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光西北約四十裏的石門口西北有一奇特的自然景觀。


    山腰石崖上有一道裂縫,寬約一尺,長約七尺,深不可測。


    裂縫兩邊石壁如煙熏火燒一般,用手擦『摸』,手上會有一層黑灰,這裂縫中常常冒出黑煙,遠看如雲。


    每當有黑煙冒出時,天就會降雨,黑煙的濃度,煙雲的大小和雨量的大小成正比。


    曾有放牛的孩子將鬥笠蓋在裂縫上,冒出的黑煙竟把鬥笠頂於雲上,懸空打轉。


    這本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千百年來老百姓相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太白金星在此居住、修煉,山坡上有一石砌的煉丹房。


    煉丹房裏有四個道童輪流著日夜不停地往丹爐裏添柴,因煉一爐丹需七七四十九個晝夜烈火燒煉,所以還有四個道童終日在山上打柴。


    據說這丹丸能助人得道,早日成仙,這叫“銀丹“。還有一種叫“金丹“需煉九九八十一天,這“金丹“能使人長生不老,百病不侵。


    四個燒火的道童中有年齡稍大一點的叫青牛。這青牛久有成仙的欲望,雖然他每日隻輪一班,但一有時間他就往丹房跑,督促其他師弟劈柴、抱柴、加柴,有時也幫著幹。


    太白金星見青牛如此勤奮,心裏很高興,就叫他負責丹房事務,從此青牛更是賣力,累活、重活他全包下了,其他小師弟都喜歡他。


    眼看四十九天已到,丹房停火出爐取丹,青牛當著師父的麵將一粒粒山楂大小的丹丸裝進丹葫蘆裏,五十粒一顆不少,蓋上蓋子又手捧獻給太白金星。


    豈不知青牛用心良苦,在裝最後一粒丹丸時,他將早就準備好攥在左手一粒與丹丸大小、形狀差不多的石子裝進丹葫蘆裏,瞞過了師父。


    青牛偷偷服用了丹丸,隻覺渾身暖流湧動,精力陡漲,力量猛增,整日忙碌從無疲勞的感覺。


    青牛內心高興,但表麵上仍裝著若無其事,幫師父修整丹爐準備煉製那九九八十一天才能成丹的“金丹“。


    太白金星也十分滿意這個徒弟,許下願說:“待在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獻了銀丹和金丹,迴來後正式教你『吟』經修煉,日後助你成仙。“青牛趴在地上連連給師父叩頭,千恩萬謝。


    太白金星算好了日子,很快開爐點火煉製金丹。


    石門山上本來樹木就不算多,煉製金丹要燒掉大量木材,近處樹木砍完了,就需跑很遠的地方砍。


    漸漸的,四名砍柴的道童每天砍的柴勉強夠當天用的,要是遇上天陰下雨,丹房無備用幹柴,丹爐熄了火,那可誤了大事了。


    四個砍柴道童同時向師父稟報,太白金星也正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丹房至少備七天幹柴,才能保證爐火不斷。


    太白金星問青牛是否需要再找柴樵夫來幫忙,青牛說不用,他可每日晚上幫著燒火,白天幫助砍柴。


    因青牛服用過銀丹,已非一般人,他有用不完的力氣,一人能頂十人,從此,他白天打柴,晚上燒火,丹房裏堆滿了備用的幹柴,四個砍柴的道童也把青牛當成大哥哥一樣待。


    太白金星對青牛也更加信任,他知道如果向王母娘娘推薦青牛,王母娘娘一定會同意青牛修煉日後上天庭,所以早早晚晚也有意的開始教青牛打坐、誦經等入門基本功夫。


    青牛記憶力非凡,什麽事一遍就不忘,太上老君對這個徒弟越來越滿意。


    九九八十一天已到,又是熄火、停爐、取丹了。


    青牛仍老招再用,瞞過師父,取了一粒金丹。


    青牛服用後更是功力倍增,一個人偷偷進山試功,竟有騰雲駕霧之能。


    在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太白金星帶著煉好的仙丹,誇誇其談這銀丹、金丹之妙用和功力,出盡了風頭。


    王母娘娘聽了十分高興,順手打開金丹葫蘆蓋子倒出一粒,剛要往嘴裏放,身旁的赤腳大仙說了句:“怎麽像是石子?“


    王母娘娘注意一看,不錯,是一粒石子,不由將臉一沉,問太白金星道:“這是怎麽迴事?“


    太白金星取過一看,確實是石子。眾仙哈哈大笑。


    太白金星無地自容,再倒出其它丹丸,粒粒是真,又倒出銀丹也發現一粒石子。


    他把銀丹和金丹再獻於王母娘娘,此時,王母娘娘興致已過,順手遞給了身邊的宮女。


    太白金星在蟠桃會上遭到眾仙的嘲笑,心裏氣憤,他掐指一算是青牛所為,氣不打一處來。


    迴到煉丹房,即派人叫來青牛,青牛料定他偷丹之事師傅早晚會知道,原準備逃走的,可他知師父能掐會算,逃到哪裏師傅都能找到,那必死無疑,不如長跪請罪,也許師傅念平日之情會放過一馬。


    青牛聽說師傅叫他,連滾帶爬來到師父麵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太白金星一邊數落著一邊罵著,越說越氣,揚起手中拂塵要劈死青牛。


    站在一旁的三名燒火道童和四位砍柴道童一齊跪下替青牛求情。


    太白金星轉念想道:這青牛也還不錯,為人也還算誠實,隻是得道心切。算了,留他一命吧!


