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拍賣會上鐵木真聖像以一億五千萬貫的價格成交,震驚了世人,朝野上下被蒙古巨大的籌碼砸的暈頭轉向。
然而在拍賣會結束後,一手策劃這次拍賣會的總導演趙崢深避道觀,似乎全然不關其事,關於盟約一事,他自然不能替朝廷做主張,兀魯赤單獨與兩府商議盟約了一事,而且此次請的演員代價不菲,要讓一國皇帝與宰相配合演戲趙崢付出了此次總收益的六成的代價,然後再往自己所得的四成裏拿出一半給史彌遠,史彌遠才答應趙崢出演奸角。
蒙古和金國劃出的空頭支票的收益自然全數歸朝廷,自己要了一千匹馬,五千頭牛,其餘盡數歸朝廷,但蒙古與金國給出錢糧趙崢可要拿大頭,五百貫入了趙崢腰包,然後又分了史彌遠二百五十萬貫,史彌遠自己再從二百五萬貫裏麵拿出一部分分配給參演又知道內情的官員。
上上下下都喂飽了,朝廷自然滿意至極,趙崢新的封號也就順理成章下來了,金門羽客,護國天師,三天顯聖弘德智慧真人。所以趙崢現在是是朝廷認證的活神仙了,廣收門徒就顯得光明正大了。
阿骨打的聖象被完顏守純帶迴金國了,而鐵木真的聖像則留在了金國,宋國將盟約公布天下,蒙古何時交接山東東路,宋國就何時將聖像送還蒙古,並且規定牛馬羊與錢糧的交割時間最遲就到今年入冬之前,否則宋國有權將聖像的所有權迴收。
金國與蒙古的盟約公布天下後,朝野上下一片歡騰,如此開疆擴土的大事,自南渡以後就再沒發生過了,雖然僅僅是名義上的,但史書上怎麽寫,還不是他們這幫文人動動筆杆子的事。
然而就在趙昀大宴群臣之時,李全起兵造反一事八百裏加急送到了臨安。原本曆史上李全是今年冬天起兵但在得知宋國與蒙古金國盟約後,李全知道蒙古將他給賣了,而且聽楊妙真所言,宋朝國師似乎已經知道自己謀反的計劃了,所以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先發製人,反了宋國。
不過數日之間,李全大軍就攻占宋國的鹽城。
李全謀反的消息讓史彌遠急的跳起來了,他於朝廷爭鬥那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涉及軍國之事,水平隻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李全此時提出要求,要宋國給他裂土封王,增給錢糧,而史彌遠為了穩住李全,讓他從鹽城退兵,竟然給李全加官進爵,加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京東鎮撫史,並加派一萬五千人的錢糧給李全。李全不肯答應,在鹽城囤積兵馬,打造船隻,準備從海路直逼臨安,而此時史彌遠又開始思考新一輪的安撫對策了。
蒙古,金國的盟約才剛剛傳出,國師在寶應城外打破賊軍之後朝廷竟表現的如此窩囊,讓臨安的百姓紛紛在私底下叫罵史彌遠,紛紛感歎:“朝廷唯恐賊不飽,我曹何力殺賊!”
臨安百姓的種種非議,皇城司的密報自然呈報到了趙昀禦書房,自從上次趙崢教訓了李知孝後,史彌遠就開始與皇城司割裂,將自己勢力慢慢從裏麵清退。
趙昀也知道事情重大,但自從趙崢上次在寶應城用了火藥大破李全後,趙昀在心裏已經將李全當成一個不成氣候的小毛賊,對史彌遠的安撫的對策也心生不滿。於是招趙崢入宮商討對策。
曆史上,南宋單憑幾個知州就搞定李全了,所以趙崢也沒將這次叛亂太當迴事,史彌遠完全是自己嚇唬自己,宋國的精銳雖然都在京湖一帶,但兩淮地區的兵力也不弱,趙崢也搞不明白史彌遠為何對李全百般順從,想來主和的思想已經深入他脊髓了,明明擁有這麽大的優勢,還是下意識想要求和。
“官家,此事無礙,我舉薦三人保證讓李全有來無迴,困死鹽城。”
趙昀看到趙崢胸有成竹頓時放心了不少,想到宋國還有改良火藥這殺手鐧,自己又何懼李全那賊子。
“何人?”
