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還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政事堂的官員得到三司遞交上來的年終總結,眾人沉默不語,眾位宰執分別將這份文案看過之後,沒有絲毫的交流,隻剩下一聲長歎。
不是太差,而是太好了,歲入一億一千萬貫,較之去年增長了大概四千萬貫,比孝宗年間一億貫的峰值都還高出一千萬。
能有這份漂亮的財政報表的原因,無他,一個名字,趙崢。
紹定三年,廣東屯田兩年,共得七十五萬畝,除去支出給流民的口糧,共得近三十二億斤糧食、三十四億石糧食,足夠五百多萬人一年的口糧。這多出的三十多億石糧食盡數歸於官倉,光是這筆功績就足以讓兩府宰執名垂青史。再加上,海帶紫菜的普及以及養殖技術的發展,民間沿海種植的難以統計,光是官方的養殖場就收割近億斤海產品,這又是一條活民無數的功績。
朝廷專營玻璃、香皂、香水還有氮肥,與南洋諸國以及朝鮮日本往來密切,足足獲利二千多萬貫,要不是白雲宮有意控製產能,加上南洋最近海盜頻起,致使過往商船多被洗劫,致使民間出海謹慎,否則再多出一千萬貫進項不成問題。
再加上趙崢為朝廷指了兩處銅礦,兩處銀礦,三處鐵礦,讓朝廷又憑空多出一千多萬貫,北方又擴地數州,上繳賦稅,有增加了幾百萬貫,今年的財政困難大為緩解,以目前的趨勢不出兩年,朝廷當能填補虧空,還略有盈餘。
但是引領這一切的人,現在卻在流放途中,這世事無常,不就是這麽一迴事麽。
要是沒有那次湖州之行該多好,這一切或許就不會發生了,湖州,果然是塊惡地。鄭清之如是想到。
如果說趙崢帶上刑具,流放梅州時還有餘地可以商量,今日朝堂之上,官家的態度。則讓宰執門意識眼下局勢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皇上已經開始厭惡他們了,國師的道學已然成了氣候,加上官家支持,這儒學一脈岌岌可危,絕對不是聳人聽聞的事情。在這裏他不禁在心裏歎道,國師簡直不是人,以他一人之力,足以支撐起整個道學的繁榮,不需別人添磚加瓦,這道統之爭,比生死還大,兩府宰執子這個問題上比大宋絕大部分都看的遠。
而且以在民間流傳的那些小道消息來看,皇城司手裏想必捏有他們大把的證據。無論是為了整個文官集團,還是他們自己。現在都已經沒有退路。
兩府相公,沉悶一個上午,互相都不理睬,待陳貴誠交完差事,其他宰執默契般的押後,將陳貴誠排擠出圈子,獨自商議。
陳貴誠不屑一顧,土雞瓦狗之輩,不足掛齒。
——
兩府相公待陳貴誠走後,其餘人心完全沒有表現的那般鎮定。薛極緩緩開口:“真的要如此嗎?隻怕後世青史斑斑,我等亦如操莽之輩,留罵名於後世。”
作為經曆過當年濟王一案的鄭清之此時比所有人都沉著:“我等已遺臭萬年,現在做的不過是為大宋扶正船頭。沒有我們文人前赴後繼的奉獻,這大宋的江山如何能夠穩守百年?天子失德,違背祖訓,我等也隻好忍痛了……”
“這人選可曾選定?”臨安的宗室很多,但太祖一脈本就人丁稀少,倉促之間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更難。薛極問道。
“趙必迎……”宣繒艱難的吐出這個名字?
“誰?”趙汝述本能的反應,“必”字輩是太宗的血脈,比他小兩倍,他們雖然隱約知道宣繒與鄭清之的合謀,但並未如實相告他兩。
兩府之中,趙汝述與趙善湘都是宗室之後,但離帝王血統已經十分疏遠了,但卻比趙昀來的近,但作為太宗血脈,建炎南渡後他們是不可能登上帝位的。
“溯本清流,是該迎迴太宗血脈的時候,此事若成,我等自會交還朝政,到時候還要仰望二位匡扶趙家江山。”宣繒對著趙善湘與趙汝述說道。
趙善湘一時消化不了宣繒口中的信息,問道:“敢問這趙必迎是那一脈?”