    他盯住手中的拂塵,長歎一口氣說:“青牛呀,你就變成一條青牛吧,從今要勤勤懇懇,誠實悟道,千年後天庭再見。“


    言訖,隻見麵前的青年真的變成了一條牛,兩眼還流著後悔的淚一步一迴頭地走了。


    後來,這青牛成了太上老君的坐騎。


    有一日太上老君騎青牛路過石門山時,青牛想起偷吃仙丹被師父被貶罰為牛。


    但畢竟還是師徒一場,青年拚命向山上跑,氣得太上老君真跺腳,這一跺腳,竟在一塊大石頭上留下了一個大大的腳印。


    太白金星獻給王母娘娘的那四十九顆銀丹和四十九顆金丹後來被王母娘娘服用了,確實是仙丹。


    王母娘娘想起蟠桃會上冷落了太白金星,有點後悔。


    後派人把太白金星招上天宮,專門煉製仙丹。


    太白金星走後,丹房也倒塌了,由於餘火未熄,仍在冒著陣陣黑煙。


    後來連瓦礫都不見了,丹房處長出了山,但那餘火還在燃燒,有時還冒出黑煙,遠遠望去團團黑雲從洞中湧出,因此,當地百姓把它叫做“出雲洞“。


    多少年過去了,洞口變小了,隻留下一道不寬的裂縫,但老百姓仍叫它“出雲洞“。


    在出雲洞和石門口之間,當年太上老君留下的那個腳印卻隨石頭越長越大。


    小時候外婆常說錢是死的,人是活的。錢有用完的時候,人有轉運的日子。


    那時祁正我根本不懂話裏的意思,常歪著著和外婆抬杠:“我想吃桃子,不給人家錢,人家就不會給桃子。“外婆笑了笑,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很早以前,大河兩岸有一對兒女親家,男方親家叫雲實心,女方親家叫荀五義。


    雲實心和荀五義本是門當戶對的富人,後雲實心家遭了天火,燒了大半家產,變成了一個隻有幾十畝田地的普通農戶人家。


    荀五義仍是家有良田千頃,房有前、中、後三進。可這雲家一、二、三、四四條人高馬大的漢子,而荀家隻有紅花兩朵。


    荀家的大女兒在幾年前雲家還是富戶時嫁給了雲實心的大兒子。


    開始兩年裏,雲荀兩親家你來我往,我敬你尊的相處還算好,可自從雲家遭了天火變成普通人家時,荀家就有點看不起雲家,處處稱富擺闊,常常使雲實心自慚自愧。


    這雲實心是個厚道人,平時太計較親家公高一言低一語的,可這荀五義總是認為人就是財大氣粗,門麵靠貝幣撐著。


    一年新春,兩家按常理相互拜禮,相互祝福,因為雲家是“半缸米“,所以主動先給荀家拜禮。


    雲實心按禮數準備了拜禮之物來到親家荀五義處。荀五義知道親家公一定會來拜禮,因此哪也沒去,一大早就換上新袍,戴上新帽,捧著小茶壺,單等親家上門。


    太陽剛上房頂,雲實心手提肩背,大包小包的來到親家荀五義的。


    兩親家公一見麵,自然是專挑好自豪感互相寒暄一陣,雲實心話說的誠懇:“親家公這一年兩年還那麽精神,一點也看不出老。“這荀五義卻說話帶刺:“唷,親家公,這一年沒見,你怎麽又老了很多,日子過得不舒心吧?“


    雲實心說:“還好,還好。“


    荀五義接過親家公帶來的禮物說:“自家人客氣什麽呢,這些東西要花不少錢吧?嗨!這些東西我可不稀罕,可你要節省多久才能攢下這幾個錢呀。“


    雲實心窩一肚子火,可又一想親家話也句句是實話,心裏也就平靜了許多。


    中午吃飯時,親家公荀五義還真夠客氣的端上了七大碗,八大碟,整雞、整鴨、整魚、冷盤、燒炒『色』香味齊全。


    雲實心說:“親家公太客氣了,自家人何需做這麽多菜呢?“


    荀五義說:“親家公呀,不是你來了嗎,這些菜你平常是難得吃上一迴吧,今個你鬆鬆褲腰帶,放開量吃,解解饞。“


    雲實心聽這話,越聽越不是個味。


    親家母端了滿滿一盆雞湯上桌,湯盛的滿,桌子沒放平,輕輕一碰,黃亮亮的雞湯溢到了桌子上。


    荀五義生氣的說:“你看你,做事『毛』『毛』糙糙,去拿些貝幣來把桌腿墊平。“


    親家母取來貝幣墊在桌腿下,桌子平穩了。


    一頓飯親家公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哪句話不帶刺不說哪句。


    雲實心雖也吃了,喝了,但窩在心裏咽不下去,心想:這人呀還真的不能貧。


    草草吃過中午飯,他實在沒法再坐下去,起身告辭,臨出門時荀五義送上一句話:“親家公帶渡錢了嗎?“


    雲實心一聽,差點沒氣昏過去,頭也不迴的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尊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昭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昭之並收藏至尊曲最新章節