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進軍朝鮮(一)
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 作者:朔九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成桂沒有去看那個獻策的大臣,他的手指很有規律的敲擊著王座,噠噠的聲音在大殿上迴響。他在想著這次自己好像做錯了,押錯了寶,現在連那天元帝都被俘虜了,自己給了釋加奴5萬兵馬,沒幾天也全部報銷了,聽說西邊的金帳汗國也沒有落到什麽好處。
這次誰也沒有想到大明的軍隊這麽厲害啊,幾路大軍如摧枯拉朽般席卷整個漠北,而且自身傷亡都是不大,如今聽探子說大明的秦、燕二王率領大軍正在往朝鮮這邊來,那目的不言而喻了。
“王上,我們應該修國書一封,祈求明國大皇帝的原諒。”
一個年齡較大的老臣說道,他一直是保和派,當時讓5萬兵馬出兵遼東,這位老臣就不同意,奈何自己人微言輕,沒人肯聽自己說的話。
李成桂還是沒有說話,這個時候遞上國書,祈求大明還有用嗎?
“唿~”
李成桂唿出一口濁氣,緩緩抬頭看著眼前的幾位大臣,麵露後悔之色。
“如今就算是向東瀛借兵,那也是無濟於事,我們有多少籌碼又能借出來多少兵呢?”
“大明的戰力,孤無需多說,就算借到兵了,那東瀛之兵就能戰勝明軍嗎?”
“孤看未必,就連金帳汗國那般強兵也不是明軍的對手,這天下相比沒有哪一國的兵馬能與明軍一戰的。至於遞交國書,哈哈哈,我朝鮮本就是大明國的番國,可是現在我們與宗主國開戰了,再說什麽祈求原諒也晚了。不過該遞交的還是要遞交,哪怕免去孤這個知國,要誅孤的九族,也沒有什麽話好說,隻要不要傷及百姓,怎麽都可!”
“王上啊...王上....”
一眾大臣紛紛下跪,他們也明白了王上的意思,舍棄自己,保全朝鮮百姓。這些大臣聽著李成桂這般說辭,心中都是滿滿的敬佩啊。
“傳我王令,與大明國大皇帝遞交國書,朝鮮番國縱然有千般罪,罪在知國一人,望大皇帝誤傷朝鮮百姓,他們也是大皇帝的臣民,臣李成桂願以死謝罪!”
聽到這王令,大臣們一個個一把鼻涕,一把淚啊,王上願意舍棄自己的性命換取其他人苟活,這是何等的榮幸啊。
李成桂這會也是很苦惱,不這麽說要自己怎麽說啊,打一定是打不過,跑絕對是跑不掉啊,當初讓釋加奴帶走5萬兵馬的時候,自己就想到了可能會有這個結局,可是也沒有想到這麽快啊。
“王上,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臣有一計。”
一個跪在最後麵的大臣突然起來,一邊跑一邊喊道,然後直接過去將言官寫好的國書搶了過去。這一幕讓大臣們看到,都露出驚訝之色,因為還無人敢搶王令啊。
“大膽,一個個小小六曹佐郎也敢在此喧嘩,來啊,將這忤逆之人拉出去。”
前麵跪著的一眾王公對這個六曹佐郎喊道,朝鮮的官製仿照大明,也是九品十八級,這六曹就是大明的六部,這六曹佐郎隻不過就是一個六部之下的六品官而已。
“慢著,叫他說!”
李成桂現在也是沒有注意,所以說隻要有人說話,他都願意聽一聽,至於什麽體統,都到這個時候了,項上頭顱都保不住了,還要什麽體統。
“王上,臣六曹佐郎崔元有,叩見王上。”
“行了,說吧,你有什麽計策。”
李成桂不耐的看著這個六曹佐郎,這要是以前這個六曹佐郎一定是身首異處。
“王上,那釋加奴是女真人,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你叫什麽?”
“微臣,崔元有。”
“拉出去,關起來!”