“乃濮王一脈,前年出生之事據說天降祥雲,有天子之氣。”
趙善湘聽完宣繒這番鬼扯便知道了他們打了是什麽鬼主意了,現在是非常之際,不宜內部猜疑,趙善湘也開成布公:“扶植幼主,我等卻是坐實了篡權的罵名,更何況自高宗還政於太祖一脈後,朝野未曾思略有他。”
宣繒到此時也不得不拋出底牌了:“隻有迎了太宗一脈,宗室、官家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更何況太宗血脈遍布朝野,多位棟梁之才,幫助他們,這大宋也就穩定了一半。”
太宗的後代隔絕帝位後,一個個好似突然開竅一般,近百年來考中進士的多如牛毛,比如寧宗朝宰相趙汝愚,現在的趙汝述,趙善湘。還有趙葵都有宗室血脈。
宣繒與鄭清之之所以選定太宗的血脈就是為了穩定二趙,迎迴太宗,他們的身份就一躍成為宗室近親,專研幾代問鼎帝位未嚐不可。
麵對這個誘人的籌碼,趙善湘與趙汝述決定賭一把。
“隻是這倉促起事,禁軍我有幾分把握能穩住,但這大內的守軍……”趙善湘說出了自己最後的疑慮。
鄭清之一臉正氣的說道:“我已說服太後,天子自請忤逆之罪,正好落了口實。這是我輩最後的機會,拔亂反正,後人會明白我們的一片苦心的,儒家萬世基業,不能毀於我等手中!”
——
陳貴誠這幾日為了趙崢一事,頗為勞累,坐在馬車不知不覺就已經睡著了,他的車夫是跟了自己十多年的老人,駕車頗為平緩,在臨安城內絕對不會出現顛簸的情況。
然而此時馬車卻突然停住了,陳貴誠頓時就被驚醒了,他揭開窗簾,見有人攔住了他的道路耐心詢問:“何事?”
那人手裏持了一封手書,恭敬的遞給陳貴誠:“這是鄭相公的的手書。還請陳相公過目!”
陳貴誠看了那人一眼,關上窗簾:“不見!”然後,馬車緩緩啟動。
那人僵在原地,全然沒有料定陳貴誠會是這番做派。自己的一番布置豈不是白費了,那人也是膽氣十足,衝著陳貴誠喊道:“不想陳相公是如此量小之人,此事幹係重大,事涉宮中。既然陳相公沒興趣,那在下迴去領命就是了。”說完那人就準備離開。
陳貴誠的馬車再次停住了:“等等,你將那封手書給我看看!”
那人恭敬的將手書遞給了陳貴誠。
良久,陳貴誠輕輕說道:“去鴻運樓。”
那人如負重托,然後衝陳貴誠說道:“此處有近路,我帶相公去。”
馬車隨著那人,緩緩走過一個個小巷、胡同。
陳貴誠心有所感,掀開了窗簾,看著這小巷裏了一線天際,冬日裏的萬物凋零。他卻想到了春天這裏將會是何種情境,或許有許多小孩會在這個小巷裏追逐打鬧,不想今日這般冷清蕭瑟。
馬車突然停住了。
陳貴誠看見前方有兩個一老一少和尚擋住了去路,南宋不尊禮法的狂僧瘋道頗多,如同東晉偏安一偶,大敵壓境,總有放縱聲色,隻圖今朝的風氣。
那小和尚手裏的黑棍用黑布包著,有一種肅穆的感覺。他慢慢的朝馬車走來。
陳貴誠皺眉,準備讓兵丁驅散這個不知所謂的和尚。一府宰執出門當然有兵丁隨從,按製可有十六人的護衛隨行。陳貴誠不喜歡那麽多人跟著自己,一般出門帶上八個也就夠了。
護衛大步流星的朝小和尚走來,老和尚開始念叨咒語。竟是超度亡魂的佛聲。
小和尚突然爆喝一聲,與那護衛隻差六七步的距離,一瞬間扯開黑布,露出一把長刀,瞬間插入了那護衛的脖子。
與此同時,巷子的兩側牆壁上突然鑽出兩排拿著燧發槍的人。巷口的鞭炮聲突然響個不停。掩蓋了燧發槍的聲音。
嘭嘭嘭,數十聲槍響,護衛與那車夫瞬間被殺死。
馬車內,陳貴誠將手裏的那封書信揉碎,吞進了自己腹中。
老和尚緩步走進,揭開馬車的簾子:“阿彌陀佛,老衲弘治,來送相公上路!”
