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廣州城內也沒人再將趙崢看做是一名普通的道士了,人們真正把他看做普度眾人的神秘感感無限的小仙長了。
每日趙崢外出時都不時會見到有人向他鞠躬示意。這些人態度令趙崢有些誠惶誠恐,那些人的敬意和善意,似乎賦予趙崢另一種東西,那就是責任。
原本開春就準備迴去的趙崢,此時也不得不食言了,玻璃的透明度總達不到標,需要繼續技術改進,趙崢不得不在給師父的信中一再道歉,源源不斷買些禮物送往棗陽討好。
不過好在那香皂已經投產了,趙崢權權交給王福財去打理,按照趙崢的提點走上層路線。王福財心想,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走上層路線,這可是小仙長親自煉製,進貢給皇上的。普通人能有福享受嗎?
香皂的投產給了趙崢技術改進資金上的支持,王福財的心比趙崢還狠,這香皂被他包裝成了奢侈品,一塊要賣八貫。但礙於渠道和網店,這香皂隻在廣東和福建兩處販賣。
到了四月,朝廷的封賞下來了,然而卻沒有趙崢的,朝堂的意見是讓趙崢進京封賞,但礙於玻璃一事還沒結束,趙崢推辭,反正他也算在野之人,辭而不就,反而能給他狠刷聲望,名氣不僅僅局限在廣東一地。
孫河因為協助有功所以連升三級,升到正九品的成忠郎,左般殿職,差遣沒變。
趙廣樂則大步前進本官升到從八品的安溪縣丞,差遣變為知番禹縣事,總算名正言順。
趙崢見二人的差遣都沒變,感覺兩府應該是決定大舉開發廣東了,果不其然不出一月,朝廷就撥給廣州三百頭耕牛,抽調了三千廂軍用做屯田之用。
顏傾武與李冶在趙崢的府上住了下來。李冶習慣了北方的的天氣,來到廣州有些不適應,氣溫一升高便上吐下瀉。不僅如此,一些廂軍和犯人,還有不少工匠都是如此症狀,紛紛以為被瘴氣所傷。
這分明是瘧疾,那裏是什麽瘴氣,瘧疾通過蚊子蒼蠅等傳播,春天的氣溫升高,趙崢盡管一再吩咐眾人注意衛生,但有些習慣那是那麽容易改過來的。
為此趙崢也早有準備,他正愁沒人得這病,隻要將這病輕易治好,人們對於瘴氣的恐懼降低後,廣東的開發才能真正意義上大踏步前進。
廣州城外趙崢早就移植了大片青蒿,當孫河急忙忙趕來讓趙崢像個辦法時,趙崢故意不以為然的說:“哦,弄些青蒿用冷水服用,在配上薏苡仁就好了。”
——
趙崢那淡淡的一句話,讓三十多人大都數好了,隻死了一人,趙崢還在為那個死去的囚犯感到惋惜時,廣州城轟動了,能輕易的降服瘴氣,看來那小仙長真是神仙下凡,庇佑廣州。
趙崢也不是有意裝神弄鬼,他已經將病理說清楚了,但奈何人們不信。仿佛要編造一個神仙庇佑才會讓他們安心。
“你為何歎氣,討厭別人叫你神仙嗎?”顏傾武今日神情有忸怩。
趙崢也沒注意,自顧自的說了:“不是討厭,而是許多人明明知道了原因,為什麽還要編造什麽神仙下凡去相信。”
“大概是因為害怕吧!”顏傾武陪趙崢坐坐了下來,今日仿佛特別的安靜。
趙崢有些受不了這安靜,也有些害怕:“你不會又要提什麽無理的要求吧!”
顏傾武先是搖頭,然後是點頭。
趙崢見狀立馬想遛:“快說,你不說,我走了。”
顏傾武依舊安靜。
趙崢想迅速逃離此地,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能不能帶一些仙瓜,仙豆迴去?”