李成桂直接讓人將這個崔元有關了起來,在場大臣以為是李成桂準備殺了這個在朝堂之上大聲喧嘩之人,紛紛落井下石。
“王上,此人不過小小佐郎,竟然敢妄談國事,胡言亂語,其心可誅啊!!”
“臣等複議啊,王上!”
“行了,都退下吧。”
李成桂揮了揮手,示意叫這些大臣退下,這些大臣也沒有再說什麽,都下去了。
夜晚,崔元有被關在牢房之中,他蜷縮在稻草堆裏,身上穿的早已不是朝服,而是囚衣了。他想不通為什麽王上要將自己關起來,自己明明說的是一個好主意啊,那釋加奴不過是女真一個部落首領的兒子,自己的部落被滅,這才投靠了王上啊,而且那5萬兵馬之中還有許多的女真人啊,完全可以告訴大明國是這個釋加奴反叛,帶著軍隊出逃啊,就算講不通那也比承認朝鮮就是幫天元帝打明軍的好啊。
“王上,朝鮮危矣啊。”
“難道說,沒有聽從你的計策,朝鮮就要滅國了?”
崔元有抬頭,看到一個渾身包裹在黑袍之下的男子,借助著微弱的燭光他看清了來人,那正是王上!
“罪臣叩見王上!”
說著便跪了下去,李成桂讓人打開了牢門,自己便進去了。
“崔元有,你知道為什麽將你關起來嗎?”
“罪臣不知。”
“因為你白天的言論是對的,但是這些不能在明麵上說。你的意思無非是耍賴,讓那釋加奴背鍋,說我們朝鮮並不知道此事,我們也沒有幫助過天元帝,是這樣嗎?”
崔元有吃驚的抬頭看了一眼李成桂,很快又低下頭,他從未這麽近距離的看過王上。
“王上,是的。”
“哈哈哈,你我看法不謀而合啊,可是明國也不是傻子,明國大皇帝和太子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智者,要想騙過他們,基本上不可能,試問5萬兵馬出逃,朝廷能不知道嗎?孤的手諭、六曹來往書信,隻要一查就知道是怎麽迴事。”
“王上,冬日天氣幹燥,王宮走水!!!”
崔元有咬緊了牙關,蹦出這幾個字,這句話也是將李成桂點醒了,他看著跪在自己腳下的這個六曹佐郎笑了起來。
死無對證,無處可查!!!
過了幾日,朝鮮王宮走水。幾乎王宮前殿、六曹均被燒毀,而崔元有這個六曹佐郎因體弱身薄,在牢獄之中暴斃了。這場大火還燒死了幾個大臣,奇怪的是他們都是和當時出兵有關係的人。
李成桂正式向大明遞交國書,這國書一來說了王宮走水一事,死了不少人,二來就是說一下釋加奴反叛,那五萬兵馬也不是朝鮮正規軍,都是一些鄉軍還有女真人,都是些烏合之眾。
李成桂的措辭很有意思,主打一個賊喊捉賊。
“臣朝鮮知國李成桂,叩拜大明國大皇帝陛下,大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臣李成桂治國無妨,使得女真小兒率部叛逃,其中不乏有朝鮮軍民,然百姓不堪教化,聽信小人讒言這才反叛。那釋加奴已被天軍所滅,真是天命所歸。因臣瀆職,天怒人怨,上天降下責罰,王宮走水,六曹死傷過半,這些皆是臣一人之過,與朝鮮百姓無關,請大皇帝責罰,臣李成桂萬死。”
然後這李成桂命朝鮮軍民如果明軍到了鴨綠江邊,並且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不要有任何抵抗,不要發生任何的流血事件,要迎接天朝神兵,要舉國歡慶,要大開城門。
而朱元璋和朱標看到這國書已經是幾天後了,朱樉和朱棣的大軍也到了鴨綠江邊,隔岸就是朝鮮了。
奉天殿上,朱元璋也在和文武百官討論這封國書。
“陛下,斷然不可相信那李成桂之言,此人狡詐至極,王宮走水就是李成桂自導自演的戲碼。”
“上位,不管是否是那個叫釋加奴的人反叛,我明軍征戰遼東,那釋加奴和女真逐部都負隅頑抗,已經造成了不可磨滅的事實,出兵朝鮮就是讓李成桂知道,天朝上國萬不可窺探!!!”
