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趙崢趕到臨安的時候,陳保已經在那裏等了十天。
三條大船,八百七十三人隊伍在這個時代無疑巨無霸的存在,明史中記載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折合成現代的單位那就是長146米,寬50米,排水量近兩萬噸!這記載太過聳人聽聞,要知道新中國成立後,建造了第一艘萬噸巨輪就舉國歡慶,以明朝那個時候的科技與材料,建造兩萬噸的巨輪無疑是天方夜譚。
對此趙崢也持懷疑態度,以現代的技術建造萬噸的木製輪船都比較困難,更不用說十五世紀的明朝了,並且明成祖朱棣的施政大殿奉天殿,是當時最大的木製結構實體長也才95米,寬47,高35米。而按照明史上記載的鄭和最大的寶船僅船樓的麵積就超過了它,從封建的宗室禮法上,這是有僭越的嫌疑,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太監住的寶船怎麽可能比皇帝的施政大殿還大?
鄭和寶船雖然沒有兩萬噸這麽誇張,但從後世考古中發現,以及其他野史旁證鄭和乘坐的寶船最大為兩千料海船,料是古代一種容積單位,換算成現代的單位,排水量應該在1000多噸,這個船小嗎?
不小,反而很大,麥哲倫環遊全球的船隻最大不過110噸,其餘的不足100噸,這已經是當時西班牙能建造的最新進的船了。
當時麥哲倫船隊共五艘出海,一隻中途漏水,另外幾隻跑了,逃迴了西班牙,隻有麥哲倫的所在維多利亞號繼續航行,200多人出海,最後隻有18人活著迴來,其中大半都是死於敗血症。
陳保率領的船隊最大的主船排水量在1000多噸,不僅是最大的,而且還是最新進的,現在宋朝的船隻航速普遍隻有四節(4海裏每小時),而陳保的船則是根據後世木製帆船的圖紙建造的,利用伯努利原理,無論在順風還是側風的情況下都能快速航行,但由於船體較大也隻能跑出10節速度,但對於這個時代航海家來說已經是夢寐以求的速度了。
陳保的主船叫白雲號,長六十三米,寬十四米,排水量1100噸,航速度10節,為了防備其他人見財起意,貪生怕死中途奪船而逃,主要的物資都集中在白雲號裏,共有二百多人。
另外一艘平安號,長五十二米,寬十二米,排量800噸,為了防止逃跑,趙崢在設計的時候故意將他的航速降低,隻有9節,以便白雲號能夠追上。主要載人和存儲淡水,將近三百多人。
另外一首歸鄉號,船體與平安號一樣,主要是載人,以及種植新鮮的蔬菜,防止敗血症,將近三百多人。
除此之外還製造了兩艘排量100噸的帆船,航速達到了12節,上麵不存放任何物資用於偵察以及收集沿岸物資,補寄主船。
陳保之前去了一次琉球,有了一定的航海經驗,最重要的是他順勢收服了那批船員,共有一百二十多號人,他們的家人全部由白雲道觀和皇城司保護看管,不怕他們生出什麽異心。至於為什麽皇城司會插一腳,那是因為那個好奇心重的皇帝知道趙崢這麽大一個計劃,怎麽會錯過呢,並且收益也要與趙崢五五分贓,好將錢投入到慈幼局那個大窟窿中,趙昀現在沉迷於民間對他巨大褒讚,想在大宋每一個州縣都開設慈幼局,於是便安排了皇城司加入進來。
有了皇城司的五十人,再加上白雲道觀與茅山派選出來的二十人,共一百九十人組成了這次航行的核心。
此外再從禁軍抽調兩百人,民間招募了二百人,這部分人隻要不遇到極端情況,忠心是有保障的。
隨後剩下的兩百多人就是從流放犯人裏選出來的,隻要安全迴歸,他們的罪狀便可以赦免。
有了這些趙崢還是不夠放心,此去兩三年,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下麵的人覺得海途艱難,想要造反,奪船逃跑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船隊的那核心的一百多人,必須武裝到牙齒,趙崢將天道軍的燧發槍以及玻璃作坊這幾個月生產的燧發槍全部給了陳保,此外還有一百多套鎧甲,十萬發紙殼子彈,還有一百多箱手雷,除此之外,白雲號還安裝了五門火炮。這些都是趙崢從玻璃作坊那裏摳出來的,是自己的壓箱底的東西了。
