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劉浩的話,孔融一時間陷入了沉思,後來大家又針對這個問題聊了一會兒,得出一致的結論就是無論聖旨是真是假,響應號召是的一定的,然後便一起出發趕往虎牢關。
其實洛陽的地形並不適合防禦,但是如果將城市圈擴大一些的話,憑著周圍的河山之險倒也能夠形成一個還算堅固的防禦圈。
但從軍事上來說,並非是隨便找一條路,然後行軍到洛陽城下一舉將洛陽拿下就可以,軍隊行軍和開戰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糧草和消耗的問題,因此,洛陽周圍的山河關塞都成為有效的防禦支撐點,就算沒有山河之險,洛陽周邊的城鎮一樣會稱為防禦支撐點,這些支撐點不拿下來,盲目的進攻洛陽,最後的結局很可能是被敵軍輕易的抄了後路。
因此,不要看虎牢關距離洛陽還很遠,也不要認為除了虎牢關就沒有西進洛陽的道路,道路肯定有,即使沒有,現開一個也是可以的,問題是虎牢關不拿下來,董卓的機動部隊隨時都能掏了聯軍的老巢,到時候莫說攻擊洛陽了,這百萬聯軍恐怕直接就崩潰了。
所以,從軍事上來說,洛陽周圍的關塞和要津起到的不是要點防禦作用,而是戰術牽製作用,因此這些關塞建築在易守難攻的險地的目的,就是要成為一顆釘子,一顆你不將它連根拔起來,它就會要你命的釘子。
另外,這些關塞還有重要的心理戰因素,拿下虎牢關,實際上洛陽的外圍還有偃師等衛城的保護,想要直接拿下洛陽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虎牢關拿下之後,洛陽以東一馬平川,再也沒有可以依持的險地,這對洛陽城裏的守軍無疑會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因此,袁紹和袁術選擇在虎牢關前集結會盟,其實是有著雙重的意義的。
對於曹操的傳檄,袁紹和袁術自然是從心底裏開始厭惡的,但是既然這事已經發生了,為了能將事情盡量的掌控在自己的手裏,自然需要對參與中原之戰的、熱情的外來者們進行必要的限製和牽製了,於是,袁紹主動提出了在虎牢關前集結盟會,推選出一個統一的指揮機關,省的大家各自為戰,反倒有可能被董卓各個擊破,到時候就真的成了笑話了。
對於袁紹的提議,大家自無不可,不管怎麽說,來分蛋糕的事情隻能在心裏想想,手底下悄悄的做做那是無妨的,但是事情做得過分的話,難保不會遭到視中原為自己家園的中原世族的強烈反彈,因此,必要的溝通和協商還是需要的,同時也可以探探各方的想法和底線,順便個自己找二三盟友,何樂而不為呢!
光熹二年一月十二日,袁術達到虎牢關,於關下二十裏設立大營,隨後袁紹的部隊到達,至於這兩兄弟有沒有上演全武行沒有人知道,但是從表麵上看似乎關係還是不錯的,至少在外人麵前,兩人還是有說有笑的,貌似很親熱。隨即,各路諸侯也先後到達。
第一個到來的,就是在曆史上真正假傳詔書的東郡太守橋瑁,率兵五萬,橋瑁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太尉橋玄的族中子侄,原本曾是兗州刺史,後來被靈帝尋機拿下,遷東郡太守,因此,他本人也是中原世族裏麵的中堅之一。
第二個到達的是劉岱,率兵三萬,這劉岱也是皇室後裔,劉繇的哥哥,但是劉岱跟袁家的關係卻是相當不錯,當然了,所謂的不錯不過是外人的看法,真實情況則不得而知,但是據說劉岱此來卻是受袁紹的邀請而來的,當然這也是傳言。
第三個到達的是徐州刺史陶謙,率步騎五萬人,陶謙更傾向於中立派,至於這次這麽積極的跑來參與討董大業,似乎有些不大合乎情理,他到底抱著什麽樣的心思和目的,恐怕也隻有他自己才知道。
第四個帶來的是豫州刺史孔融,率兵三萬,孔融也是是中原世族的中堅之一,事實上孔融的部隊正是駐守潁川的世族部隊,這次也是來給袁家兄弟助威壯膽的。
第五位是幽州候劉浩,劉浩本是皇室後裔,此次響應號召來此在正常不過了,而且劉浩率領騎兵五萬,可謂聯盟中主要力量之一。
第六位是陳留太守張邈,這張邈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個二世祖,家裏有錢,所以年輕時在京城著實的結識了很多人物,包括曹操和袁紹、袁術,從性格上來說,張邈跟這些人一樣,都是桀驁不馴的人,因此物以類聚,但是從現在的情況看,張邈似乎跟袁術的關係更密切一些。
第七位是山陽太守袁遺,這位就不必說了,袁隗的兒子,袁家這一代裏的大兄,可惜這人的能力有限得很,所以沒有被袁隗賦予重任,從這點上來說,袁隗還是一個很合格的家長的,而袁家兄弟相殘的罪魁禍首,就是袁術的父親袁逢。