陳貴誠還算鎮定,不想失了一朝宰執的風度:“鄭清之?”
弘治搖頭:“國師,老衲為國師來除你這個心腹大患!相公不該將國師告上公堂!”
陳貴誠仰天長嘯:“世人多愚!”
刀光一閃,小和尚的刀抹進了陳貴誠的脖子。
弘治禪師單手一朝,牆上迅速跳下幾人。
“你們兵分兩路,一去白雲宮告知鄭清之與宣繒有大動作,請白雲宮多加防備,二則將此事告知首領,讓他密報官家,鄭清之已反!其餘人隨我南下,保護國師!”
眾人領命,迅速收拾現場。
弘治禪師露出瘮人的笑意,對著小和尚說道:“老衲隱忍數十年就是為了今朝,鄭清之與史彌遠隻以為我會俯首聽命於他,做他的忠犬!哈哈,謀反之罪,誅滅九族,我看史彌遠還怎麽翻身!重華,你要記住,忍耐,忍耐,能成大事者都是能忍之輩!”
小和尚雙手合十:“師父,為何不放過這個姓陳的,讓他知道鄭清之有意殺他,讓他故意逃脫,好讓他們自相殘殺!”
弘治禪師有些若癲若狂:“萬一讓這姓陳的擾了這場好戲,那且不是讓這場盛會的觀眾大失所望!”
“觀眾是誰?”
“自然是國師。”
“國師知道此事?”
“國師乃是當世神仙,他知道也得知道,不知道也得知道。”(未完待續。)
ps:還有一更,怕是要在淩晨後更新了,對不住了,各位。
還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政事堂的官員得到三司遞交上來的年終總結,眾人沉默不語,眾位宰執分別將這份文案看過之後,沒有絲毫的交流,隻剩下一聲長歎。
不是太差,而是太好了,歲入一億一千萬貫,較之去年增長了大概四千萬貫,比孝宗年間一億貫的峰值都還高出一千萬。
能有這份漂亮的財政報表的原因,無他,一個名字,趙崢。
紹定三年,廣東屯田兩年,共得七十五萬畝,除去支出給流民的口糧,共得近三十二億斤糧食、三十四億石糧食,足夠五百多萬人一年的口糧。這多出的三十多億石糧食盡數歸於官倉,光是這筆功績就足以讓兩府宰執名垂青史。再加上,海帶紫菜的普及以及養殖技術的發展,民間沿海種植的難以統計,光是官方的養殖場就收割近億斤海產品,這又是一條活民無數的功績。
朝廷專營玻璃、香皂、香水還有氮肥,與南洋諸國以及朝鮮日本往來密切,足足獲利二千多萬貫,要不是白雲宮有意控製產能,加上南洋最近海盜頻起,致使過往商船多被洗劫,致使民間出海謹慎,否則再多出一千萬貫進項不成問題。
再加上趙崢為朝廷指了兩處銅礦,兩處銀礦,三處鐵礦,讓朝廷又憑空多出一千多萬貫,北方又擴地數州,上繳賦稅,有增加了幾百萬貫,今年的財政困難大為緩解,以目前的趨勢不出兩年,朝廷當能填補虧空,還略有盈餘。
但是引領這一切的人,現在卻在流放途中,這世事無常,不就是這麽一迴事麽。
要是沒有那次湖州之行該多好,這一切或許就不會發生了,湖州,果然是塊惡地。鄭清之如是想到。
如果說趙崢帶上刑具,流放梅州時還有餘地可以商量,今日朝堂之上,官家的態度。則讓宰執門意識眼下局勢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皇上已經開始厭惡他們了,國師的道學已然成了氣候,加上官家支持,這儒學一脈岌岌可危,絕對不是聳人聽聞的事情。在這裏他不禁在心裏歎道,國師簡直不是人,以他一人之力,足以支撐起整個道學的繁榮,不需別人添磚加瓦,這道統之爭,比生死還大,兩府宰執子這個問題上比大宋絕大部分都看的遠。