趙崢下意識的問:“什麽先瓜仙豆。”隨即明白顏傾武說的是什麽了,仙瓜,仙豆是廣州百姓對紅薯和土豆的稱唿。
趙崢沒有多想:“可以呀,但是不能太多,我還要拿來育種,幾十斤可以。”
“我帶到金國……”
“什麽?!”趙崢失聲道。
“我是金國人,我聽黃大叔說你也是金國人。兩國雖然交戰,但百姓無辜,我想讓這東西早日普及天下。”
顏傾武說著站了起來,似乎下了很大決心:“我叫完顏傾武,宗室之女,爺爺是金世宗第四子夔王完顏允升,父親完顏龔庶出被封為鎮國將軍。我奶奶是漢人,我母親也是漢人,算起來我身上大半的血脈都是漢人。整個北方的情況也大抵如此,漢民金民混雜,已經融為一體。”
趙崢從史書上知道,金國經過近百年的漢化,已經快要和曆史上鮮卑族一樣融入漢族,金國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是漢人。更不用說顏傾武主動表麵自己的身份,其實以他身手和錢財,悄悄弄幾斤紅薯土豆去金國,神不知鬼不覺,但她沒有,或許是不想他們之間的出現欺騙和隱瞞。
“對不起,我不能。”趙崢不是大民族主義者,但對此事的處理他還是本著小心謹慎來進行,其實就算金國現在引進這兩種農作物,沒有六七年的時間別想推廣,那裏可沒有像廣東這樣溫暖的地方可以一年三熟,也沒有趙崢這個知道紅薯土豆習性的人。而六七年後,金國已經滅亡了。這些趙崢都明白,但是他依舊沒有答應,他是怕那冥冥之中的萬一。
“為什麽?”顏傾武很不理解:“金國多是漢民,你是金國人應該知道這一點。趙崢你就那麽恨金國?”
自己恨不恨金國,趙崢想了想,有些肯定,也有否定,對於金國仇恨,自然是從史書上電視上得到渲染,靖康之難,嶽飛的千古奇冤。但落到實處,趙崢不明白究竟應該恨誰,百年前發動靖康之難的人已經死完了,金國的百姓雖然受到嚴苛的盤剝,但心卻是向金國的,這個時代沒有民族、沒有國家的概念,有的隻是中原,入華夏者華夏,金國已經是宋國承認的兄弟之國,在法理上擔當的起中原這個稱唿。
至於向金國的統治階級複仇?金國百年的漢化、混血金國高層大都是像顏傾武這樣的人,真正純血的女真人已經很少很少了。曆史上金國的皇室也將在六年後迎來最慘痛的一天,如同百年前的靖康之難,皇室被屠戮一空。紅薯和土豆讓顏傾武帶到金國不會產生任何後果,如果有那也隻是讓金國百姓多活一些人。
“不,我還是不同意。”趙崢努力的搖了搖頭。
“其實,你根本不用帶過去,農作物這種東西根本就是禁不住了,大宋這邊如果已經將這兩種農作物推廣了,金國有一萬種方法將這些東西帶過去。”
顏傾武有些激動,也有些失望:“我知道,可是如果這東西早推廣一天,就有許多人因此活命。趙崢,那邊都是同族,你忍心嗎?你在宋國這邊被稱為神仙。在我看來,以你的能力應該成為天下人的神仙。”
“萬一金軍將這些東西充作軍糧,糧草充足了呢?”
“那且不是更好?有金國做屏障,大宋就少一日飽受蒙古鐵騎的侵擾,你們難道真的準備與蒙古結盟,那是與虎謀皮!”