“出兵,出兵,你們這些老殺才唯恐天下不亂,難道出兵我大明男兒不需要付出性命嗎?我天朝上國去征那小小番國,我皇明顏麵何在,周邊番邦誰還敢臣服啊。”
... ...
底下吵得不可開交,爺倆在上麵好似隔岸觀火,其實打與不打早就有了定論,就在這些大臣吵嘴之時,新軍一師、新軍二師、騎兵師已經跨過了鴨綠江!!!
“二哥,這李成桂腦子轉的挺快啊,死無對證啊。”
“哈哈哈,小聰明罷了,絕對的實力麵前,他就如跳梁小醜!!!”
朝鮮那封國書,朱樉和朱棣都知道,不過他們並沒有在意,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是說你害怕了就不打了,早幹嘛去了。
明軍三個師已經在鴨綠江東岸了,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一路上沒有一點點的阻礙,不管是百姓還是朝鮮軍隊見了明軍都是行禮,笑臉相迎,那些兵勇連兵器都不拿。
“李將軍,您出生尊貴,見多識廣,這是什麽情況啊?”
一師師長朱叢昊和騎兵師師長趙廣傑都是一臉懵逼,這自己都以為過了江就算朝鮮軍沒有什麽像樣的戰鬥力,那也會抵抗一下啊,這現在這是什麽情況啊,完全放棄抵抗,還有些百姓拿出自家不多的食物給自己。
“昊子,你要是再這麽說話,咱兄弟沒得做了,我哪知道什麽情況啊,這百姓也不害怕咱,還歡迎,還有朝鮮的兵勇還給咱開城門,讓咱進城。”
“哎呦,我說二位啊,咱就不能動動腦子,抓個舌頭問問嘛,事出必有因啊,難道他李成桂不知道咱們過來是幹啥的?難不成數萬大軍跑著遠是陪他李成桂過年的不成?”
趙廣傑看著李景隆和朱叢昊在那裏摸不到頭腦,滿臉嫌棄,一副高人做派,為二人指點迷津。可是李景隆和朱叢昊壓根就不買趙廣傑的賬,二人直接迴懟。
“就是,騎兵師的跑的快,這腦子轉的也快,哪像我們步兵啊。”
“怎麽說不是呢,他老趙最不講良心了,橫衝直撞,等到兄弟們過去,湯都沒了。”
趙廣傑聽到了李景隆和朱叢昊的話,臉一陣白一陣紅。
“哎呦,行啦,我派人去,我派人去問問行了吧。”
聽到這裏,李景隆和朱叢昊這才作罷,趙廣傑沒好氣的瞪了一眼,然後出去了。至於抓舌頭,說是抓舌頭,其實就是拿著兩斤肉去打探消息。
很快,這斥候就來了。
“師長,朝鮮百姓還有兵勇們說,見到明軍要夾道歡迎,大開城門,不得無禮,這都是朝鮮知國李成桂的王令。”
三人聽到以後,一陣愕然,這仗讓自己怎麽打?
“傳令,全軍停止前進,不得入城,不得擾民,違者,以軍法從事。”
三人都這樣下了軍令,此時他們在朝鮮的平安道,前麵就是平壤府,三個師七萬多人就在距離平壤府百裏之處安營紮寨了。至於這個消息,也傳迴了遼東明軍大營,朱樉、朱棣兄弟兩個也是麻了爪子,這打不得,進不得,還真的不知道咋辦好了。
“娘的,告訴李景隆他們三個,老子讓他們去不是當好先生的,既然朝鮮不打,反而夾道歡迎,那就把部隊駐紮到景福宮去,本王倒要看看李成桂作何反應。”
這景福宮就是朝鮮王的王宮,坐落在漢城府,屬於京畿道。
“對,告訴他們三個,就說天朝上國幫他李成桂來修修王宮,不是走水了嘛!”