“三趙,趙善湘,趙範,趙葵。官家隻要重用吃三人,許他們便宜行事,李全之亂須臾可平!”曆史上正是這三人平定了李全之亂,現在又有火藥在手,李全又是倉促起事,趙崢完全不用擔心這場叛亂,宋國也可趁機占領李全在山東的地盤,反正山東現在名義上已經是宋國的地盤了,蒙古與金國說不出個一二三,沒有理由出兵幹擾。
三趙都在兩淮任職,趙善湘任江東轉運副使,趙範任池州知州,趙葵任滁州知州,正是在李全叛亂之地,所以這調遣也方便。
“不過,官家,家師昨日偷窺天機,雖然我軍勝利已有九成九的把握,但沒想到那李全還有一絲反敗為勝的契機,所以我想親自隨軍征討,以防萬一。陛下放心,小道絕對不會幹涉幾位將軍的平亂事宜。”趙崢害怕三趙勝利後,礙於朝堂命令,不敢趁勢攻占李全的地盤,所以趙崢前去就是為三趙壯膽的,當今朝堂能頂迴史彌遠的軍令的隻有自己了。
趙昀聽後微微皺眉:“可是我給你召集那些農官,農夫已經聚集到了白雲道觀,學習你那增產之法,如此一來,這春耕一事不是就要耽擱了嗎?”
趙崢聽後也是一陣頭疼,事情都撞到一起了,他分身乏術,最近他不是在準備拍賣會一事,就是在白雲道觀為那些農官講解雜交技術,這已經是三月了,錯過了那就要等明年了。
但此次平亂也牽扯頗深,不能有什麽閃失。趙崢無奈道:“官家,不如讓那些農官隨我出征,反正我也隻是去以防萬一,不幹涉軍事。在軍中有的是時間,正好可以為他們講解這雜交增產之術了。並且一月前我也令遊雄從餘杭迴來了,在加上道觀裏平日裏得我傳授的道士,今年的雜交增產一事可以在臨安如期試行,不會耽擱的。”
趙昀也知道兩件事同樣重要,見趙崢如此不辭辛苦的安排,也隻好準了,原本準備提及的望眼鏡改進一事也咽到肚子裏去了,國師為國師如此操勞,自己也不忍心為了一己私欲讓趙崢勞累了。
“趙崢,迴來後,朕為你接風洗塵!”
趙崢愕然趙昀對自己的稱唿不再是國師二字,如果以這個時代的習俗看來,直接叫人名字是相當冒犯的事情,但趙崢又無表字,所以這個名字裏麵包含卻是敬重,期許之意。
“趙大哥,好勒!”趙崢也犯了天大的忌諱,直接稱唿趙昀為趙大哥,這半年來的相處,讓他知道趙昀的為人,知道他不會因此生氣,反而還會很高興。
“正巧你也姓趙,你打勝仗迴來後,我準你叫大哥。”趙昀已經將武道巔峰完本了,自己也受裏麵俠義思想的影響,對江湖拜把子那套為之神往。
——
次日,朝會之上,趙昀第一次就國事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並近乎武斷的推行,進封趙善湘為煥文圖學士、江淮製置使,乃命招討,兩淮兵馬盡聽其調遣,同時也準許他便宜行事,同時加封趙範、趙葵讓其協助趙善湘平亂。
同時讓趙崢隨行,但並未加以封賞。
出臨安那日,史彌遠卻意外邀趙崢前往相府,為其送行。
趙崢在私人關係上,從來都不打算與史彌遠鬧僵,所以便欣然前去。
相府內,客廳裏隻有史彌遠趙崢二人在,顯然史彌遠想對趙崢說些推心置腹的話。
“國師,我命不久耶,何苦這樣?”史彌遠對於皇上在朝會上的表現,已經認定是趙崢在背後唆使趙昀親政的行為。
如今若論誰對皇上的影響最深的不是他這個一朝宰相,而是眼前這位少年國師,短短半年盡得皇帝寵幸,其程度之深,曆朝曆代罕見。
趙崢歎氣道:“相公,握了二十多年的權柄難道還沒厭倦嗎?是該您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史家已經顯貴至極了,不會因為您去了相位就衰減分毫,別忘了,史參議已經能挑起史家的大梁了。”
史嵩之因為在仙豆仙瓜發現推廣一事上有功,已經升任京西安撫製置司參議官也算是一方大臣了。
史彌遠眯起眼睛,有些感歎道,要是子申是自己的孩子那該多好,雖然是自己的侄子,但關係畢竟疏遠了那麽一層。也對,還有子申在,且與趙崢關係非常,他們二人現在還有書信往來。這兩年自己加把勁將他扶上位,史家可以無憂耶,史彌遠想到這裏心裏好受了些。
“你給我的那二百五十萬貫,除去打點分賞的,還剩下一百萬貫,將來這些財物到賬後,你將這些錢悄悄投入官家的慈幼局。世人都言我史彌遠貪財,國師你也相信嗎?”