說道這裏,趙崢猛然醒悟,將這兩種農作物傳到金國,不僅可以救助那裏更多的漢民,更可以壯大金國的實力,抵抗蒙古。至於以後這東西被蒙古得到,趙崢完全不用擔心,那群屠夫又不會種地,完全是燒殺搶掠怎麽會在意這東西呢。
“將這兩種東西給我,我給你收民心。若大金亡後,我還是希望宋國占有天下,畢竟我也是算是漢人。不過生在金國皇室。”
“傾武,你真的隻有十一歲?”趙崢突然發問,十一歲的孩子按理說不應該這麽明理睿智的,不過女孩大多早熟,古代更是明顯,十四五歲嫁人的比比皆是,那還是虛歲,古人認為年齡應該從懷孕哪天算起。
“你不是也才八歲嗎?”顏傾武翻了個白眼。
“已經九歲了。”反正趙崢的年紀也隻是大概生日是哪天任由趙崢胡掰。
“那紅薯和土豆你到底給還是不給。”
“給,一樣五個。”說完趙崢飛快的逃走了。
——
顏傾武和李冶在得到十個紅薯和土豆後便連夜離開了廣州,在夜而去。
此番挑明了身份後,趙崢不知道與顏傾武還能不能向從前那樣相處,在她麵前,趙崢才能更徹底的放鬆。
如同顏傾武不止一次懷疑趙崢的性子不應該是這麽沉悶的,偶爾露出的心情應該表示這個人應該更跳脫一些才對。
趙崢清楚的記得自己最後一次放聲狂笑,不顧一切是在大學畢業的那天,顏傾武的離去讓趙崢不禁又一次陷入了迴憶。這是不好的,畢竟在怎麽樣,也不可能迴去了。是時候該與那個時候做切割了。
隻是那個時空還有一些掛念的朋友,也還有有一個值得思戀的親人,供他上學的那位叔叔。那時候隻覺得叔叔有千般不是,對他也並不是太好,但作為一位堂叔,在家境並不富裕的情況下,供趙崢上學,這是何等的恩情。
畢業後趙崢除了每月匯錢過去,每逢過年過節也不迴去看他。匯錢更像是一種切割,代表一種我不欠你的決絕。
但在南宋的時日裏,在風雨中黃道長每一次將趙崢緊緊的護在他的鬥笠下時,趙崢才迴想起那些已經被他遺忘的片段,叔叔也曾這樣送他上學。
而現在天各一方,永無相見,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不外如是。
;
每日趙崢外出時都不時會見到有人向他鞠躬示意。這些人態度令趙崢有些誠惶誠恐,那些人的敬意和善意,似乎賦予趙崢另一種東西,那就是責任。
原本開春就準備迴去的趙崢,此時也不得不食言了,玻璃的透明度總達不到標,需要繼續技術改進,趙崢不得不在給師父的信中一再道歉,源源不斷買些禮物送往棗陽討好。
不過好在那香皂已經投產了,趙崢權權交給王福財去打理,按照趙崢的提點走上層路線。王福財心想,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走上層路線,這可是小仙長親自煉製,進貢給皇上的。普通人能有福享受嗎?
香皂的投產給了趙崢技術改進資金上的支持,王福財的心比趙崢還狠,這香皂被他包裝成了奢侈品,一塊要賣八貫。但礙於渠道和網店,這香皂隻在廣東和福建兩處販賣。
到了四月,朝廷的封賞下來了,然而卻沒有趙崢的,朝堂的意見是讓趙崢進京封賞,但礙於玻璃一事還沒結束,趙崢推辭,反正他也算在野之人,辭而不就,反而能給他狠刷聲望,名氣不僅僅局限在廣東一地。
孫河因為協助有功所以連升三級,升到正九品的成忠郎,左般殿職,差遣沒變。
趙廣樂則大步前進本官升到從八品的安溪縣丞,差遣變為知番禹縣事,總算名正言順。
