塑料袋,將這些水果蔬菜一一裝進袋子裏。


    接著,他先到工商聯留下了一份,又為馬旭靜留下了兩份。然後,他奔波忙碌地跑到扶貧辦、宣傳部,甚至連他們所屬的黑龍河鄉,也都給各位領導各送了一些。


    領導們品嚐了那些新鮮的水果蔬菜後,紛紛讚歎不已,他們表示完全沒想到在我們西山縣也能有如此優質的品種,這肯定要大力推廣才行啊!同時還表示以後不要再送了,你們是貧困戶種植的產品,而且還是深度貧困村,我們應該在扶貧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我們要購買你們的產品,價格你們來報,我們不在乎錢的多少,但是一定要確保錢能實實在在地給到貧困戶手中。


    李曉陽自然是連連點頭稱是,這對村裏可是大好事啊,那肯定得盡心盡力去做啊。同時他也表示村裏的油麥和菠菜馬上就要成熟了,詢問咱們這些機關食堂能不能用一部分呢。


    領導們自然是一致迴應沒問題,這是扶貧工作,即便你的價格比市場稍高一些,我們也一定會支持咱們的貧困戶的。


    李曉陽的市場推廣計劃初步取得了成效。然而,一想到後續的生產以及村裏的種種反應,他心裏又高興不起來了,效率實在太低了,這種內耗真是能把人給折磨死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運亨通之脫貧攻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哞並收藏官運亨通之脫貧攻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