趙崢沉聲道:“相公苦心、身不由己,晚輩自然看在眼裏。”趙崢也沒說破,這自汙之事牽扯皇權,誰也不敢說破,到了史彌遠這個地步,如果還兩袖清風,愛民如子,那就可怕了,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王莽第二了。
已經權柄在握,如果還貪圖清譽,養望自重,莫非是想做聖人,將皇帝取而代之?
所以史彌遠貪財也有無奈之舉,但要說他全是形勢所逼,那可就是騙鬼了,這相府考究異常,裏麵房間的字畫那一副不是名家之手?所用器具哪一件是尋常之物?
史彌遠現在做個苦肉計給自己看,無非是希望他死後,趙昀親政,趙崢能替史家說兩句好話。
這慈幼局是趙昀民間聲望所在,將錢投入這裏麵,不僅不會犯忌諱,還替皇上大大露臉了,趙昀又是恩怨分明之人,肯定會念及舊情,好好照拂史家。
趙崢拱手道:“相公有心了。”無論史彌遠目的如何,這一百萬貫能讓宋國許多孤兒免於餓死街頭。
史彌遠送趙崢出了客廳,看著趙崢意氣風發的背影,歎息道,自己的時代徹底結束了,隻是不知道少了自己這個掌舵人,大宋這艘巨輪會駛向何處?
拍賣會上鐵木真聖像以一億五千萬貫的價格成交,震驚了世人,朝野上下被蒙古巨大的籌碼砸的暈頭轉向。
然而在拍賣會結束後,一手策劃這次拍賣會的總導演趙崢深避道觀,似乎全然不關其事,關於盟約一事,他自然不能替朝廷做主張,兀魯赤單獨與兩府商議盟約了一事,而且此次請的演員代價不菲,要讓一國皇帝與宰相配合演戲趙崢付出了此次總收益的六成的代價,然後再往自己所得的四成裏拿出一半給史彌遠,史彌遠才答應趙崢出演奸角。
蒙古和金國劃出的空頭支票的收益自然全數歸朝廷,自己要了一千匹馬,五千頭牛,其餘盡數歸朝廷,但蒙古與金國給出錢糧趙崢可要拿大頭,五百貫入了趙崢腰包,然後又分了史彌遠二百五十萬貫,史彌遠自己再從二百五萬貫裏麵拿出一部分分配給參演又知道內情的官員。
上上下下都喂飽了,朝廷自然滿意至極,趙崢新的封號也就順理成章下來了,金門羽客,護國天師,三天顯聖弘德智慧真人。所以趙崢現在是是朝廷認證的活神仙了,廣收門徒就顯得光明正大了。
阿骨打的聖象被完顏守純帶迴金國了,而鐵木真的聖像則留在了金國,宋國將盟約公布天下,蒙古何時交接山東東路,宋國就何時將聖像送還蒙古,並且規定牛馬羊與錢糧的交割時間最遲就到今年入冬之前,否則宋國有權將聖像的所有權迴收。
金國與蒙古的盟約公布天下後,朝野上下一片歡騰,如此開疆擴土的大事,自南渡以後就再沒發生過了,雖然僅僅是名義上的,但史書上怎麽寫,還不是他們這幫文人動動筆杆子的事。
然而就在趙昀大宴群臣之時,李全起兵造反一事八百裏加急送到了臨安。原本曆史上李全是今年冬天起兵但在得知宋國與蒙古金國盟約後,李全知道蒙古將他給賣了,而且聽楊妙真所言,宋朝國師似乎已經知道自己謀反的計劃了,所以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先發製人,反了宋國。
不過數日之間,李全大軍就攻占宋國的鹽城。
李全謀反的消息讓史彌遠急的跳起來了,他於朝廷爭鬥那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涉及軍國之事,水平隻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李全此時提出要求,要宋國給他裂土封王,增給錢糧,而史彌遠為了穩住李全,讓他從鹽城退兵,竟然給李全加官進爵,加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京東鎮撫史,並加派一萬五千人的錢糧給李全。李全不肯答應,在鹽城囤積兵馬,打造船隻,準備從海路直逼臨安,而此時史彌遠又開始思考新一輪的安撫對策了。
蒙古,金國的盟約才剛剛傳出,國師在寶應城外打破賊軍之後朝廷竟表現的如此窩囊,讓臨安的百姓紛紛在私底下叫罵史彌遠,紛紛感歎:“朝廷唯恐賊不飽,我曹何力殺賊!”