第八位是濟北相鮑信,這人也是兗州世族之後,祖上曾是司隸校尉,不過提拔他的人卻是何進,隻不過何進倒了之後,鮑信立刻出京返迴濟北,並且很快的倒向了袁隗,當然,也有可能鮑信從一開始就是一顆釘子。
第九位是廣陵太守張超,這家夥是張邈的弟弟,來幹什麽就要問張邈了。
第十位是上黨都尉張揚,張揚深受丁原之恩,事實上這次來一來就是來露個臉的,二來就是為丁原的死討個說法。
第十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了,他率領著五萬步騎參與會盟,雖然他是奔走唿號的人物,隻不過到了虎牢關下,曹操才知道自己的兵少將寡,才知道自己的實力還是很寒磣的,不過這絕對不能打垮曹操的,隻會更加激發了曹操的上進心,特別是麵對昔日一起在京城胡作非為的幾個老友的時候,曹操的心裏就更加的不平衡了。
第十二位是一個讓袁紹很尷尬的人物,那就是冀州刺史韓馥,當然了,韓馥沒有親自來,而是派了閔純與張頜到虎牢關來參與這次會盟,與其說他們是來會盟的,還不如說是來掃袁紹麵子,順便看看熱鬧的,當然,有機會的話,還很有可能隨時給袁紹搗亂。
第十三位是劉備三兄弟,這次劉備主力盡出,足足有六萬騎步兵,而且都是精銳士卒,但是前來虎牢關的隻有兩萬騎兵,其他的部隊則駐守在剛剛拿下的河南尹梁縣,很明顯,劉備可不是來打醬油的,而是來取實利的,其實這也很好理解,荊州南陽郡與司隸接壤,所以,劉備已經打定了主意要撈好處。
第十四位則是河內太守王匡,他也是中原世族之一,與蔡邕關係不錯,後來曾擔任過何進的掾吏,何進死後被袁隗安排到河內任太守,現在屯守河內武德城,這次南下也是來給袁紹助威的。
第十五位是長沙太守孫堅,率三萬步騎參與會盟,事實上,孫堅的主力部隊已經拿下了河南郡密縣,來參加會盟也是給袁家撐麵子來了。
第十六位則是右中郎將、西鄉侯朱雋,朱雋現在正鎮守汝南與黃巾軍對峙,這次到來自然也是為了給袁家助威的。
再算上袁紹一路十萬大軍,袁術一路二十萬大軍,真的是整整的十八路諸侯,劉浩心裏想道:我竟然也是一路諸侯了!看來我的出現還是改變了現狀啊!
其實洛陽的地形並不適合防禦,但是如果將城市圈擴大一些的話,憑著周圍的河山之險倒也能夠形成一個還算堅固的防禦圈。
但從軍事上來說,並非是隨便找一條路,然後行軍到洛陽城下一舉將洛陽拿下就可以,軍隊行軍和開戰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糧草和消耗的問題,因此,洛陽周圍的山河關塞都成為有效的防禦支撐點,就算沒有山河之險,洛陽周邊的城鎮一樣會稱為防禦支撐點,這些支撐點不拿下來,盲目的進攻洛陽,最後的結局很可能是被敵軍輕易的抄了後路。
因此,不要看虎牢關距離洛陽還很遠,也不要認為除了虎牢關就沒有西進洛陽的道路,道路肯定有,即使沒有,現開一個也是可以的,問題是虎牢關不拿下來,董卓的機動部隊隨時都能掏了聯軍的老巢,到時候莫說攻擊洛陽了,這百萬聯軍恐怕直接就崩潰了。
所以,從軍事上來說,洛陽周圍的關塞和要津起到的不是要點防禦作用,而是戰術牽製作用,因此這些關塞建築在易守難攻的險地的目的,就是要成為一顆釘子,一顆你不將它連根拔起來,它就會要你命的釘子。
另外,這些關塞還有重要的心理戰因素,拿下虎牢關,實際上洛陽的外圍還有偃師等衛城的保護,想要直接拿下洛陽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虎牢關拿下之後,洛陽以東一馬平川,再也沒有可以依持的險地,這對洛陽城裏的守軍無疑會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因此,袁紹和袁術選擇在虎牢關前集結會盟,其實是有著雙重的意義的。
對於曹操的傳檄,袁紹和袁術自然是從心底裏開始厭惡的,但是既然這事已經發生了,為了能將事情盡量的掌控在自己的手裏,自然需要對參與中原之戰的、熱情的外來者們進行必要的限製和牽製了,於是,袁紹主動提出了在虎牢關前集結盟會,推選出一個統一的指揮機關,省的大家各自為戰,反倒有可能被董卓各個擊破,到時候就真的成了笑話了。
對於袁紹的提議,大家自無不可,不管怎麽說,來分蛋糕的事情隻能在心裏想想,手底下悄悄的做做那是無妨的,但是事情做得過分的話,難保不會遭到視中原為自己家園的中原世族的強烈反彈,因此,必要的溝通和協商還是需要的,同時也可以探探各方的想法和底線,順便個自己找二三盟友,何樂而不為呢!
