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隨著高臨門的一聲槍響,那些踏上擂台的人,悄悄將自己的腳收了迴去。江湖上從來沒有真正公平的決鬥,高臨門這是在拿白雲宮的勢壓龍虎山,明目張膽的上門欺負。而龍虎山也隻有打碎牙往肚裏吞。


    龍虎山的曆代天師是張道陵的子孫,雖然傳承久遠,但實際上在宋朝以前名聲不顯,得到宋太宗大力扶植,地位才一躍而上,繼而成為三山符篆之一。


    在中國宗教的發展始終依附於政治強權,程靈素能從一個小書童一躍成為神霄派祖師,靠的就是宋徽宗的賞識。而如今天下人都明白這朝堂借重的是白雲宮,並且強行要將白雲宮抬上道門的領袖地位。


    自古民不與官鬥,胳膊扭不過大腿,道門隻好承認,私下不服,在嘴上行動上必須服。


    李玉山死去,張泰景也不敢將離艮堂的最後的王牌辛飛山亮出,個人武勇在時代的作用雖然越來越小,但辛飛山主持離艮堂二十多年,不論是偵察手段還武功都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萬萬不能折在這裏的。


    高臨門要殺就殺龍虎山那些無用之人吧。


    張泰景喝退了眾人,讓門人重視比武的規矩,門內不少長老已經看不下即將發生的慘狀準備退走,被張泰景叫住了,龍虎山的恥辱,每一個都應該牢記在心,今日的痛苦是為了下一次的騰飛。


    然而人心是肉長,明知上擂台就是死,離艮堂的人哪有勇氣繼續待在這個地方,不少人紛紛打退堂鼓,想逃離此地,誰也不知道高臨門下一個指的是誰,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否活到下一刻,他們站在這裏,就如同為自己送終,赴死但不慷慨。


    終於有人忍不住了。決心逃離此處煉獄,然而人還沒有走出大門,頭顱就被箭矢射穿了。


    人心潰散,便再無理性可能。有人吼道:“大家一起上,宰了這個姓高的再說。”


    麵對即將失控的局勢,張泰景疾唿道:“不可!”然後演武堂的屋簷上鑽出一支隊伍,將弓箭對準了離艮堂的人,大敵當前。宗門被侮,卻將箭頭對準了自己的人,沒有什麽比這更傷人的事情了,沒有比什麽比這更失人心的了。


    張泰景隻注重龍虎山的千年存亡,而底下的門人卻隻在乎一口活命的飽飯,雙方的矛盾在這一刻達到了臨界點。


    “同是道門,看在道祖份上,還請高宗師高抬貴手。”張泰景此時不顧臉麵的哀求,他怕再強壓下去,隻怕龍虎山人心生變。


    高臨門冷笑。收勢盤地而作:“你們奉道德天尊為祖,我茅山派封元始天王與太上大道君為祖,不知你說的這道祖是誰?”


    張泰景一僵,這是高臨門拋給他的條件,徹底改換門庭,尊白雲宮祖師與經典。而龍虎山將不複存在。道統之爭大於天,張泰景當然不會就此罷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是道德天尊了。”


    “那對不住了,你這位爺的麵子,咱茅山派不認!”


    “一起上。別弄死弄殘了!”張泰景突然吼道,既然高臨門存心想毀龍虎山,那就幹脆利落將他打暈,扔出龍虎山。既不太過得罪白雲宮,也不至於毀了龍虎山的人心。


    離艮堂的人一聽,氣勢大作,一擁而上,高臨門將布袋中的綁在一起的手雷引燃,然後扔向了人群。


    張泰景大叫一聲不好。然而手雷的爆炸已經不可避免。


    頓時地動山搖,哀鴻遍野,空氣傳來令人惡心的燒焦味,高臨門慢騰騰的給手槍裝上子彈,走了。


    “今日比武未分高下,高某下個月再來,還望張天師不吝賜教。”


    龍虎山上下咬牙切齒,無人敢攔。


    ——


    白雲宮內,二十餘名趙崢親收的弟子,正在奮筆疾書。表情時而凝重,時而不解。


    偌大的宮殿內,隻有他們二十餘人,另有二十名,在相隔五十米外的偏殿裏待命,天道軍全副武裝,裝上最先研製的連發槍,不讓任何活著的生物靠近,因為這個地方叫天書閣。


    顧名思義就是天書降臨的地方,這是國師迴來後第一緊要修築的東西,足見其重要。


    天書閣裏裏外外駐紮著五百名天道軍,白雲宮大半的力量都集中在這裏,將天書閣圍了裏裏外外三層,連一隻鳥也飛不進去,事實上他們也的確是按照這個標準的執行的,附近鳥窩都被掏遍了,十多個熱氣球飛天,看見有鳥飛來就舉槍射擊,絕對不允許一隻鳥從天書閣上麵飛走。


    天書閣就在白雲宮裏麵,但是距離學徒日常活動的範圍有些距離,是白雲宮的禁地,隻有獲得國師絕對信任的人才有資格去抄錄天書。


    說它是一個閣其實也不準確,至少從遠處開看它完全是一座堡壘,一座菱形的堡壘,完全按照後世的鋼筋混泥土建造,堅固無比,至少以白雲宮現在的火炮一時間是打不透的,而按照國師以後的設想,這菱堡外麵還要澆築厚達兩寸的鐵皮。足見天書閣在國師心中的地位,絕對不能讓外人染指。