臨安百姓的種種非議,皇城司的密報自然呈報到了趙昀禦書房,自從上次趙崢教訓了李知孝後,史彌遠就開始與皇城司割裂,將自己勢力慢慢從裏麵清退。
趙昀也知道事情重大,但自從趙崢上次在寶應城用了火藥大破李全後,趙昀在心裏已經將李全當成一個不成氣候的小毛賊,對史彌遠的安撫的對策也心生不滿。於是招趙崢入宮商討對策。
曆史上,南宋單憑幾個知州就搞定李全了,所以趙崢也沒將這次叛亂太當迴事,史彌遠完全是自己嚇唬自己,宋國的精銳雖然都在京湖一帶,但兩淮地區的兵力也不弱,趙崢也搞不明白史彌遠為何對李全百般順從,想來主和的思想已經深入他脊髓了,明明擁有這麽大的優勢,還是下意識想要求和。
“官家,此事無礙,我舉薦三人保證讓李全有來無迴,困死鹽城。”
趙昀看到趙崢胸有成竹頓時放心了不少,想到宋國還有改良火藥這殺手鐧,自己又何懼李全那賊子。
“何人?”
“三趙,趙善湘,趙範,趙葵。官家隻要重用吃三人,許他們便宜行事,李全之亂須臾可平!”曆史上正是這三人平定了李全之亂,現在又有火藥在手,李全又是倉促起事,趙崢完全不用擔心這場叛亂,宋國也可趁機占領李全在山東的地盤,反正山東現在名義上已經是宋國的地盤了,蒙古與金國說不出個一二三,沒有理由出兵幹擾。
三趙都在兩淮任職,趙善湘任江東轉運副使,趙範任池州知州,趙葵任滁州知州,正是在李全叛亂之地,所以這調遣也方便。
“不過,官家,家師昨日偷窺天機,雖然我軍勝利已有九成九的把握,但沒想到那李全還有一絲反敗為勝的契機,所以我想親自隨軍征討,以防萬一。陛下放心,小道絕對不會幹涉幾位將軍的平亂事宜。”趙崢害怕三趙勝利後,礙於朝堂命令,不敢趁勢攻占李全的地盤,所以趙崢前去就是為三趙壯膽的,當今朝堂能頂迴史彌遠的軍令的隻有自己了。
趙昀聽後微微皺眉:“可是我給你召集那些農官,農夫已經聚集到了白雲道觀,學習你那增產之法,如此一來,這春耕一事不是就要耽擱了嗎?”
趙崢聽後也是一陣頭疼,事情都撞到一起了,他分身乏術,最近他不是在準備拍賣會一事,就是在白雲道觀為那些農官講解雜交技術,這已經是三月了,錯過了那就要等明年了。
但此次平亂也牽扯頗深,不能有什麽閃失。趙崢無奈道:“官家,不如讓那些農官隨我出征,反正我也隻是去以防萬一,不幹涉軍事。在軍中有的是時間,正好可以為他們講解這雜交增產之術了。並且一月前我也令遊雄從餘杭迴來了,在加上道觀裏平日裏得我傳授的道士,今年的雜交增產一事可以在臨安如期試行,不會耽擱的。”
趙昀也知道兩件事同樣重要,見趙崢如此不辭辛苦的安排,也隻好準了,原本準備提及的望眼鏡改進一事也咽到肚子裏去了,國師為國師如此操勞,自己也不忍心為了一己私欲讓趙崢勞累了。
“趙崢,迴來後,朕為你接風洗塵!”