有了這些火器,陳保足以壓服一切反對的力量,除此之外趙崢還在平安號和歸鄉號上放了兩條練礦的設備。
此次美洲之行,趙崢可不單單打算取個橡膠就行了,美洲的金銀十分豐富,而且許多都是露天開采,趙崢豈會放過這次機會,他要讓每一個安全返迴的船員,都能攢到萬貫家產,讓海外變成一個黃金鄉。
——
陳保船隊在杭州灣出海,引來了眾多民眾的圍觀,如此浩蕩的出海,他們還從未見過,而要去的地方是據說是一片嶄新的大陸,說是要為皇帝和國師尋找長生藥。
杭州灣在這個時代已經極為繁華,宋朝的海貿發達,但之前也僅局限於國內的貿易,但自從趙崢的航海王發行以及上次白雲道觀從南洋迴來的那艘商船抬出的一箱箱金銀,將民間對於南洋貿易的熱情點燃了,再加上趙崢建造白元號的時候,並沒有對技術保密,而是有意的外露,讓大宋整個造船技術有了飛躍的提高,大宋各個港口每天都有十幾條載滿貨物的船隻駛往南洋各國,紛紛賺的金盆滿缽。
高達十米的船高,擁擠嘲雜的人群,讓趙崢與陳保分別的語言徹底淹沒在人海之中。陳保笑了笑,沒有離情別緒,兩年後,我還會迴來,不是嗎?
船緩緩駛離了港口,在那些船員的家屬的道別聲慢慢消失於天際。趙崢想象著他們兩年過後迴來麵對一個巨變的祖國會是怎樣的表情。
——
趙崢與陳保道別後,陪著趙昀去了一趟慈幼局,由於趙崢將自己一些著作的版權收益比如航海王,海國雜談等也放進了慈幼局,使得慈幼局的財政進一步改善,每月都有近五萬貫的收入,臨安府已經設立了六個慈幼局,收養了將近五千名孤兒棄嬰,臨安城內基本上很少看見乞討的小孩了。
趙崢今天來的慈幼局是第一家建成的,也是最大的一家,門口種著一顆巨大的銀杏樹,上麵掛滿了祈福的紅繩,是附近民家主動為天子祈的福。
用自己勞動的錢養活子民,古來聖君也不過如此。更讓這些民眾覺得那位高於九天之上的天子與臣民的心貼近了一分。
趙昀每次看到這掛滿紅繩的樹,心中就是一陣暖流,無論多少次,他都能從中收獲感動與能量,意氣風發的走進了慈幼局。
慈幼局裏知道趙崢與趙昀身份的不多,除了主事的宮音姑娘外,隻有幾個主管知道,宮音姑娘自從主持了慈幼局後恢複原本的姓名,童小夏。都重新做人怎麽還能用過去的姓名呢?隻是她雖然重新做人了,這勾人的本事卻好像丟了。
“趙大哥,趙三哥,您來了。”童小夏看見趙昀便直勾勾的盯著他,說不出的媚態。趙昀大概是新興勁過了,對童小夏的媚態越來越淡然。
“哦。”趙昀隨意的答了一句話。
“孩子們的功課怎麽樣了?”慈幼局可不單單是管吃管住,還請來了十幾個教書先生教他們讀書寫字。
課堂是對外開放的,臨安城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聽也能進來旁聽。教書先生除了教認字之外還教授一些儒家的經典,當然還有新道學,不過主講的就是白雲道觀過來的道士了,趙崢怎麽可能放棄這麽好的推廣機會。
除此之外白雲道觀或者玻璃作坊會特意派人來對其中有興趣,資質高的孩子傳授他們煉器之道。
所謂煉器自然就是木匠,鐵匠之類,換了個名字一下子就讓人覺得高大上了。
慈幼局才開始半年,大部分的孩子都還處於識字階段,所以高深的學問他們也學不來,現在隻是將框架拉好。
來學習煉器之道都是十二歲以上的孩子,白雲道觀規定滿十四歲之後,必須離開慈幼局,在他們看來學習煉器之道也算多了一門營生的手段。
這個慈幼局有一千二百多名孩子,每百人為一個班,早上讀書寫字,下午就得勞動了,畢竟慈幼局隻是慈善機構,可不是養少爺的地方。
年紀大一點的男生就去玻璃作坊做學徒,女生就織布。至於其他除了五歲以下,通通需要打掃房間,洗衣服,照看年紀小的,總之不能讓每一個閑著,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創造價值的樂趣。
今天是旬末,上完這最後一節課後,就要放兩天假了,所以課堂上調皮的孩子開始躁動了,不停的往外偷看,發現了趙昀和趙崢的身影後,便開始竊竊私語,喜笑顏開。
無他,趙崢每次陪趙昀來後都會給孩子們發放一些零食,而且當天的夥食也比尋常要好一些。
隨著教書先生的下課聲響起,那些孩童紛紛圍到趙昀身邊,嘰嘰喳喳的吵到:“趙大哥,趙大哥我要糖,我要糖!”