朝鮮地界窄小,所以遼東大營和新軍三個師也就是一天的路程,第二天朱叢昊、李景隆、趙廣傑三人得到了軍令,立刻命令部隊開拔,既然歡迎進城,那就進城!!!
可是平壤府府尹腦子裏可不是這麽想的,雖然說王上說開城迎接,可是他從城頭上看見的可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軍營啊!!!
“阿西,明軍到底想幹什麽,王上到底想幹什麽?”
“大人,我們迴去吧,晚上風大。”
這府尹迴去以後,就開始交代後事了,讓府兵將自己的妻兒老小送到鄉下祖宅避難,自己在城中等著明軍,看到府尹這樣,下麵的官員自然是有樣學樣,從平壤府城南門一家家都是出城了,不過這些做官的跑了,但是又讓兵士在城門堵著百姓,不能出逃。
南門官員的家眷出城,可是北門大明三個師就在城下,至於南門的事,李景隆他們也知道,不過也沒有去管。
清晨的平壤府城下,府尹率領一眾官員早早在此跪迎大明神兵,而率先入城的就是李景隆。
“朝鮮番國,平壤府尹崔元平拜見大明國諸位將軍。”
“吾乃大明曹國公世子,大明新軍二師師長李景隆是也。”
李景隆率先進城,誰讓這家夥還有個國公世子身份呢,而朱叢昊和趙廣傑則是在後麵,誰讓他們沒有一個好爹呢。
聽到是國公世子的平壤府尹,頭埋的更低了。李景隆磕了磕馬肚,揮了揮馬鞭,緩緩入城。
“進城!”
三個師,七萬多人,一個小小的平壤府怎麽能放得下呢,就算是先頭部隊到了南門,也還有部隊沒有進城呢,朱叢昊看著矮矮的城門,還有裏麵更矮的房屋,滿眼不屑。
這次誰也沒有想到大明的軍隊這麽厲害啊,幾路大軍如摧枯拉朽般席卷整個漠北,而且自身傷亡都是不大,如今聽探子說大明的秦、燕二王率領大軍正在往朝鮮這邊來,那目的不言而喻了。
“王上,我們應該修國書一封,祈求明國大皇帝的原諒。”
一個年齡較大的老臣說道,他一直是保和派,當時讓5萬兵馬出兵遼東,這位老臣就不同意,奈何自己人微言輕,沒人肯聽自己說的話。
李成桂還是沒有說話,這個時候遞上國書,祈求大明還有用嗎?
“唿~”
李成桂唿出一口濁氣,緩緩抬頭看著眼前的幾位大臣,麵露後悔之色。
“如今就算是向東瀛借兵,那也是無濟於事,我們有多少籌碼又能借出來多少兵呢?”
“大明的戰力,孤無需多說,就算借到兵了,那東瀛之兵就能戰勝明軍嗎?”
“孤看未必,就連金帳汗國那般強兵也不是明軍的對手,這天下相比沒有哪一國的兵馬能與明軍一戰的。至於遞交國書,哈哈哈,我朝鮮本就是大明國的番國,可是現在我們與宗主國開戰了,再說什麽祈求原諒也晚了。不過該遞交的還是要遞交,哪怕免去孤這個知國,要誅孤的九族,也沒有什麽話好說,隻要不要傷及百姓,怎麽都可!”
“王上啊...王上....”
一眾大臣紛紛下跪,他們也明白了王上的意思,舍棄自己,保全朝鮮百姓。這些大臣聽著李成桂這般說辭,心中都是滿滿的敬佩啊。
“傳我王令,與大明國大皇帝遞交國書,朝鮮番國縱然有千般罪,罪在知國一人,望大皇帝誤傷朝鮮百姓,他們也是大皇帝的臣民,臣李成桂願以死謝罪!”
