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皇宮旁的白雲道觀已經修築完畢,是在原先鴻鵠道觀的基礎重新裝修過的。這座道觀的新主人便是當今聲名顯赫,皇上寵幸日濃的國師。
如今這觀主便是趙崢,至於黃道長呢?額,他一心修道,又屢次泄露天機,害怕天譴,所以這位置便隻有當朝國師來做。
至於這話是不是黃道長親自說的就不得而知,黃真人的一切想法都是通過國師傳達。其他人就算詢問他相關的事情,黃道長也不會迴答,據國師說是他師父害怕遭天譴,所以避而不答。
但實際情況隻有趙崢知道,師父根本是什麽都不知道,稀裏糊塗的就當了真人,你讓他怎麽迴答?
南宋的道觀都在官府的管轄之下,大的道觀每一任觀主都需要獲得朝廷的冊封才算合法,比如茅山派,雖然朝廷不會直接插手宗師的選定,但每一任宗師必須得到朝廷的認可冊封後才能當上宗師,否則就按照邪教處理。並且南宋官府名下還有大量的宮觀,就是官方的道觀,觀主當然是由朝廷認命,並且將名下道觀分成三個等級,規定隻有在下等道觀曆練當過觀主的才能去第一等的道觀當觀主。
後來史彌遠依樣畫葫蘆,將佛教的禪院也搞了等級評定,實行類似的政策。
而南宋還有一個現象祠祿官製,那些知名的儒士,或者是彈劾之後丟了差遣的官員,又甚者是屢試不中的貢生,名義上讓他們主管一個道觀,比如“監某寺,提舉某宮觀”實際上拿著錢迴家養老,這也是宋朝出現冗官的原因之一。
而鴻鵠觀本就屬於官府名下第一等道觀,經過重新裝修,那更是邁入頂尖的行列,原來的觀主被平調去健康府源妙道觀當觀主去了。
現在改名叫白雲道觀的鴻鵠宮,有弟子六十七人,這些都是通過道學考試,至少取得高士的成績的,都具備一定的文化水準,再加上雜役護衛百來號人,當真是聲勢浩大。
南宋曆代皇帝都推崇符篆派,所以宮觀都是主修符篆,符篆派三宗,上清派以茅山為尊,靈寶派以閣皂山為尊,天師道也就是後來的正一道以龍虎山為尊。
而鴻鵠觀裏麵的弟子所學、所專不一,分成了三個小山頭,其中上清派人數最多。
鴻鵠觀的規模五進五出,占地五十畝,有後世五個足球場那麽大,在寸土寸金的臨安可是很難得一間,大大小小一百多個房間。黃道長雖然不是觀主,但在觀裏的身份是最為尊貴的,所以主殿都由他來住。
趙崢搬入了偏殿祈福殿,兩間臥室,一個客廳,一間書房,一個煉丹房,還有一個道場。足夠他住進去。
待宮中的聖旨宣讀完畢,便是道觀的換牌儀式,這座道觀便是朝廷賜予黃真人和國師的,獎賞他們在紅薯、地瓜、玉米等一些列農作物上麵的功勞,並賜了無數金銀珠寶,絲絹棉布,被趙崢迴絕了,如今光玻璃作坊第一個月就有五十萬貫的進賬。第二批駛往南洋的商船也出發了,這次的玻璃,香皂麵相的是南洋的中高層,這質量比上一次自然要稍差點,所以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
時間快要進入紹定二年的十一月了,天氣已經轉涼,但第一場初雪還未下,看著天氣不出三五日怕是有一場雪了。
儀式舉行完後,外麵天氣寒冷,趙崢便讓眾人迴屋了,將慶典之類的取消。
今日前來上香的人頗多,大抵是因為這裏的觀主變成了當今國師,被稱為小神仙的趙崢。趙崢有些奇怪今日官家竟然沒來捧場,前幾日可是信誓旦旦與自己約好的了。
趙崢叫來道觀裏的五名執事,先摸清楚這裏的情況再說。觀裏的地形規模之類的也沒有什麽好隱瞞的,至於財務狀況,道觀裏的香火錢通通上繳,朝廷在根據人數發放銀錢,所以道觀裏的日子雖然不能說過的拮據,但離富足仍然是有段很遙遠的距離。
而如今這白雲道觀(鴻鵠觀)變為了趙崢的私產,香火錢自然是不用上繳的,至於流到下麵每個弟子身上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道觀裏的年輕人很少,多是三十歲以上的,除了偶爾外出做做法事,祈福祈雨外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狀態。這些人隻要無過,趙崢是不會把他們踢出去的。他要爭取改造的對象是那些二十多歲的道士。
符篆派既不重夜觀天象也不知道煉丹,整日練習的完全是那些誰寫不知道,異常複雜的符。
趙崢也急於讓他們改學他的道法,先給他們一點甜頭,然後在拿去,最後讓他們自己選擇,要麽改學新道法,要麽滾蛋。
——
“小仙長,此次朝堂之上彈劾你的聲浪很大,禦史台的言官基本上人人都參了你一本,說你妖言惑眾等等不一而足。”遊雄憂心忡忡,這怎麽突然間,禦史台怎麽好像人人都與趙崢有仇一般,這彈劾的奏章是一本接一本,甚至有人喊出了請斬妖道的話了。一時間有席卷整個臨安的趨勢,街坊酒樓都在傳言,
“什麽原因你打聽清楚了?”