趙昀在此刻的脾氣出奇的好,眉開眼笑的說道:“都有,都有!”正要叫人把糖拿過來的時候,教書先生嚴厲的聲音響起:“不知禮數,不成體統。每人站好了!”
孩童紛紛站好,老老實實的伸出手,眼睛卻巴巴看著趙昀,希望他能向教書先生求情。
趙昀聳肩表示愛莫能助,隨著教書先生的戒尺一板板落下,那些孩子故作哀嚎,等著先生一頓訓誡,看著先生的背影走遠後,才放下心來。
然後鄙夷的看著趙昀,譴責他不仗義。
童小夏在一旁看見孩子們這幅眼神,雖然不至於害怕趙昀會惱怒,但是這個圍必須替他解:“你們這群小沒良心的,敢拿這個眼神看著趙大哥,還要不要吃糖?”
但那群孩子卻不領情,大概是被趙昀慣得,知道趙昀自己會服軟,果然趙昀立馬笑道:“今天你們每人兩塊糖!”
(年末需要做工作總結已經年終盤點,所以之前的更新有些不穩定,抱歉)
趙崢趕到臨安的時候,陳保已經在那裏等了十天。
三條大船,八百七十三人隊伍在這個時代無疑巨無霸的存在,明史中記載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折合成現代的單位那就是長146米,寬50米,排水量近兩萬噸!這記載太過聳人聽聞,要知道新中國成立後,建造了第一艘萬噸巨輪就舉國歡慶,以明朝那個時候的科技與材料,建造兩萬噸的巨輪無疑是天方夜譚。
對此趙崢也持懷疑態度,以現代的技術建造萬噸的木製輪船都比較困難,更不用說十五世紀的明朝了,並且明成祖朱棣的施政大殿奉天殿,是當時最大的木製結構實體長也才95米,寬47,高35米。而按照明史上記載的鄭和最大的寶船僅船樓的麵積就超過了它,從封建的宗室禮法上,這是有僭越的嫌疑,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太監住的寶船怎麽可能比皇帝的施政大殿還大?
鄭和寶船雖然沒有兩萬噸這麽誇張,但從後世考古中發現,以及其他野史旁證鄭和乘坐的寶船最大為兩千料海船,料是古代一種容積單位,換算成現代的單位,排水量應該在1000多噸,這個船小嗎?