聽到這王令,大臣們一個個一把鼻涕,一把淚啊,王上願意舍棄自己的性命換取其他人苟活,這是何等的榮幸啊。
李成桂這會也是很苦惱,不這麽說要自己怎麽說啊,打一定是打不過,跑絕對是跑不掉啊,當初讓釋加奴帶走5萬兵馬的時候,自己就想到了可能會有這個結局,可是也沒有想到這麽快啊。
“王上,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臣有一計。”
一個跪在最後麵的大臣突然起來,一邊跑一邊喊道,然後直接過去將言官寫好的國書搶了過去。這一幕讓大臣們看到,都露出驚訝之色,因為還無人敢搶王令啊。
“大膽,一個個小小六曹佐郎也敢在此喧嘩,來啊,將這忤逆之人拉出去。”
前麵跪著的一眾王公對這個六曹佐郎喊道,朝鮮的官製仿照大明,也是九品十八級,這六曹就是大明的六部,這六曹佐郎隻不過就是一個六部之下的六品官而已。
“慢著,叫他說!”
李成桂現在也是沒有注意,所以說隻要有人說話,他都願意聽一聽,至於什麽體統,都到這個時候了,項上頭顱都保不住了,還要什麽體統。
“王上,臣六曹佐郎崔元有,叩見王上。”
“行了,說吧,你有什麽計策。”
李成桂不耐的看著這個六曹佐郎,這要是以前這個六曹佐郎一定是身首異處。
“王上,那釋加奴是女真人,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你叫什麽?”
“微臣,崔元有。”
“拉出去,關起來!”
李成桂直接讓人將這個崔元有關了起來,在場大臣以為是李成桂準備殺了這個在朝堂之上大聲喧嘩之人,紛紛落井下石。
“王上,此人不過小小佐郎,竟然敢妄談國事,胡言亂語,其心可誅啊!!”
“臣等複議啊,王上!”
“行了,都退下吧。”
李成桂揮了揮手,示意叫這些大臣退下,這些大臣也沒有再說什麽,都下去了。
夜晚,崔元有被關在牢房之中,他蜷縮在稻草堆裏,身上穿的早已不是朝服,而是囚衣了。他想不通為什麽王上要將自己關起來,自己明明說的是一個好主意啊,那釋加奴不過是女真一個部落首領的兒子,自己的部落被滅,這才投靠了王上啊,而且那5萬兵馬之中還有許多的女真人啊,完全可以告訴大明國是這個釋加奴反叛,帶著軍隊出逃啊,就算講不通那也比承認朝鮮就是幫天元帝打明軍的好啊。
“王上,朝鮮危矣啊。”
“難道說,沒有聽從你的計策,朝鮮就要滅國了?”
崔元有抬頭,看到一個渾身包裹在黑袍之下的男子,借助著微弱的燭光他看清了來人,那正是王上!
“罪臣叩見王上!”
說著便跪了下去,李成桂讓人打開了牢門,自己便進去了。
“崔元有,你知道為什麽將你關起來嗎?”
“罪臣不知。”
“因為你白天的言論是對的,但是這些不能在明麵上說。你的意思無非是耍賴,讓那釋加奴背鍋,說我們朝鮮並不知道此事,我們也沒有幫助過天元帝,是這樣嗎?”
崔元有吃驚的抬頭看了一眼李成桂,很快又低下頭,他從未這麽近距離的看過王上。
“王上,是的。”
“哈哈哈,你我看法不謀而合啊,可是明國也不是傻子,明國大皇帝和太子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智者,要想騙過他們,基本上不可能,試問5萬兵馬出逃,朝廷能不知道嗎?孤的手諭、六曹來往書信,隻要一查就知道是怎麽迴事。”
“王上,冬日天氣幹燥,王宮走水!!!”