“標點與白話文。”遊雄意簡言駭的說道。
趙崢怎麽都想不明白此事與禦史台有什麽關係,而且史彌遠在這件事上的態度有些曖昧:“為何會這樣?那標點和白話文不是可以幫助他們傳播聖人之言啊,就算那白字與風雅無關,頂多嘲笑我筆力欠佳,怎麽會出如此聲浪?”
遊雄在這件事情上也對那些士大夫失望透頂,如此利國利民之大計居然為了一己之私而百般阻撓,真是有辱讀了聖賢之書。
“標點和白話是可以傳播儒學,但後果就是儒學可以不經過他們之口傳揚。所以他們寧可不要標點和白話文。”
趙崢聽到了這裏有些憤怒了,其他事情他都可以忍讓妥協,但唯獨這件事情不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大宋有太多的官員抱著這樣的想法統治萬民。
“那有誰支持標點和白話文?”
“暫時還不知道,標點與白話文都還隻在京城流傳,而史相公還沒表態。”
聽到這裏,趙崢明白了,現在整個朝堂都被史彌遠控製,與他作對的都被趕出朝堂,外出就任了,所以史彌遠沒有表態,他們都還在觀望。
“那我現在就去拜會史相公。”
“恐怕不行,史相公稱病,誰也不見。”
趙崢愕然,這稱病分明是針對他,繼而又有些憤怒,自己給史彌遠的還不夠多嗎?一座銀礦,一處銅礦,還有玻璃作坊的三成。他有些不甘心的說道:“將我的名帖再遞過去一次。”
夜裏,名帖被退了迴來。
趙崢拿著那被退迴來的名帖沉默良久。
“準備,我進宮一趟。”
看來朝堂百官有些忘了,大宋這個家的主人究竟是誰。
皇宮旁的白雲道觀已經修築完畢,是在原先鴻鵠道觀的基礎重新裝修過的。這座道觀的新主人便是當今聲名顯赫,皇上寵幸日濃的國師。
如今這觀主便是趙崢,至於黃道長呢?額,他一心修道,又屢次泄露天機,害怕天譴,所以這位置便隻有當朝國師來做。
至於這話是不是黃道長親自說的就不得而知,黃真人的一切想法都是通過國師傳達。其他人就算詢問他相關的事情,黃道長也不會迴答,據國師說是他師父害怕遭天譴,所以避而不答。
但實際情況隻有趙崢知道,師父根本是什麽都不知道,稀裏糊塗的就當了真人,你讓他怎麽迴答?
南宋的道觀都在官府的管轄之下,大的道觀每一任觀主都需要獲得朝廷的冊封才算合法,比如茅山派,雖然朝廷不會直接插手宗師的選定,但每一任宗師必須得到朝廷的認可冊封後才能當上宗師,否則就按照邪教處理。並且南宋官府名下還有大量的宮觀,就是官方的道觀,觀主當然是由朝廷認命,並且將名下道觀分成三個等級,規定隻有在下等道觀曆練當過觀主的才能去第一等的道觀當觀主。
後來史彌遠依樣畫葫蘆,將佛教的禪院也搞了等級評定,實行類似的政策。
而南宋還有一個現象祠祿官製,那些知名的儒士,或者是彈劾之後丟了差遣的官員,又甚者是屢試不中的貢生,名義上讓他們主管一個道觀,比如“監某寺,提舉某宮觀”實際上拿著錢迴家養老,這也是宋朝出現冗官的原因之一。
而鴻鵠觀本就屬於官府名下第一等道觀,經過重新裝修,那更是邁入頂尖的行列,原來的觀主被平調去健康府源妙道觀當觀主去了。
現在改名叫白雲道觀的鴻鵠宮,有弟子六十七人,這些都是通過道學考試,至少取得高士的成績的,都具備一定的文化水準,再加上雜役護衛百來號人,當真是聲勢浩大。
南宋曆代皇帝都推崇符篆派,所以宮觀都是主修符篆,符篆派三宗,上清派以茅山為尊,靈寶派以閣皂山為尊,天師道也就是後來的正一道以龍虎山為尊。
而鴻鵠觀裏麵的弟子所學、所專不一,分成了三個小山頭,其中上清派人數最多。
鴻鵠觀的規模五進五出,占地五十畝,有後世五個足球場那麽大,在寸土寸金的臨安可是很難得一間,大大小小一百多個房間。黃道長雖然不是觀主,但在觀裏的身份是最為尊貴的,所以主殿都由他來住。
趙崢搬入了偏殿祈福殿,兩間臥室,一個客廳,一間書房,一個煉丹房,還有一個道場。足夠他住進去。