光熹二年一月十二日,袁術達到虎牢關,於關下二十裏設立大營,隨後袁紹的部隊到達,至於這兩兄弟有沒有上演全武行沒有人知道,但是從表麵上看似乎關係還是不錯的,至少在外人麵前,兩人還是有說有笑的,貌似很親熱。隨即,各路諸侯也先後到達。
第一個到來的,就是在曆史上真正假傳詔書的東郡太守橋瑁,率兵五萬,橋瑁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太尉橋玄的族中子侄,原本曾是兗州刺史,後來被靈帝尋機拿下,遷東郡太守,因此,他本人也是中原世族裏麵的中堅之一。
第二個到達的是劉岱,率兵三萬,這劉岱也是皇室後裔,劉繇的哥哥,但是劉岱跟袁家的關係卻是相當不錯,當然了,所謂的不錯不過是外人的看法,真實情況則不得而知,但是據說劉岱此來卻是受袁紹的邀請而來的,當然這也是傳言。
第三個到達的是徐州刺史陶謙,率步騎五萬人,陶謙更傾向於中立派,至於這次這麽積極的跑來參與討董大業,似乎有些不大合乎情理,他到底抱著什麽樣的心思和目的,恐怕也隻有他自己才知道。
第四個帶來的是豫州刺史孔融,率兵三萬,孔融也是是中原世族的中堅之一,事實上孔融的部隊正是駐守潁川的世族部隊,這次也是來給袁家兄弟助威壯膽的。
第五位是幽州候劉浩,劉浩本是皇室後裔,此次響應號召來此在正常不過了,而且劉浩率領騎兵五萬,可謂聯盟中主要力量之一。
第六位是陳留太守張邈,這張邈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個二世祖,家裏有錢,所以年輕時在京城著實的結識了很多人物,包括曹操和袁紹、袁術,從性格上來說,張邈跟這些人一樣,都是桀驁不馴的人,因此物以類聚,但是從現在的情況看,張邈似乎跟袁術的關係更密切一些。
第七位是山陽太守袁遺,這位就不必說了,袁隗的兒子,袁家這一代裏的大兄,可惜這人的能力有限得很,所以沒有被袁隗賦予重任,從這點上來說,袁隗還是一個很合格的家長的,而袁家兄弟相殘的罪魁禍首,就是袁術的父親袁逢。
第八位是濟北相鮑信,這人也是兗州世族之後,祖上曾是司隸校尉,不過提拔他的人卻是何進,隻不過何進倒了之後,鮑信立刻出京返迴濟北,並且很快的倒向了袁隗,當然,也有可能鮑信從一開始就是一顆釘子。
第九位是廣陵太守張超,這家夥是張邈的弟弟,來幹什麽就要問張邈了。
第十位是上黨都尉張揚,張揚深受丁原之恩,事實上這次來一來就是來露個臉的,二來就是為丁原的死討個說法。
第十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了,他率領著五萬步騎參與會盟,雖然他是奔走唿號的人物,隻不過到了虎牢關下,曹操才知道自己的兵少將寡,才知道自己的實力還是很寒磣的,不過這絕對不能打垮曹操的,隻會更加激發了曹操的上進心,特別是麵對昔日一起在京城胡作非為的幾個老友的時候,曹操的心裏就更加的不平衡了。
第十二位是一個讓袁紹很尷尬的人物,那就是冀州刺史韓馥,當然了,韓馥沒有親自來,而是派了閔純與張頜到虎牢關來參與這次會盟,與其說他們是來會盟的,還不如說是來掃袁紹麵子,順便看看熱鬧的,當然,有機會的話,還很有可能隨時給袁紹搗亂。
第十三位是劉備三兄弟,這次劉備主力盡出,足足有六萬騎步兵,而且都是精銳士卒,但是前來虎牢關的隻有兩萬騎兵,其他的部隊則駐守在剛剛拿下的河南尹梁縣,很明顯,劉備可不是來打醬油的,而是來取實利的,其實這也很好理解,荊州南陽郡與司隸接壤,所以,劉備已經打定了主意要撈好處。
第十四位則是河內太守王匡,他也是中原世族之一,與蔡邕關係不錯,後來曾擔任過何進的掾吏,何進死後被袁隗安排到河內任太守,現在屯守河內武德城,這次南下也是來給袁紹助威的。
第十五位是長沙太守孫堅,率三萬步騎參與會盟,事實上,孫堅的主力部隊已經拿下了河南郡密縣,來參加會盟也是給袁家撐麵子來了。
第十六位則是右中郎將、西鄉侯朱雋,朱雋現在正鎮守汝南與黃巾軍對峙,這次到來自然也是為了給袁家助威的。
再算上袁紹一路十萬大軍,袁術一路二十萬大軍,真的是整整的十八路諸侯,劉浩心裏想道:我竟然也是一路諸侯了!看來我的出現還是改變了現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