趙崢見二人的差遣都沒變,感覺兩府應該是決定大舉開發廣東了,果不其然不出一月,朝廷就撥給廣州三百頭耕牛,抽調了三千廂軍用做屯田之用。
顏傾武與李冶在趙崢的府上住了下來。李冶習慣了北方的的天氣,來到廣州有些不適應,氣溫一升高便上吐下瀉。不僅如此,一些廂軍和犯人,還有不少工匠都是如此症狀,紛紛以為被瘴氣所傷。
這分明是瘧疾,那裏是什麽瘴氣,瘧疾通過蚊子蒼蠅等傳播,春天的氣溫升高,趙崢盡管一再吩咐眾人注意衛生,但有些習慣那是那麽容易改過來的。
為此趙崢也早有準備,他正愁沒人得這病,隻要將這病輕易治好,人們對於瘴氣的恐懼降低後,廣東的開發才能真正意義上大踏步前進。
廣州城外趙崢早就移植了大片青蒿,當孫河急忙忙趕來讓趙崢像個辦法時,趙崢故意不以為然的說:“哦,弄些青蒿用冷水服用,在配上薏苡仁就好了。”
——
趙崢那淡淡的一句話,讓三十多人大都數好了,隻死了一人,趙崢還在為那個死去的囚犯感到惋惜時,廣州城轟動了,能輕易的降服瘴氣,看來那小仙長真是神仙下凡,庇佑廣州。
趙崢也不是有意裝神弄鬼,他已經將病理說清楚了,但奈何人們不信。仿佛要編造一個神仙庇佑才會讓他們安心。
“你為何歎氣,討厭別人叫你神仙嗎?”顏傾武今日神情有忸怩。
趙崢也沒注意,自顧自的說了:“不是討厭,而是許多人明明知道了原因,為什麽還要編造什麽神仙下凡去相信。”
“大概是因為害怕吧!”顏傾武陪趙崢坐坐了下來,今日仿佛特別的安靜。
趙崢有些受不了這安靜,也有些害怕:“你不會又要提什麽無理的要求吧!”
顏傾武先是搖頭,然後是點頭。
趙崢見狀立馬想遛:“快說,你不說,我走了。”
顏傾武依舊安靜。
趙崢想迅速逃離此地,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能不能帶一些仙瓜,仙豆迴去?”
趙崢下意識的問:“什麽先瓜仙豆。”隨即明白顏傾武說的是什麽了,仙瓜,仙豆是廣州百姓對紅薯和土豆的稱唿。
趙崢沒有多想:“可以呀,但是不能太多,我還要拿來育種,幾十斤可以。”
“我帶到金國……”
“什麽?!”趙崢失聲道。
“我是金國人,我聽黃大叔說你也是金國人。兩國雖然交戰,但百姓無辜,我想讓這東西早日普及天下。”
顏傾武說著站了起來,似乎下了很大決心:“我叫完顏傾武,宗室之女,爺爺是金世宗第四子夔王完顏允升,父親完顏龔庶出被封為鎮國將軍。我奶奶是漢人,我母親也是漢人,算起來我身上大半的血脈都是漢人。整個北方的情況也大抵如此,漢民金民混雜,已經融為一體。”
趙崢從史書上知道,金國經過近百年的漢化,已經快要和曆史上鮮卑族一樣融入漢族,金國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是漢人。更不用說顏傾武主動表麵自己的身份,其實以他身手和錢財,悄悄弄幾斤紅薯土豆去金國,神不知鬼不覺,但她沒有,或許是不想他們之間的出現欺騙和隱瞞。
“對不起,我不能。”趙崢不是大民族主義者,但對此事的處理他還是本著小心謹慎來進行,其實就算金國現在引進這兩種農作物,沒有六七年的時間別想推廣,那裏可沒有像廣東這樣溫暖的地方可以一年三熟,也沒有趙崢這個知道紅薯土豆習性的人。而六七年後,金國已經滅亡了。這些趙崢都明白,但是他依舊沒有答應,他是怕那冥冥之中的萬一。
“為什麽?”顏傾武很不理解:“金國多是漢民,你是金國人應該知道這一點。趙崢你就那麽恨金國?”