趙崢愕然趙昀對自己的稱唿不再是國師二字,如果以這個時代的習俗看來,直接叫人名字是相當冒犯的事情,但趙崢又無表字,所以這個名字裏麵包含卻是敬重,期許之意。
“趙大哥,好勒!”趙崢也犯了天大的忌諱,直接稱唿趙昀為趙大哥,這半年來的相處,讓他知道趙昀的為人,知道他不會因此生氣,反而還會很高興。
“正巧你也姓趙,你打勝仗迴來後,我準你叫大哥。”趙昀已經將武道巔峰完本了,自己也受裏麵俠義思想的影響,對江湖拜把子那套為之神往。
——
次日,朝會之上,趙昀第一次就國事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並近乎武斷的推行,進封趙善湘為煥文圖學士、江淮製置使,乃命招討,兩淮兵馬盡聽其調遣,同時也準許他便宜行事,同時加封趙範、趙葵讓其協助趙善湘平亂。
同時讓趙崢隨行,但並未加以封賞。
出臨安那日,史彌遠卻意外邀趙崢前往相府,為其送行。
趙崢在私人關係上,從來都不打算與史彌遠鬧僵,所以便欣然前去。
相府內,客廳裏隻有史彌遠趙崢二人在,顯然史彌遠想對趙崢說些推心置腹的話。
“國師,我命不久耶,何苦這樣?”史彌遠對於皇上在朝會上的表現,已經認定是趙崢在背後唆使趙昀親政的行為。
如今若論誰對皇上的影響最深的不是他這個一朝宰相,而是眼前這位少年國師,短短半年盡得皇帝寵幸,其程度之深,曆朝曆代罕見。
趙崢歎氣道:“相公,握了二十多年的權柄難道還沒厭倦嗎?是該您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史家已經顯貴至極了,不會因為您去了相位就衰減分毫,別忘了,史參議已經能挑起史家的大梁了。”
史嵩之因為在仙豆仙瓜發現推廣一事上有功,已經升任京西安撫製置司參議官也算是一方大臣了。
史彌遠眯起眼睛,有些感歎道,要是子申是自己的孩子那該多好,雖然是自己的侄子,但關係畢竟疏遠了那麽一層。也對,還有子申在,且與趙崢關係非常,他們二人現在還有書信往來。這兩年自己加把勁將他扶上位,史家可以無憂耶,史彌遠想到這裏心裏好受了些。
“你給我的那二百五十萬貫,除去打點分賞的,還剩下一百萬貫,將來這些財物到賬後,你將這些錢悄悄投入官家的慈幼局。世人都言我史彌遠貪財,國師你也相信嗎?”
趙崢沉聲道:“相公苦心、身不由己,晚輩自然看在眼裏。”趙崢也沒說破,這自汙之事牽扯皇權,誰也不敢說破,到了史彌遠這個地步,如果還兩袖清風,愛民如子,那就可怕了,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王莽第二了。
已經權柄在握,如果還貪圖清譽,養望自重,莫非是想做聖人,將皇帝取而代之?
所以史彌遠貪財也有無奈之舉,但要說他全是形勢所逼,那可就是騙鬼了,這相府考究異常,裏麵房間的字畫那一副不是名家之手?所用器具哪一件是尋常之物?
史彌遠現在做個苦肉計給自己看,無非是希望他死後,趙昀親政,趙崢能替史家說兩句好話。
這慈幼局是趙昀民間聲望所在,將錢投入這裏麵,不僅不會犯忌諱,還替皇上大大露臉了,趙昀又是恩怨分明之人,肯定會念及舊情,好好照拂史家。
趙崢拱手道:“相公有心了。”無論史彌遠目的如何,這一百萬貫能讓宋國許多孤兒免於餓死街頭。
史彌遠送趙崢出了客廳,看著趙崢意氣風發的背影,歎息道,自己的時代徹底結束了,隻是不知道少了自己這個掌舵人,大宋這艘巨輪會駛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