不小,反而很大,麥哲倫環遊全球的船隻最大不過110噸,其餘的不足100噸,這已經是當時西班牙能建造的最新進的船了。
當時麥哲倫船隊共五艘出海,一隻中途漏水,另外幾隻跑了,逃迴了西班牙,隻有麥哲倫的所在維多利亞號繼續航行,200多人出海,最後隻有18人活著迴來,其中大半都是死於敗血症。
陳保率領的船隊最大的主船排水量在1000多噸,不僅是最大的,而且還是最新進的,現在宋朝的船隻航速普遍隻有四節(4海裏每小時),而陳保的船則是根據後世木製帆船的圖紙建造的,利用伯努利原理,無論在順風還是側風的情況下都能快速航行,但由於船體較大也隻能跑出10節速度,但對於這個時代航海家來說已經是夢寐以求的速度了。
陳保的主船叫白雲號,長六十三米,寬十四米,排水量1100噸,航速度10節,為了防備其他人見財起意,貪生怕死中途奪船而逃,主要的物資都集中在白雲號裏,共有二百多人。
另外一艘平安號,長五十二米,寬十二米,排量800噸,為了防止逃跑,趙崢在設計的時候故意將他的航速降低,隻有9節,以便白雲號能夠追上。主要載人和存儲淡水,將近三百多人。
另外一首歸鄉號,船體與平安號一樣,主要是載人,以及種植新鮮的蔬菜,防止敗血症,將近三百多人。
除此之外還製造了兩艘排量100噸的帆船,航速達到了12節,上麵不存放任何物資用於偵察以及收集沿岸物資,補寄主船。
陳保之前去了一次琉球,有了一定的航海經驗,最重要的是他順勢收服了那批船員,共有一百二十多號人,他們的家人全部由白雲道觀和皇城司保護看管,不怕他們生出什麽異心。至於為什麽皇城司會插一腳,那是因為那個好奇心重的皇帝知道趙崢這麽大一個計劃,怎麽會錯過呢,並且收益也要與趙崢五五分贓,好將錢投入到慈幼局那個大窟窿中,趙昀現在沉迷於民間對他巨大褒讚,想在大宋每一個州縣都開設慈幼局,於是便安排了皇城司加入進來。
有了皇城司的五十人,再加上白雲道觀與茅山派選出來的二十人,共一百九十人組成了這次航行的核心。
此外再從禁軍抽調兩百人,民間招募了二百人,這部分人隻要不遇到極端情況,忠心是有保障的。
隨後剩下的兩百多人就是從流放犯人裏選出來的,隻要安全迴歸,他們的罪狀便可以赦免。
有了這些趙崢還是不夠放心,此去兩三年,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下麵的人覺得海途艱難,想要造反,奪船逃跑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船隊的那核心的一百多人,必須武裝到牙齒,趙崢將天道軍的燧發槍以及玻璃作坊這幾個月生產的燧發槍全部給了陳保,此外還有一百多套鎧甲,十萬發紙殼子彈,還有一百多箱手雷,除此之外,白雲號還安裝了五門火炮。這些都是趙崢從玻璃作坊那裏摳出來的,是自己的壓箱底的東西了。
有了這些火器,陳保足以壓服一切反對的力量,除此之外趙崢還在平安號和歸鄉號上放了兩條練礦的設備。
此次美洲之行,趙崢可不單單打算取個橡膠就行了,美洲的金銀十分豐富,而且許多都是露天開采,趙崢豈會放過這次機會,他要讓每一個安全返迴的船員,都能攢到萬貫家產,讓海外變成一個黃金鄉。
——
陳保船隊在杭州灣出海,引來了眾多民眾的圍觀,如此浩蕩的出海,他們還從未見過,而要去的地方是據說是一片嶄新的大陸,說是要為皇帝和國師尋找長生藥。
杭州灣在這個時代已經極為繁華,宋朝的海貿發達,但之前也僅局限於國內的貿易,但自從趙崢的航海王發行以及上次白雲道觀從南洋迴來的那艘商船抬出的一箱箱金銀,將民間對於南洋貿易的熱情點燃了,再加上趙崢建造白元號的時候,並沒有對技術保密,而是有意的外露,讓大宋整個造船技術有了飛躍的提高,大宋各個港口每天都有十幾條載滿貨物的船隻駛往南洋各國,紛紛賺的金盆滿缽。
高達十米的船高,擁擠嘲雜的人群,讓趙崢與陳保分別的語言徹底淹沒在人海之中。陳保笑了笑,沒有離情別緒,兩年後,我還會迴來,不是嗎?