而且以在民間流傳的那些小道消息來看,皇城司手裏想必捏有他們大把的證據。無論是為了整個文官集團,還是他們自己。現在都已經沒有退路。
兩府相公,沉悶一個上午,互相都不理睬,待陳貴誠交完差事,其他宰執默契般的押後,將陳貴誠排擠出圈子,獨自商議。
陳貴誠不屑一顧,土雞瓦狗之輩,不足掛齒。
——
兩府相公待陳貴誠走後,其餘人心完全沒有表現的那般鎮定。薛極緩緩開口:“真的要如此嗎?隻怕後世青史斑斑,我等亦如操莽之輩,留罵名於後世。”
作為經曆過當年濟王一案的鄭清之此時比所有人都沉著:“我等已遺臭萬年,現在做的不過是為大宋扶正船頭。沒有我們文人前赴後繼的奉獻,這大宋的江山如何能夠穩守百年?天子失德,違背祖訓,我等也隻好忍痛了……”
“這人選可曾選定?”臨安的宗室很多,但太祖一脈本就人丁稀少,倉促之間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更難。薛極問道。
“趙必迎……”宣繒艱難的吐出這個名字?
“誰?”趙汝述本能的反應,“必”字輩是太宗的血脈,比他小兩倍,他們雖然隱約知道宣繒與鄭清之的合謀,但並未如實相告他兩。
兩府之中,趙汝述與趙善湘都是宗室之後,但離帝王血統已經十分疏遠了,但卻比趙昀來的近,但作為太宗血脈,建炎南渡後他們是不可能登上帝位的。
“溯本清流,是該迎迴太宗血脈的時候,此事若成,我等自會交還朝政,到時候還要仰望二位匡扶趙家江山。”宣繒對著趙善湘與趙汝述說道。
趙善湘一時消化不了宣繒口中的信息,問道:“敢問這趙必迎是那一脈?”
“乃濮王一脈,前年出生之事據說天降祥雲,有天子之氣。”
趙善湘聽完宣繒這番鬼扯便知道了他們打了是什麽鬼主意了,現在是非常之際,不宜內部猜疑,趙善湘也開成布公:“扶植幼主,我等卻是坐實了篡權的罵名,更何況自高宗還政於太祖一脈後,朝野未曾思略有他。”
宣繒到此時也不得不拋出底牌了:“隻有迎了太宗一脈,宗室、官家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更何況太宗血脈遍布朝野,多位棟梁之才,幫助他們,這大宋也就穩定了一半。”
太宗的後代隔絕帝位後,一個個好似突然開竅一般,近百年來考中進士的多如牛毛,比如寧宗朝宰相趙汝愚,現在的趙汝述,趙善湘。還有趙葵都有宗室血脈。
宣繒與鄭清之之所以選定太宗的血脈就是為了穩定二趙,迎迴太宗,他們的身份就一躍成為宗室近親,專研幾代問鼎帝位未嚐不可。
麵對這個誘人的籌碼,趙善湘與趙汝述決定賭一把。
“隻是這倉促起事,禁軍我有幾分把握能穩住,但這大內的守軍……”趙善湘說出了自己最後的疑慮。
鄭清之一臉正氣的說道:“我已說服太後,天子自請忤逆之罪,正好落了口實。這是我輩最後的機會,拔亂反正,後人會明白我們的一片苦心的,儒家萬世基業,不能毀於我等手中!”
——
陳貴誠這幾日為了趙崢一事,頗為勞累,坐在馬車不知不覺就已經睡著了,他的車夫是跟了自己十多年的老人,駕車頗為平緩,在臨安城內絕對不會出現顛簸的情況。
然而此時馬車卻突然停住了,陳貴誠頓時就被驚醒了,他揭開窗簾,見有人攔住了他的道路耐心詢問:“何事?”