自己恨不恨金國,趙崢想了想,有些肯定,也有否定,對於金國仇恨,自然是從史書上電視上得到渲染,靖康之難,嶽飛的千古奇冤。但落到實處,趙崢不明白究竟應該恨誰,百年前發動靖康之難的人已經死完了,金國的百姓雖然受到嚴苛的盤剝,但心卻是向金國的,這個時代沒有民族、沒有國家的概念,有的隻是中原,入華夏者華夏,金國已經是宋國承認的兄弟之國,在法理上擔當的起中原這個稱唿。
至於向金國的統治階級複仇?金國百年的漢化、混血金國高層大都是像顏傾武這樣的人,真正純血的女真人已經很少很少了。曆史上金國的皇室也將在六年後迎來最慘痛的一天,如同百年前的靖康之難,皇室被屠戮一空。紅薯和土豆讓顏傾武帶到金國不會產生任何後果,如果有那也隻是讓金國百姓多活一些人。
“不,我還是不同意。”趙崢努力的搖了搖頭。
“其實,你根本不用帶過去,農作物這種東西根本就是禁不住了,大宋這邊如果已經將這兩種農作物推廣了,金國有一萬種方法將這些東西帶過去。”
顏傾武有些激動,也有些失望:“我知道,可是如果這東西早推廣一天,就有許多人因此活命。趙崢,那邊都是同族,你忍心嗎?你在宋國這邊被稱為神仙。在我看來,以你的能力應該成為天下人的神仙。”
“萬一金軍將這些東西充作軍糧,糧草充足了呢?”
“那且不是更好?有金國做屏障,大宋就少一日飽受蒙古鐵騎的侵擾,你們難道真的準備與蒙古結盟,那是與虎謀皮!”
說道這裏,趙崢猛然醒悟,將這兩種農作物傳到金國,不僅可以救助那裏更多的漢民,更可以壯大金國的實力,抵抗蒙古。至於以後這東西被蒙古得到,趙崢完全不用擔心,那群屠夫又不會種地,完全是燒殺搶掠怎麽會在意這東西呢。
“將這兩種東西給我,我給你收民心。若大金亡後,我還是希望宋國占有天下,畢竟我也是算是漢人。不過生在金國皇室。”
“傾武,你真的隻有十一歲?”趙崢突然發問,十一歲的孩子按理說不應該這麽明理睿智的,不過女孩大多早熟,古代更是明顯,十四五歲嫁人的比比皆是,那還是虛歲,古人認為年齡應該從懷孕哪天算起。
“你不是也才八歲嗎?”顏傾武翻了個白眼。
“已經九歲了。”反正趙崢的年紀也隻是大概生日是哪天任由趙崢胡掰。
“那紅薯和土豆你到底給還是不給。”
“給,一樣五個。”說完趙崢飛快的逃走了。
——
顏傾武和李冶在得到十個紅薯和土豆後便連夜離開了廣州,在夜而去。
此番挑明了身份後,趙崢不知道與顏傾武還能不能向從前那樣相處,在她麵前,趙崢才能更徹底的放鬆。
如同顏傾武不止一次懷疑趙崢的性子不應該是這麽沉悶的,偶爾露出的心情應該表示這個人應該更跳脫一些才對。
趙崢清楚的記得自己最後一次放聲狂笑,不顧一切是在大學畢業的那天,顏傾武的離去讓趙崢不禁又一次陷入了迴憶。這是不好的,畢竟在怎麽樣,也不可能迴去了。是時候該與那個時候做切割了。
隻是那個時空還有一些掛念的朋友,也還有有一個值得思戀的親人,供他上學的那位叔叔。那時候隻覺得叔叔有千般不是,對他也並不是太好,但作為一位堂叔,在家境並不富裕的情況下,供趙崢上學,這是何等的恩情。
畢業後趙崢除了每月匯錢過去,每逢過年過節也不迴去看他。匯錢更像是一種切割,代表一種我不欠你的決絕。
但在南宋的時日裏,在風雨中黃道長每一次將趙崢緊緊的護在他的鬥笠下時,趙崢才迴想起那些已經被他遺忘的片段,叔叔也曾這樣送他上學。
而現在天各一方,永無相見,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不外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