崔元有咬緊了牙關,蹦出這幾個字,這句話也是將李成桂點醒了,他看著跪在自己腳下的這個六曹佐郎笑了起來。
死無對證,無處可查!!!
過了幾日,朝鮮王宮走水。幾乎王宮前殿、六曹均被燒毀,而崔元有這個六曹佐郎因體弱身薄,在牢獄之中暴斃了。這場大火還燒死了幾個大臣,奇怪的是他們都是和當時出兵有關係的人。
李成桂正式向大明遞交國書,這國書一來說了王宮走水一事,死了不少人,二來就是說一下釋加奴反叛,那五萬兵馬也不是朝鮮正規軍,都是一些鄉軍還有女真人,都是些烏合之眾。
李成桂的措辭很有意思,主打一個賊喊捉賊。
“臣朝鮮知國李成桂,叩拜大明國大皇帝陛下,大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臣李成桂治國無妨,使得女真小兒率部叛逃,其中不乏有朝鮮軍民,然百姓不堪教化,聽信小人讒言這才反叛。那釋加奴已被天軍所滅,真是天命所歸。因臣瀆職,天怒人怨,上天降下責罰,王宮走水,六曹死傷過半,這些皆是臣一人之過,與朝鮮百姓無關,請大皇帝責罰,臣李成桂萬死。”
然後這李成桂命朝鮮軍民如果明軍到了鴨綠江邊,並且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不要有任何抵抗,不要發生任何的流血事件,要迎接天朝神兵,要舉國歡慶,要大開城門。
而朱元璋和朱標看到這國書已經是幾天後了,朱樉和朱棣的大軍也到了鴨綠江邊,隔岸就是朝鮮了。
奉天殿上,朱元璋也在和文武百官討論這封國書。
“陛下,斷然不可相信那李成桂之言,此人狡詐至極,王宮走水就是李成桂自導自演的戲碼。”
“上位,不管是否是那個叫釋加奴的人反叛,我明軍征戰遼東,那釋加奴和女真逐部都負隅頑抗,已經造成了不可磨滅的事實,出兵朝鮮就是讓李成桂知道,天朝上國萬不可窺探!!!”
“出兵,出兵,你們這些老殺才唯恐天下不亂,難道出兵我大明男兒不需要付出性命嗎?我天朝上國去征那小小番國,我皇明顏麵何在,周邊番邦誰還敢臣服啊。”
... ...
底下吵得不可開交,爺倆在上麵好似隔岸觀火,其實打與不打早就有了定論,就在這些大臣吵嘴之時,新軍一師、新軍二師、騎兵師已經跨過了鴨綠江!!!
“二哥,這李成桂腦子轉的挺快啊,死無對證啊。”
“哈哈哈,小聰明罷了,絕對的實力麵前,他就如跳梁小醜!!!”
朝鮮那封國書,朱樉和朱棣都知道,不過他們並沒有在意,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是說你害怕了就不打了,早幹嘛去了。
明軍三個師已經在鴨綠江東岸了,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一路上沒有一點點的阻礙,不管是百姓還是朝鮮軍隊見了明軍都是行禮,笑臉相迎,那些兵勇連兵器都不拿。
“李將軍,您出生尊貴,見多識廣,這是什麽情況啊?”
一師師長朱叢昊和騎兵師師長趙廣傑都是一臉懵逼,這自己都以為過了江就算朝鮮軍沒有什麽像樣的戰鬥力,那也會抵抗一下啊,這現在這是什麽情況啊,完全放棄抵抗,還有些百姓拿出自家不多的食物給自己。
“昊子,你要是再這麽說話,咱兄弟沒得做了,我哪知道什麽情況啊,這百姓也不害怕咱,還歡迎,還有朝鮮的兵勇還給咱開城門,讓咱進城。”
“哎呦,我說二位啊,咱就不能動動腦子,抓個舌頭問問嘛,事出必有因啊,難道他李成桂不知道咱們過來是幹啥的?難不成數萬大軍跑著遠是陪他李成桂過年的不成?”