那人手裏持了一封手書,恭敬的遞給陳貴誠:“這是鄭相公的的手書。還請陳相公過目!”
陳貴誠看了那人一眼,關上窗簾:“不見!”然後,馬車緩緩啟動。
那人僵在原地,全然沒有料定陳貴誠會是這番做派。自己的一番布置豈不是白費了,那人也是膽氣十足,衝著陳貴誠喊道:“不想陳相公是如此量小之人,此事幹係重大,事涉宮中。既然陳相公沒興趣,那在下迴去領命就是了。”說完那人就準備離開。
陳貴誠的馬車再次停住了:“等等,你將那封手書給我看看!”
那人恭敬的將手書遞給了陳貴誠。
良久,陳貴誠輕輕說道:“去鴻運樓。”
那人如負重托,然後衝陳貴誠說道:“此處有近路,我帶相公去。”
馬車隨著那人,緩緩走過一個個小巷、胡同。
陳貴誠心有所感,掀開了窗簾,看著這小巷裏了一線天際,冬日裏的萬物凋零。他卻想到了春天這裏將會是何種情境,或許有許多小孩會在這個小巷裏追逐打鬧,不想今日這般冷清蕭瑟。
馬車突然停住了。
陳貴誠看見前方有兩個一老一少和尚擋住了去路,南宋不尊禮法的狂僧瘋道頗多,如同東晉偏安一偶,大敵壓境,總有放縱聲色,隻圖今朝的風氣。
那小和尚手裏的黑棍用黑布包著,有一種肅穆的感覺。他慢慢的朝馬車走來。
陳貴誠皺眉,準備讓兵丁驅散這個不知所謂的和尚。一府宰執出門當然有兵丁隨從,按製可有十六人的護衛隨行。陳貴誠不喜歡那麽多人跟著自己,一般出門帶上八個也就夠了。
護衛大步流星的朝小和尚走來,老和尚開始念叨咒語。竟是超度亡魂的佛聲。
小和尚突然爆喝一聲,與那護衛隻差六七步的距離,一瞬間扯開黑布,露出一把長刀,瞬間插入了那護衛的脖子。
與此同時,巷子的兩側牆壁上突然鑽出兩排拿著燧發槍的人。巷口的鞭炮聲突然響個不停。掩蓋了燧發槍的聲音。
嘭嘭嘭,數十聲槍響,護衛與那車夫瞬間被殺死。
馬車內,陳貴誠將手裏的那封書信揉碎,吞進了自己腹中。
老和尚緩步走進,揭開馬車的簾子:“阿彌陀佛,老衲弘治,來送相公上路!”
陳貴誠還算鎮定,不想失了一朝宰執的風度:“鄭清之?”
弘治搖頭:“國師,老衲為國師來除你這個心腹大患!相公不該將國師告上公堂!”
陳貴誠仰天長嘯:“世人多愚!”
刀光一閃,小和尚的刀抹進了陳貴誠的脖子。
弘治禪師單手一朝,牆上迅速跳下幾人。
“你們兵分兩路,一去白雲宮告知鄭清之與宣繒有大動作,請白雲宮多加防備,二則將此事告知首領,讓他密報官家,鄭清之已反!其餘人隨我南下,保護國師!”
眾人領命,迅速收拾現場。
弘治禪師露出瘮人的笑意,對著小和尚說道:“老衲隱忍數十年就是為了今朝,鄭清之與史彌遠隻以為我會俯首聽命於他,做他的忠犬!哈哈,謀反之罪,誅滅九族,我看史彌遠還怎麽翻身!重華,你要記住,忍耐,忍耐,能成大事者都是能忍之輩!”
小和尚雙手合十:“師父,為何不放過這個姓陳的,讓他知道鄭清之有意殺他,讓他故意逃脫,好讓他們自相殘殺!”
弘治禪師有些若癲若狂:“萬一讓這姓陳的擾了這場好戲,那且不是讓這場盛會的觀眾大失所望!”
“觀眾是誰?”
“自然是國師。”
“國師知道此事?”
“國師乃是當世神仙,他知道也得知道,不知道也得知道。”(未完待續。)
ps:還有一更,怕是要在淩晨後更新了,對不住了,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