船緩緩駛離了港口,在那些船員的家屬的道別聲慢慢消失於天際。趙崢想象著他們兩年過後迴來麵對一個巨變的祖國會是怎樣的表情。
——
趙崢與陳保道別後,陪著趙昀去了一趟慈幼局,由於趙崢將自己一些著作的版權收益比如航海王,海國雜談等也放進了慈幼局,使得慈幼局的財政進一步改善,每月都有近五萬貫的收入,臨安府已經設立了六個慈幼局,收養了將近五千名孤兒棄嬰,臨安城內基本上很少看見乞討的小孩了。
趙崢今天來的慈幼局是第一家建成的,也是最大的一家,門口種著一顆巨大的銀杏樹,上麵掛滿了祈福的紅繩,是附近民家主動為天子祈的福。
用自己勞動的錢養活子民,古來聖君也不過如此。更讓這些民眾覺得那位高於九天之上的天子與臣民的心貼近了一分。
趙昀每次看到這掛滿紅繩的樹,心中就是一陣暖流,無論多少次,他都能從中收獲感動與能量,意氣風發的走進了慈幼局。
慈幼局裏知道趙崢與趙昀身份的不多,除了主事的宮音姑娘外,隻有幾個主管知道,宮音姑娘自從主持了慈幼局後恢複原本的姓名,童小夏。都重新做人怎麽還能用過去的姓名呢?隻是她雖然重新做人了,這勾人的本事卻好像丟了。
“趙大哥,趙三哥,您來了。”童小夏看見趙昀便直勾勾的盯著他,說不出的媚態。趙昀大概是新興勁過了,對童小夏的媚態越來越淡然。
“哦。”趙昀隨意的答了一句話。
“孩子們的功課怎麽樣了?”慈幼局可不單單是管吃管住,還請來了十幾個教書先生教他們讀書寫字。
課堂是對外開放的,臨安城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聽也能進來旁聽。教書先生除了教認字之外還教授一些儒家的經典,當然還有新道學,不過主講的就是白雲道觀過來的道士了,趙崢怎麽可能放棄這麽好的推廣機會。
除此之外白雲道觀或者玻璃作坊會特意派人來對其中有興趣,資質高的孩子傳授他們煉器之道。
所謂煉器自然就是木匠,鐵匠之類,換了個名字一下子就讓人覺得高大上了。
慈幼局才開始半年,大部分的孩子都還處於識字階段,所以高深的學問他們也學不來,現在隻是將框架拉好。
來學習煉器之道都是十二歲以上的孩子,白雲道觀規定滿十四歲之後,必須離開慈幼局,在他們看來學習煉器之道也算多了一門營生的手段。
這個慈幼局有一千二百多名孩子,每百人為一個班,早上讀書寫字,下午就得勞動了,畢竟慈幼局隻是慈善機構,可不是養少爺的地方。
年紀大一點的男生就去玻璃作坊做學徒,女生就織布。至於其他除了五歲以下,通通需要打掃房間,洗衣服,照看年紀小的,總之不能讓每一個閑著,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創造價值的樂趣。
今天是旬末,上完這最後一節課後,就要放兩天假了,所以課堂上調皮的孩子開始躁動了,不停的往外偷看,發現了趙昀和趙崢的身影後,便開始竊竊私語,喜笑顏開。
無他,趙崢每次陪趙昀來後都會給孩子們發放一些零食,而且當天的夥食也比尋常要好一些。
隨著教書先生的下課聲響起,那些孩童紛紛圍到趙昀身邊,嘰嘰喳喳的吵到:“趙大哥,趙大哥我要糖,我要糖!”
趙昀在此刻的脾氣出奇的好,眉開眼笑的說道:“都有,都有!”正要叫人把糖拿過來的時候,教書先生嚴厲的聲音響起:“不知禮數,不成體統。每人站好了!”
孩童紛紛站好,老老實實的伸出手,眼睛卻巴巴看著趙昀,希望他能向教書先生求情。
趙昀聳肩表示愛莫能助,隨著教書先生的戒尺一板板落下,那些孩子故作哀嚎,等著先生一頓訓誡,看著先生的背影走遠後,才放下心來。
然後鄙夷的看著趙昀,譴責他不仗義。
童小夏在一旁看見孩子們這幅眼神,雖然不至於害怕趙昀會惱怒,但是這個圍必須替他解:“你們這群小沒良心的,敢拿這個眼神看著趙大哥,還要不要吃糖?”
但那群孩子卻不領情,大概是被趙昀慣得,知道趙昀自己會服軟,果然趙昀立馬笑道:“今天你們每人兩塊糖!”
(年末需要做工作總結已經年終盤點,所以之前的更新有些不穩定,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