待宮中的聖旨宣讀完畢,便是道觀的換牌儀式,這座道觀便是朝廷賜予黃真人和國師的,獎賞他們在紅薯、地瓜、玉米等一些列農作物上麵的功勞,並賜了無數金銀珠寶,絲絹棉布,被趙崢迴絕了,如今光玻璃作坊第一個月就有五十萬貫的進賬。第二批駛往南洋的商船也出發了,這次的玻璃,香皂麵相的是南洋的中高層,這質量比上一次自然要稍差點,所以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
時間快要進入紹定二年的十一月了,天氣已經轉涼,但第一場初雪還未下,看著天氣不出三五日怕是有一場雪了。
儀式舉行完後,外麵天氣寒冷,趙崢便讓眾人迴屋了,將慶典之類的取消。
今日前來上香的人頗多,大抵是因為這裏的觀主變成了當今國師,被稱為小神仙的趙崢。趙崢有些奇怪今日官家竟然沒來捧場,前幾日可是信誓旦旦與自己約好的了。
趙崢叫來道觀裏的五名執事,先摸清楚這裏的情況再說。觀裏的地形規模之類的也沒有什麽好隱瞞的,至於財務狀況,道觀裏的香火錢通通上繳,朝廷在根據人數發放銀錢,所以道觀裏的日子雖然不能說過的拮據,但離富足仍然是有段很遙遠的距離。
而如今這白雲道觀(鴻鵠觀)變為了趙崢的私產,香火錢自然是不用上繳的,至於流到下麵每個弟子身上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道觀裏的年輕人很少,多是三十歲以上的,除了偶爾外出做做法事,祈福祈雨外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狀態。這些人隻要無過,趙崢是不會把他們踢出去的。他要爭取改造的對象是那些二十多歲的道士。
符篆派既不重夜觀天象也不知道煉丹,整日練習的完全是那些誰寫不知道,異常複雜的符。
趙崢也急於讓他們改學他的道法,先給他們一點甜頭,然後在拿去,最後讓他們自己選擇,要麽改學新道法,要麽滾蛋。
——
“小仙長,此次朝堂之上彈劾你的聲浪很大,禦史台的言官基本上人人都參了你一本,說你妖言惑眾等等不一而足。”遊雄憂心忡忡,這怎麽突然間,禦史台怎麽好像人人都與趙崢有仇一般,這彈劾的奏章是一本接一本,甚至有人喊出了請斬妖道的話了。一時間有席卷整個臨安的趨勢,街坊酒樓都在傳言,
“什麽原因你打聽清楚了?”
“標點與白話文。”遊雄意簡言駭的說道。
趙崢怎麽都想不明白此事與禦史台有什麽關係,而且史彌遠在這件事上的態度有些曖昧:“為何會這樣?那標點和白話文不是可以幫助他們傳播聖人之言啊,就算那白字與風雅無關,頂多嘲笑我筆力欠佳,怎麽會出如此聲浪?”
遊雄在這件事情上也對那些士大夫失望透頂,如此利國利民之大計居然為了一己之私而百般阻撓,真是有辱讀了聖賢之書。
“標點和白話是可以傳播儒學,但後果就是儒學可以不經過他們之口傳揚。所以他們寧可不要標點和白話文。”
趙崢聽到了這裏有些憤怒了,其他事情他都可以忍讓妥協,但唯獨這件事情不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大宋有太多的官員抱著這樣的想法統治萬民。
“那有誰支持標點和白話文?”
“暫時還不知道,標點與白話文都還隻在京城流傳,而史相公還沒表態。”
聽到這裏,趙崢明白了,現在整個朝堂都被史彌遠控製,與他作對的都被趕出朝堂,外出就任了,所以史彌遠沒有表態,他們都還在觀望。
“那我現在就去拜會史相公。”
“恐怕不行,史相公稱病,誰也不見。”
趙崢愕然,這稱病分明是針對他,繼而又有些憤怒,自己給史彌遠的還不夠多嗎?一座銀礦,一處銅礦,還有玻璃作坊的三成。他有些不甘心的說道:“將我的名帖再遞過去一次。”
夜裏,名帖被退了迴來。
趙崢拿著那被退迴來的名帖沉默良久。
“準備,我進宮一趟。”
看來朝堂百官有些忘了,大宋這個家的主人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