    有了如此堅固的堡壘,再加上五百名訓練精良,又有著宗教狂熱的天道軍,無限製的彈藥支持,可以說這是大宋最難攻克的堡壘。這裏不僅可以稱之為天書閣,還可以稱之為軍火庫。


    每個進出的人就算是國師的親信都要嚴格搜查,連清塵和清源都是如此。


    如此聲勢其實都是為了方便趙崢偷懶而已。他自己已經抄書三年,深深的厭倦了,這太耗費他的精力的,而起效率緩慢,到現在為止,還有三分之二他認為必須抄錄的書籍沒抄,於是他就開啟了手機裏麵的電子書,有自動讀書的功能,隻是語氣和斷句有些詭異,但能讓人聽的一清二楚,然後讓別人抄錄,隻不過在此之前得讓前來抄錄書籍的弟子熟悉後世的普通話。


    二十名弟子正襟危坐,神情極度集中,生怕聽錯了一個字,為了保險起見,每兩人按照編號負責一句話,然後記錄在案,然後再互相對照,看有什麽地方有出入。二十個人分工合作,保證他們不會錯過一句話。


    手機放在一個獨立的小房間裏麵,房間特意設計出迴聲功能,讓人能夠聽的更清楚。弟子隻在外屋抄錄,根本見不到手機,隻知道裏屋中有人聲傳出,無悲無喜,冰冷異常,語速、語調永遠都是一個模樣,眾人都在猜測著會不會就是上天的聲音。


    每個小組隻能抄錄半個時辰,到了時間點,另一個小組就在門外等候交接。然後他們將自己抄錄的手稿統一上交,有人會按照編號將他們的內容重新整理在一起。整理這個人也是每半個時辰換一個。


    所以就算天賦再高,過耳不忘的人也沒辦法知道整本書的內容,斷斷續續的,一個人最多隻能知曉四分之一,更何況書上的內容更是對於他們而言,更是如同天書一般。


    比如今天,抄錄的就是講述半導體材料的書,許多東西,他們隻能音譯,根本不知道到底講述的是啥。


    有了這個方法後,抄書的速度果然快了許多,每分鍾閱讀一百五十個字,一天手機大概可以續航八個小時,每天能抄錄七萬多字。科學著作有不向網絡小說,動則幾百萬字,語言簡練,大學專業教材一般都是三十萬字左右。所以這個速度已經做夠快了,四五天就能抄完一部書。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太陽能充電器,冬日裏每三天才能獲得給手機充滿電的電量。


    ——


    不過這一切最大意義是將趙崢解放出來,有許多東西需要他親力親為。


    比如今日,史彌遠來白雲宮與他相見,這已經是那次叛亂的一個月後了。


    南宋官員互相聯姻的甚多,要誅鄭清之他們九族,隻怕朝廷大半都空了,更何況史彌遠與他還是親家,趙昀也聽從趙崢的建議,除了赦免的一些人外隻殺了他們三族,其餘的流放南洋,這在古代算是難得的仁政了,作為交換,湖州一係的官員前前後後死了七個,也沒有大肆牽連。


    史彌遠重新執掌朝政後,一掃之前疲懶,昏聵的政治作風,有些勵精圖治的味道。這不上台第一件事,居然不是濫發會子,而是出台穩定物價,試圖恢複會子的信譽,還有處決一些作風敗壞的官員。


    史彌遠在白雲宮待了幾個月,藏書閣與集誠院都向無條件的向他開放,不知是不是從白雲宮得到了頓悟。


    這一切也讓趙崢不禁納悶史彌遠是不是被誰給穿越了,然後他仔細觀察一個月後,才發現僅此而已,史彌遠試圖重振朝綱,心有餘而力不足。


    朝廷改革是需要重新分配蛋糕,他自己占了大頭,還拿什麽改革。而將蛋糕做大的本事,隻此一家別無分店,就隻有白雲宮了。


    今日前來,隻怕就是為了此事。


    “相公銳力進取,重振朝綱讓趙崢刮目相看。隻是你是白雲宮的教習,這裏的辭呈還沒遞給我,這月錢我可不會結給你。”時至今日,趙崢已經不在是吳下阿蒙,有了徹底與兩府宰執平起平坐的地位與能力。


    史彌遠一聲歎息:“都說我史彌遠能權傾朝野是依靠黨羽眾多,可是誰知道我也是這些人所累,稍有努力就被這些人拉入泥潭,動彈不得。然而此次謀反,我許多門生跟著鄭清之被清算,本以為能借此甩掉包袱,沒想到老夫依舊困於網中。”


    人情網能助人自然也能害人,史彌遠的人情網就如同腐爛的泥潭,怎麽可能脫身。(未完待續。)


    ps:這幾天要開年會,今天晚上的一更會晚些,還請見諒。謝謝俠道,芭蕉,光芒的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第一神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帝一處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帝一處開並收藏南宋第一神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