趙廣傑看著李景隆和朱叢昊在那裏摸不到頭腦,滿臉嫌棄,一副高人做派,為二人指點迷津。可是李景隆和朱叢昊壓根就不買趙廣傑的賬,二人直接迴懟。
“就是,騎兵師的跑的快,這腦子轉的也快,哪像我們步兵啊。”
“怎麽說不是呢,他老趙最不講良心了,橫衝直撞,等到兄弟們過去,湯都沒了。”
趙廣傑聽到了李景隆和朱叢昊的話,臉一陣白一陣紅。
“哎呦,行啦,我派人去,我派人去問問行了吧。”
聽到這裏,李景隆和朱叢昊這才作罷,趙廣傑沒好氣的瞪了一眼,然後出去了。至於抓舌頭,說是抓舌頭,其實就是拿著兩斤肉去打探消息。
很快,這斥候就來了。
“師長,朝鮮百姓還有兵勇們說,見到明軍要夾道歡迎,大開城門,不得無禮,這都是朝鮮知國李成桂的王令。”
三人聽到以後,一陣愕然,這仗讓自己怎麽打?
“傳令,全軍停止前進,不得入城,不得擾民,違者,以軍法從事。”
三人都這樣下了軍令,此時他們在朝鮮的平安道,前麵就是平壤府,三個師七萬多人就在距離平壤府百裏之處安營紮寨了。至於這個消息,也傳迴了遼東明軍大營,朱樉、朱棣兄弟兩個也是麻了爪子,這打不得,進不得,還真的不知道咋辦好了。
“娘的,告訴李景隆他們三個,老子讓他們去不是當好先生的,既然朝鮮不打,反而夾道歡迎,那就把部隊駐紮到景福宮去,本王倒要看看李成桂作何反應。”
這景福宮就是朝鮮王的王宮,坐落在漢城府,屬於京畿道。
“對,告訴他們三個,就說天朝上國幫他李成桂來修修王宮,不是走水了嘛!”
朝鮮地界窄小,所以遼東大營和新軍三個師也就是一天的路程,第二天朱叢昊、李景隆、趙廣傑三人得到了軍令,立刻命令部隊開拔,既然歡迎進城,那就進城!!!
可是平壤府府尹腦子裏可不是這麽想的,雖然說王上說開城迎接,可是他從城頭上看見的可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軍營啊!!!
“阿西,明軍到底想幹什麽,王上到底想幹什麽?”
“大人,我們迴去吧,晚上風大。”
這府尹迴去以後,就開始交代後事了,讓府兵將自己的妻兒老小送到鄉下祖宅避難,自己在城中等著明軍,看到府尹這樣,下麵的官員自然是有樣學樣,從平壤府城南門一家家都是出城了,不過這些做官的跑了,但是又讓兵士在城門堵著百姓,不能出逃。
南門官員的家眷出城,可是北門大明三個師就在城下,至於南門的事,李景隆他們也知道,不過也沒有去管。
清晨的平壤府城下,府尹率領一眾官員早早在此跪迎大明神兵,而率先入城的就是李景隆。
“朝鮮番國,平壤府尹崔元平拜見大明國諸位將軍。”
“吾乃大明曹國公世子,大明新軍二師師長李景隆是也。”
李景隆率先進城,誰讓這家夥還有個國公世子身份呢,而朱叢昊和趙廣傑則是在後麵,誰讓他們沒有一個好爹呢。
聽到是國公世子的平壤府尹,頭埋的更低了。李景隆磕了磕馬肚,揮了揮馬鞭,緩緩入城。
“進城!”
三個師,七萬多人,一個小小的平壤府怎麽能放得下呢,就算是先頭部隊到了南門,也還有部隊沒有進城呢,朱叢昊看著矮矮的城門,還有裏麵更矮的房屋,滿眼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